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为了实现更优的初中地理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环境当中学习地理知识的同时,还需引导学生关注与国家发展有关的地理知识、地理文化,促进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从而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高效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探讨。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革新教学观念
地理教师要想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应该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意义,抓住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活用教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研读新课标标准,将其内容依据地理教学现状进行细化,明确地理课为何意,地理课堂应教什么。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为例,传统地理教学内容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以及通过地图分辨各种地形”,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增加教学内容“地形和地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地势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以及聯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客观地理解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纯粹地死记硬背。
其次,教师应丢掉老旧的教育观念,抛开“理论知识大于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分数大于能力”的教学理念。为了迎合新时代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该提升自己,让自己变为“双向”优质教师,在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时代要求。首先,从教学辅助手段来说,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只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地理课堂,甚至有部分教龄较长的地理教师,根本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致使这部分人的课堂只有干瘪的理论知识。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地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辅助手段[1]。将这些新兴教学资源引入初中地理课堂,不仅能够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能为学生了解新兴技术提供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其次,对于教学方式来说,初中地理教师想要打造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堂,从而实现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为例,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并未较好的联系其自然特征与种植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些直观形象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当中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联系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三、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基于初中地理课堂的现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引起重视,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之下,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行为,更拥有持久性。由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发展。其次,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以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能帮助学生在考试取得好分数,现代的中考地理试卷,侧重考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反而会为学生的学习增加负担;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学习模式,进行高效的学习。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理解何为自然资源,再举例证实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如果只是纯粹地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所有知识讲给学生听,这对学生来讲无疑太过抽象,学生也不能达到理解的地步,最后只能机械地记忆相关知识。由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学生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讨论“图片上的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组成这些物品的自然资源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图片让同学自主探究,这样既有难度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随后,教师又可设置疑问: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物当中隐藏了自然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教会了学生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四、巧用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发展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第一学”,而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当中的“第二学”;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2],增加了地理课堂的生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性和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的初中地理八年级“水资源”为例。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课的教学的重难点定为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为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重要性”,基于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水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并未系统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由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全班的同学进行分组,让小组合作搜集初中学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随后,为学生建立展示平台,并设立小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加深情感体验,充分理解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结束语
初中地理课堂的改革,增加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温度,让学生在有温度的课堂中积极交流,乐于思考,并提升自己。由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让两者有机结合的同时,更高效地为初中地理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国生.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4):3-4.
[2]秦士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4):32-33.
关键词: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策略
一、提升教师素质,革新教学观念
地理教师要想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首先应该明确地理学科的教育意义,抓住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活用教材。由此,就需要教师在课前仔细研读新课标标准,将其内容依据地理教学现状进行细化,明确地理课为何意,地理课堂应教什么。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为例,传统地理教学内容局限于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形和地势以及通过地图分辨各种地形”,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教师应该结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增加教学内容“地形和地势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地形和地势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以及聯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客观地理解知识,而不是让学生纯粹地死记硬背。
其次,教师应丢掉老旧的教育观念,抛开“理论知识大于实践能力”以及“学生分数大于能力”的教学理念。为了迎合新时代对初中地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应该提升自己,让自己变为“双向”优质教师,在拥有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促进自己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转换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面对我国地理教育的发展,初中地理教师应深刻反思自己的教学模式是否符合时代要求。首先,从教学辅助手段来说,许多初中地理教师只会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展初中地理课堂,甚至有部分教龄较长的地理教师,根本不会使用多媒体技术,致使这部分人的课堂只有干瘪的理论知识。现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为地理课堂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辅助手段[1]。将这些新兴教学资源引入初中地理课堂,不仅能够增加地理课堂的趣味性,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更能为学生了解新兴技术提供途径,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其次,对于教学方式来说,初中地理教师想要打造高质量的地理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就应该改变以往“将学生置于被动位置”的教学方法,创设合理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参与到课堂,从而实现地理教学水平的提升。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为例,大部分初中阶段的学生实践能力较弱,并未较好的联系其自然特征与种植和农业之间的关系,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呈现一些直观形象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视频当中理解,自然特征与农业的联系并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生活当中的问题。
三、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学习效率
基于初中地理课堂的现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引起重视,并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之下,学生自发产生的学习行为,更拥有持久性。由此,教师要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主能力发展。其次,教师要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以前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能帮助学生在考试取得好分数,现代的中考地理试卷,侧重考验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样也不能帮助学生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反而会为学生的学习增加负担;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采用合理的学习模式,进行高效的学习。
以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理解何为自然资源,再举例证实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区别。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如果只是纯粹地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的所有知识讲给学生听,这对学生来讲无疑太过抽象,学生也不能达到理解的地步,最后只能机械地记忆相关知识。由此,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首先,教师可以给学生观看学生所熟悉的公交车、教学楼、食物和课本等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讨论“图片上的物品都与哪些自然资源有关?”教师再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思考“组成这些物品的自然资源都有什么样的特点?”结合图片让同学自主探究,这样既有难度又能促进学生发展的问题,能够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随后,教师又可设置疑问:了解了自然资源的概念,找一找生活中哪些事物当中隐藏了自然资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教会了学生一种高效的学习方式。
四、巧用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发展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是初中地理教学的“第一学”,而合作学习是初中地理学习当中的“第二学”;两者缺一不可,它们在初中地理课堂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性[2],增加了地理课堂的生动性,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沟通能力的提升,让学生体会到了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性和综合素养。
以人教版的初中地理八年级“水资源”为例。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将本课的教学的重难点定为了解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并培养学生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为让学生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和重要性”,基于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对水已经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学生实践能力不足,所以他们并未系统地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由此,教师首先可以将全班的同学进行分组,让小组合作搜集初中学过的关于水资源的内容,对水资源的作用、分布有大概的了解。随后,为学生建立展示平台,并设立小组考核制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加深情感体验,充分理解水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结束语
初中地理课堂的改革,增加了初中地理课堂的温度,让学生在有温度的课堂中积极交流,乐于思考,并提升自己。由此,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教师的“教”以及学生的“学”,让两者有机结合的同时,更高效地为初中地理课堂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国生.浅谈构建初中地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19(24):3-4.
[2]秦士元.初中地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1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