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开课教学的两点思考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senhua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笔者去某中学调研,在校长的陪同下会同教研组全体教师听了一堂初一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课后,校长和听课人一走,学生立即问老师:“老师,我们今天表现得怎么样?”老师说:“你们表现得很棒。”学生不无得意地说:“我们都知道了,只要有人来听课,我们就好好配合老师,不吭声就是了。”
  听到这里,联想到以前曾看过类似的报道:公开课后的评课会上,如果评课人对教师的教学加以赞赏,授课教师会谦虚地说:“今天学生配合得很好”。而当评课人认为教师的课上得不那么成功时,教师会带有几分抱怨地说:“今天不知怎么搞的,学生配合得不好”。笔者曾多次接待外省中小学校长来江西参观,几次遇到这样的情况,联系参观学校时,校长很热情地表示同意,但当提出要听课时,校长会说:“能不能晚几天来,我们好好做两堂课,否则怕(在外省同行面前)影响不好。”
  请注意两个关键词:“做课”、“配合”!由此看来,在教师和学生心目中,公开课和平常的课是不一样的。公开课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一场“表演”,讲台就是舞台,教师是主角,学生当配角。有时有大领导、大专家来听课,为了学校的声誉,甚至不单是这“两个演员”的事,在他们背后还有一支以“导演”为主的强大的“制作班子”,经过精心制作,一堂公开课带着华丽的“包装”“闪亮登场”。
  不可否认,这样的课有它的积极意义,通过打磨这样一堂课,教师们会受到锻炼,会有一些收获。但是,这种通过“多人磨一课、多时磨一课”精心包装出来的课就好比一件艺术精品,它的观赏价值远大于它的实用价值。重要的是,“做”出来的公开课,对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教育本身就应该是一项求真的事业,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师的课堂教学一方面行的是“有言之教”,另一方面还应行“无言之教”,如孔子说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我们的学生在学校不时地受到这种不真实的教育,将来走向社会,如何能求真务实?俗话说得好“家常便饭最养人”,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得扎扎实实上好每一节课,即使是公开课也要让它常态化,也就是在常态下上好公开课。
  1 切实转变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
  如果说中考、高考事实上是现行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指挥棒,那么,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就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一根指挥棒。评课人怎样评课,按什么标准评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组织形式。也就是说,教师为了博得好评,就会“投其所好”,按照这个标准去上课(或者说“做课”)。当前中小学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呢?
  第一,重外在形式胜于重内在品质。无论什么学科,不管什么课型,也不论教师自身条件如何,评课者往往特别看重教学的外在形式,追求所谓的“多媒体”---“声、光、化、电”齐上阵,一会儿播放一段音乐,一会儿截取一段视频;一会儿是学生发言,一会儿是小组讨论,一堂课热热闹闹,让学生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似乎这样的课才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体现教师的功夫和技能。其实,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形式、花样太多,反而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影响课堂效率。
  就拿笔者听的这堂课来说,听校长说有人来听课,任课老师立即上网截取了朗读课文的音频,在课堂上放给学生听,但声音很小,实际效果是很不好的。课后与老师交流得知,要是平常上课,是老师自己朗读的。其实,在这节课上,如果是老师本人声情并茂的朗读肯定会比放音频效果好得多。正是老师习惯了迎合评课人的“口味”,使用所谓的教学新形式,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第二,重教师表演胜于重学生的学习状态。评课者“重教轻学”,看重的是教师的“表演”才能,多是分析教师语言表述是否艺术,教材驾驭是否得当,教态是否亲切自然,板书是否简洁工整,时间分配是否恰到好处,等等。而较少关注学生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认知状态、思维状态,没有去认真分析学生课堂学习活动是否真正发生了,学到了什么,有什么问题,等等。正如笔者所听的这堂课,整个45分钟里,学生非常安静,安静得甚至有点沉闷,即使是老师请某位同学站起来发言,声音也很小,我们坐在教室后面几乎听不清楚。课后老师也说,平常上课不是这样的,学生有点紧张。联系到本文开头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我们知道,学生的安静其实是为了好好“配合”老师,其学习效果就可想而之了。
  第三,公开课不能“失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一听说要上公开课,从校长到教师都丝毫不敢怠慢,要选最好的教师、最能配合的学生,甚至借班上课。来的领导、专家层次越高,这种“做课”的成分就越加明显,甚至在公开课的前一天,教师专门到班上给学生打招呼,进行一番预演---公开课上学生要注意哪些事项、教师提什么问题、学生该怎么回答等。更典型的是,在一些课改实验区,笔者曾听学生说,某篇课文已经听上了三四遍了。这样的课就好比是学校珍藏的一件艺术品,每当有领导、专家来了,就把它拿出来展示一番。下面一则材料,也许可以作为一个“佐证”:
  一位老师上《一只小鸟》公开课。课中,坐在我身边频繁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嘟囔了一声:“无聊。”我问他:“什么无聊?”他眼珠一转,想了一想:“这就是无聊的作品。”不对呀!冰心先生的《一只小鸟》明明写得非常感人。这时,我想起他在说这话之前眼珠转了一下,我推断“无聊的作品”不是他真实的声音,“无聊”另有含义。后来想一想,课前,老师跟我说,这次活动有很多校长参加,她不能冒风险,所以要拿一节已经上过的课。看来,学生是对已经学过的、已经熟悉的东西再来学习感到无聊。那为什么他不直接说教学无聊呢?再想一想,我就明白了:学生很爱护他的老师和学校,他不愿意直接说教学无聊。明白了这一点,我同时意识到,他的频频举手只是在配合老师把一节上过的课演得更像一节新授课而已。(陈大伟:《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人民教育》2007年第23期,第37页)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迈克?富兰说:“问题是我们的朋友……回避真正的问题是有成效的变革的敌人。因为我们必须面对这些问题并取得成效。”找到问题之后,如何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它?我以为,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公开课内涵不能过重。如果赋予它“事关学校声誉”这样一种过重的内涵、过高的要求,它就很可能失真。实际上,评价一位教师、评价一门课程,绝对不是看一堂课就可以的。如果仅仅通过一堂课就认定某个教师是否优秀、某所学校是否优质,就会逼着教师乃至学校层面去“做课”,去造假。
  公开课应该允许失败。有时候,一堂失败的课比“做”出来的成功的课更富有价值。真实的课即便失败了,它也可以让我们看到学生的真实表现,听到学生的真实想法,发现教学的真实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后续的教学,真实地解决问题。
  公开课教学形式不宜太花哨。有的评课人认为,在课堂中运用的现代媒体越先进、手段越复杂、形式越丰富,教学效果越好。其实,选择何种媒体、手段、形式应依据课的类型、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自身条件等多方面因素而定,不可盲目攀比,“一刀切”。无论将来教学技术发展到何种程度,教师体势、黑板、语言等传统教学手段都不会被淘汰,要知道,“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千万不能颠倒主次。
  只有评课标准和评课方式科学合理,教师接受上公开课的任务、站在公开课的讲台上,才能有一个比较宽松的心理环境,才能在一个自然的状态下为了“提高”而非人为“拔高”教学水平来设计教学,也就可能表现出其最真实的一面,能够平和、平实地去上课。其实,一节真正好的公开课一定是自然的、真实的。
  2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里有学生,要有定心力
  深层次来说,公开课之所以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成为“假课”,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无论是听课人还是任课老师都缺乏清晰的教学目标意识,缺乏整体的教学观和学生观。为此,我们建议:
  第一, 教师心中要有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实施的方向,是师生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或标准,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就对教学过程起到指导和制约作用,换句话说,一切的教学活动应该是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的。按照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要实现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是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教师需要根据各学科的任务、结合学生的实际,从三维目标出发来具体设计每堂课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除了考虑教给学生知识以外,还要关注知识背后的能力、方法、学科思想、价值观。也就是说,教师设计一堂课不仅要关注知识点的教授,还应重视对知识目标的二次加工挖掘,以及对知识背后承载的一些规律、本质、概念、价值观的挖掘,找到哲学、伦理道德方面的高位目标,以及学科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方面的高位目标。只有深度理解知识内容及其背后的能力、思想方法,才可能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实现对纯知识点的超越,抵达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层面。当然,教学目标的落实具有过程性,不能要求每一堂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都能体现各个目标,但教师心中必须有整体的目标意识。一堂课采用什么教学方法、什么教学组织形式、怎么提问、问些什么问题、教学过程如何展开等等,都应该围绕教学目标来选择和设计,要有利于高效率的实现教学目标,而不是考虑听课人的喜好。
  第二, 教师眼里要有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配合教师表演的道具,教师要真心关注学生。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些话不能仅停留在嘴上说说、墙上贴贴,一定要让它落地,让它进课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对传统教育忽视儿童的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说,传统学校“重心是在儿童之外,在教师,在教科书以及在其他你所高兴的任何地方,惟独不在儿童自己即时的本能活动之中”。所以,他提出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周贝隆先生在《什么样的思想,什么样的教育》一文中说:前些年,教育部领导代表我国出席国际会议,我国的政府文件、发言稿中多次出现“受教育者”一词,其英译难倒了教育部执外语牛耳的黄仕琦老先生。原来在现代教育中,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受教育者”一词(Educatee)在英语中早已消亡,普通人不明其意,在现代英语词典中也无法查到。“受教育者”的“受”,不管从哪个角度讲,都是被动的代名词。教师要有这样的教育理念:不能让学生配合自己的表演---我授你受,我讲你听。恰恰相反,教师心中要装着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课堂教学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表演得怎样,而是要看学生学得怎样,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始终围绕学生的实际需要,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坚定地做到这两点,教师才能有定心力,知道从主客观条件出发,我这一堂课到底要讲什么、该怎么讲,到底要完成什么任务、达成什么目标,而不至于总是考虑评课者喜欢什么,他们会怎么评价我的课,被评课者的“标准”所左右,而失去了自己的教学风格,丢掉了自己的教学个性。如此,则公开课的常态化也就没有顾虑了,就容易做到了。
其他文献
初中学生普遍感到物理课难学,根据当前中学教学情况,中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反映出来的大量问题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要领不清、基础不扎实,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差,比如有的学生竟把支持力和重力当成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二是不重视实验,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差,这是物理教学质量差的一个致命弱点。如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不会正确使用基本仪表,不会自己动手设计实验报告;三是知识
期刊
【摘要】分析实验给予学生的不仅仅是分析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正确和熟练地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鉴于分析实验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分别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分析实验是化学、化工工艺、环境科学等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
期刊
【摘要】有了学习的动力是学好各学科的重要条件,才会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生只有在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时候,才能激发强烈的求知欲。小学生非常希望自己的行动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肯定,尤其是平时的等第介于不及格与及格、及格与良好、良好与优秀之间的学生,更希望从教师或学生那里得到支持与信任。“借分”无疑对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心态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需要。宿舍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就宿舍文化建设的好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学习成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和谐宿舍进行阐述,从而为构建和谐校园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构建;和谐校园;和谐宿舍    构建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系统中一个重要部分,它是一种以和
期刊
在教学中,教学过程就是探求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和途径,所以显得非常重要,现将我个人对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见解与大家分享。  首先,研究认知个体原有的知识基础。  任何新知识都是旧知识的延伸发展。因此教师要认真深入研究小学生学新知识所必备的旧知识的掌握状况,即已经知道什么,哪些知识掌握得较扎实,哪些知识掌握得较模糊等,从而来确定教学的途径、方法。这样,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既重视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又
期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目前,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已进入我国的小学教育,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具有信息传递快、形象直观逼真、运动变化灵活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引入这种辅助教学后,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再只死读书本,在学习中真正做到手脑眼耳嘴并用。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不再只接触传统的静态的书本、黑板、模型等,更重要的是通过生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轻松地学
期刊
【摘要】现行语文教材词汇注释由于没有形成科学的注释体例,在正确性、完整性、规范性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适应训诂学发展要求,加强注释体例的规范化研究,以拓展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文化修养为目的,是语文教材注释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注释体例;规范性;训诂学    自新课程改革方案实施以来,现行的几种语文新课标教材编得各有特色,内容丰富,编排精巧,在不少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对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是
期刊
【摘要】本文就学生如何学习 和高考复习数学学科,提高高考质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熟悉教材摸清知识结构;结合高考大纲抓住考查的数学思想方法;抓住考试要求,突出重点和化解难点;进行试卷结构 分析;注重方法,培养能力;做好阶段性复习。其次,在学生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能听懂课,不会解题”这样的看法,对其原因要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如何学习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数
期刊
我国基础教育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地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任务型教学是教师根据学校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任务进行学习、体验用英语学习、学会用英语做事的过程。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时强调“做中学”(learning by d0ing
期刊
【摘要】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要培养和造就适应新形势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必须改革。在这方面忻州师范学院经过五十余年的探索,终于走出了一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地发展,符合地方基础教育和社会发展要求,具有较为明显的教师教育特色的办学之路。本文以忻州师范学院为例对新形势下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向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扶贫顶岗;地方师范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