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是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也是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 的,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遗憾的是,在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在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方面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散乱现象。那么,在当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造成这散乱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做才能改变这种散乱现象 ,从而使那些教师走出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的误区?
中学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散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来讲,课堂上之所以如此散乱,这显然与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组织纪律性不强有很大的关系 。往往有这种情况: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年级里,同样一位历史教师上课,在班风好、学风浓、纪律性强的 班级,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都较顺手,而在别的班级,由于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纪律性不强,历 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则十分吃力。
学生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散乱,这与他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明确,存在着重理轻文和偏科思想也有很大 的关系。在有些班级里,数理化,乃至语文、英语等科的任课教师去上课,课堂上并无明显的散乱现象,而史 地教师去上课,课堂上的散乱现象则非常明显,无疑,这与学生的偏科现象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初中升高中 不考历史,高中升大学理工科也不考历史,虽然在初中有县级、乃至地区性的历史统考,高中有省级的历史汇 考,但大都较简单,压力不大,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又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他们的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纪律性差、 偏科现象的存在、历史考试的压力不大,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带来极不利的影响,这是历史课 的课堂管理工作散乱的客观原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课堂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课堂管理工作散乱,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末,历史教师自身的哪些因素与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的散 乱有关呢?
第一,教师本身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是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因种种原因“身在曹营心在汉”, 根本不安心教育工作,缺乏献身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感不强。 许多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很不认真,从教几年,却拿不出一个象样的教案。有些教师则根本不备课,也没有教 案。这样怎么能把历史课讲好呢?课讲得不好,又怎么来要求学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呢?
第二,教师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差,这也是个重要原因。有的历史教师虽然是从大 专院校历史系科毕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历史专业理论和知识学得并不扎实,加上参加工作又不愿意 花力气去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因此,在对教材的理解、组织和处理上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尤 其是对于现在的新教材,在许多问题上都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在中学历史学科任教的,还有一大批非历史专 业出身的教师,他们中有勤奋自学、刻苦努力的,因而能胜任历史教学工作,但为数极少,多数是顶个编、凑 个数。历史教师本身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中必然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学生在课堂上不乱才怪!
第三,教师缺乏课堂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识,不讲究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这是导致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散乱 的直接原因。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散乱现象,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乱你的,我讲我的; 或是哭鼻子、掉眼泪,向学生苦苦哀求;或是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或是瞪眼珠、拍桌子,继而中途一 走了之。结果是课堂秩序一塌糊涂。师生关系极度紧张。
第四,教师不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因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 效果。有的教师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或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或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或是和尚念经 ,催人欲睡;或是夸夸奇谈、漫无边际;或是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或是埋头板书、不讲不练。教师在课堂上 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当然就索然无味,乃至产生逆反心理了。
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散乱,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作为历史教师来讲,这是件痛心的事 。然而,光痛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面对实际,积极奋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自己的课堂管理工作 走出误区。那末,怎样做,才能使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出误区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理解到:教育工作是培养一代新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工作。此外,还要看到: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既辛苦又清贫,但随着《教师法》的颁布 和实施,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条件和待遇会逐渐好起来的,其它行业其实也各有各的苦衷。只有树立了强 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历史教师,才可能在怎样搞好课堂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如果总是一心两用,这必将既误 事又误人,扪心自问,于心何忍!
第二,要谨虚,勤奋,刻苦学习,不断加强和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社会在不断发展,知 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加上现在的学生见识广、知识比较 丰富,求知欲也较强,因而,历史教师光靠原有的知识去从事教学工作,就难以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历史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途径加强和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很有必要。所谓“学高为师”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拥有高深的学识。如果历史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扎实,讲课时错误、漏洞百出 ,怎么能赢得学生的敬仰?在课堂管理中怎么叫学生信服呢?
第三,历史教师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中学生长期和教师生活在一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 论是高尚的或是低下的,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可能在学 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有些甚至还会留下终生的印象,这种印象又会使学生在课堂里或课堂外,在校内或校外, 在公开或背后,在群体或个体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就必须注重自 己的品德修养和情操陶冶,所谓“身正为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历史教学在中学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历史课的课堂管理成效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 效果,因而也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想方设法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 的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出误区,走向成熟与完美
中学历史课的课堂管理工作散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着重谈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
从学生方面来讲,课堂上之所以如此散乱,这显然与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组织纪律性不强有很大的关系 。往往有这种情况:在同一所学校的同一个年级里,同样一位历史教师上课,在班风好、学风浓、纪律性强的 班级,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都较顺手,而在别的班级,由于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纪律性不强,历 史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工作则十分吃力。
学生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散乱,这与他们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明确,存在着重理轻文和偏科思想也有很大 的关系。在有些班级里,数理化,乃至语文、英语等科的任课教师去上课,课堂上并无明显的散乱现象,而史 地教师去上课,课堂上的散乱现象则非常明显,无疑,这与学生的偏科现象有很大的关系。此外,初中升高中 不考历史,高中升大学理工科也不考历史,虽然在初中有县级、乃至地区性的历史统考,高中有省级的历史汇 考,但大都较简单,压力不大,这些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客体,又是获取知识的主体,他们的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纪律性差、 偏科现象的存在、历史考试的压力不大,这些因素无疑会给历史课的课堂教学带来极不利的影响,这是历史课 的课堂管理工作散乱的客观原因。但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课堂管理工作的组织者 ,课堂管理工作散乱,教师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那末,历史教师自身的哪些因素与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的散 乱有关呢?
第一,教师本身事业心不强,教学态度不端正是个重要原因。有些教师因种种原因“身在曹营心在汉”, 根本不安心教育工作,缺乏献身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学态度不端正,工作责任感不强。 许多教师备课、编写教案很不认真,从教几年,却拿不出一个象样的教案。有些教师则根本不备课,也没有教 案。这样怎么能把历史课讲好呢?课讲得不好,又怎么来要求学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呢?
第二,教师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不扎实,业务能力差,这也是个重要原因。有的历史教师虽然是从大 专院校历史系科毕业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历史专业理论和知识学得并不扎实,加上参加工作又不愿意 花力气去充实自己的知识,不注意知识的更新,因此,在对教材的理解、组织和处理上不能做到得心应手,尤 其是对于现在的新教材,在许多问题上都是停留在一知半解上。在中学历史学科任教的,还有一大批非历史专 业出身的教师,他们中有勤奋自学、刻苦努力的,因而能胜任历史教学工作,但为数极少,多数是顶个编、凑 个数。历史教师本身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教学中必然张冠李戴,漏洞百出,学生在课堂上不乱才怪!
第三,教师缺乏课堂管理工作的必要知识,不讲究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这是导致历史课课堂管理工作散乱 的直接原因。不少教师对于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散乱现象,或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你乱你的,我讲我的; 或是哭鼻子、掉眼泪,向学生苦苦哀求;或是讽刺挖苦、体罚或变相体罚;或是瞪眼珠、拍桌子,继而中途一 走了之。结果是课堂秩序一塌糊涂。师生关系极度紧张。
第四,教师不从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选择教学方法,因而在较大的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 效果。有的教师在历史课的课堂教学中,或是照本宣科,一讲到底;或是胡编乱造、信口开河;或是和尚念经 ,催人欲睡;或是夸夸奇谈、漫无边际;或是装腔作势、矫揉造作;或是埋头板书、不讲不练。教师在课堂上 用这种方法教学,学生当然就索然无味,乃至产生逆反心理了。
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散乱,历史课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顺利开展,作为历史教师来讲,这是件痛心的事 。然而,光痛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面对实际,积极奋起,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自己的课堂管理工作 走出误区。那末,怎样做,才能使中学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出误区呢?我认为,应当从以下方面着手:
第一,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加强自己对教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理解到:教育工作是培养一代新 人,提高民族素质的重要工作。此外,还要看到:从事教育工作虽然既辛苦又清贫,但随着《教师法》的颁布 和实施,从事教育工作所需的各种条件和待遇会逐渐好起来的,其它行业其实也各有各的苦衷。只有树立了强 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历史教师,才可能在怎样搞好课堂管理工作上下功夫。如果总是一心两用,这必将既误 事又误人,扪心自问,于心何忍!
第二,要谨虚,勤奋,刻苦学习,不断加强和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知识与基础理论。社会在不断发展,知 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中学历史教学也在不断地改革,加上现在的学生见识广、知识比较 丰富,求知欲也较强,因而,历史教师光靠原有的知识去从事教学工作,就难以适应历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 要,历史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途径加强和充实自己的专业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很有必要。所谓“学高为师” ,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拥有高深的学识。如果历史教师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扎实,讲课时错误、漏洞百出 ,怎么能赢得学生的敬仰?在课堂管理中怎么叫学生信服呢?
第三,历史教师要品行端正,情操高尚。中学生长期和教师生活在一起,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 论是高尚的或是低下的,无论是积极的或是消极的,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可能在学 生心目中留下印象,有些甚至还会留下终生的印象,这种印象又会使学生在课堂里或课堂外,在校内或校外, 在公开或背后,在群体或个体的行为中反映出来。因此,历史教师要想有良好的课堂管理效果,就必须注重自 己的品德修养和情操陶冶,所谓“身正为表”,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学历史教学在中学的教书育人工作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而历史课的课堂管理成效又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 效果,因而也影响到教书育人的效果,因此,历史教师应当想方设法锻炼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 的历史课堂管理工作走出误区,走向成熟与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