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中小学生的人际交往陷入误区,原因何在?本文通过典型案例生动而深刻地说明,人们心中的“疤痕”,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听到的往往是我们想听到的,学生们也是这样。本文结合案例辅导提出,人身上的许多特点都是中性的,不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所以,应该指导学生们学会对自己身上的特点积极赋义,学会从积极角度看自己,学会喜欢自己。
关键词:心理投射;选择性注意;积极赋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41-04
一、心理症状: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
新溪(化名)是个高三女孩,成绩很好,学习非常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只知道学习。但是,新溪从上中学就被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总是感觉同学和老师不喜欢自己,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总是为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方面的麻烦苦恼。因此,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更麻烦的是,新溪因为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在学校很少和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同学们的团体活动,出来进去常常孤孤单单一个人。
到了高中,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新溪这个问题更严重了。回到家里,常常跟家长诉说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麻烦,常常回到家里就流泪。家长就耐心地解释劝慰,帮助新溪来化解。可是,今天把和这个同学的关系问题解释好了,明天又是和那个同学的关系问题,无穷无尽。就这样,新溪总是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她,总是猜疑别人对她不好,总是听到别人说她不好,为此经常以泪洗面。
后来,家长感到新溪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人际冲突问题,更不是简单能劝说好的,好像是心理有问题了。于是,就带孩子去看医生。脑科说没问题,精神科说没问题,心理科也说没多大问题。最后只是开了抗抑郁抗强迫的药。
这一圈转过来,虽然谁都说没大问题,却让新溪的心理状态更不好了:我是精神病吗?我是抑郁症吗?我是强迫症吗?也让家长更摸不着头脑了: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看到了我的书,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请求我尽快接待他们的来访。于是,他们一家三口一路奔波,这一天终于和我坐到了一起。
新溪给我的初步印象是:高挑的身材,白净的面容,文静的表情,礼貌的举止,虽然初来乍到,谈吐不很自然,有点唯唯诺诺,但是,总体上给人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女孩,甚至应该说是人见人爱的小美女。这样一个女孩,怎么会在学校里总是让人不喜欢呢?怎么会总是有谁说她不好呢?
二、心理探究: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随后的交流中,新溪的父母说,说到起因,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孩子因为外伤,鼻子留下了疤痕,那时她就感到自卑了,经常对着镜子看鼻子,经常问身边的人自己的鼻子好不好。慢慢地就常听她说起同学老师对她的不喜欢,说起和同学之间的冲突。这种表现也是时断时续、时重时轻。如果哪次考试考得不好,这个问题就会严重起来了。察言观色是心理咨询师的长项,我却真的没有发现新溪的鼻子有任何问题,就是说,当初的小小疤痕已经完全无影无踪了。
为了更好地做出判断,我要着重和新溪进行单独会话。新溪放下手中的书,那是我刚才从书桌上随手递给她的一本书。初步沟通之后,我们的会话就自然开始了。
新溪开口说:我这个人很复杂……
我问:复杂,怎么个复杂?比如……
新溪:比如,您给我这本书看,我就在想,为什么给我看这本书呢?
我笑了:你看看书桌上这三本书,哪本书最适合你这个年龄?
新溪笑了:这本最适合。那就是说,您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这不是复杂吗?
我肯定地说:这,我看可以叫作细腻。
新溪看着我的眼睛:您说这不是复杂,这是细腻?
我肯定地说:对。还有呢?
新溪不好意思地说:我长得不好,我的鼻子……
我坦言:马老师没有发现你的鼻子有任何问题,你是个小美女。
新溪继续说:我这个人还好猜测……
我引导说:比如……
新溪诉苦说:比如,总是猜测同学对我不好,总是猜测同学不喜欢我……
新溪列举了同学关系中的一些细节,我从中发现了新溪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我们开始了现场的心理互动。
我先请新溪用“我是怎样一个人”的句式,给自己写评语。结果,新溪给自己的评语都是负面的,都是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尽管我试图当场引导她,她依然不能说出正面的评价。最后,我替她说出来,你是个学习努力的人,对吗?她才勉强点点头。
至此,新溪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
三、心理解析:心中的“疤痕”在作怪
一個心理故事说,在一个心理活动中,心理学家请10个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化妆出令人生厌的疤痕。之后,让志愿者用小镜子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然后,收走镜子,也不让他们再有其他照镜子的机会。随后,告诉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真实持久,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些粉末。实际上并没有涂粉末,而是借这个机会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擦干净了。但是,由于再也没有照镜子,志愿者还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一块望而生厌的伤疤。
随后,心理学家带10名志愿者,分别来到了各医院的候诊室,假装等待治疗疤痕的候诊者。这样,让志愿者来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
志愿者是怎样向心理学家陈述感受的呢?
有的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可是,她都没看看她自己,是那样胖,那样丑!”有的说:“一个中年男子本来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后,赶紧走开了。这样的人太没有同情心了,真可恶!”有的说:“有两个年轻女人特别可恨。她们穿着非常讲究,看起来像有修养的白领,可是,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男人,我说不定会冲过去揍他们!”总之,志愿者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都认为人们缺乏善意,很无礼地盯着自己令人望而生厌的伤疤,表现出对自己厌恶的表情。 这个实验结果,让心理学家都感到始料不及:人们先入为主的关于自身错误的认识,竟然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志愿者脸上本没有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都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疤痕”作怪。其实,人们心里都难免有这样的疤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常常只是内在心理的折射,而不是外界现实的反映。就是说,当你感觉周围的人怎样说自己的时候,其实往往是自己心里这样想,也就听到了别人这样说。概括些说,我们听到的往往是我们想听到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选择性注意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信息无穷无尽,全部接受处理,岂不是累坏了?庆幸的是,人们几乎是天然地有选择地来对信息做出反应的。于是,在这个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投进了主观因素。
选择性注意包括两步心理过程:第一步是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是被选择。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不被选择。至于选择什么,是由人的主观倾向性决定的,由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经验等决定。第二步是主观性地处理信息。对被选择的信息,大脑加工处理的时候,必然要融入个人的经验、观念、态度等,就是说,必然有主观因素的投入来对信息做出解释。这种解释自然倾向于与自己的主观态度相吻合。于是,信息经过加工之后,变样了,变成了我们需要的样子,甚至变得面目全非了。
那么,为什么新溪总是选择消极的信息加以接收呢?
很明显,新溪之所以总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总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根源在于她在自己心里认为自己不好,在于她自己心里没有学会喜欢自己。自己心里有个消极的自我,就会通过心理投射,把内心对自己的不好评价,不知不觉间投射到了别人身上。再通过选择性注意,就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别人总说自己不好。
四、心理对策: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
跟她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新溪领悟得很好:您的意思是说,我先要学会喜欢自己。可是我怎么喜欢自己呢?我哪有什么值得人喜欢的呢?
这确实是新溪心理自救的关键。怎样帮助新溪学会喜欢自己呢?
稍一沉吟,我找出了左面这张图,呈现在新溪面前。
我引导说:现在,请你看看一眼这张图。这是什么?
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骷髅,丑陋的骷髅!而且,你的心头还会掠过一丝不安或恐惧,甚至想弃书“逃之夭夭”了。但是,且慢!再看看,难道你没有看出,那是一对可爱的情侣?你看,在特制的灯光下,白色的餐桌上,高脚酒杯斟好了葡萄美酒。那边,健朗的男子向女子真情地拱手道贺;这边,婀娜的女子对男子羞赧中脉脉含情。多么诱人的一幅佳人美景图,甚至美得让你目光“流连忘返”了。你看,转念之间变了,丑陋变成了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新溪的表情发生着变化,由皱紧眉头,到笑容浮起。
我随即问道: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新溪几乎不假思索: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了。
我表示肯定:好。那么想想看,这又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新溪眼睛亮了,脸上有了光芒:您是说,我过去总是从消极角度去看自己,我要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是这样吗?
我笑而不答:那就是说,你找到了救助自己的办法了?说说看……
新溪也笑了:我知道了,我要换个角度,要学习从积极角度看自己。但是,我是处女座,处女座总是容易被人黑,处女座很不好。您说我怎么办?
我继续笑而不答:好,这个问题马老师很感兴趣。咱们今天先到这里,回去后你备备课,查查资料,下次来给马老师讲讲处女座。假如马老师也是处女座,你得让马老师看到自己这个处女座的优势,好吗?然后,你再完成一个任务,给自己找优点,大大小小都算,列在一张纸上,下次来给马老师看,好吗?
第二次来访,我们“三国四方”首先在一起进行了心理互动活动。主要是请新溪发言,一是讲星座,二是找优点。她的父母和我一起参与,感受新溪心理变化的过程。讲星座的过程中,由于事先要求是让我感受到处女座的优势,所以,新溪的讲述过程,不知不觉间朝向了事物的积极方面。我们不时地表示赞赏。找优点的过程,就艰难一些了,新溪还是不习惯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过,在我和她父母的引导下,总算找到了好几条优点。这,让新溪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最后,新溪问道:我确实有很多缺点,很多不好的方面,这让我怎么喜欢自己?
我把话题引回到上次的谈话:还记得上次我们谈到的“复杂”与“细腻”吗?
新溪有所领悟地说:记得,我说自己是复杂,可在您看来却是细腻。
这叫什么?在心理学上,这叫作积极赋义。意思是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赋予不同的意义,可以给它赋予消极的意义,也可以给它赋予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赋予积极的意义。比如,对复杂,积极赋义就是性情细腻;对猜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我们对自己的许多表现,常常需要这样的积极赋义。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可以积极赋义,是因为人身上的许多特点都是中性的,不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比如,一个人胆小,就不能简单地看成缺点,而是一个人的特点。胆小的人做事会谨慎小心,少出差错,如果开车,就会少出交通事故。怎么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呢?这就是说,每一种性格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总之,因为客观上事实如此,所以我们主观上才可以积极赋义。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新溪的领悟很好:我知道了,一个人值得喜欢,不是要多优秀,只要从积极方面看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喜欢自己。
新溪的父母参与了上面的整个活动过程,也有了很好的领悟,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最后,我们取得的共识是:家长要淡化对孩子所谓症状的关注,增加对孩子的正面评价,同时及时强化孩子身上哪怕小小的改进。
后来,我的心理咨詢专线不断传来好消息:新溪逐步学会了喜欢自己,也逐渐听不到同学议论自己的不好了。
作者简介:马志国,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孩子不爱上学了怎么办》等40余部专著。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
关键词:心理投射;选择性注意;积极赋义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26-0041-04
一、心理症状: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
新溪(化名)是个高三女孩,成绩很好,学习非常努力,努力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只知道学习。但是,新溪从上中学就被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总是感觉同学和老师不喜欢自己,总是听到别人议论自己不好,总是为和同学、老师的关系方面的麻烦苦恼。因此,学习也受到严重影响。更麻烦的是,新溪因为怕别人说自己不好,在学校很少和同学交往,不愿意参加同学们的团体活动,出来进去常常孤孤单单一个人。
到了高中,特别是进入高三以来,新溪这个问题更严重了。回到家里,常常跟家长诉说遇到的人际关系方面的麻烦,常常回到家里就流泪。家长就耐心地解释劝慰,帮助新溪来化解。可是,今天把和这个同学的关系问题解释好了,明天又是和那个同学的关系问题,无穷无尽。就这样,新溪总是觉得周围的人不喜欢她,总是猜疑别人对她不好,总是听到别人说她不好,为此经常以泪洗面。
后来,家长感到新溪的问题不是简单的人际冲突问题,更不是简单能劝说好的,好像是心理有问题了。于是,就带孩子去看医生。脑科说没问题,精神科说没问题,心理科也说没多大问题。最后只是开了抗抑郁抗强迫的药。
这一圈转过来,虽然谁都说没大问题,却让新溪的心理状态更不好了:我是精神病吗?我是抑郁症吗?我是强迫症吗?也让家长更摸不着头脑了:这孩子到底是怎么啦?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看到了我的书,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请求我尽快接待他们的来访。于是,他们一家三口一路奔波,这一天终于和我坐到了一起。
新溪给我的初步印象是:高挑的身材,白净的面容,文静的表情,礼貌的举止,虽然初来乍到,谈吐不很自然,有点唯唯诺诺,但是,总体上给人的印象,应该说是一个让人喜欢的好女孩,甚至应该说是人见人爱的小美女。这样一个女孩,怎么会在学校里总是让人不喜欢呢?怎么会总是有谁说她不好呢?
二、心理探究:对自己的消极评价
随后的交流中,新溪的父母说,说到起因,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孩子因为外伤,鼻子留下了疤痕,那时她就感到自卑了,经常对着镜子看鼻子,经常问身边的人自己的鼻子好不好。慢慢地就常听她说起同学老师对她的不喜欢,说起和同学之间的冲突。这种表现也是时断时续、时重时轻。如果哪次考试考得不好,这个问题就会严重起来了。察言观色是心理咨询师的长项,我却真的没有发现新溪的鼻子有任何问题,就是说,当初的小小疤痕已经完全无影无踪了。
为了更好地做出判断,我要着重和新溪进行单独会话。新溪放下手中的书,那是我刚才从书桌上随手递给她的一本书。初步沟通之后,我们的会话就自然开始了。
新溪开口说:我这个人很复杂……
我问:复杂,怎么个复杂?比如……
新溪:比如,您给我这本书看,我就在想,为什么给我看这本书呢?
我笑了:你看看书桌上这三本书,哪本书最适合你这个年龄?
新溪笑了:这本最适合。那就是说,您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我这不是复杂吗?
我肯定地说:这,我看可以叫作细腻。
新溪看着我的眼睛:您说这不是复杂,这是细腻?
我肯定地说:对。还有呢?
新溪不好意思地说:我长得不好,我的鼻子……
我坦言:马老师没有发现你的鼻子有任何问题,你是个小美女。
新溪继续说:我这个人还好猜测……
我引导说:比如……
新溪诉苦说:比如,总是猜测同学对我不好,总是猜测同学不喜欢我……
新溪列举了同学关系中的一些细节,我从中发现了新溪问题的根源所在。于是,我们开始了现场的心理互动。
我先请新溪用“我是怎样一个人”的句式,给自己写评语。结果,新溪给自己的评语都是负面的,都是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尽管我试图当场引导她,她依然不能说出正面的评价。最后,我替她说出来,你是个学习努力的人,对吗?她才勉强点点头。
至此,新溪心理问题的根源找到了。
三、心理解析:心中的“疤痕”在作怪
一個心理故事说,在一个心理活动中,心理学家请10个人作为志愿者,参加一个名为“疤痕实验”的活动。10名志愿者被分别安排在10个没有镜子的房间,在每位志愿者左脸颊上化妆出令人生厌的疤痕。之后,让志愿者用小镜子看到自己脸上的疤痕。然后,收走镜子,也不让他们再有其他照镜子的机会。随后,告诉志愿者,为了让疤痕更真实持久,要在疤痕上再涂抹些粉末。实际上并没有涂粉末,而是借这个机会用湿棉纱把化妆出来的假疤痕擦干净了。但是,由于再也没有照镜子,志愿者还以为自己的脸上有一块望而生厌的伤疤。
随后,心理学家带10名志愿者,分别来到了各医院的候诊室,假装等待治疗疤痕的候诊者。这样,让志愿者来感受人们的种种反应。
志愿者是怎样向心理学家陈述感受的呢?
有的说:“候诊室里那个胖女人最讨厌,一进门就对我露出鄙夷的目光。可是,她都没看看她自己,是那样胖,那样丑!”有的说:“一个中年男子本来和我坐在同一个沙发上,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后,赶紧走开了。这样的人太没有同情心了,真可恶!”有的说:“有两个年轻女人特别可恨。她们穿着非常讲究,看起来像有修养的白领,可是,看到我脸上的伤疤,她们俩一直在私下嘲笑我。如果换成两个男人,我说不定会冲过去揍他们!”总之,志愿者们的感受出奇地一致,都认为人们缺乏善意,很无礼地盯着自己令人望而生厌的伤疤,表现出对自己厌恶的表情。 这个实验结果,让心理学家都感到始料不及:人们先入为主的关于自身错误的认识,竟然如此强烈地影响着人们对外界的感知。志愿者脸上本没有疤痕,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感受,都是因为他们心中的“疤痕”作怪。其实,人们心里都难免有这样的疤痕。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常常只是内在心理的折射,而不是外界现实的反映。就是说,当你感觉周围的人怎样说自己的时候,其实往往是自己心里这样想,也就听到了别人这样说。概括些说,我们听到的往往是我们想听到的。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选择性注意的结果。
生活中,我们面对的信息无穷无尽,全部接受处理,岂不是累坏了?庆幸的是,人们几乎是天然地有选择地来对信息做出反应的。于是,在这个选择性注意的过程中,就不可避免投进了主观因素。
选择性注意包括两步心理过程:第一步是选择性地接收信息。每个人所留意到的,只是他想留意的部分,也就是被选择。他不想留意的部分,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也就是不被选择。至于选择什么,是由人的主观倾向性决定的,由人的需要、兴趣、爱好、经验等决定。第二步是主观性地处理信息。对被选择的信息,大脑加工处理的时候,必然要融入个人的经验、观念、态度等,就是说,必然有主观因素的投入来对信息做出解释。这种解释自然倾向于与自己的主观态度相吻合。于是,信息经过加工之后,变样了,变成了我们需要的样子,甚至变得面目全非了。
那么,为什么新溪总是选择消极的信息加以接收呢?
很明显,新溪之所以总担心别人不喜欢自己,总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好,根源在于她在自己心里认为自己不好,在于她自己心里没有学会喜欢自己。自己心里有个消极的自我,就会通过心理投射,把内心对自己的不好评价,不知不觉间投射到了别人身上。再通过选择性注意,就听到了自己想听到的:别人总说自己不好。
四、心理对策: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
跟她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新溪领悟得很好:您的意思是说,我先要学会喜欢自己。可是我怎么喜欢自己呢?我哪有什么值得人喜欢的呢?
这确实是新溪心理自救的关键。怎样帮助新溪学会喜欢自己呢?
稍一沉吟,我找出了左面这张图,呈现在新溪面前。
我引导说:现在,请你看看一眼这张图。这是什么?
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骷髅,丑陋的骷髅!而且,你的心头还会掠过一丝不安或恐惧,甚至想弃书“逃之夭夭”了。但是,且慢!再看看,难道你没有看出,那是一对可爱的情侣?你看,在特制的灯光下,白色的餐桌上,高脚酒杯斟好了葡萄美酒。那边,健朗的男子向女子真情地拱手道贺;这边,婀娜的女子对男子羞赧中脉脉含情。多么诱人的一幅佳人美景图,甚至美得让你目光“流连忘返”了。你看,转念之间变了,丑陋变成了美好。
在这个过程中,新溪的表情发生着变化,由皱紧眉头,到笑容浮起。
我随即问道: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新溪几乎不假思索: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两面性,就看我们从什么角度去看了。
我表示肯定:好。那么想想看,这又给了我们什么启发呢?
新溪眼睛亮了,脸上有了光芒:您是说,我过去总是从消极角度去看自己,我要学会换个角度看自己。是这样吗?
我笑而不答:那就是说,你找到了救助自己的办法了?说说看……
新溪也笑了:我知道了,我要换个角度,要学习从积极角度看自己。但是,我是处女座,处女座总是容易被人黑,处女座很不好。您说我怎么办?
我继续笑而不答:好,这个问题马老师很感兴趣。咱们今天先到这里,回去后你备备课,查查资料,下次来给马老师讲讲处女座。假如马老师也是处女座,你得让马老师看到自己这个处女座的优势,好吗?然后,你再完成一个任务,给自己找优点,大大小小都算,列在一张纸上,下次来给马老师看,好吗?
第二次来访,我们“三国四方”首先在一起进行了心理互动活动。主要是请新溪发言,一是讲星座,二是找优点。她的父母和我一起参与,感受新溪心理变化的过程。讲星座的过程中,由于事先要求是让我感受到处女座的优势,所以,新溪的讲述过程,不知不觉间朝向了事物的积极方面。我们不时地表示赞赏。找优点的过程,就艰难一些了,新溪还是不习惯看到自己的优点。不过,在我和她父母的引导下,总算找到了好几条优点。这,让新溪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
最后,新溪问道:我确实有很多缺点,很多不好的方面,这让我怎么喜欢自己?
我把话题引回到上次的谈话:还记得上次我们谈到的“复杂”与“细腻”吗?
新溪有所领悟地说:记得,我说自己是复杂,可在您看来却是细腻。
这叫什么?在心理学上,这叫作积极赋义。意思是说,我们生活中的许多事物,都可以赋予不同的意义,可以给它赋予消极的意义,也可以给它赋予积极的意义,我们应该学会善于赋予积极的意义。比如,对复杂,积极赋义就是性情细腻;对猜疑,积极赋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强。我们对自己的许多表现,常常需要这样的积极赋义。
更重要的是,之所以可以积极赋义,是因为人身上的许多特点都是中性的,不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比如,一个人胆小,就不能简单地看成缺点,而是一个人的特点。胆小的人做事会谨慎小心,少出差错,如果开车,就会少出交通事故。怎么能简单地说成是缺点呢?这就是说,每一种性格都有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只要能在适当的场合恰当地应用,任何一种性格的人都能取得很好的成绩。总之,因为客观上事实如此,所以我们主观上才可以积极赋义。
沟通了上面的意思,新溪的领悟很好:我知道了,一个人值得喜欢,不是要多优秀,只要从积极方面看自己,每个人都可以喜欢自己。
新溪的父母参与了上面的整个活动过程,也有了很好的领悟,表示一定积极配合,帮助孩子学会喜欢自己。最后,我们取得的共识是:家长要淡化对孩子所谓症状的关注,增加对孩子的正面评价,同时及时强化孩子身上哪怕小小的改进。
后来,我的心理咨詢专线不断传来好消息:新溪逐步学会了喜欢自己,也逐渐听不到同学议论自己的不好了。
作者简介:马志国,应用心理学研究员,知名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专委会委员,全国网上家长学校特聘心理健康专家,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著有《怎样做学校心理咨询》《孩子不爱上学了怎么办》等40余部专著。
编辑/张国宪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