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赖恩·考克斯:科学也是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c1988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果壳网
  答:布赖恩·考克斯
  现年45岁的布赖恩·考克斯
  曾经是个名气不小的摇滚明星,但他正式的身份
  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粒子物理学教授。
  他还频频出现在BBC的电视与广播节目中出,
  他主持的纪录片《宇宙的奇迹》《生命的奇迹》广受推崇,
  从而成为英国妇孺皆知的“科学化身”。
  考克斯如何看待科学与流行文化的关系?
  果壳网就此对他进行专访。
  科学太重要了,它必须、也不得不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Q 你怎么看待你所在的曼彻斯特大学物理系入学成绩高涨这一现象?
  A 在英国,物理这一学科越来越受欢迎。这里边有许多原因,我觉得如今现在电视上许多优秀的物理科学纪录片确实有帮助。但事实上,多年来许多人一直致力于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因为他们发现这对于国家经济发展非常重要。我相信,在其他许多地方,比如中国、印度等国家,大家也开始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一直以来,许多人为此做了许多工作。我觉得科学纪录片确实对大众造成了一些影响。这是因为电视节目表现了科学里的一些方面,传达了科学家在近二三十年发现的一些成果,也告诉大家一些事实,比如宇宙的年龄是137.5亿年,生命始于38亿年前……还有其他所有我们可以罗列出来的神奇科学事实。这些事情可能是怎么发生的,我们现在也已经知道了一点。我觉得大多数人对这些事情都是很感兴趣的。他们从电视上看到了物理学的一个快照,这足以激发他们的想象,促使他们去读一些相关的书籍,继续学习更多有关的知识。这正是科学纪录片的作用。
  如果说电视节目在教大家学习物理,这是完全错误的。电视节目能做的,就是告诉大家物理有些什么东西,使大家对此感兴趣,让孩子们发现他们其实愿意到大学里来学习物理。
  Q 你已是—个非常成功的科学明星了,但你的影响力还是不及其他流行明星。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A 我一直都说,科学实在太重要了,它不可以不存在于流行文化中。我觉得我们应该鼓励更多的科学家、工程师、学术教授,还有艺术界人士来参与流行文化。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平衡。
  在我为BBC2(注:英国广播电视第二台)录制纪录片时,我特别喜欢制片这个过程,因为你可以得到许多创作的自由,你可以探索一些彼此冲突的想法。在写书时,你更可以尽力探索更多的细节。所以,这里一直有一个互相妥协的现象。如果你希望获得和xfactor(注:英国真人选秀节目《激情唱响》)一样多的观众,理论上你也能做到。但你需要把这个节目放到ITV(注:英国独立电视台,为商业综合电视台)或者BBC1(注:英国广播电视第一台,为流行文化频道),你需要根据这个水平来制作节目。事实上,我经常在想是不是能这么做。因为推广科学的目标是推广科学本身,获得尽可能多的观众。
  我觉得你的问题提到一件更有趣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做?那是因为,如果人们可以像享受音乐及其他流行文化一样,享受科学知识与探索知识的乐趣,我们生活的社会将更美好。其实,人们应该更享受科学才对。问题是:我们如何来做到这一点?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领域。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告诉大家:寻找宇宙运作的奥妙比听流行音乐更为激动人心。
  Q 你曾表示以科学家的身份来传播科学比较好,是因为学术圈的工作更为稳定?
  A 当然。我在曼彻斯特大学有一份全职工作,我只需要在秋季学期教课,剩下的半年我可以制作纪录片等用于科学传播的工作。而且这也是我的未来。我很享受在这里的生活,我在这里也呆了20多年了。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怎么让学术圈中人可以有机会参与制作纪录片、写科普书等这些科学传播工作。大学作为科学家的雇主,应该逐渐认可教授们的这些工作成就,帮助他们把科学信息与知识传播出去。大部分科学工作都是由纳税人支撑的,因此,纳税人有权利知道我们在做什么。而且,大多数人都对我们的工作非常感兴趣,很希望能了解我们到底发现了什么,比如宇宙的进化起源、生命的进化起源等。我觉得把科学传播看作科学家的工作的职责一部分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当有科学家主动有兴趣参与这些工作的时候,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这些工作的。我一直在寻求着科学研究与科学传播的平衡,让我可以继续做研究、教书,也可以离开去做科学纪录片。我也一直努力去影响大学,使其他科学家也可以像我这样去做科学传播。我觉得以前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英国只有很少科学家可以在电视里出现,成为科学明星。
  我们需要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科学专业毕业生来支撑这个社会,因为无论你打算从事哪个行业,科学都是你能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了
  Q 在中国,很多学生会倾向于选择高薪的专业,而放弃如粒子物理学这样的科学专业。这种现象在英国也是存在的。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A 是的,我们应该设法让科学家这个职业也获得高薪。这本就是个有趣的激动人心的职业,我觉得大部分人进入大学学习物理学或者是其他科学专业,是因为他们对此感兴趣。但如果在我们的社会里,其他职业与科学职业的薪水差距过大,使得那些希望从事科研工作、设法探索宇宙起源的人们无法进行工作,那么我们对科学家、工程师或科学教授的职业建构一定有问题,而不是责备这是学生们的问题。
  如果在金融业里可以获得比学术圈多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的薪水,当然有许多人愿意去做这个事情,而这本不应如此。但你能为这个问题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最终答案是,我们需要为社会提供足够多的科学专业毕业生,这可以使得这个矛盾不再是个问题。你可以从另一个方向思考,如果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受到追捧,这是因为你在接受科学训练时得到的技巧非常有价值,这些技巧和能力可以运用到经济学或其他领域里,这其实是多么好的事情。
  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里能多一些这样的人。所以,如果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在金融业得到的薪水非常高,这只表明我们还没有足够多的科学专业毕业生,这是市场的力量。我们需要培训足够的科学毕业生来支撑这个社会,因为无论你打算从事哪个行业,科学都是你能接受到的最好的教育了。
  Q 你有过许多不同职业:流行乐手、物理学家、教师、作家、纪录片主持人。你最喜欢哪一个?
  A 物理学家,这是毫无疑问的。这也是我并没有成为全职科学纪录片制作者的原因。整天都在电视里露面,而不回学校,生活其实会方便很多。但科学始终是我最喜欢的工作。
  Q 如果技术允许,你希望去宇宙的哪个地方看看?
  A 我想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欧罗巴(又称木卫二),因为那里是我们可能找到生命的地外星球之一。我们知道欧罗巴有广袤的海洋,充满盐水,有很多有趣的地质活动。我们推测那里有热液喷口,这满足了生命存在的条件。所以我想先去欧罗巴。事实上如果我们现在想去的话,我们已经可以去了。我们的技术已经成熟了,这只取决于我们是不是要过去。
  然后我会想去一个叫半人马座(又称南门二)的星系。我们已经了解那里的一颗行星了,而且我们确信那里还有更多的行星,所以那里可能有另一个太阳系。你可能也想到了,我们并不需要比现在高级多少的技术就可以去那里了。这就是我的第二步,我也许可以去那里,然后回来告诉你们,那里有一个更好的地球。
其他文献
我们之所以未能觉察到变革的需要,是因为被昔日成功的光芒掩盖。这些所谓的成功经验存在得越久,坚持它们的意义就越大,进而认识到变革的需要也就越困难。  看不到变革的需要,你就无法变革。  这话已是老生常谈,人人皆知。但既然如此,为何变革的方案总是无法突破第一道障碍呢?简单地说,不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有障碍,而是我们低估了这道障碍,我们没有了解障碍的本质。  实际上,改变思维方式是最艰难的。当我们以自我为中
期刊
2013年1月26日,沈敏特教授在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发表演讲。  用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来衡定文化的价值,成了我们重新认识民族文化的重中之重  最近几年,面对信仰缺失,道德滑坡的现状,国学几乎成了拯救末世的救星,担当着“大国崛起”的文化方面军的角色。  多年来我思考一个问题:五千年的文明成为我们的文化骄傲,可为什么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倍受列强欺凌,丧权辱国的条约一个接着一个,然后是内战;好不容易新中
期刊
本文根据菲奥莉娜2000年、2002年在麻省理工学院、2004年在清华大学等演讲整理而成。  现在的市场变化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快,我们看到市场上总会有输赢,为什么有的人能够脱颖而出,而有的人以失败告终?这是因为有些人为21世纪作出贡献,而另一些人则碌碌无为:有些人拥抱变革,而另一些人则逃避变革:有些人引领变革,而另一些人则保守而贪图安逸。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一切皆有可能
期刊
任正非几乎不接受媒体采访  但一年一度的华为内部讲话成为传播他管理智慧的经典之声。  2010年1月14日,在2009年全球市场工作会议上任正非再次以“灰度思维”寄语华为人如何从容面对变革。  变革太激进、太僵化,冲破阻力的方法太刻板,其实就是缺少灰度  我们常常说,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  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
期刊
梁启超在南京东南大学讲学期间对在校师生发表演讲,从解读“趣味”着手,畅谈如何在学问中寻找无穷的趣味。  “我并不是因为  赌钱不道德才排斥赌钱,  因为赌钱的本质会闹到没趣,  闹到没趣便破坏了  我的趣味主义,  所以排斥赌钱:我并不是因为  学问是道德才提倡学问,  因为学问的本质  能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最合于我的趣味主义条件,  所以提倡学问。”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
期刊
2012年,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趋紧,海上争端一度达到高潮。2013年,各种周边安全问题会继续困扰中国。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究竟如何?2012年12月22日,“新知识人文沙龙”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蕴岭,就怎样看待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以及如何构建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等问题发表演讲。  最近两年,中国周边很闹腾,大家非常关注。我们周边到底怎么了?原来好好的,为什么突然形势这么紧张?原来和我们关系还不错的国家
期刊
2011年5月6日,阿来在首届中意文学论坛上以《全球化浪潮中的文学和社会进步与发展》为题发表演讲。  在中国这样一个东方国度,每个人似乎都有与生俱来的落后恐惧症  在电脑上敲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自己差点哑然失笑。但我还是非常乐意来做这个由论坛命题的演讲。  所以差点失笑,是因为乍听之下,这个题目属于经济学家或工程技术专家,只有他们才心甘情愿把自己紧缚在隆隆前行的时代列车之上。这辆列车由技术与经济的
期刊
人类心理,有知、情、意三部分。这三部分圆满发达的状态,我们先哲名之为“三达德”——智,仁,勇。为什么叫做“达德”呢?因为这三件事是人类普通道德的标准。  总要三件具备才能成一个人。三件的完成状态怎么样呢?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所以教育应分为知育、情育、意育三方面。知育要教到人不惑,情育要教到人不忧,意育要教到人不惧。  常识,学识和总体的智慧,都是智育的要件,目的是教人做到知者
期刊
牙买加移民间流传着一个冷笑话:“瞧那个懒蛋,他居然只打两份工。”  我回想起了我年少时在布朗克斯的日子,那时我生活开心,工作愉快。从14岁开始,每年暑假和圣诞假期我都会在布朗克斯的一家儿童玩具店做兼职。店主杰·斯克瑟是俄罗斯的犹太移民,一天我走在街上路过他家店时,他叫住我问:“想不想帮我卸货赚点儿钱?”我当时就答应了。这个工作需要干几个小时,他每小时付了我50美分的薪水,并对我说:“小伙子,干得不
期刊
2012年5月,张其成教授在国际蜂胶文化节上做养生讲座。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健康有四个标准:身体健康,也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良好;道德健康。健康有几大要素,首先是遗传因素占15%;医疗条件占8%;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占17%。遗传、医疗、环境加一起占了40%,这个40%不是我们能控制的。但是,还有60%,这个60%是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我们每一位都能控制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