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理论体系,为推进扶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文章提出的“1+10”机制,有助于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是指“精准扶贫”,“10”是指“十项到村到户扶贫攻坚措施”。
关键词:精准扶贫 到村到户 贫困村 贫困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我们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精准的模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通过深入学习和扶贫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必须紧盯贫困村,瞄准贫困户,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精确实施靶向治疗,才能达成初衷。下述的“1+10”机制对精准扶贫大有裨益,有利于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采取力度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措施,确保扶贫资源真正使用到贫困人口身上。这里的“1”就是“精准扶贫”,这里的“10”就是“帮扶干部到村到户、政策宣传到村到户、产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金融支持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移民搬迁到村到户、生态补偿到村到户、社保救助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帮扶干部到村到户”要求每个贫困村要安排帮扶工作队或专门负责扶贫的党员干部,每个贫困户要有结对干部,尤其要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些被选派从事帮扶的干部应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作风扎实,身体健康,甘于奉献,廉洁自律。他们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村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兴产业、解难题办实事、树新风促和谐,确保贫困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要求将精准扶贫政策、支农惠农政策等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达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奠定了基础。政策宣传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先手棋”,特别是面向贫困群众需求,要采取合适生动的方式方法,使相应政策接地气、融实情,要努力丰富宣传载体,把握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精準扶贫政策的解读以及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的通报。
“产业发展到村到户”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村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增效,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要深入分析贫困村资源、环境条件及种养习惯,按“一村一品”要求,因地制宜,因户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合作经营等途径,鼓励贫困户发展或参与规模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乡村旅游业,动员广大群众,坚持“造血”式扶贫,依托资源优势,实打实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人员在产业链上受益。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要求帮助困难群体学知识、练本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撑和技能支持。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认真做好实用农业技术、创业就业技能等培训工作,围绕零务工家庭“消零”目标,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走出去,增加收入增强发展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力资助困难户子女入学,推行职教扶贫、“雨露计划”、希望工程,不能让其苦一辈子苦一家子,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金融支持到村到户”要求以开展贴息贷款为抓手,以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发展难为主攻,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功效,撬动银行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做好精准金融服务,解决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要积极开展特惠金融信用贷款,扩大贫困村融资规模,增加贫困村贷款投放,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养殖业,让贫困群众的腰包早日鼓起来。
“危房改造到村到户”要求充分利用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让那些身处贫困、无力改善居住环境的贫困户“居有其房,住有所安”。 一要明确改造对象,凡符合标准属于改造对象者,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建的原则,全部纳入改造范畴。二要明确改造任务,要在村内统筹安排,分批分阶段进行改造,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大喜功,改造计划及可使用资金要具体化、规范化。三要明确改造原则和要求,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群众放心。
“移民搬迁到村到户”要求对生态脆弱区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并确保“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 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转变“山里人”小家难移、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次要积极协调村、组、户的建房用地调整,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和安居压力;再次就是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零星搬迁、集中安置灵活安排,不搞一刀切。
“生态补偿到村到户”要求用好环境经济政策,加大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贫困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收益。要提升生态补偿意识,使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扶贫功效:要将坡耕地和缺水农田纳入到退耕还林范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要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覆盖面;要利用天然林管护资金等,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管护人员,促进转型发展。
“社保救助到村到户”要求把国家低保政策和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好,做到贫困村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打赢兜底仗。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构建无缝对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制度,托住底线;要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要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事件陷入贫困。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要求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实施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向村组户延伸,改善贫困村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要摸清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急需“缺项”,大力予以政策倾斜,将各类扶持项目归口到相关部门,整合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的设施配套建设,打好发展基础和平台。要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才能真正实现变“漫灌”为“滴灌”,增强针对性和精准度。抓紧抓实抓好该“1+10”机制,使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到村到户,惠及帮扶对象,就一定能够给力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作者简介:夏冬晴(1974—),湖南新宁人,讲师,硕士,邵阳学院驻大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研究方向:思想教育、扶贫开发。
关键词:精准扶贫 到村到户 贫困村 贫困户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出发,明确到2020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
我们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这就要求我们构建精准的模式,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通过深入学习和扶贫实践,笔者认为要切实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必须紧盯贫困村,瞄准贫困户,集中人力、财力、物力,政策向扶贫倾斜、资金向扶贫聚集、项目向扶贫靠拢,精确实施靶向治疗,才能达成初衷。下述的“1+10”机制对精准扶贫大有裨益,有利于增强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采取力度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持续的措施,确保扶贫资源真正使用到贫困人口身上。这里的“1”就是“精准扶贫”,这里的“10”就是“帮扶干部到村到户、政策宣传到村到户、产业发展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金融支持到村到户、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移民搬迁到村到户、生态补偿到村到户、社保救助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
“帮扶干部到村到户”要求每个贫困村要安排帮扶工作队或专门负责扶贫的党员干部,每个贫困户要有结对干部,尤其要选好配强贫困村“第一书记”。这些被选派从事帮扶的干部应政治素质好,热爱农村工作,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作风扎实,身体健康,甘于奉献,廉洁自律。他们驻村帮扶的主要任务是,帮助贫困村抓班子带队伍、强基础兴产业、解难题办实事、树新风促和谐,确保贫困村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确保贫困户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
“政策宣传到村到户”要求将精准扶贫政策、支农惠农政策等通过进村入户宣传达到家喻户晓、入脑入心,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奠定了基础。政策宣传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先手棋”,特别是面向贫困群众需求,要采取合适生动的方式方法,使相应政策接地气、融实情,要努力丰富宣传载体,把握针对性和时效性,做好精準扶贫政策的解读以及扶贫工作的进展情况、典型经验和有效做法的通报。
“产业发展到村到户”要求通过发展产业、发展生产帮助贫困村实现持续发展和不断增效,实现贫困户增产增收。要深入分析贫困村资源、环境条件及种养习惯,按“一村一品”要求,因地制宜,因户定项目,通过土地流转、信贷扶持、合作经营等途径,鼓励贫困户发展或参与规模产业。要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流通业、乡村旅游业,动员广大群众,坚持“造血”式扶贫,依托资源优势,实打实发展特色产业,让贫困人员在产业链上受益。
“教育培训到村到户”要求帮助困难群体学知识、练本领,提高自我发展能力,为脱贫致富提供智力支撑和技能支持。一方面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认真做好实用农业技术、创业就业技能等培训工作,围绕零务工家庭“消零”目标,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和劳务输出,鼓励农民走出去,增加收入增强发展意识;另一方面要尽力资助困难户子女入学,推行职教扶贫、“雨露计划”、希望工程,不能让其苦一辈子苦一家子,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金融支持到村到户”要求以开展贴息贷款为抓手,以解决贫困户担保难、贷款难、发展难为主攻,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功效,撬动银行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实施金融扶贫富民工程,做好精准金融服务,解决贫困群众资金短缺的问题,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能够事半功倍。要积极开展特惠金融信用贷款,扩大贫困村融资规模,增加贫困村贷款投放,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种植养殖业,让贫困群众的腰包早日鼓起来。
“危房改造到村到户”要求充分利用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资金,让那些身处贫困、无力改善居住环境的贫困户“居有其房,住有所安”。 一要明确改造对象,凡符合标准属于改造对象者,坚持政府引导、农户自建的原则,全部纳入改造范畴。二要明确改造任务,要在村内统筹安排,分批分阶段进行改造,不能急于求成,不能好大喜功,改造计划及可使用资金要具体化、规范化。三要明确改造原则和要求,坚持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群众放心。
“移民搬迁到村到户”要求对生态脆弱区的贫困户实施移民搬迁,并确保“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从根本上解决其生存发展问题。 首先要做好引导工作,转变“山里人”小家难移、故土难离的传统思想,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其次要积极协调村、组、户的建房用地调整,向上级争取政策支持,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轻贫困户的经济负担和安居压力;再次就是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实行零星搬迁、集中安置灵活安排,不搞一刀切。
“生态补偿到村到户”要求用好环境经济政策,加大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增加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让贫困群众从“绿色银行”中获得收益。要提升生态补偿意识,使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理念深入人心,让生态补偿机制发挥扶贫功效:要将坡耕地和缺水农田纳入到退耕还林范围,大力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要对生态功能区加大生态补偿力度,提高补偿标准,扩大覆盖面;要利用天然林管护资金等,让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为管护人员,促进转型发展。
“社保救助到村到户”要求把国家低保政策和医疗救助等政策落实好,做到贫困村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坚决打赢兜底仗。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水平,构建无缝对接、运行有效,保障特困群众的制度,托住底线;要加强扶贫开发和农村低保制度衔接,将无业可扶、无力脱贫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要提高医疗救助保障水平,遏制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要完善临时救助制度,有效防止因突发性事件陷入贫困。
“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要求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以实施村镇和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向村组户延伸,改善贫困村生存生产生活条件。要摸清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急需“缺项”,大力予以政策倾斜,将各类扶持项目归口到相关部门,整合资金集中扶持贫困村的设施配套建设,打好发展基础和平台。要大力推进乡村道路、农田水利、农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村容整洁、管理有序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
精准扶贫是新常态下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发力点。开对“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政策、措施、项目、资金等落实到村到户到人才能真正实现变“漫灌”为“滴灌”,增强针对性和精准度。抓紧抓实抓好该“1+10”机制,使扶贫开发的各项工作到村到户,惠及帮扶对象,就一定能够给力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参考文献:
[1]葛志军;邢成举. 精准扶贫:内涵、实践困境及其原因阐释——基于宁夏银川两个村庄的调查[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2]张笑芸;唐燕.创新扶贫方式,实现精准扶贫[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4,9.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
作者简介:夏冬晴(1974—),湖南新宁人,讲师,硕士,邵阳学院驻大付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研究方向:思想教育、扶贫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