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的问题,这是从教育哲学的角度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概念的一种规定,这一规定把素质教育与其他种种不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区分开来。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对策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儿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开发,这是人一生发展的智力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积累,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基础阶段;第三阶段是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应用阶段;第四阶段是成年中后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用智力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创新阶段。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就学校教育而言,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个性素质。这种素质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但绝不是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只要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与知识的多少不成比例。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智力是它的支撑点。智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幼儿期,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在幼儿阶段形成和得到发展的,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就家庭教育而言,首先,家长们都很重视幼儿教育。但在大部分家长思想深处,重视的还是应试教育或知识教育。如有些家长检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是看他会写多少字,会不会加减运算等。有很多幼儿教师也是如此,一方面为使幼儿家长满意,还是应试教育式地给幼儿灌输一些家长满意的知识;一方面还没有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幼儿素质教育,传统式地进行幼教工作,甚至做幼儿的“看管人”。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其次,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为标准去评判自己的孩子,从而导致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对待孩子的“顶嘴”、“自私”、“不礼貌”、“不孝敬老人”等行为,有的家长会把它当成小事而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待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却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好学生”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等异常现象。
二、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对策
1.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教育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2.孩子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制度。我们考察三个阶段的教育,会得出同一个结论——分数决定论。不论实施什么教育,最终都要用考试来衡量,这就是我国教育改来改去却跨不过“分数”这道门槛的症结。幼儿教育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没有直接的应试体系,在课程设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环境。但是人们的眼光看得远了,特别是幼儿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在思考上学的事,眼前的事实使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学。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幼儿教育提前知识化,本末倒置,影响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幼儿期形成的各种基本素质就是个体今后发展及后续各个阶段、各种教育形式进行素质教育的底。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各项素质的形成不要求细化、深刻,只要立足于基础性的体能素质、社会性素质、心智素质及审美素质即可,有了这些素质,就会为今后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更广、更高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幼儿素质教育对策
素质教育要从幼儿抓起,一个人的培养和发展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幼儿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智力开发,这是人一生发展的智力基础阶段;第二阶段是青少年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积累,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基础阶段;第三阶段是成年初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这是人一生发展的知识应用阶段;第四阶段是成年中后期,这一阶段的重点是用智力进行创造性工作,这是人一生发展的创新阶段。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就学校教育而言,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不能传授的,这是一种个性素质。这种素质当然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丰富的知识是创新能力的源泉。但绝不是知识越多,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就越强,只要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它就与知识的多少不成比例。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是以智力为基础的,智力是它的支撑点。智力的高低取决于人的幼儿期,因此,幼儿教育对人的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性思维是在幼儿阶段形成和得到发展的,幼儿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触发点是幼儿的好奇心。幼儿教师要给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就家庭教育而言,首先,家长们都很重视幼儿教育。但在大部分家长思想深处,重视的还是应试教育或知识教育。如有些家长检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是看他会写多少字,会不会加减运算等。有很多幼儿教师也是如此,一方面为使幼儿家长满意,还是应试教育式地给幼儿灌输一些家长满意的知识;一方面还没有从思想上、观念上重视幼儿素质教育,传统式地进行幼教工作,甚至做幼儿的“看管人”。造成以上结果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还是我国的教育现实。其次,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家庭教育的超现实性和不一致性是造成“望子成龙”和“顺其自然”的家庭教育方式的主要症结所在。所谓的“超现实性”,是指家长对待孩子“严”而出“格”。他们不能正确、客观地看待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孩子都有一种过高的估价和希望,常常用邻居、同事的小孩的优点为标准去评判自己的孩子,从而导致自己心理上的不平衡。所谓的不一致性,是指家长教育孩子“严”不入“格”。在情感上,家长都重视孩子的教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往往忽视教育的点点滴滴。如对待孩子的“顶嘴”、“自私”、“不礼貌”、“不孝敬老人”等行为,有的家长会把它当成小事而放松对孩子的严格要求。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待家长一旦醒悟,招数使尽却束手无策,于是出现了学校里的“好学生”成了家里的“小霸王”等异常现象。
二、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对策
1.要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家长要学会赏识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自己的选择。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孩子是教育的对象,不要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2.孩子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育制度。我们考察三个阶段的教育,会得出同一个结论——分数决定论。不论实施什么教育,最终都要用考试来衡量,这就是我国教育改来改去却跨不过“分数”这道门槛的症结。幼儿教育没有考试、没有分数,没有直接的应试体系,在课程设置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应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最佳环境。但是人们的眼光看得远了,特别是幼儿家长。他们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已经在思考上学的事,眼前的事实使他们不得不思考自己的孩子将来能不能考上高中、能不能考上大学。最终造成的结果是幼儿教育提前知识化,本末倒置,影响幼儿的健康和谐发展。
总之,幼儿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幼儿期形成的各种基本素质就是个体今后发展及后续各个阶段、各种教育形式进行素质教育的底。在整个幼儿教育阶段。幼儿各项素质的形成不要求细化、深刻,只要立足于基础性的体能素质、社会性素质、心智素质及审美素质即可,有了这些素质,就会为今后学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更广、更高的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