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官场”其实还不错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ujia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杂文月刊》今年第4期原创版刊有一文《〈官场孤例〉发微》,就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私自坚持”公车改革发表议论,感慨在湖北全省千名厅级官员中没有一名“向他学习”,叶青“只是官场另类,很孤单的”。其实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湖北官场”还不错。
  众所周知,“公车腐败”是中国老百姓极为关注的“腐败现象”之一,公车改革最大的阻力不在外部而在内部,所以才导致几十年来说了好多次要改,发了不知多少红头文件,结果都打了水漂。只因这次“上头”下了决心,车改才落到了实处。湖北省在叶青“带头”自我“车改”十二年以后,终于在省级机关完成了公车改革,这应该是一大成就。按照我们几十年来的惯例,完成一件重要任务以后,总要评定若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奖励。而湖北省这次一方面没有表扬这些厅官,另一方面多年来也没有强迫叶青“重新坐公车”,更没有批评甚至处分他,也没有叫他到人大、政协工作,而是让他一直在省统计局任实职副局長,这说明“湖北官场”确实宽宏大量,对他不薄。 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同样是湖北省的厅级干部,前些年的吴天祥就可以被湖北省大力宣传和表扬,还被评为“道德模范”和各种“先进”,号召广大党员干部都要向吴天祥学习,而叶青就享受不到这种“待遇”?首先我要声明,吴天祥确实是好干部,值得学习。但他的先进行为与叶青有重要不同。吴天祥主要是热情帮助上访群众,为失业人员解决各种困难,份属难得,但一般不会“直接危害”厅官们的既得利益。而叶青的自我“车改”行为则等于直接向这些官员挑战,向他们示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没有公开与叶青叫板,而只是默默地再坐了十二年公车,显示了湖北的官员们受党培养多年,毕竟还是很有涵养和风度的,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现在在上级的“命令”下,他们终于把公车交了出来(虽然恋恋不舍),也属难得,按理说也应该向这千名厅官致敬才是,评他们个“先进个人”也不为过!现在既然没有表扬这些官员,让他们当了“无名英雄”,那么,依照对等原则,同为“先进”的叶青也就只好放弃“受表扬”了。 我这么想,不知对不对?
其他文献
相親等7则
期刊
秦时,巴郡(今四川阆中以东)有一位名字叫“清”(史书未记其姓氏)的女企业家,夫家数代因经营朱砂(可提炼出水银的硫化汞矿石)而成巨富。丈夫死后清未再嫁,史称其“巴寡妇清”。她独撑局面并壮大了企业规模,创造了亿万财富。  历朝帝王都重农轻商,可秦始皇是个例外,他没有打压清的企业,更没有对她横征暴敛,而是对她的“朱砂帝国”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也很敬重其为人,称其为“贞妇”。清深明大义,捐出巨额金钱助修秦长
期刊
大凡贪官在落马之后,忏悔自己堕落往往归咎于两个字:贪欲。其实,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大多是“根正苗红”,其也不是“一戴‘乌纱帽’,便搞‘空手道’”,有的当初还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哩!然而,随着官阶的晋升、权力的递增,加上少监督、无自律,贪欲膨胀,愈演愈烈,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湖北有个贪官叫邓乾泓(落马时的官职是通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也是一个政治上不断追求进步的青年,入党
期刊
伏罗希洛夫的“含沙射影”  1954年9月底,赫鲁晓夫率领苏联代表团来北京参加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庆典,行前讨论苏共中央的一个文件稿,其主要内容是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援助,以及把旅顺军港交还中国。苏共中央主席团其他成员都对这个文件表示同意,并签了字,唯独伏罗希洛夫表示反对,认为苏联无力承担对中国的大规模援助,也不该把旅顺港还给中国,因为那是“俄日战争期间沙俄丧失的领地”。但由于赫鲁晓夫的坚持,伏罗希
期刊
家长教育小孩:“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走上社会,看你怎么办?”老师教育学生:“你现在惹是生非,我们忍你让你,将来走上社会,看谁收拾你!”警察教育劣迹斑斑的少年阿飞:“小子,你现在落在我们手里,我们还可以耐心开导你,再不悬崖勒马痛改前非,成年之后走上社会,几时扑街都搞不清啊!”  社会,到底在哪里?  似乎在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人人目不斜视,匆匆而过。突然间,巷子里冲出一个小
期刊
人人都有火气,有火气就要骂人,圣人凡人,概莫能外。孔子看到弟子宰予大白天睡觉,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见老朋友原壤没礼貌,大骂“老而不死,是为贼”;骂好好先生“乡原,德之贼也”……  骂人可以,但要讲艺术。倘若达不到艺术层面,也要讲点技术。因为,骂跟骂是不同的,有义愤填膺的骂,有指桑骂槐的骂,有打情骂俏的骂……那些张嘴就涉“生理学范围”的骂,不是骂别人,而是自取其辱,谁没有父母姐妹?
期刊
在巴黎左岸有130多年历史的吉伯特青年书店(Gilbert Jeune)将在3月结业。在法囯,当全民视焦集中于新冠肺炎感染人数破200万之际,这个新闻仍成为头条,文化界同声一哭。   书业踏进不归的寒冬已是人所共知。近十多年来巴黎有27%的书店倒闭。连文化灵魂地带的拉丁区,也是时装店与食肆如火山熔岩蔓延,书局和画廊一间间被取代。为什么吉伯特青年書店倒闭会有如此震撼?因为这儿蕴留着无数人的流金岁月
期刊
晋惠帝以傻而名闻天下,比如他有个著名的“蛙问”——那次他率领文艺界与理论界人士到华林苑采风,一帮子文人吟诗作赋,春水池塘蛙句句,他老人家“闻虾蟆声”,突然问这般饱学之士:“此鸣者为公乎,私乎?”然领导问得再蠢,学者也要装学术解答:“在官地为公,在私地为私。”   人皆以此来证晋惠帝是傻皇帝,蛙问者是蠢货,蛙答者是睿人。然天下没这般逻辑,要蠢,蛙问者与蛙答者都是蠢嘛。以蛙问为蠢,以蛙答为智,估计是
期刊
符号先生在《我心仪的杂文》中说到杂文的“‘耐压性’(压在编辑案头数月上年仍历久如新)”,这是杂文和时评的一大区别。其中的“历久如新”也可进一步推绎为经得住时间(历史)考验。“时间”虽是最权威的文学批评家,但从激浊扬清、革故鼎新的社会功效来说,杂文和经得起时间考验,别有关系存焉。  鲁迅自述“愿我的文章速朽”,但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先生之文有不少如今仍有强烈的针对性,就像是在指陈时弊。其文“历久如新”
期刊
所谓翎子,就是野鸡尾巴上的羽毛。舞台上,古装戏里的好些人物,头盔上高插翎子,两米来长,甩动自如,借以刻画人物内心难以言传的微妙而又复杂的心情。苏浙沪一带方言里的“豁”,是“甩”的意思。日常生活中谓“豁翎子”,就是借用舞台上“翎子”传情达意的功能,“暗示别人做某某事”。确切地讲,“豁翎子”,应该是有“头盔”的人物专有的技能,平民百姓没有“顶戴”,“豁翎子”只能空“豁”,“豁”着玩。 正史上说,北宋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