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人的发展为宗旨,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对特殊教育学校和受特殊教育的聋生来说,也要紧跟时代步伐,立足长远发展。但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特殊教育课堂教学中长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等。这一切不仅造成聋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负担加重,探索精神萎缩,而且极大地妨碍了聋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影响了一代聋人的培养。在学习借鉴普通小学自主性探索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对现行聋校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必要改造,探索出一条适合于聋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新路子。
1 聋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各科课堂教学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活动:问题自主提;过程自主探;方法自主阐;习题自主解答;小结自主评。教师活动:质疑→探疑→释疑→练习→总结→再质疑→诱发思维→启迪思维→指点迷津→扩展思维→聚焦思维。此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坚持以弘扬聋生主体性精神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培养聋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以聋生素质提高和良好品质形成目标,努力构建自主化、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活动,更是充满成功的喜悦。
2 聋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法
由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自主性探索方式也必然呈现为多种形态。
2.1 探究型方式
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有目的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内容。探究型方式并不要求学生重新发现教材中的所有知识。这在教学实践中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适宜进行重演和再现的应是各个学科中在人类认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识和技能。
2)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他们理解创造与社会需要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这对于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知识,产生未来创造的动机,掌握创造的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3)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材料(实物的与文字的)是引起和形成学生探究发现经历的工具,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生需要在改造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发现并改变自己的原有认识。因此,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是同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结构的(因而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揭示有关现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并且是适宜学生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水平上的多种思考的。
2.2 交往型方式
交往作为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认知与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建构过程。
1)将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教学交往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之上,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的有目的的活动中。
2)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并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把交往深入到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去。交往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适时而巧妙地交往,使交往成为认识的催化剂,如当概念形成的困难时刻,对现象的比较、分类和判断有争议的时刻,以及汇集收集到的信息的时刻,等等。
2.3 创造型方式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创造性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人格。
1)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算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班队活动以及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等等。
2)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能为创造积累榜样。为了促进上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引导学生运用直觉解数学题和分析判断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参观、考察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等等。
3)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潜能的实现便是一种创造。创造性人旨有之,创造没有等级之分,创造是随处可见、随时可以进行的,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具有的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4)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将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并采取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增进他们对于社会创造性活动的了解。
3 实验效果与分析
3.1 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聋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之所以有此变化,笔者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3 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3.4 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可喜的成果,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平毅,谌静.改革·建设·提高:盲校新课程方案实施一周年笔谈[J].现代特殊教育,2008(4):4-6.
[2]向友余,华国栋.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7):62-67.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
1 聋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经过几年的探索与研究,在各科课堂教学广泛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不断提炼,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活动:问题自主提;过程自主探;方法自主阐;习题自主解答;小结自主评。教师活动:质疑→探疑→释疑→练习→总结→再质疑→诱发思维→启迪思维→指点迷津→扩展思维→聚焦思维。此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坚持以弘扬聋生主体性精神为前提,以学习者为中心,以自主探索为主要特征,以培养聋生的学习能力为重点,以聋生素质提高和良好品质形成目标,努力构建自主化、趣味化、活动化的课堂教学,让课堂充满疑问、充满活动,更是充满成功的喜悦。
2 聋生自主性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具体操作方法
由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自主性探索方式也必然呈现为多种形态。
2.1 探究型方式
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
1)有目的地选择重演和再现的内容。探究型方式并不要求学生重新发现教材中的所有知识。这在教学实践中既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适宜进行重演和再现的应是各个学科中在人类认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心理品质培养具有典型意义的知识和技能。
2)创造探究和发现的情境。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的真实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的必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他们理解创造与社会需要和文化背景的关系,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这对于学生从更深的层面理解知识,产生未来创造的动机,掌握创造的方法都是十分必要的。
3)提供有结构的材料。材料(实物的与文字的)是引起和形成学生探究发现经历的工具,是学生实践活动的对象,学生需要在改造材料的过程中完成发现并改变自己的原有认识。因此,提供给学生的材料应是同所要发现的知识具有相同结构的(因而能够通过相互作用揭示有关现象),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并且是适宜学生完成发现,并能够激发不同水平上的多种思考的。
2.2 交往型方式
交往作为有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与教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认知与交往是共生的,学生的学习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性建构过程。
1)将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相互作用的系统。教学交往需要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的相互作用的教学系统之上,这个系统包括教师、学生和他们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师的首要任务是组织好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状态的有目的的活动中。
2)鼓励学生自由准确地表达。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学生需要运用语言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经历和感受,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对搜集到的信息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表达并帮助学生学会流畅地表达,使他们不断树立信心,增强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把交往深入到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去。交往和学生的认识活动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的认识活动中适时而巧妙地交往,使交往成为认识的催化剂,如当概念形成的困难时刻,对现象的比较、分类和判断有争议的时刻,以及汇集收集到的信息的时刻,等等。
2.3 创造型方式
创造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理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创造性方式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人格。
1)让学生在课堂中直接进行创造性活动,如重新发现概念和算理;归纳有关规律;自己制作模型和学具;自己规划和组织专题研究;自行开展班队活动以及进行即兴创作和表演;等等。
2)促进学生直觉、想象力和观察力的发展。直觉是创造的心理基础,想象是创造的前奏,观察则能为创造积累榜样。为了促进上述能力的发展,教师可在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引导学生运用直觉解数学题和分析判断事物,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参观、考察以及开展各种形式的竞赛,等等。
3)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新颖性。要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自身潜能的实现便是一种创造。创造性人旨有之,创造没有等级之分,创造是随处可见、随时可以进行的,重要的是要形成良好的创造心理品质。教学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具有的独特性和新颖性的思想,并给予及时的鼓励。
4)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科学技术信息。增加有关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信息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创新人格的培养将是十分有益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新闻媒体的有关报道,注意收集有关资料,并采取集体活动的方式在学生中进行交流,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增进他们对于社会创造性活动的了解。
3 实验效果与分析
3.1 构建探究性学习模式,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聋校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学习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形式。具体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3.2 通过研究,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了
实验班学生对学习有浓厚兴趣的人数明显增加。之所以有此变化,笔者认为主要是开展研究后,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求通而未通,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增强学生的学习内驱力,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到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3.3 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明显增强,自主探究能力明显提高,探究习惯初步养成
实验前相当一部分学生依赖性较大,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做事缺少恒心和毅力,对自己和他人缺乏应有的责任。通过自主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都有一个共识:学习是我自己的事,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实践活动中。
3.4 有效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质量的提高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创设了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启发、相互协作的学习氛围。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建立了“我要学、我能行”的自信,使学生不仅对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得到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获得较为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经过两年多的实验,取得可喜的成果,学生的各方面素质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参考文献
[1]李平毅,谌静.改革·建设·提高:盲校新课程方案实施一周年笔谈[J].现代特殊教育,2008(4):4-6.
[2]向友余,华国栋.近年来我国数学学习障碍研究述评[J].中国特殊教育,2008(7):62-67.
(作者单位:河北省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