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帮助发展人的潜能、构建人的美德的理论,积极心理学是现阶段教育工作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展现,广泛注重的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等思想认知的融入。文章就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解构作为切入点,浅要分析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意义,并针对性提出了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34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和身心变化的起步时期,尤其是大部分小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一些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出现较多,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况是融入小学校园打下学习基础的前提,更是他们参与社会认知的起步。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合理展开的基础,更是现代教育“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重要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解构
积极心理学又被称为“乐观主义”理念,最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等人提出,他们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普通大众美德和活力的科学[1]。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最终定义为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准则。因此,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发现和感悟幸福,并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心态去发现和探索“美”,进而帮助人们构建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拥有幸福感和积极性[2]。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涵盖了三个维度的理论。第一维度,积极预防,强调了心理的两面性,展示了心理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第二维度,积极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教育体验和心态发展,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体验过程中塑造完美人格;第三维度,积极组织,重点强调的是环境是心理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构建的重要基础。
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其中,不仅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最为重要的是,小学生大多处在心理发展的懵懂阶段,极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情况。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可以将积极预防理论、积极教育理论、积极组织理论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让小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渗透形成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心态。这样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和往后成长中都有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状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实施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中可以创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多样化的可能性,丰富了教育实施方式。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实施多样化心理辅导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辅导,以便于实现心理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和分层差异化干预;通过富有感情化和艺术化的对话和提问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乐于回答、乐于倾诉,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将“自我建设”“家庭关系”以及“同学情谊”等作为主题,设置一些诸如小品演出、辩论赛、演讲赛等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特殊阶段,而且面临着初步进入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变化。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首先需要小学心里教室制定出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互动。这就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安排每周一次的“座谈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师生之间需要积极沟通和交流,且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谈论内容可以涵盖小学生本周生活体验、本周学习感受、本周趣味事件等。同时,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化和传统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師生关系、学生情谊、班级氛围、集体归属感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更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扉。
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设置“匿名日记”的方式,让学生以每周交一次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一些心理困惑或者烦恼情绪匿名表达在日记中。教师在“匿名日记”中引导学生放下戒备,和盘托出自己的心理状况,加强学生不良情绪和排解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和教室之前的沟通渠道得以构建,小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3)构建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氛围
良好的教育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融入教学环境健康成长,还能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向学生输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一旦具备了优良的教育氛围,学生将能通如果情操陶冶、心灵启迪等,从根本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符合积极心理学中积极预防的内涵。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构建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氛围,比如教师结合小学生特点、学校特点以及区域特点,组织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课外生活,也能和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感受和谐有爱的教育氛围。
结束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更是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在明晰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积极心理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师生沟通交流加强和教学氛围构建三个维度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积极心理学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规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之下形成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冯墨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4):144-147.
[2]周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7):219-220.
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佛岭小学 广东 梅州 514500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9-234
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和身心变化的起步时期,尤其是大部分小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一些不良情绪和负面心理出现较多,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些影响。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了极大的挑战。对于小学生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状况是融入小学校园打下学习基础的前提,更是他们参与社会认知的起步。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融入积极心理学是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合理展开的基础,更是现代教育“教书育人”和“立德树人”重要目标的实现途径。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解构
积极心理学又被称为“乐观主义”理念,最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由马丁·塞里格曼、谢尔顿等人提出,他们将积极心理学定义为研究普通大众美德和活力的科学[1]。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积极心理学最终定义为研究人类积极品质和力量的准则。因此,积极心理学倡导的是发现和感悟幸福,并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主动的心态去发现和探索“美”,进而帮助人们构建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让人们在日常生活或者学习中拥有幸福感和积极性[2]。
二、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意义
具体来说,积极心理学涵盖了三个维度的理论。第一维度,积极预防,强调了心理的两面性,展示了心理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第二维度,积极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重点关注教育体验和心态发展,让受教育者在教育体验过程中塑造完美人格;第三维度,积极组织,重点强调的是环境是心理健康成长和健全人格构建的重要基础。
所以,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其中,不仅能够构建一个和谐积极乐观向上的班集体氛围。最为重要的是,小学生大多处在心理发展的懵懂阶段,极易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情况。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还可以将积极预防理论、积极教育理论、积极组织理论融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让小学生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的渗透形成健全人格和积极向上心态。这样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和往后成长中都有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状态,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三、积极心理学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一)实施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积极心理学中可以创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教育内容,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多样化的可能性,丰富了教育实施方式。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实施多样化心理辅导和教育。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辅导,以便于实现心理教育的针对性,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沟通交流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个性化和分层差异化干预;通过富有感情化和艺术化的对话和提问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乐于回答、乐于倾诉,这样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心理学知识进行心理辅导;将积极心理学的内容和观点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活动中,将“自我建设”“家庭关系”以及“同学情谊”等作为主题,设置一些诸如小品演出、辩论赛、演讲赛等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凸显出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
小学生处于心理发展和认知发展的特殊阶段,而且面临着初步进入校园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变化。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积极心理学,首先需要小学心里教室制定出常规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以及互动。这就要求小学心理健康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安排每周一次的“座谈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师生之间需要积极沟通和交流,且以一种平等的方式进行对话,谈论内容可以涵盖小学生本周生活体验、本周学习感受、本周趣味事件等。同时,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需要打破常规化和传统化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将心理健康教育重点放在師生关系、学生情谊、班级氛围、集体归属感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放松愉悦的环境下进行心理交流和沟通,更助于教师走进学生的心扉。
比如,心理健康教师可以设置“匿名日记”的方式,让学生以每周交一次日记的方式,将自己的一些心理困惑或者烦恼情绪匿名表达在日记中。教师在“匿名日记”中引导学生放下戒备,和盘托出自己的心理状况,加强学生不良情绪和排解和引导。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和教室之前的沟通渠道得以构建,小学生的语言应用和语言写作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3)构建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氛围
良好的教育氛围不仅能够让学生融入教学环境健康成长,还能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向学生输出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一旦具备了优良的教育氛围,学生将能通如果情操陶冶、心灵启迪等,从根本上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符合积极心理学中积极预防的内涵。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构建积极心理学教学应用氛围,比如教师结合小学生特点、学校特点以及区域特点,组织学生社团,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拥有课外生活,也能和不同年级和班级的同学进行交流和合作,感受和谐有爱的教育氛围。
结束语: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影响了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更是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发展。所以,小学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在明晰小学生心理特点和积极心理学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样化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开展,师生沟通交流加强和教学氛围构建三个维度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运用积极心理学为小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在规范化、专业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之下形成良好乐观的心理状态,积极乐观面对生活和学习。
参考文献
[1]冯墨女.积极心理学视域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4):144-147.
[2]周蓉.互联网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分析[J].心理月刊,2021,16(07):219-220.
广东省梅州兴宁市佛岭小学 广东 梅州 51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