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品质,创造性精神,适应性能力,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培养完整的全面发展的人逐渐成为教育所追求的目标。而开发《园本课程》,实施《园本教育》正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途径。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给予了我们开发《园本课程》的理认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地、毫无目的性地任意开发,而是将民族、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重要精神财富。《园本课程》的开发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根据我们浚县当地情况,同时结合我们幼儿园大班实际以及这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特设计了《“泥猴张”作品欣赏》这一教育活动。
我的最初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位于黄河故道的浚县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浚县的大丕山、浮丘山庙会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两山相通的山路当地人称“石猴路”,路两边雕刻的全是形态各异的猴子,这些猴子均由泥猴张一人所雕。路两旁摆满了泥玩具的竹篮小摊,游客游玩之余总不忘带走几样玩具,而最抢手的就是“泥猴张”捏的猴子。“泥猴张”经常现场捏猴子,当地的孩子也经常去看,有的边看边学,甚至孩子们还专门到我们幼儿园附近的“泥猴张”家庭艺术展览馆去学捏造猴子。于是,从事幼教的我就有了教孩子捏猴子的念头。但我的创意失败了,孩子们别说捏猴子了,连猴头都捏不好。在“泥猴张”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经过反复观察—-交流——尝试——总结——再观察——反馈——再尝试——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终于设计了《“泥猴张”教我捏糖葫芦》、《“泥猴张”和我一块来玩泥》、《“泥猴张”教我画桃子》等多篇教育活动,之后在我县各个幼儿园进行了尝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泥猴张”泥猴作品欣赏》是我近段时间大工业胆尝试的又一新的教育活动设计,它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将本活动纳入《园本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参与人员多重性
《园本课程》要求园长、教师、幼教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此次欣赏活动,教师仅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让“泥猴张”、幼儿家长等人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不仅有利于本课题的开发,还会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家园、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影响一致性整体合力,达到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
2 活动设计自主性
《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从本地的地域特色和个性风貌,幼儿园和社区所能提供给幼儿的环境,本园幼儿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出发。在整个计划实施中,此欣赏活动就做到了灵活把握。如:由“泥工”教育活动到“欣赏”教育活动的调整和变更,就体现了《园本课程》这一灵活自主,因人而宜,视情而定,因地制宜的特点。
3 活动评价多元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质量是课程的生命基点,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构则是维护质量的关键所在。《园本课程》转变了以往的陈旧观念和评价方式,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仅为参与评价。这们幼儿不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尊重了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幼儿需要和发展的现状出发,给幼儿营造一个学习、探究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进而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思路和几点想法,开发《园本课程》我才刚刚起步,今后我要做好实地考察,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将《园本课程》做到实处。我县杨玑屯的泥咕咕、卫贤的功德双牌坊、大丕山的石佛、浮丘山的碧霞宫等都是开发《园本课程》的良好资源,作为资源的开发者,应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扶持与引导,使其向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会设计和实施更优秀的教育活动,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不久以后淮阳人的“泥泥狗”、“挑花篮”,惠山泥人,海伦剪纸、陕西乾县窗花、凤翔彩绘、方城石猴等伟统民间文化艺术都将出现在我国《园本教育》的天空。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给予了我们开发《园本课程》的理认支持,但并不意味着随心所欲地、毫无目的性地任意开发,而是将民族、民间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广阔、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传统民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重要精神财富。《园本课程》的开发能从根本上保护传统民间文化艺术。根据我们浚县当地情况,同时结合我们幼儿园大班实际以及这一年龄段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特设计了《“泥猴张”作品欣赏》这一教育活动。
我的最初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位于黄河故道的浚县是国家级历史名城,浚县的大丕山、浮丘山庙会游客来自五湖四海,两山相通的山路当地人称“石猴路”,路两边雕刻的全是形态各异的猴子,这些猴子均由泥猴张一人所雕。路两旁摆满了泥玩具的竹篮小摊,游客游玩之余总不忘带走几样玩具,而最抢手的就是“泥猴张”捏的猴子。“泥猴张”经常现场捏猴子,当地的孩子也经常去看,有的边看边学,甚至孩子们还专门到我们幼儿园附近的“泥猴张”家庭艺术展览馆去学捏造猴子。于是,从事幼教的我就有了教孩子捏猴子的念头。但我的创意失败了,孩子们别说捏猴子了,连猴头都捏不好。在“泥猴张”的帮助和指导下,我经过反复观察—-交流——尝试——总结——再观察——反馈——再尝试——总结,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终于设计了《“泥猴张”教我捏糖葫芦》、《“泥猴张”和我一块来玩泥》、《“泥猴张”教我画桃子》等多篇教育活动,之后在我县各个幼儿园进行了尝试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泥猴张”泥猴作品欣赏》是我近段时间大工业胆尝试的又一新的教育活动设计,它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我将本活动纳入《园本课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 参与人员多重性
《园本课程》要求园长、教师、幼教专家、幼儿家长和社区人士共同参与幼儿园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此次欣赏活动,教师仅作为活动的支持者,让“泥猴张”、幼儿家长等人直接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之中,不仅有利于本课题的开发,还会更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家园、社区”共同形成教育影响一致性整体合力,达到了促进幼儿积极、健康、发展的目的。
2 活动设计自主性
《园本课程》要求教师从本地的地域特色和个性风貌,幼儿园和社区所能提供给幼儿的环境,本园幼儿发展的现状及特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及需要出发。在整个计划实施中,此欣赏活动就做到了灵活把握。如:由“泥工”教育活动到“欣赏”教育活动的调整和变更,就体现了《园本课程》这一灵活自主,因人而宜,视情而定,因地制宜的特点。
3 活动评价多元性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核心,质量是课程的生命基点,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构则是维护质量的关键所在。《园本课程》转变了以往的陈旧观念和评价方式,以教师自评为主,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仅为参与评价。这们幼儿不再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尊重了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从幼儿需要和发展的现状出发,给幼儿营造一个学习、探究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调动了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进而获得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以上是我设计本次活动的思路和几点想法,开发《园本课程》我才刚刚起步,今后我要做好实地考察,积极开发《园本课程》,将《园本课程》做到实处。我县杨玑屯的泥咕咕、卫贤的功德双牌坊、大丕山的石佛、浮丘山的碧霞宫等都是开发《园本课程》的良好资源,作为资源的开发者,应在尊重、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有效的扶持与引导,使其向积极向上、健康的方向发展。在此基础上我会设计和实施更优秀的教育活动,为我们的幼教事业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不久以后淮阳人的“泥泥狗”、“挑花篮”,惠山泥人,海伦剪纸、陕西乾县窗花、凤翔彩绘、方城石猴等伟统民间文化艺术都将出现在我国《园本教育》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