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已然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的共识和共同追求目标。对其进行研究,无论是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充分激发,抑或是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提升,乃至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基于此,本文就对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展开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导入;情境;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深化學生的理解认识。鉴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探索和寻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基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导入新课,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变阻器》这节之初,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杨丽萍的舞蹈视频——《月光》。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待其播放完毕,我适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舞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思考一下,除了舞蹈家精湛的舞蹈功底,还有什么是完成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所必须具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先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继续说道:“刚刚我听到有的同学说灯光效果。没错,一个好的灯光效果确实可以极大程度地渲染舞台氛围,那么这些变幻莫测的灯光是靠什么来调节的呢?”如此,通过以一段舞蹈视频引入新课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物理学科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物理学的真实情景无法进行直观展示,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物理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节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眼睛的结构,并引导学生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类比,以使学生明白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接下来,为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使学生明白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了眼球的自动调焦。最后,我又一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引导学生掌握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合作探究,提升核心素养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教学《摩擦力》这节的过程中,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让学生总结归纳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我向学生问道:“根据以上图片和生活经验,你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待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猜想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共同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具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一来,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强大教学辅助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物理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教学优势,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恩.探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03.
[2]王宝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185.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导入;情境;探究
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模式单一僵化,即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这便在极大程度上僵化了学生的学习思维,进而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深化學生的理解认识。鉴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当勇于革新传统的教学观念,并积极探索和寻求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途径与方法,以优化物理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获取理想中的教学预期。
一、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有效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作为一节课的开端,它虽然所占时间很短,但却在极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关乎着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基于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在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导入新课,以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顺理成章地引出新课内容,从而为接下来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变阻器》这节之初,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播放了一小段杨丽萍的舞蹈视频——《月光》。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待其播放完毕,我适时向学生问道:“同学们,舞蹈看完了,你有什么感受?思考一下,除了舞蹈家精湛的舞蹈功底,还有什么是完成一场精彩的舞蹈表演所必须具备的?”一石激起千层浪,待学生简要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我先是对学生的回答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并继续说道:“刚刚我听到有的同学说灯光效果。没错,一个好的灯光效果确实可以极大程度地渲染舞台氛围,那么这些变幻莫测的灯光是靠什么来调节的呢?”如此,通过以一段舞蹈视频引入新课教学,不仅激活了课堂教学活力,而且还聚焦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便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了基础。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突破教学难点
物理学是一个十分广博和复杂的知识体系,正是由于物理学科极具时空性、微观性、运动性等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特点,决定了许多物理学的真实情景无法进行直观展示,这便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对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积极借助信息技术来创设直观情境,将物理知识变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从而达到突破教学难点内容、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目的。
在教学《眼睛和眼镜》这节时,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眼睛的结构,并引导学生与之前学过的凸透镜成像规律作类比,以使学生明白角膜和晶状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而视网膜则相当于光屏。接下来,为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使学生明白眼睛是如何看清远处和近处的物体的,我再次运用信息技术向学生演示了眼球的自动调焦。最后,我又一次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引导学生掌握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形成原因。如此,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情境,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有效突破了教学难点内容,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从而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提升。
三、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合作探究,提升核心素养
有效的教学活动应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统一,即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与实践者,教师则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学生的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应将课堂的主动权还于学生,并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下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升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在教学《摩擦力》这节的过程中,我先是运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感知了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让学生总结归纳了摩擦力的定义。之后,我向学生问道:“根据以上图片和生活经验,你认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待学生自由阐述了自己的猜想之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来共同拟定一份实验方案,并利用已有的实验用具来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我会在行间巡视,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予以针对性的指导和点拨。如此一来,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提升了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实现了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一定要在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强大教学辅助作用的基础上,立足学生的学习特点与物理的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深度融合,以充分发挥其独有的教学优势,从而获取高质量、高效化的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恩.探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1):103.
[2]王宝玉.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探究[J].信息化建设,2016(07):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