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贿道一开,展转滋甚”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cc71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凡贪官在落马之后,忏悔自己堕落往往归咎于两个字:贪欲。其实,经过多年党的教育培养的领导干部大多是“根正苗红”,其也不是“一戴‘乌纱帽’,便搞‘空手道’”,有的当初还是清正廉洁的“清官”哩!然而,随着官阶的晋升、权力的递增,加上少监督、无自律,贪欲膨胀,愈演愈烈,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可悲下场。
  湖北有个贪官叫邓乾泓(落马时的官职是通山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原也是一个政治上不断追求进步的青年,入党后更立志“一辈子跟党走”。1996-2003年,相继任大畈镇镇长和厦铺镇党委书记期间,邓乾泓还给自己定下一个规矩:“不送红包”,并多次将无法退回的“红包”主动上缴镇纪委。2004年4月,邓乾泓调任通山县发改局局长,每年经手的项目资金少则几千万元,多则上亿元。面对诱惑,他萌生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捞一些好处又不过分”的念头。为了平衡内心的负罪感,邓乾泓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荒唐的“目标”:“搞它100万就收手。”刚开始,他确实是像小媳妇那般羞羞答答地“小打小闹”,诸如从公家账上报销一些购物、旅游的费用。继而感觉“不过瘾”,要实现这个“目标”的进度也太缓慢了,于是乎,凡有求于他的项目单位,都必须向他“表示表示”,进而以项目做交易,“明码标价”地索贿。最终邓乾泓因犯贪污、受贿和挪用公款三项罪而被判有期徒刑6年。
  或叹:贪官竟有贪腐“目标”,岂非咄咄怪事?在我看来,邓乾泓替自己设定一个“搞它100万就收手”的“目标”也有不足为怪之处,至少说明:这个贪官涉腐时,有贪念,但贪念不大,有贪欲,但贪欲不猛,似有“见好就收”的心理预设。但问题的症结在于:一旦钱迷心窍,就难以自我控制。这一推论的逻辑支点有两端:一是自身的防线已溃,二是外界的浊流冲击,犹如蝼蚁所蚀之堤,它再也无法抗洪一般,唯有一败涂地的结局。当一个人处在没有制约和监督的环境下,完全靠自己的定力抵御诱惑,而一旦无法抵御,发现贪腐成本又很低,而回报却很高——在巨大的诱惑面前,换谁可能都扛不住。恰如邓乾泓自悔:“当初计划目标搞它100万就收手,慢慢地我发现想不贪都已经做不到了。”这正印证了一句西谚:“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我颇为激赏唐代名臣陆贽的一句警策之言:“贿道一开,展转滋甚。”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正直,从不接受下属的贿赂。唐德宗认为陆贽“清慎太过”,便给了他一道密谕,大意是:你对他人的馈赠一概拒绝,“恐于事无益”,像马鞭、鞋靴之类小物件,“受亦无妨”。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而是作了委婉而严正的回答:“为官受贿,大者,忘忧国之诚;小者,速焚身之祸。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车舆;车舆不已,必及金璧。”
  连封建官吏都明白的道理,某些党员干部像邓乾泓那样当初只受“鞭靴”之事却何以在我们身边屡见不鲜?盖因其自觉纯属“小事一桩”,且往往带有“人情往来”的色彩,犯不了法,判不了刑,坐不了牢,甚至也够不上纪律处分,故“受亦无妨”。殊不知,收受“鞭靴”不警惕,接踵而来的势必是“车舆”“金璧”,否则也就不会有“欲壑难填”的成语了,也就不会留下“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的古诗了。那么,归宿呢?陆贽已一语断定:“速焚身之祸”!
  可以说,邓乾泓为“賄道一开,展转滋甚”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当代例证。
  【佚 名/图】
其他文献
从熏风荡荡的6月开始,全中国就进入了“烤(考)人时节”:先是兩天大考,继而抓心挠肝地等待分数,继而全家总动员填报志愿,继而没招没落儿地盼着通知,继而……  有些阅历者都知道,国人古来有“人生四大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中国文字是奇妙的。这“人生四大喜”,每则后面加缀两个字,便成了“人生四大悲”:  金榜题名时——重名;  洞房花烛夜——隔壁;  久旱逢甘霖
期刊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自序中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此言很是确切。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便成为官方学说,历朝历代均以儒学为治国之本,纪统由此划一,法度以此厘定,其间虽曾因“上之所好”有儒佛、儒道之争,但儒学却始终高踞主导地位,以至二千余年。  儒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自然便是道德治国了,因为儒学乃道德哲学,讲的是伦理纲常,倡导的是“仁、义、礼、智、
期刊
近读一篇题为《“功德无量”抑或“遗患无穷”?》的文章(《杂文月刊》2016年第6期原创版),方知毛志成先生曾极力倡导编写一部“《权力美学》读本”,“使权力显示出应有的美感,并为此而构建一个专门性的‘权力美学’”。毛先生的高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倡导编写“《权力美学》读本”是一回事,谈论“权力美学”则是另一回事。尽管将权力与美学联姻,不啻是在“拉郎配”,可“权力美学”这一概念毕竟使用并热议了
期刊
和周围人聊天,时常能感到大家的种种无奈。一个朋友写工作材料,先不说内容,光是想排比式的标题就让他焦头烂额了,我说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他说没办法,领导要求这样做。  这种无奈,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还有一些无奈则弥漫整个社会,令人担忧。比如有的落马官员觉得自己走上贪污之路很“无奈”,因为不贪就进不了“圈子”,会受到排挤,影响升迁;有的餐饮店使用地沟油也认为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现在做生意成本高,为了生存
期刊
盖棺论定,或曰盖棺定论,说的是一个人只有死后盖上棺材盖了,才能对其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评价。但评价归评价,要想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却并非那么简单;要想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准确的判断,亦非易事。连“盖棺”几百年上千年的古人,至今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呢,遑论今人之“定论”!  有的人认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似乎并不在乎生前死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则很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活着的时候就巴不得有
期刊
任何一个单位,似乎总有部分人嗅觉特别灵敏,大事小事未卜先知料事如神,被唤作“内参”“高参”“中情局”“路透社”,统称“消息灵通人士”。  这部分人往往有如下特征:一、人数极少,三五几个;二、基本非管理人员,在单位居底层;三、热衷于与管理层交往,彼此似乎“有关系”,但莫测高深;四、社交活跃分子,单位人群聚焦的场合,都可见他们流动的身影,标准的“长舌妇”或“长舌男”。  单位一有风吹草动,就是灵通人士
期刊
浏览报刊上刊登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处分案例,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利用职务之便。有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公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收受财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搞权力寻租的……  有哪些“职务之便”呢?有的利用保管职工低保金的便利;有的利用发放粮食补贴款的便利;有的利用发放扶贫物资工作的便利;有的利用负责草原面积上报和草原补贴发放的便利;有的利用审核生猪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补贴的便利;有的利
期刊
汉文帝临终遗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畏”与“惧”,因他自知“朕既不敏”,以己之“不敏”而肩负帝王之任,生怕“羞先帝之遗德”,愧对天下苍生。此即为汉文帝之“惧”。  汉文帝之“惧”,使他善于自省,严于自律。刚登帝位,有人进献千里马,汉文帝说,我出行之时,前有鸾旗,后有属车,日行不过三五十里,这千里马用不着啊。还因此下诏
期刊
相親等7则
期刊
秦时,巴郡(今四川阆中以东)有一位名字叫“清”(史书未记其姓氏)的女企业家,夫家数代因经营朱砂(可提炼出水银的硫化汞矿石)而成巨富。丈夫死后清未再嫁,史称其“巴寡妇清”。她独撑局面并壮大了企业规模,创造了亿万财富。  历朝帝王都重农轻商,可秦始皇是个例外,他没有打压清的企业,更没有对她横征暴敛,而是对她的“朱砂帝国”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也很敬重其为人,称其为“贞妇”。清深明大义,捐出巨额金钱助修秦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