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灿烂的文化长廊中,有太多的明珠值得在语文教学中驻足观赏,并从中汲取营养,来丰盈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心。然而其中有一颗夺目耀眼的明珠——诗歌,它的光芒却被很多教师给忽视了,它的价值也无从体现。好的教学方法能绝妙地让学生领会诗歌意境之韵,情感之美,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创造,使学生获得审美愉悦。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兴趣;激发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创设意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看”“忆”等词,展开想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的讨论当中,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问“:看”到的是哪些景物?面对这些景物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下节“忆”什么?从情中又显示了诗人怎样的志?针对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抓住诗歌中出现的意境,研究有关伟人的事迹,诗人在当时所表现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志向等等。学生一旦知道怎么鉴赏,走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诗歌。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三、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
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高级的事物可以由低级的事物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处在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见的可以由看得见的去代表。”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诗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将诗歌前四句描绘的画面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画面所表现的诗句。又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让学生配乐诵读,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中。再如,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放几张陆游“僵卧孤村不自衰”的图画,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表达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俗话说:“读写不分家。”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在写中表达诗人的志向。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烈,所以大部分学生十分希望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诗歌时更应如此。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一诗时,在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后,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口头形式表达诗的前四句所描绘的画面。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它直译,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合上书本闭眼想象,然后表达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又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当堂布置口头作文《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模仿诗歌进行创作。《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时就有学生口头创作:“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成了太阳,要将光和热献给祖国。”
总之,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外也能以诗歌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以体会诗歌意境,可以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19,21.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兴趣;激发
中国是诗的国度,在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占据着重要位置。通过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引领他们进入文学艺术的殿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诗歌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发兴趣,创设意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教毛泽东的《沁园春·雪》这首词时,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看”“忆”等词,展开想象,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师生的讨论当中,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问“:看”到的是哪些景物?面对这些景物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下节“忆”什么?从情中又显示了诗人怎样的志?针对老师的提问,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抓住诗歌中出现的意境,研究有关伟人的事迹,诗人在当时所表现的博大胸怀和伟大的志向等等。学生一旦知道怎么鉴赏,走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诗歌。诗歌美,常常表现在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观的生命情调和客观的自然景色互相渗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或移情于景,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无我之境。由于古诗产生的年代久远,所反映的思维、情感以及社会、民俗、人文、地理与学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种方法配合,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含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浓郁的诗情,获得强烈的审美体验,真正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效果。通过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创设情境,唤起读者心中的意象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巧引故事
喜爱听新奇的故事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她们很容易被有趣的故事吸引。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巧引故事,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特别在课文导人中巧妙运用,能收到奇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教学李清照的《醉花阴》,便讲述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的生活逸事。诗歌教学中,精选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故事、趣闻,用形象的语调讲出来,不但能引起学生注意,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使课堂气氛愉快活跃。
三、美读诗词
古人就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极有道理的,形象地说明了读的重要性。叶圣陶创造性地提出了“美读法”。他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沟通了,无论兴味或授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诗歌教学,十分强调朗读的作用。诗词是以语言文字形式出现,而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如何体会字里行间所包蕴的情感?美读就是一个极好的途径。通过美读,能将美巧妙地传输。教师要读出课文的思想美、情境美、形象美、语言美,藉此感染学生。朗读要有声有色,抑扬顿挫,催人动情。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词时,用豪放、激昂的语调进行了“美读”。在范读过程中,教师完全融入词中的境界。读到最后二句,并辅以动作,展示诗情。大气磅礴的力量震撼学生的心灵,仿佛让学生身临其境。一番美读,学生获得了审美感知和审美体验。
四、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高级的事物可以由低级的事物去代表,不在眼前的可以由处在眼前的去代表,看不见的可以由看得见的去代表。”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在诗歌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诗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将诗歌前四句描绘的画面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结合画面,说出画面所表现的诗句。又如,在学习《天上的街市》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播放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星空》,让学生配乐诵读,使学生沉浸在诗人所描绘的理想境界中。再如,在学习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放几张陆游“僵卧孤村不自衰”的图画,使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五、让学生发挥想象,口头或书面表达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俗话说:“读写不分家。”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可以采取读写结合,以写促读的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人的情感,在写中表达诗人的志向。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求知欲望强烈,所以大部分学生十分希望在课堂上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教学诗歌时更应如此。例如,在教《天净沙·秋思》一诗时,在学生反复诵读全诗后,教师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口头形式表达诗的前四句所描绘的画面。有些学生可能会将它直译,教师不妨先让学生合上书本闭眼想象,然后表达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容,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所描写的意境。又如,学习《天上的街市》时,教师可以当堂布置口头作文《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模仿诗歌进行创作。《天上的街市》这首诗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当时就有学生口头创作:“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我成了太阳,要将光和热献给祖国。”
总之,初中阶段的诗歌教学是对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学习与传承。在教给学生知识之外也能以诗歌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在诗歌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诵读以体会诗歌意境,可以让学生具备发现美、欣赏美、享受美以至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童庆炳.中国古代心理诗学与美学[M].北京:中华书局,199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