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做好小学班级建设,是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重要基石,“以生为本”作为一种符合未来班级管理发展趋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科学理念,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以生为本”班级管理模式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结合教育的本质不难看出,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张扬其个性、开发其潜能,以此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作为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关键场所,班级的管理落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学习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以生为本”的落实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一、“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1.人本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本思想成为当前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真正目的在于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活动,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管理活动中,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通常秉持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然而,随着学生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2.创造性。
“以生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实,除了注重学生的本性外,更注重学生的个体性与自身特点,虽然这些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化,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且在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情感性。
在整个“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顾名思义,其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师生的沟通中,其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认真倾听学生的相关意见及心声。另外,受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看待事物上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沟通中注意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以生为本”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1.利用榜样的作用。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这都明确地诠释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与班主任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学生时代是最单纯的,学生心灵、思维比较统一,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弱,心智不成熟,模仿能力比较强,这就对教师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品德提出了要求,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身就需要为学生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确立是非观与道德观,在班级管理中以身作则,建立起自身的威信,以此达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效果。
2.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学生除了日常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面对升学考试这一任务,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再加上学生教育质量的要求,多数班级管理老师在开展管理活动时都会以“学习”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成长。在“以生为本”管理模式中,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中能够从根本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一时间与学生针对学习或生活问题进行沟通,在获取学生信任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使其勇敢面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另外,在沟通交流中,教师应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
3.“因生而异”,区别对待。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及思维模式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能够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容易忽视学习成绩不理念的学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优势,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利用。如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担任班级的领读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让其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身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能为班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小学课程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管理理念,与学生实现“近距离沟通与交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与辅导,在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学生创建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申小飞.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教师,2010(03).
[2]陈玲.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八宜八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9).
[3]任其宏.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领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3).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结合教育的本质不难看出,教育活动的开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张扬其个性、开发其潜能,以此达到传道授业的目的。作为学生日常学习、活动的关键场所,班级的管理落实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及学习质量。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念,“以生为本”的落实打破了传统班级管理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在提高班级管理质量的同时,拉进了师生间的距离,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
一、“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
1.人本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本思想成为当前管理中的核心因素,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真正目的在于围绕“人”这个主体展开活动,由此不难看出,在整个管理活动中,人发挥着决定性作用。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通常秉持着“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理念,然而,随着学生独立意识、民主意识的增强,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创新班级管理理念势在必行。
2.创造性。
“以生为本”班级管理理念的落实,除了注重学生的本性外,更注重学生的个体性与自身特点,虽然这些给教师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挑战,但在管理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生为本”管理理念的落实,有效突出了学生的个体化,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且在管理工作中,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教师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以便在今后的管理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3.情感性。
在整个“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模式中,顾名思义,其管理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师生的沟通中,其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真正走进学生心里,认真倾听学生的相关意见及心声。另外,受家庭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在看待事物上仍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沟通中注意方式,避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
二、“以生为本”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措施
1.利用榜样的作用。
古人云:“师者,人之模范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这都明确地诠释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与班主任工作中的榜样作用。在学习生活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学生时代是最单纯的,学生心灵、思维比较统一,是非辨别能力比较弱,心智不成熟,模仿能力比较强,这就对教师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品德提出了要求,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身就需要为学生做出榜样,通过自身的言行举止,帮助学生确立是非观与道德观,在班级管理中以身作则,建立起自身的威信,以此达理想化的班级管理效果。
2.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增加。学生除了日常繁重的学习任务外,还要面对升学考试这一任务,心理承受着极大的压力。再加上学生教育质量的要求,多数班级管理老师在开展管理活动时都会以“学习”为主,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成长。在“以生为本”管理模式中,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管理中能够从根本上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第一时间与学生针对学习或生活问题进行沟通,在获取学生信任的同时,还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心,使其勇敢面对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另外,在沟通交流中,教师应结合着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
3.“因生而异”,区别对待。
在整个学习活动中,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学生看待事物的眼光及思维模式不同,这就要求教师在开展班级管理活动时能够因势利导,区别对待。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教师喜欢学习好的学生,容易忽视学习成绩不理念的学生。然而在实际学习中,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优势,其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与利用。如运动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担任班级的体育委员;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担任班级的领读等,通过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自信,把班级管理交给学生,让其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增强自身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能为班级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传统的班级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小学课程的发展需求,这就要求教师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新管理理念,与学生实现“近距离沟通与交流”,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与辅导,在提高班级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为学生创建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申小飞.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J].教师,2010(03).
[2]陈玲.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八宜八忌”[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09).
[3]任其宏.小学班级管理中的“价值领导”[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