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之间讲“亲”“清”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时,巴郡(今四川阆中以东)有一位名字叫“清”(史书未记其姓氏)的女企业家,夫家数代因经营朱砂(可提炼出水银的硫化汞矿石)而成巨富。丈夫死后清未再嫁,史称其“巴寡妇清”。她独撑局面并壮大了企业规模,创造了亿万财富。
  历朝帝王都重农轻商,可秦始皇是个例外,他没有打压清的企业,更没有对她横征暴敛,而是对她的“朱砂帝国”提供了很好的保护;也很敬重其为人,称其为“贞妇”。清深明大义,捐出巨额金钱助修秦长城,还为修建始皇陵提供大量水银(司马迁: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她死后,始皇怀念她,专门修筑了一座“怀清台”。
  秦始皇的功过一直有争议,然而他对政商关系的处理,却得到众口一词的称道。明末诗人金俊明曾以诗咏其事:“丹穴传赀世莫争,用财卫国能守贞。龙祖势力倾天下,犹筑高台怀妇清。”
  此后数千年,再也不见这种政商蜜月。史学大师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政治上节制资本的政策,从汉到清,都沿袭着”。一直到民国,资产阶级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也主张“节制资本”。商人在“节制资本”的生态环境中为求生存谋发展,所采取的策略是乖乖地依附政治,诚如历史学者王亚南所说,“历代中国商人都把钻营附庸政治权力作为自己存身和发财的门径”。晚清时,随着“洋务运动”兴起,政商勾结更紧密了,有商人被授予“红顶商人”的头衔,“商”在以雄厚资金支持“政”中牟取暴利。到民国晚期,国民政府赤裸裸地搜刮民族工商业,国民经济彻底崩溃,是最终丢掉政权的原因之一。
  新中国建立后,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商业资本被转变为公有制经济,自此也就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政商关系。但改革开放前的经济实践也证明,排斥商品经济的计划经济是不健全的,于国于民不利。
  改革开放后,民营工商业艰难萌生。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颁布,生存于社会边缘的私营商业活动获得合法地位,并快速成长。但商业资本在强势政治面前,它的“附庸”色彩仍难以褪去。这也正中某些手握国家公权力的官员的下怀,他们开始向商人寻租,商人为生存而投其所好也无所不用其极,腐败于是“野蛮生长”。诸多骇人听闻的案例此不赘述,只说一个也叫“清”的女企业家与“政”的不清不白。她叫上官永清,是山西国信集团原董事长,也曾是晋商银行掌门人。山西官场十多年前就在议论上官永清与原晋中市委书记、原山西省委常委兼太原市委书记申维辰的“合作”,称她为“三申夫人”。上官永清作为大型金融单位的领导角色,使其成为多名官员连通商界并取得或运作资金的重要通道而关系“亲”密。但“蜜月”不“永”,申维辰2014年4月落马,上官永清在2016年5月被“双开”,立案审查。此“清”非彼“清”(寡妇清),此“清”虽长袖善舞,但因与“政”的不清,终落此下场。两“清”的“历史”故事,称得上是一则“警世通言”。
  习近平总书记用“亲”“清”二字定调了新型政商关系。“亲”,是指领导干部要与民营企业交往,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民营企业家要主动与党和政府亲近,讲真话、说实情和建诤言。“清”,是指不搞权钱交易,杜绝官商勾结,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习近平早在2007年任上海市委书记时就曾告诫,官商交往要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
  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企业法人单位中85%是民营企业,他们贡献了三分之二的GDP,是多种所有制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用“亲、清”二字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对于经济社会建设和正风反腐,具有决定性意义。
  政商关系不清,官员和商人都有责任,官員责任可能更大些。如果不良商人向你抛媚眼,你目不斜视无动于衷;勾你的肩搭你的背,你礼貌地躲开正色地推开;向你投怀送抱,你当柳下惠;对你身边人下手,你严加管束——如此,看哪个“商”还敢上杆子往“政”的身上贴。而创造“商”无需贴“政”的亲清环境,亦乃“商”之所日思夜梦者也。
其他文献
提到唐太宗李世民,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贞观之治”。作为一任皇帝在20多年的执政生涯中能留下这么一段治国理政的华章,而且得到后世的公认,确实是非常了不起。  不过我对李世民最感兴趣的不是他创造的“贞观之治”。此类盛世华章,他之前有过“文景之治”,之后也有“开元盛世”“康乾盛世”。无论前篇后篇,大抵离不了民富国强、天下太平之流。关键是这般盛世多是昙花一现,基本上属于“断章残篇”,让后人浩叹长嗟。  我认
期刊
从熏风荡荡的6月开始,全中国就进入了“烤(考)人时节”:先是兩天大考,继而抓心挠肝地等待分数,继而全家总动员填报志愿,继而没招没落儿地盼着通知,继而……  有些阅历者都知道,国人古来有“人生四大喜”: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  中国文字是奇妙的。这“人生四大喜”,每则后面加缀两个字,便成了“人生四大悲”:  金榜题名时——重名;  洞房花烛夜——隔壁;  久旱逢甘霖
期刊
黄仁宇先生在《万历十五年》自序中说:“中国二千年来,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而极。”此言很是确切。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学说便成为官方学说,历朝历代均以儒学为治国之本,纪统由此划一,法度以此厘定,其间虽曾因“上之所好”有儒佛、儒道之争,但儒学却始终高踞主导地位,以至二千余年。  儒学成为治国的指导思想,自然便是道德治国了,因为儒学乃道德哲学,讲的是伦理纲常,倡导的是“仁、义、礼、智、
期刊
近读一篇题为《“功德无量”抑或“遗患无穷”?》的文章(《杂文月刊》2016年第6期原创版),方知毛志成先生曾极力倡导编写一部“《权力美学》读本”,“使权力显示出应有的美感,并为此而构建一个专门性的‘权力美学’”。毛先生的高论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不过,倡导编写“《权力美学》读本”是一回事,谈论“权力美学”则是另一回事。尽管将权力与美学联姻,不啻是在“拉郎配”,可“权力美学”这一概念毕竟使用并热议了
期刊
和周围人聊天,时常能感到大家的种种无奈。一个朋友写工作材料,先不说内容,光是想排比式的标题就让他焦头烂额了,我说为什么非要这么做呢?他说没办法,领导要求这样做。  这种无奈,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还有一些无奈则弥漫整个社会,令人担忧。比如有的落马官员觉得自己走上贪污之路很“无奈”,因为不贪就进不了“圈子”,会受到排挤,影响升迁;有的餐饮店使用地沟油也认为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现在做生意成本高,为了生存
期刊
盖棺论定,或曰盖棺定论,说的是一个人只有死后盖上棺材盖了,才能对其一生的是非功过作出评价。但评价归评价,要想得出一个公正的结论,却并非那么简单;要想对其“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准确的判断,亦非易事。连“盖棺”几百年上千年的古人,至今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呢,遑论今人之“定论”!  有的人认为“死去元知万事空”,似乎并不在乎生前死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有的人则很在意“赢得生前身后名”,活着的时候就巴不得有
期刊
任何一个单位,似乎总有部分人嗅觉特别灵敏,大事小事未卜先知料事如神,被唤作“内参”“高参”“中情局”“路透社”,统称“消息灵通人士”。  这部分人往往有如下特征:一、人数极少,三五几个;二、基本非管理人员,在单位居底层;三、热衷于与管理层交往,彼此似乎“有关系”,但莫测高深;四、社交活跃分子,单位人群聚焦的场合,都可见他们流动的身影,标准的“长舌妇”或“长舌男”。  单位一有风吹草动,就是灵通人士
期刊
浏览报刊上刊登的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处分案例,发现了一个共性问题:利用职务之便。有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款公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索取和收受财物的;有利用职务之便搞权力寻租的……  有哪些“职务之便”呢?有的利用保管职工低保金的便利;有的利用发放粮食补贴款的便利;有的利用发放扶贫物资工作的便利;有的利用负责草原面积上报和草原补贴发放的便利;有的利用审核生猪病害肉无害化处理补贴的便利;有的利
期刊
汉文帝临终遗诏,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朕既不敏,常畏过行以羞先帝之遗德,惟年之久长,惧于不终”。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畏”与“惧”,因他自知“朕既不敏”,以己之“不敏”而肩负帝王之任,生怕“羞先帝之遗德”,愧对天下苍生。此即为汉文帝之“惧”。  汉文帝之“惧”,使他善于自省,严于自律。刚登帝位,有人进献千里马,汉文帝说,我出行之时,前有鸾旗,后有属车,日行不过三五十里,这千里马用不着啊。还因此下诏
期刊
相親等7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