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新课程为背景的课堂教学不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而是让教学过程更加走向开放。教学不仅是知识传授和学习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因此,要求教师在语言教育实践活动中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谈一些思考。
1 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
“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儿童,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对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留作业时,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试时,考查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儿童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因此,我注意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如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时,我布置儿童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儿童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2 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不应该受限于教材和教参,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重组,或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这样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例如,课文《三斤珍贵的水》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语言描写细腻,感情表达浓烈,读后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课文突转写作手法的使用,让结局令读者始料不及,造成强烈的心灵落差,产生巨大的情感震撼力量。文章在最后才让读者真正理解了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倔强的情感之源——母爱的力量。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情感表达的需要,我大胆重组了教材,隐去了课文的结尾,尝试给学生呈现“不完满的文本”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3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情感的把握是“顺畅、豁达”的基础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按次序发放的材料,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强调师生时间、师师时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因此,首先要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新师生理念,更换互动意识。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要特别注重生生问的互动。教师首先应注意选配好组长,同时当好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始终把握教学的方向,使学生时间的互动能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来进行。
4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的,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纽带和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呢?我们应通过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总结积累,鼓励运用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再次,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使他们读得好,读得有收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感情,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1 注重培养儿童对语文的感情。授予能理解接受的自学方法
“亲其师,信其道。”儿童学习的无意性和情绪化,决定了教师情感教学的必要。每接到一个新班,我都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每个儿童的情况。对于学习有障碍的儿童,我坚持尊重与热爱的原则,小心翼翼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妥善地调解他们遇到的一个个矛盾。学习前,为他们订立“跳一跳,摘到果”的目标;教学时,注意给他们安排经过努力能答对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鼓励;留作业时,降低作业难度,减少作业数量;考试时,考查一些基础性的试题,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从而培养他们对语文的兴趣。
小学高年级儿童随着能力的提高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学习目的性明确,学习成败体验更加明显。因此,我注意晓之以理,使其认识到个人的学习和社会进步的关系,帮助他们确立远大的志向和激发学习的社会责任感。如学习《我的新朋友——电脑》时,我布置儿童调查了解电脑在国防、科技、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儿童通过查资料、访问专家、请教企业中的科技人员,不仅获得了电脑知识,激发了学习电脑的兴趣,而且懂得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学习自觉性增强,掌握知识的愉快体验变浓。
2 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重组。或添或删。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师不应该受限于教材和教参,要敢于突破教材的束缚,根据教学情境和学生情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取舍和重组,或改变教材呈现的顺序,这样课堂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例如,课文《三斤珍贵的水》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语言描写细腻,感情表达浓烈,读后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震撼。课文突转写作手法的使用,让结局令读者始料不及,造成强烈的心灵落差,产生巨大的情感震撼力量。文章在最后才让读者真正理解了一头“憨厚、忠实”的老牛变得如此不可理喻、倔强的情感之源——母爱的力量。针对文章的写作特点及情感表达的需要,我大胆重组了教材,隐去了课文的结尾,尝试给学生呈现“不完满的文本”进行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情感教育效果。
3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情感的把握是“顺畅、豁达”的基础
语文教学不是教师按次序发放的材料,而是师生一起分享的精神财富。语文教学强调开放性、交互性、灵活性,强调师生时间、师师时间、生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因此,首先要确定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要成为师生良好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流机会的提供者、师生互动的组织者和学生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教师要尊重热爱学生,对学生持肯定、接纳的态度,能缓解学生内心的紧张,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新师生理念,更换互动意识。对性格内向、不善表达的学生,要多给他们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课堂上多给他们开口和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再次,要特别注重生生问的互动。教师首先应注意选配好组长,同时当好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始终把握教学的方向,使学生时间的互动能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来进行。
4 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可见,学习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方法是学生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的所采用的某种方式、手段、途径。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有了学习的主动权,才能独立地探索新的领域,获取新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合、去创新。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也说过:“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因此,让学生掌握学法、学会学习,应成为语文学习创新的主旋律。学习的方法是多层次、多角度、多种类的,教师首先应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使其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预习”乃是“学生预先学习”之意,即预习应看作是课堂教学前的准备,是课外到课内的桥梁、纽带和铺垫,也是初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阶段。强调预习并形成良好的习惯,其意义在于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主动求教的积极性,提高自学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读懂课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力。读懂课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从识字、解词、释句到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理解文章题目、思考课后问题到自己能围绕课文的某一词句提出问题,从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到体会其内涵,品味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都需要教。
那么,怎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悟”出方法、掌握规律呢?我们应通过示范引导,举一反三;借机渗透,适时点拨;反复诵读,细细品味;总结积累,鼓励运用四条途径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创新能力。
再次,要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教师和学生都制订好读书计划,并按照读书计划让学生利用学得的知识、方法去广泛阅读课文以外的文章和书籍,使他们“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在课外阅读指导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指导他们会读,使他们读得好,读得有收获。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是构建和谐校园的落脚点,也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努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以,我们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课的感情,根据教与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材,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