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的另类神韵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ue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牡丹好看不好拍,用瞬间将国色天香的牡丹定格,用一张小小的图片体现其色、其香、其姿,传递其神、其韵、其品,是多少摄影人难以企及的情怀。长年生活在牡丹之乡洛阳,年年体会“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美好景象。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徜徉在万花之首、百卉之灵的牡丹丛中。在长期拍摄牡丹的实践中,我发现用红外相机拍摄牡丹,打破了人们常规的视觉习惯,那种另类空灵的图片,既现实又虚幻,恍如梦境,美轮美奂。
  下面是我在拍摄过程中的几点心得:
  
  拍摄要求
  
  一是器材:拍摄前要准备三脚架、背景布、反光板、喷壶(一是用来清洗花叶上的尘土,二是在花瓣上制造露珠效果)、铜丝(用于造型)等。镜头的使用上,采用中、长焦,可以真实再现牡丹其特色,微距和广角可以营造夸张或艺术的氛围,如果有条件,不妨各种镜头都试一下。最重要的,要有一台具有的红外摄影功能的相机,我使用的是一台经过改装的尼康D200数码相机。
  二是花期:虽是同城生,花期各不同。由于气候条件不同,不同地点花开得时间各异。牡丹从花期上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盛开期在4月中下旬,此时洛阳的温度偏高,牡丹的生长速度很快,每个品种的花期一般在十天左右,共有一千多个品种。
  三是光线:正常拍摄牡丹大多选择在日出后至上午十点前,如果使用红外拍摄,则可不必受此限制,全天都可以。红外线摄影对光的表现是非常细腻的,尤其在一个红外线强度较大的环境中(比如正午的阳光下),最容易获得清晰的图像,可以实现透视的神奇效果。叶子呈现出半透明的质感,花瓣的色泽柔和而有光泽,蓝蓝的天空还会呈现淡淡的灰色,水面则是深色的……整个画面有一种很通透的感觉。
  但是由于入射光线中到底含有多少红外线在相机的曝光表不能显示出来,所以曝光控制和曝光补偿也只能取决于以往积累的拍摄经验,经验和运气往往成为一张照片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
  四是姿态:牡丹花的初开是拍摄的最佳时期,这时花瓣全露于外,排列整齐,色彩艳丽动人,花蕊初露,纹理清晰可见。不过千万不要只注意花团锦簇的场面,“化作春泥更护花”之时的牡丹,更有一番清风瘦骨之气。
  五是背景:背景的选择应考虑到被摄主体,讲究均衡、对比和呼应关系。在色调上应利用暗背景突出亮主体,或用亮背景突出暗主体。
  六是构图:构图应简洁,去除多余杂乱的部分,可使用近与远、大与小、虚与实等对比手法。可以通过枝干来烘托牡丹的妖娆婀娜,体现出千年古松之态、百年老梅之势。如图“挺”和图“挣脱”,就是通过枝干来表现牡丹的高大。另外,还可以反映人在赏花活动中的情趣或者牡丹与其他物种、景物的关系。
  七是后期:红外拍摄出来的图像在色彩平衡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但不要紧,因为现在的图像处理软件的功能已经越来越强大,我们可以使用一些图像处理软件将图象处理到最佳效果。
  Photoshop软件可以对图像进行清洗、调节其曲线和级别。在打印图像前可以将RGB图像转换成灰度级,还可以降低图像的饱和度,或先将图像转换成LAB模式选择亮度然后再将其转换为灰度级。使用Photoshop软件可以使图像色彩相当柔和,极具朦胧感,这个软件中的Diffuse Glow滤光镜工具也能达到这个效果。另外运用滤色配合柔光或者叠加也可以增强效果。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拍花人要爱惜花,甚至把花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人前面拍过后,就折断怕别人模仿,这是很狭隘、很不道德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要当护花使者。
  
  拍摄技巧
  
  红外线摄影有一些技巧,如自定义白平衡。对于红外摄影来说,白平衡准确与否非常重要,我一般都是选择手动预设白平衡,改装后的红外相机白平衡显示D-0到D-4。一般在D-0是淡彩效果,D-2至D-4色彩会越来越浓。总之根据每人的习惯和预想达到的效果而决定。
  由于数码相机上红外线截止镜的作用,导致到达CCD感光元件上的红外线强度比较低,因此进行红外线摄影时,需要长时间曝光,建议使用手动曝光,可以随心所欲,最容易获得主观满意的图像。
  还有红外线摄影不依赖于可见光,所以在很多光线不利的时候可以突显其“动人之处”,例如空气透明度很差时,用红外线摄影几乎不受影响,也能拍出漂亮的花卉片,由于它的可见景深受大气污染和天气的影响很小,所以和可见光拍摄是互补的。
  与可见光摄影一样,角度较低的光线最容易表现丰富的影像层次和造型。尤其是逆光,白天的牡丹在逆光下去拍摄很有穿透感,质感很细腻,当然这些都必须要有好的构图和框架,不然的话红外效果的魅力也要大打折扣了。如图“曲径通幽”就是利用逆光突出上下呼应关系。红外摄影中运用比较多的构图语言是线条。其他的手法我认为没有更大差异。
  红外线摄影所透射出来的事物具有一种删繁就简的功能,很多人都对牡丹的拍摄有一种难度上面的顾虑,因为牡丹的生长枝叶繁茂错综复杂,没有任何的规律,无形中就给拍摄添加了很大的难度,红外线所拍摄出来的牡丹可以更加突出表现牡丹的细节而“删减”掉一些杂乱的枝叶。如图“问”,避开了枝繁叶茂的景象,体现了牡丹的“动”与“静”特征。
  
  拍摄感悟
  
  相机如同是画家手中的画笔,可以描绘出只属于作者的内心风景。牡丹的雍容华贵,国色天香,是人人皆知。但要拍好牡丹,或者把牡丹拍出韵味不是容易的。首先要带着感情去拍。用镜头去“表达”和“阐述”。拍摄过程也是与牡丹交流的过程,在我的镜头里,牡丹有时表现出像母亲一般的胸怀,有时则呈现出楚楚少女的风姿。发芽时心动,绽开时兴奋,雨打时心疼,凋谢时惆怅。记得有一次在牡丹盛开期,突如其来一场大雨袭击了牡丹。当晚我冒雨拍摄了雨中的洛阳红,谁知在三脚架倒地的瞬间,相机自拍快门定格了一张夜色中的精灵。我忽然发觉夜色中的牡丹却呈现出另外一种神韵,在微弱的灯光下面,牡丹像仙女一样楚楚动人,似乎在舞动,似乎在倾诉,似乎在向我们表达一种暗示。我不太喜欢拍摄唯美的东西,感觉缺少一些折射。其次要运用多样性的方式和方法去拍摄,我会运用微距镜头去拍摄,微距中红外拍摄的牡丹所体现的是其晶莹剔透的玉质感。如图“银花”,是我利用尼克尔105毫米微距镜头拍摄出和田玉女的效果。我还会运用广角去拍摄,广角镜头所拍摄出来的牡丹有一种张力和生命力,另外也喜欢拍摄一些残花等等。再次拍摄牡丹的过程是心灵透视和呼吸观察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思维、方法在被摄物体上的反映。花开花落、月圆月缺,其实就是我们生活的轨迹,此消彼长推动,是生命运动规律。佛经中有句话:“现在的样子,过去的果,未来的样子,现在的果。”牡丹的生命也是如此。过去为现在奠基,现在为将来负责。
  摄影,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一种生活姿态。漫步摄影中,每一次都能收获新的感受。
其他文献
捧在手里的,与其说是本摄影画册,不如说是由光影构成的诗集。这可能就是这本《大视觉》的编辑、美国著名摄影师安妮·格里菲斯的编选意图。她和同仁精心挑选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收藏的几百幅照片,汇成了这本厚重、精美的影集,其中有很多照片是首次发表,它们蕴涵的美第一次展示在读者面前。  格里菲斯摆出了一道道精美的主菜:光、构图、瞬间、曝光时间、色彩和惊奇,邀请我们参加这次视觉盛宴。就像她在画册中每一个主题前
期刊
在读者朋友的支持和关爱下,《摄影世界》发展了,壮大了……一路走来,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感谢有您的陪伴!  值2011年新年和《摄影世界》出版350期之际,本刊于1月20日晚在北京成功举办了读者迎春联谊会,这是我们连续第六年举办年度联谊会。  联谊会得到了佳能(中国)有限公司、尼康映像仪器销售(中国)有限公司、奥林巴斯(上海)映像销售有限公司、索尼(中国)有限公司、石利洛(香港)有限公司、上海肯高商贸
期刊
今年22岁的王姮来自湖北宜昌,目前在北京一所大学学习。5月24日,在逛完意大利馆后,她来到了卢森堡馆。“我原来的游览计划中并没包括卢森堡馆。但在逛完意大利馆后,我看到了这个红褐色的古堡建筑,颜色太抢眼了,馆门口的金色雕像也很吸引人,走近了才知道这是卢森堡馆,于是我决定进来看一看。”王姮这样告诉记者。  和大多数中国游客一样,对王姮来说,卢森堡是遥远欧洲的一个“袖珍国度”。因此,世博园中的卢森堡馆也
期刊
时事纵览  本期《职业摄影师》花了11个页面在开篇的“点击”栏目上,纵览了英国10月前后举办的影展、重大事件和器材趋势,本刊摘编如下。  “杂志控”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但仍然受到许多人的喜爱。Magazine Addicted网站就是其中之一。它采取摄影的角度,对纸质杂志进行发散思维的恶搞。这个网站的基本理念是,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对着出版的杂志拍摄照片,例如拍摄者手持杂志,略微倾斜角度,对着某
期刊
年度专题一等奖  海地表情(组照选登)“请让我来帮助你”  2010年2月3日,在海地首都太子港一个灾民安置点,一名中国医疗防疫救护队队员按照当地习俗与一名海地儿童互相问好。  新华社记者吴晓凌 摄    点评:以手传情的照片有很多,《乌干达旱灾的严重后果》以白人主教的大手和黑人的干瘪小手对比产生强烈的情感效果,获得过1981年WPP的年度照片大奖。“海地表情”这张照片在简洁形式上有着传承,但更多
期刊
2010年12月29日,新华社2010年度国际照片评选揭晓,经过约一个月的征集、初选和最终评审,共有37人的作品脱颖而出,分别获得6大类的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  “退回七八年前,我们肯定没有勇气进行年度国际照片的评选,担心评出来的照片拿不出手。”拿着评选结果,新华社摄影部国际照片编辑室主任刘宇感慨道。随着专职驻外摄影记者的稳步增加,如今新华社拥有了一批知识储备充分、有理想和献身精神、具备出色的
期刊
进入新世纪后,本刊每年一次的读者调查,是主编最爱看的内容,也是最值得阅读的稿件。曾记得2002年初从法国结束驻外记者任期加盟《摄影世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读者来函,摘编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自从当年3月初被选为本刊主编以来的9年间,每每辞旧迎新,心里老牵挂着读者,想着如何回报读者,感谢读者。10年前开展的“读者幸运奖”活动一直延续至今,2006年开始举办的一年一度的“读者迎新联谊会”至今已有6个年
期刊
2010年12款改变摄影规则的器材    过去一年里发布的几百种相机、镜头和摄影配件中,有那么一些正在改变这个领域的规则。本期《美国摄影》的“编辑之选”栏目就历数了这样12款2010年发布的器材。  在公布12款器材名单前,先来看看入选标准:它们可以,或有潜力改变摄影师的工作方式。为了对所有2010发布的产品有个公平的交代,评选过程是艰苦的。最后选出的器材都挑战了我们惯有的思维,帮我们超越自己惯有
期刊
我叫申浩辰,今年10岁,是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五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历史、人文、地理等方面的图书。7岁生日那天,老爸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说想要一台照相机,因为我想将那些美丽的地方用图片记录下来。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跟老爸学习摄影。虽然只是课余爱好,但老爸对我很严格,让我从练习端相机、对水平线的控制开始,慢慢地为我讲解相机的功能,快门和光圈,摄影的构图和曝光,甚至更高级的慢门摄影、多重曝光、闪光摄影、
期刊
风光拍摄一直受到许多摄影者的喜爱,很多人觉得这是因为风光摄影最容易找到拍摄题材,而且就题材本身来看,大自然环境里大多数的景物都是静态的,因此在相机操作和拍摄技术上对初学者的要求不是那么高;更何况出外散心以及旅游也是很多人的爱好,能把在外面看到吸引自己的景物拍摄下来,作为自己的回忆,还能和亲友们共享,实在是一举多得。不过在我看来,这也和中国文化有几分关联。从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长川”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