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有着自身特色的教育,是面向就业的“实惠”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发展形势良好。在当前教学改革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来满足职业需求,这一话题对于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职业教育 问题学生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41-0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发展形势良好。高等职业教育是有着自身特色的教育,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征,强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就业的“实惠”教育。然而,由于生源基础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出真正职业需求的人才呢?
1 发展中的高职院校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着相当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在理论上各院校都求得了一致,但在具体实践上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设立的主体、背景、和时间上各有不同,各院校领导对高职教育—— 这一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教育形式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各高职院校所在的外部环境也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出现了诸多困惑和难点,分析难点,解决问题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资队伍在数量、级别、经验型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第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得到突破。第三,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对策。
2 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
根据我院生源来看,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原学校综合成绩后50位的学生,高中老师形象地称这类学生为“问题学生”。因为这类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跟课堂格格不入,但这类学生正因为把精力用到了别处而非学习课程知识上,反而让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佩斯泰洛奇在其《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指出,“即使最穷苦最没有照顾的孩子,上帝也给他们天生的能力。在孩子们的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
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有毅力的学生,因为即使他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也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每天上完相应的课程,也需要遵守有关管理规定。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能承受挫折的学生,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屡考屡败,但他们还能屡败屡考。他经常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早就筑起了抗挫折的“长城”,再遇失败,也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也可以勇敢地、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3 什么是人才
在一定情景里的人的智慧被发现后,被利用并得到发展后,又进行了发挥,那这个人就会被定义为人才。《学习的革命》的作者之一,美国的珍妮·沃斯有个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真正教会一个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能力,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不能瞧不起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朴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满足现状而没有太多进步的往往是当年班级中的“尖子生”,而为了实现自己梦想,勇敢打破现状,“下海”闯荡并取得成功的人,刚好是班级中的“后进生”。
4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做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一线老师,从多年的教育经历中,得到的感悟是: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方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职学生。
4.1 何为“以人为本”
学校“以人为本”,最主要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一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1]。“以学生为本”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
4.2 怎样做到“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给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主导以学生为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学生就业都是实行“双向选择”。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业质量要接受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这两方面的检验和认可。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新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念,那就是:人才培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落实“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培养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切知识的权威,应该建立师生互相学习的观念。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和能力,老师从学生身上学习教学改革的源头,坚决打破学生为配合老师的表演而不得不为老师服务的局面。
(3)必须加强管理,规范“以学生为本”。现阶段的大学生是有着明显个性的一代,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灵活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以满足他们的学习择业的需求。在学生管理方面,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教师用自己的魅力,用自己的爱和善良来打动他们,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学生正因为饱受中学时期老师们的排挤和否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渴望的正是老师肯定的目光。这些已经成人的学生,他们只是年龄上表示是成熟的,但心理上仍然是孩子。只要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让学生参与的机制,保障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他们定能给你创造想象不到的成绩。
5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本,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所有高职教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牛维麟.高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
[2] 殷永林.社会教育观简论[J].云南大学学报,2006.
关键词:职业教育 问题学生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b)-0141-01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的主流,发展形势良好。高等职业教育是有着自身特色的教育,一方面,它属于高等教育的一种,具有高等教育的属性和特征,强调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它是职业技术教育,是面向就业的“实惠”教育。然而,由于生源基础的限制,高职院校的教师如何培养出真正职业需求的人才呢?
1 发展中的高职院校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受到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着相当好的发展前景。应该说,职业教育在我国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时间,在理论上各院校都求得了一致,但在具体实践上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那是由于高职院校在设立的主体、背景、和时间上各有不同,各院校领导对高职教育—— 这一有着自己鲜明特色的教育形式的理解程度不同,以及各高职院校所在的外部环境也存在差异,高职院校在实际发展过程出现了诸多困惑和难点,分析难点,解决问题并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对于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问题集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师资队伍在数量、级别、经验型等方面均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教学需要。第二,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的改革难以从根本上得到突破。第三,实训基地建设滞后制约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高校教师,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从自身角度出发,寻找对策。
2 高职院校的生源特点
根据我院生源来看,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原学校综合成绩后50位的学生,高中老师形象地称这类学生为“问题学生”。因为这类学生的一切行为都跟课堂格格不入,但这类学生正因为把精力用到了别处而非学习课程知识上,反而让其他方面的能力有了较好的发展。佩斯泰洛奇在其《与友人谈斯坦兹经验的信》中指出,“即使最穷苦最没有照顾的孩子,上帝也给他们天生的能力。在孩子们的粗笨、怕羞以及显然无能的背后,蕴藏着最优秀的才能,最珍贵的能力。”
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有毅力的学生,因为即使他听不懂课堂上的内容,也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坐在教室里每天上完相应的课程,也需要遵守有关管理规定。我们说“问题学生”是最能承受挫折的学生,因为他经历了无数次的考试,屡考屡败,但他们还能屡败屡考。他经常受批评、讽刺,挖苦甚至打骂,早就筑起了抗挫折的“长城”,再遇失败,也有自己追求的梦想,也可以勇敢地、乐观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3 什么是人才
在一定情景里的人的智慧被发现后,被利用并得到发展后,又进行了发挥,那这个人就会被定义为人才。《学习的革命》的作者之一,美国的珍妮·沃斯有个观点:“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真正教会一个人。”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能力,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做为高职院校的教师,我们不能瞧不起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朴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在现实生活中,容易满足现状而没有太多进步的往往是当年班级中的“尖子生”,而为了实现自己梦想,勇敢打破现状,“下海”闯荡并取得成功的人,刚好是班级中的“后进生”。
4 “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做为一名高职院校的一线老师,从多年的教育经历中,得到的感悟是: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方能培养出合格的高职学生。
4.1 何为“以人为本”
学校“以人为本”,最主要就是“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本,一是把“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贯穿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尽可能满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需求。二是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以人为本的核心[1]。“以学生为本”的最终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2]。
4.2 怎样做到“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的落实给新形势下的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1)必须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主导以学生为本。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学生就业都是实行“双向选择”。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业质量要接受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这两方面的检验和认可。所以教师必须具有新的质量观和办学观念,那就是:人才培养以社会需要为导向,转变教师角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必须改革教学方法,落实“以学生为本”。首先,要培养服务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把自己当成一切知识的权威,应该建立师生互相学习的观念。学生向老师学习知识和能力,老师从学生身上学习教学改革的源头,坚决打破学生为配合老师的表演而不得不为老师服务的局面。
(3)必须加强管理,规范“以学生为本”。现阶段的大学生是有着明显个性的一代,因此,在教学管理方面,要灵活处理,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以满足他们的学习择业的需求。在学生管理方面,对于“问题学生”来说,教师用自己的魅力,用自己的爱和善良来打动他们,无疑是最有效的途径。在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清楚地看到了,这些学生正因为饱受中学时期老师们的排挤和否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渴望的正是老师肯定的目光。这些已经成人的学生,他们只是年龄上表示是成熟的,但心理上仍然是孩子。只要充分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关爱他们,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建立让学生参与的机制,保障学生的各种合理需要,他们定能给你创造想象不到的成绩。
5 结语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弘扬。人的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又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以学生为本,这是所有高职院校教师教学的指南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对所有高职教师提出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牛维麟.高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4.
[2] 殷永林.社会教育观简论[J].云南大学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