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zh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之后,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一门学生必修的科目,道德与法治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念的一门学科,目的是增强学生的道德感,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与法治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也是培养综合性素质人才的重要教学保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促进学生产生共情,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本文主要通过对三年上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五年上册《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两个单元教学内容的讲解,来阐述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的情感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163-02
  Stimulate Students' Emotion of Lov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LIANG Shixia  (Bailin Central Primary School,Fuding City,Fujian Province,China)
  【Abstract】Aft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has become a compulsory subject for students. The teaching of ethics and the rule of law is mainly a subject that cultivates students' ideas. The purpose is to enhance students' sense of morality and help students establish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e discipline of ethics and rule of law is a concrete manifes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teaching material for cultivating comprehensive quality talents. In the teaching process,teachers should focus on promoting empathy among students and inspiring students' feelings of love. This article mainly explain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love in the teaching of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 by explaining the teaching contents of the two units: "Home is the warmest place" in the first three years and "Our Country,Our Home" in the first five years. .
  【Keywords】 Morality and the rule of law;Core socialist values;Emotion of love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他将人的需要分为五大层次,如同一个金字塔形,由下到上:一是生理需要。二是安全需要。三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四是尊重的需要。五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位于金字塔的最顶端,它是指个人成长与发展,使自身潜能得到发挥,最终实现理想的需要。可見,情感是人最基本的精神需求。如果情感这一需求没有满足,那将直接影响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
  1.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涵
  (1)以政治认同为指向,突出价值引领
  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理解和明白,所有公民都是国家的一部分,国家是公民的庇护伞,公民是国家的建设者,个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有关国家利益的事情都不是小事。例如《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要求教师在教学的期间让学生正确认知我国的领土面积,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明确我国所有的海陆疆域都是需要公民一起共同守护的。只有每一个人都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有爱国的情怀,才能团结一致,抵御外敌,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重担。
  (2)以理性精神为指向,彰显人文底蕴
  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国家的秩序建设离不开不断地纠错和改正。道德和法治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所有公民的活动都要遵循法治的原则,所以法律不能约束的地方,需要道德进行人为的约束。在教师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引导学生对道德约束和法治规则的条例进行思考,思考为什么法律法规如此设置的原因。有了这个思考的内容,才能了解法律法规设置的重要性,从而成为法律法规的支持者、维护者,树立法治的意识,对于法律法规上设置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惑,结合目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道德法规背后的人文因素。许多的法律法规都需要结合当地的人文特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中国的法律在不同的地区也要尊重当地的文化习惯和风俗。
  (3)以法治意识为指向,培育法治信仰
  应试教育作为我国当前最主要的教育类型,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方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道德与法治学科是一门注重个人思想培养的学科,树立法治意识才是这门学科开设的目的。过分执着于考试成绩,会影响整个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效果。教师对规则机械化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规定的内涵和执行规定带来的重要影响,不能让学生感受到法治的重要性,也不能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道德教育是要求学生能够有社会道德感,与他人能够产生共情,尽可能地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枯燥的知识点的划分并不能让学生融入自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4)以公共参与为指向,引导知行合一
  每一个学生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都会参与共和国的基础建设。在学生时代,教师就应该培养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感受自己的主人翁地位。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公民走入社会,共同建设国家,有权利管理国家的各种公共事务。只有学生了解和树立了主人翁的意识,才能够更加积极地参加社会上的公共事务。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了学生处理事情和做事的风格和手段,充满爱的情感的学生能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充分考虑人文和情感的因素,对事件有更加公正的判断。学生树立了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后,就需要学生按照这种价值观进行活动,保证学生成为一个拥有道德底线,爱国爱民,充满法治理念的社会主义好公民。
  2.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必要性
  (1)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学生树立了不同的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之后,一定会对某些现象产生不一样的感受。积极的价值观更加容易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爱的情感。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是培养学生观念的一个过程,道德与法治教育是面对学生一门积极的向上的课程,引导学生产生的情感也是感恩、热爱、奉献等积极向上的。这些情感因素可以使思想和道德行为规范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使之变为一种更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它可以加速认识转化为行为的进程,它是学生道德与法治发展由他律到自律的必要条件。
  (2) 转变《道德与法治》传统教学现状的途径
  情感的注入更加能够使得学生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在加深了学生学习的记忆力的同时,也引起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活动,提高课堂整体的效率。传统的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当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点的情感扩展。减少空洞理论的传授,增强真实情感,把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激发学生爱的情感融为一体,寓教育于情感之中,使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成为健全学生人格和完成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
  (3)增强任课教师自身情感素养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激发学生的爱的情感就要自己先拥有爱的情感。教师除了拥有基本的职业素养以外,还需要对自己所教的学科充满爱,能够细心了解自己学科的内容,多多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爱的同时,教师自己也要对学生充满爱,并且大胆地表达爱。
  3.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的具体策略——以《家是最温暖的地方》《我们神圣的国土》为例
  教师在进行教学准备的活动时,需要深入研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设置合适的环境和活动鼓励学生说出学生对家庭对国家社会的爱,从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深化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内涵,树立正确的三观。在课堂引入的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播放相关素材的影片和公益广告,营造一个课堂的氛围,让学生大概了解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在进行课堂内容的解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谈论,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中心,由他们自己分享家中的趣事和自己对国家的了解情况,在交流中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选取案例的阶段,需要选取典型的,当前热门的案例,例如《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课题,新时代下各个家庭的相处模式和以前有所不同,父母会更加注重和孩子的交流,也会更加注重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和家长做好沟通,引导家长为学生选择学生喜欢的兴趣活动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能了解家长的苦心,家长能贴近学生的内心。在课堂总结的阶段,教师要强调课程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孝亲敬长,拥有爱国情怀。
  (1)《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在进行《家是最温暖的地方》的单元教学活动时,在课堂引入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分享父母为家庭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让学生产生感恩的心理。对家庭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进行讲解,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家是每个人永远的港湾,父母会在所有人伤心失意的时候为久未归家的游子保留一个回家的门,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作为父母的孩子应该感恩和铭记父母为自己的付出。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的法律义务。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继承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组织学生共同观看给《妈妈洗脚》《对妈妈说我爱你》等公益广告,告诉学生可以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意,鼓励学生表达对家长的无私奉献的付出的感恩,也让学生的父母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慰藉,营造更加好的家庭氛围。家的温暖是可以伴随人的一生的,让学生了解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才能够让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学生的心中充满爱才能够更好地去爱与被爱,从而满足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引导学生追寻自我实现的需求。
  (2)案例分析
  《我们神圣的国土》这一课是根据课程标准“我们的国家”中第1条第3条、第4条编写的,教材包括“辽阔的国土”“好山好水好风光”“一方水土、一方生活”三个版块内容。从逻辑关系上看,本课教材体现了三个层次:认识国土,了解行政区划一走近名胜,热爱壮丽山河联系生活,感受地域特色。教材的编排,体现了从概貌感知到重点探究,从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从知识积累到情感激发的规律。本课激发学生对国土的热爱,懂得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认识祖国的壮丽山河,理解地形差异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和领土概况有一定的认识,大多数学生对于“国土’概念也已经初步建立。但他们的认识还建立在与个人生活相关的部分,或是停留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这一概念,具有片面性、碎片化的特点,并且,不同学生之间的认知水平差异极大。因此,本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和巩固学生的基本读图能力,形成对国家领土概念的基本正确认知,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的独立富强而献身的奋斗精神。不仅体现在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各种意识形态和整个上层建筑之中,而且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成为影响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因素。
  4. 结语
  孝敬长辈,热爱国家 是社会的主旋律,教师应深入摸透教材,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学科视野下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引导学生爱家爱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激发学生爱的情感,加深学生的道德感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学朋,郑兴琪.情感教育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1).
  [2]陈凯.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情感教学实施策略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6).
  [3]刘雪璞.情感教学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鹿邑县老君台中学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2.
  [4]杨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式教学模式探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
  [5]張秀娟.思想品德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
其他文献
摘 要: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信息技术课程也 越发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开始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文章主要是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进行研究,希望能给教育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STEAM教育理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139-02  Research on t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时期,探究式教学法便成为教师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在分析学生体验型、教师提问型、学生小组合作型三种探究式教学形式的基础上,对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然后从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出发,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以期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法;小学语文教学;小组
期刊
摘 要: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在不断变革,对于当前小学语文提出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前的教学需求。面对全新的时代背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深刻地进行自我反省,充分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打破原有教学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推动小学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不断吸引学
期刊
摘 要:素質教育落实的主要渠道就是美术课程,通过美术教学逐渐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继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与效率。文中以小学美术教学为着手点,分析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美术素养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国画教学;色彩能力;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27 -0133-02  Cultivation
期刊
摘 要:小学时期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数学本身就具备强烈的逻辑性,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小学阶段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期,数形结合思想教育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记忆,加强学生对数学课程的理解,提高学生上课的兴趣和积极性。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到数学教学当中,有效实现数学中抽象知识向直观形象的转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和数学思想的养成,具有重
期刊
摘 要:如何准确定位体育学科的育人功能,探索体育学科教学中达成其育人功能的科学路径,是当前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小学时期是孩子身心成长、思维意识、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作为小学学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体育学科,我们不仅要对体育育人功能进行充分挖掘,还要积极探究学校体育育人路径,才能不断实现党和国家关于“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本文就体育的育人功能进行深入分析并对育人功能的达成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体育教学是很重要的内容,其教学情况将会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同时,小学体育教学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上具有天然的优势,所以小学体育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注重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优化调整,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可以规范化开展体育锻炼,以此保证学生身体健康。  关键词:小学体育;身体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作为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在新时期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重点加强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以此实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和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进一步优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行探究,
期刊
摘 要:小学数学在小学阶段对于学生而言是一门难度很大的学科,一方面,小学数学属于数学的基础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并理解大量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小学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对应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等诸多能力,才能够为日后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如何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改善,强化课堂学习的趣味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本文探讨的中心内容。  关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新课改政策也得到了落实,然而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展小学藏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学校及教师要想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他们就需做好藏语文教学工作,对于其中存在的问题也要进行合理分析,这样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学习还是发展都能打下好的基础,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也会得到提高。基于此,本文围绕新课程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小学藏语文教学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以期可以促进教学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