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教学与社会生活相互依存,相互融合,数学源于生活,生活永远是数学问题永不枯竭的源泉,数学应服务于生活,关注现实世界中数学应用培养新一代具有数学应用意识的人才应是我們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和责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贯穿于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
  【关键词】 语言;概念;例题;情景;作业;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G6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因此,作为教师应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提供背景和机会,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数学与生活在教学中的结合具体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学语言生活化
  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大不一样,主要还是取决于教师的语言素质如何。在我们数学课堂中,要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使学生形象地接受,一个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许多生动有趣的东西。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从而乐学、爱学,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用生动的幽默的生活化的语言将学生牢牢吸引住。
  二、数学概念生活化
  学生对于数学缺乏兴趣,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能理解数学中的专业术语,即概念。特别是在新授课中,往往有一部分同学对有些数学概念一字不解,这就需要我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其循循诱导。例如我们在介绍对顶角的概念时,可以比喻成“两头牛打架”。如此生动有趣的比喻,便会带给学生具体深刻的理解。教师应该在保证数学本身的科学性前提下,引用具体形象的比喻,以便于学生的理解。
  三、数学例题生活化
  在教学“平均数”时,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同学分组寻找身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在汇总时发现有一组同学找到的事例是这样的:我们班有两位同学最近几次数学成绩,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7,94,90,95,另一位同学的成绩是95,96,94,他因故缺席一次,怎样评定这两位同学的成绩。在课堂上我就把它作为引例,让同学展开讨论。学生通过生活实际中“平均数问题材料”的学习,体会到求平均数这一常用而又简单的统计方法的应用价值,并并运用统计的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又如,在教学圆的垂径定理的应用时,我根据书上例题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座桥的圆弧形主拱的半径为10米,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长)为16米问:水面高度不超过2米的小游船是否能通过这座桥?这样一个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讨论起来积极热烈。让学生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抓住问题实质,巧妙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注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去的趋向,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的高度兴趣。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了数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成就感,引发他们对数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应用意识。
  四、数学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的导入时,首先让学生尽兴地欣赏一组桂林的山水画,学生兴趣盎然,再适时把屏幕固定在一幅有倒影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布局特征并提出问题:“这幅画有什么特征?在学习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这样的图形?我们能不能在一分钟内创作一幅这样的画?”此时每个学生都很投入,个个沉浸在探求知识的兴趣中,他们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展开了讨论,相互补充着对方的遗漏,纠正着对方的差错,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人。
  又如在教学字母表示数的导入时,应用了一则失物招领启示:“今初一三班同学捡到钱包一个,内有人民币508元整,望失主尽快到一三班班主任处认领。”让学生讨论这样写好吗?为什么不好?怎么改就好了?在生活化的实际情景下学习,激起学生对探求知识的欲望,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从数学的角度和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进行探索和尝试解决新情景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数学作业生活化
  在学习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后,我布置的家庭作业是:“回家制作五个正方体储物盒,要求每个正方体的展开图不同。”学生对这次的作业完成的非常积极有兴趣,因而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印象深刻起来。在学习了从不同位置看后,布置学生“回家挑选任意一样后几样物品,画出它们的三视图。”这样当生活实际中的情景再现时,学生就会再现所学知识时的情景来解决数学问题。把学数学和用数学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运用数学的快乐,学会用数学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达到提升学生用数学的能力的目的。在教学中善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数学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也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宗旨。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明确指出这一点,义务教育阶段要培养学生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而这一点,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注意对学生的反思方式进行培养,并且要注意掌握好的方法和策略,促使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成为一种常态。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数学;反思方式;常态  【中图分类号】G6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我校从2007学年全面引进杜郎口“三三六”教学模式移植。通过亲自实施,受益匪浅。“三三六”教学模式不但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保障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为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
【摘 要】 数学是有机的整体,分析数学问题,要着眼于整体的数学题目。而数学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先导和基础。小学阶段的学生,需注重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从学生的思维、心理方面进行引导,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数学审题习惯。小学阶段的数学审题能力,是一个学习、反思、积累、巩固的过程。本文就此对小学阶段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审题能力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数学审题能力;小学阶段;小学生  【中图分类号】
【摘 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动力。课堂提问需要针对学生的年龄段来提问,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好奇心比较强,但是他们的认知能力有限,如何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针对学生的年龄,设计提问的方式;另外,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如何使提出的问题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何让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提问更有效,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 课堂提问;低段数学;有效
【中图分类号】G63.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興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不但要求人才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再从未来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教育既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新课改已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的开展,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精神、新要求,像: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生活中有数学,数学中有生活;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提倡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了解当今教育形势的发展,掌握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肾毒性药物使用以及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的开展使其发病率不断上升。过度训练致急性肾损伤(ov
【摘 要】 目前,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老师和学生都能深刻的体会到“以人为本”  的教学理念。沟通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桥梁,充分調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提高,这已成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并且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们的高度重视。下面就目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来谈谈对初中数学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思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4
目的:系统评价依达拉奉联合亚低温治疗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中图分类号】G6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庄子曾经说过:“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由此可见,古人在很早就注重美学的研究。就高中数学学科而论,作为理性思维与空间想象完美结合的统一体,不仅与美学知识密切相关,而且其自身也充满着美的因素,处处闪现着美的光辉。  一、数学家眼中的美  在普通大众的眼里,高中数学以其严格的逻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