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对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6例,对照组64例。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情况。结果: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比较治疗后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特点;心律失常;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疾病,主要特点起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其中并发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多在24h内出现,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3]。为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危险事件。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共56例,男性患者共74例。年龄在45 至81岁,平均年龄为63.1 ±7.2岁。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女性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为62.5 ±6.5岁。对照组64例:其中女性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共34例,平均年龄为60.2 ±6.1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平均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详见表一。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中规定标准。Lpa≥300mg/L,HDL-C<0.90mmol/L,TG≥1.7mmol/L,LDL-C>2.60mmol/L,TCH>4.68 mmol/L。
表一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情况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因肠蠕动缓慢且饮食差,极易出现便秘,给予口服缓泻剂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以防在大便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或猝死。同时氧疗以控制心梗范围,减轻心脏负担和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需要[4]-[5]。氧浓度为每分2-4L,间断或持续吸氧。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每晚服用20mg。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缓释片治疗。治疗第1周,于每晚服用0.5g,从第2周起,每晚加服至1g,直到一个治疗疗程结束。两组均以连续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即Lpa(脂蛋白a),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TC(血胆固醇)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情况。
1.3 各项观察指标:检测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6个月时间内治疗过程中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指标进行记录。并统计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心力衰竭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数应用t 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详见表二,表三。
表二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和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表三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n(%)]
表三可以看出,比较治疗后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冠脉痉挛或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内原有血栓脱落或新的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4d至6d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效果和时间依赖呈正相关,因此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关键所在是发病后尽早实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截止目前,关于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抗心律失常机理尚不明确。但是有文献报道其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相关。①可有效使冠脉内皮功能得以良好改善,心肌细胞电位和细胞膜得以稳定,血黏度和血脂得以降低,抗炎作用,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②心室复极得以改善,从而心脏性猝死的几率降低。③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已经受损害的交感迷走平衡得以重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得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有效抑制VLDL合成,从而使TG值降低。④阿托伐他汀药物对细胞内限速酶的活性还可起到强烈抑制作用。从而使细胞表面 LDL受体迅速上调,这更加速了血浆LDL的新陈代谢。
另有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除了具备显著的抑制纤维化,心肌肥厚,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及抗炎等优点,还可使血脂水平明显降低,有抗心律失常功效。本组研究结果中,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治疗组,其血脂水平,猝死,心衰,心房颤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应用烟酸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这也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博一.稳心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16(04):69-70.
[2]黄绍军;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治疗总结[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8,11(23)3-34.
[3]李成田,贾兴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律失常[J].中国臨床保健杂志.2011,14(02):189-190.
[4]李兴亚;祁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02):39-39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特点;心律失常;他汀类药物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严重类型疾病,主要特点起病急且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高[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严重而持久的胸部闷痛,其中并发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律失常多在24h内出现,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为多见[3]。为此,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发生率可有效降低房颤及室性心律失常等危险事件。本组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入选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均为2010年3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其中女性患者共56例,男性患者共74例。年龄在45 至81岁,平均年龄为63.1 ±7.2岁。按照先后入院顺序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治疗组66例:其中女性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共36例,平均年龄为62.5 ±6.5岁。对照组64例:其中女性患者共30例,男性患者共34例,平均年龄为60.2 ±6.1岁。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平均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显著性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一定可比性。详见表一。入选标准:全部病例均参考《急性心肌梗死诊治指南》中规定标准。Lpa≥300mg/L,HDL-C<0.90mmol/L,TG≥1.7mmol/L,LDL-C>2.60mmol/L,TCH>4.68 mmol/L。
表一 治疗组、对照组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情况
1.2 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因肠蠕动缓慢且饮食差,极易出现便秘,给予口服缓泻剂防止便秘,必要时应用通便药物灌肠。以防在大便过程中诱发心律失常或猝死。同时氧疗以控制心梗范围,减轻心脏负担和心律失常,缓解心绞痛,提高血氧饱和度,减少保证心脏及重要器官的氧需要[4]-[5]。氧浓度为每分2-4L,间断或持续吸氧。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每晚服用20mg。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烟酸缓释片治疗。治疗第1周,于每晚服用0.5g,从第2周起,每晚加服至1g,直到一个治疗疗程结束。两组均以连续治疗6个月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即Lpa(脂蛋白a),TG(三酰甘油),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TC(血胆固醇)各项指标的变化。观察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率,再发心绞痛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变化情况。
1.3 各项观察指标:检测治疗前、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对两组患者6个月时间内治疗过程中心房颤动,心室颤动及室性心动过速等指标进行记录。并统计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心力衰竭率。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应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数应用t 检验, 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为P<0.05。
2 结果
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显著,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详见表二,表三。
表二 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变化比较
和治疗组比较,#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P<0.05。
表三 两组治疗前、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n(%)]
表三可以看出,比较治疗后两组猝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心力衰竭,心房颤动及室性心律失常指标,治疗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 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因冠脉痉挛或血小板聚集,导致冠状动脉内原有血栓脱落或新的血栓形成。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坏死通常在发病4d至6d的时间内完成。治疗效果和时间依赖呈正相关,因此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的关键所在是发病后尽早实施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是引起心脏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截止目前,关于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抗心律失常机理尚不明确。但是有文献报道其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相关。①可有效使冠脉内皮功能得以良好改善,心肌细胞电位和细胞膜得以稳定,血黏度和血脂得以降低,抗炎作用,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发生率。②心室复极得以改善,从而心脏性猝死的几率降低。③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已经受损害的交感迷走平衡得以重建,压力感受器的敏感性得以改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有效抑制VLDL合成,从而使TG值降低。④阿托伐他汀药物对细胞内限速酶的活性还可起到强烈抑制作用。从而使细胞表面 LDL受体迅速上调,这更加速了血浆LDL的新陈代谢。
另有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除了具备显著的抑制纤维化,心肌肥厚,改善内皮功能,抗氧化及抗炎等优点,还可使血脂水平明显降低,有抗心律失常功效。本组研究结果中,在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治疗组,其血脂水平,猝死,心衰,心房颤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等均显著优于应用烟酸缓释片治疗的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性明显,因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这也表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应用阿托伐他汀药物治疗治疗效果满意,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邵博一.稳心颗粒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7,16(04):69-70.
[2]黄绍军;急性心肌梗死78例临床治疗总结[J].中外健康文摘:临床医师;2008,11(23)3-34.
[3]李成田,贾兴泽.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心律失常[J].中国臨床保健杂志.2011,14(02):189-190.
[4]李兴亚;祁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02):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