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等。”计算教学贯穿于小学数学的全过程,计算教学的成与败,直接影响学生运算能力的高低,关系着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学生的计算不尽人意,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通过搜集并分析学生的错例,我发现造成学生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学生没有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其二,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计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通过不断的思索、实践、反思、再实践,我发现教师要善于挖掘典型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错原因,对症下药。这样做不仅会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还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养成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计算习惯。那么,教师应怎样挖掘错例,又如何围绕错例有效开展计算教学呢?下面,我把我的一些尝试跟大家分享。
课前——错例分析巧铺垫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十分密切,环环相扣。只要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个链条的牢固程度。进行新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教学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时,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学习过程中,学生仍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复习准备导入新课环节,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典型错例(来自学生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中真实存在的),引导学生辨别对错,分析错因。这时学生就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要准确而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是不能忘记进位或进错位,二是理解笔算的方法,三是积末尾的零不能漏写……。错例分析,为教学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理解及掌握。
我们教师备课时除了要仔细研究教材,同时还要善于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预先了解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在知识准备过程中存在問题而未察觉,错误没有及时地得到纠正,则遗患无穷。这不仅影响前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会影响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预防能够为有针对性地揭示错误、降低错误奠定基础。
课中——错例分析明新知
学习新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常先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尝试练习,探究算法。尝试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同学能够凭个人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成功,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尝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前,我们交流算法时通常是直接出示正确算法,然后与该同学交流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别人讲,缺少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和交流的积极性?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发现在学生尝试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进行错例的收集。组织学生集体汇报交流尝试结果时,可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错例,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充分交流,深入分析错因,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教师以错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错因、自主建构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见识了几种典型错例,还通过分析错因,帮助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他们在今后计算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了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课后——错例分析促提高
教学新知识以后,我们教师常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等途经巩固计算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通过批阅作业发现,计算训练的质量有时并不与练习的数量成正比,部分学生仍会重复这样那样的错误。分析其中的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他们对待计算的态度不够认真。
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计算?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而,整理、分析并矫正错题不失为一良策。我借鉴课堂教学中错例分析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一本“错题分析集”。所谓“错题分析集”,就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主动把自己或他人课堂练习及家庭作业中典型的错例找出来,并把错误的习题“剪切”下来,用“粘贴”或手写的形式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然后对照错题,认真分析错因,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矫正。事情到这儿并没有完,我还鼓励学生经常回过头来翻看、推敲那些错题和有疑问的试题,这样有效地避免一错再错。
有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是啊,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地进行错例分析,反思能力提高了,态度上重视了,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认真、严谨、细心检查的计算习惯。
教师应该如何开展计算教学,引导学生养成严谨、认真的计算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通过不断的思索、实践、反思、再实践,我发现教师要善于挖掘典型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出错原因,对症下药。这样做不仅会激发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还将极大地促进学生反思意识的提高,有助于养成学生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计算习惯。那么,教师应怎样挖掘错例,又如何围绕错例有效开展计算教学呢?下面,我把我的一些尝试跟大家分享。
课前——错例分析巧铺垫
数学知识前后联系十分密切,环环相扣。只要其中的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整个链条的牢固程度。进行新课之前,教师应预测到学生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产生的错误,在课内讲解时有意识地指出并加以强调,从而有效地控制错误的发生。例如教学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笔算时,理解和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针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笔算学习过程中,学生仍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可在复习准备导入新课环节,利用实物投影出示典型错例(来自学生课堂练习或家庭作业中真实存在的),引导学生辨别对错,分析错因。这时学生就可以更深切地体会到:要准确而熟练地进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一是不能忘记进位或进错位,二是理解笔算的方法,三是积末尾的零不能漏写……。错例分析,为教学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有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理解及掌握。
我们教师备课时除了要仔细研究教材,同时还要善于揣摸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心理过程,预先了解学生容易出错之处,防患于未然。如果学生在知识准备过程中存在問题而未察觉,错误没有及时地得到纠正,则遗患无穷。这不仅影响前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会影响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因此,预见错误并有效预防能够为有针对性地揭示错误、降低错误奠定基础。
课中——错例分析明新知
学习新知识时,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通常先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尝试练习,探究算法。尝试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同学能够凭个人已有知识经验尝试成功,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由于知识、能力的不足,尝试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前,我们交流算法时通常是直接出示正确算法,然后与该同学交流每一步是怎样计算的。这样一来,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别人讲,缺少积极的思维活动,对学生来讲是枯燥乏味的,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和交流的积极性?经过不断地实践、反思、再实践……,我发现在学生尝试算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错例,进行错例的收集。组织学生集体汇报交流尝试结果时,可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鼓励学生勇于展示自己错例,引导全班同学共同参与,充分交流,深入分析错因,从而理解算理,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如果把学生的错误“隐藏”起来使教学显得一帆风顺、严丝合缝,这样的课未必是好课。教师以错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错因、自主建构笔算方法,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形成的全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见识了几种典型错例,还通过分析错因,帮助学生加深对笔算方法的理解,有效地避免他们在今后计算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锤炼自我,培养了他们敢于克服困难的坚毅性格,进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品格。
课后——错例分析促提高
教学新知识以后,我们教师常通过课堂练习或课后作业等途经巩固计算方法,强化训练学生的计算技能。通过批阅作业发现,计算训练的质量有时并不与练习的数量成正比,部分学生仍会重复这样那样的错误。分析其中的原因,绝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没有掌握计算的方法,而是他们对待计算的态度不够认真。
如何从根本上让学生端正态度认真对待计算?凡是善于总结失败教训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一些接近成功的机会,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因而,整理、分析并矫正错题不失为一良策。我借鉴课堂教学中错例分析的做法,鼓励每一位学生建立一本“错题分析集”。所谓“错题分析集”,就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笔记本,主动把自己或他人课堂练习及家庭作业中典型的错例找出来,并把错误的习题“剪切”下来,用“粘贴”或手写的形式整理编辑在笔记本上。然后对照错题,认真分析错因,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矫正。事情到这儿并没有完,我还鼓励学生经常回过头来翻看、推敲那些错题和有疑问的试题,这样有效地避免一错再错。
有位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甚至‘期望’学生犯错误”“因为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是啊,学生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由表及里、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生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有效地进行错例分析,反思能力提高了,态度上重视了,自然而然地养成了认真、严谨、细心检查的计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