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效教育呼唤着高效课堂,高效课堂要求着高效教学。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出的“学中去导-效果评价”教学模式以问题的发现、生成、解决为主线,以问题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问题解决途径,是一种非常高效的教学模式,很值得大家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
关键词:高效教学;学中去导;效果评价
新的时代要求有高效的教育与此相适应,高效的教育呼唤着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又要求着高效的教学。何为高效教学?高效教学是否也有一些最适用的基本方法呢?在课程教学改革新视野下,就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讨,是我们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大力去做的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知识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就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有关理解和感受概述如下,以求同教育同仁们商榷。
一、高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众所周知,全国现在有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以及教研机构都已开始了对高效课堂和高效教学法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诸多成果。一般地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高质量实现课程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过程。“高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具体包括高效备课、高效上课、高效拓展和高效评价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导、以提高效率为准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发展和自己成长的实际需要,总结出了“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令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知识建构理论对高效课堂中高效教学的指导意义
知识建构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观和实践观的一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情境下予以智慧型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创建“知识建构型”的高效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变教师角色;要让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行为方式上,要由传统的“教中去学”转变为“学中去导”,从而逐步建立起“学中去导”的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反思型、智慧型教师和自主型、探究型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品格。
三、“学中去导-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学中去导-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具体涵义就是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以获得高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适时进行反思性、多元化的评价,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以任務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使下能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学中去导-效果评价”高效教学法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它把教学过程分这“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实施。这三个环节要得到有效体现,除了要注意教师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外,还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设计,对容量小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节“综合解决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中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两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三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
从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所引发的主要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观察你可以看出,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明显缩小了。最让人振奋的是,“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到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Jean Piaget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商务印书馆1997.
[2]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郭力众.冉小琴.打造高效课堂.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关键词:高效教学;学中去导;效果评价
新的时代要求有高效的教育与此相适应,高效的教育呼唤着高效课堂,而高效课堂又要求着高效的教学。何为高效教学?高效教学是否也有一些最适用的基本方法呢?在课程教学改革新视野下,就这一问题进行积极的研究和探讨,是我们每个一线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大力去做的事。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在知识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就符合新课程教学改革理念的高效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现将有关理解和感受概述如下,以求同教育同仁们商榷。
一、高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众所周知,全国现在有不少的教育工作者和学校以及教研机构都已开始了对高效课堂和高效教学法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且取得了诸多成果。一般地认为,所谓“高效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创建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单位时间内提高学习效率,高质量实现课程目标,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学过程。“高效教学”不仅是一个教学活动,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合作学习过程。具体包括高效备课、高效上课、高效拓展和高效评价等环节。其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宗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先导、以提高效率为准绳、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基于上述思考,笔者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发展和自己成长的实际需要,总结出了“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收到了令学校、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较为满意的效果。
二、知识建构理论对高效课堂中高效教学的指导意义
知识建构理论是基于建构主义认知观和实践观的一种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活动,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的,而是学生自身主动建构的。这就要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过程是自主建构的过程,教师只是在适当的情境下予以智慧型的指导和帮助。那么,如何才能创建“知识建构型”的高效教学法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把握两点:一是转变教师角色;要让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的转化,由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协助者、促进者和研究者;二是转变教学方式;在教学行为方式上,要由传统的“教中去学”转变为“学中去导”,从而逐步建立起“学中去导”的教学范式。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反思型、智慧型教师和自主型、探究型学生的培养,使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自主学习,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最终形成终身学习的品格。
三、“学中去导-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
“学中去导-效果评价”教学模式的具体涵义就是实现以问题为主线、以评价为手段、以任务驱动为途径以获得高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主线”就是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为知识转化为能力搭建“桥梁”,经过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以评价为手段”就是在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中对学习效果和过程适时进行反思性、多元化的评价,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和技能的目的;“以任務驱动为途径”就是在三个阶段分配给学生不同的学习任务和工具,使全体学生在任务驱使下能实现人人学习,全员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课程目标。“学中去导-效果评价”高效教学法模式是一个贯穿教学全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模式,尤其适合单元教学和主题教学。既是一种适应课堂教学的“教”的模式,也是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的模式。它把教学过程分这“问题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三个阶段来实施。这三个环节要得到有效体现,除了要注意教师角色转换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外,还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来设计,对容量小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一节“综合解决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中等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两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对容量大的教学内容,可以在三节课中体现三个要素。
从教学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所引发的主要是课型变化、教师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有效改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能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可以大面积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课堂观察你可以看出,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学生最大的变化是在真正地听、真正地思、真正地议、真正地做,几乎是每个学生都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明显缩小了。最让人振奋的是,“学中去导-效果评价”的教学模式的实施,能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真正体会到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和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Jean Piaget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 .商务印书馆1997.
[2] 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 郭力众.冉小琴.打造高效课堂.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