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巨人的平衡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ping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未来五年,是中美都专注于国内政治经济问题的五年,均无暇针对世界和对方作出主动、激进的政策,这是理解中美关系的基本线。
  2011年1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未来数年内的中美关系的走向,成为学术界讨论的重要话题。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国际关系”的中美关系,欲对其准确预测,基本上和预测世界未来五年动向一样不靠谱。尽管如此,我们仍试图分析中美关系在未来五年的不变和变化可能性。
  未来五年在中国方面,经济上正值十二五规划,政治上穿越十八大、2012年会迎来第五代领导人的执政期;而在2012年,奥巴马面临是否连任的考验,如果连任,他会成为跛脚总统;如果被共和党候选人取代,也会迎来一个中间路线的共和党总统。但在经济上,美国依然在努力恢复,奥巴马是否换届,取决于他对经济问题的解决能力。未来五年,是中美都专注于国内政治经济问题的五年,均无暇针对世界和对方作出主动、激进的政策,这是理解中美关系的基本线。新“斯普特尼克时刻”
  中美皆进入对自身在世界位置重新思考的阶段。胡锦涛1月访美时,奥巴马在白宫南草坪致辞,希望开拓新的三十年美中关系。的确,世界已经大不同了。自从二战结束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超强国。可以算位居第二的国家,要么是冷战时期的对手苏联,要么就是西方盟国日本和欧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位居第二的中国虽然不是敌手,但也不是听话的盟友。而且最让美国人尴尬的莫过于,美国严重依赖向其借债。因此,过去那种要么政治同盟、要么全力阻击的战略,再也不适合现存的中美关系。
  无论美国的鹰派多么警惕中国崛起,都不能无视中美经济相互依赖的现实。你总不能一边欠别人钱,一边还喊着围堵别人吧?另外一方面,无论美国鸽派多么希望中美战略互信,也不能改变中美意识形态不同的根本区别,更别提所谓“大国的悲剧”所指代的传统地缘政治冲突了。鹰派的支持者在于美国选民,美国民众对中国的警惕很容易被煽动起来;而鸽派的支持者在于商界,任何敌视中国的政策,都基本得不到商界的支持。因此,任何美国政客,都必须平衡民意和商界的影响,最终只能对中国政策作出“Status Quo”(维持现状)的决定。
  但是,这种不得巳作出的妥协政策,是窘迫中的美国的“非常态”。一个长期事实统治世界的美国,一个现代“罗马”,其政治精英都不会甘于这种尴尬的状态。奥巴马的医疗保险政策被共和党挑战,以及新茶党的兴起,其实都是以极端方式表达了一半美国人对经济自由的优先性被压制的忧虑。美国如果过度学习欧洲的福利主义,就会丧失部分创新欲望和市场自由度。长久看来,这才会导致真正的衰弱。
  奥巴马在去年12月6日著名的“卫星时刻演讲”中说,美国正在面对一个新的“斯普特尼克(苏联第一枚人造卫星)时刻”。“斯普特尼克”指的什么?上下文显然说的是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作为中国人,听到这种话,基本上觉得是美国人神经过分紧张了。对于在一切方面都学习美国的中国来说,哪有什么“斯普特尼克”可以来吓唬美国?不过无论如何,这种说法继承自奥巴马钟爱的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一贯说法。这是美国人自我警惕、保持绝对优势的本能反应。
  然而,在未来五年之内,美国对新“斯普特尼克时刻”还来不及作出系统的回应。美国在保持中美贸易大局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施压中国自由兑换人民币及升值等议题;在保持中美友好大局不变的情况下,联合国际社会,继续说服中国接受互联网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在保持中美在东北亚和东南亚等问题上合作的前提下,联合地区各国,遏制中国势力向南海扩张,从而继续保持美国在亚洲的存在。正如基辛格在最近的采访中反复强调:美国也是一个亚洲国家。
  如果打个比方,美国在未来短期的战略就是“缠绕术”,在自身元气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和中国全面“搅和”在一起,以维持现状。但在暂时的缠绕时期,新的长期对华政策也会逐步形成。因此接下来的五年,将是新三十年对华关系的研讨和定调年。
  
  后韬光养晦时代
  
  在中国这一方面,未来五年是全面应对内政的五年。十八大的换届、房价的稳定、通货膨胀的治理、失业率问题、中央和地方关系等诸多问题,让未来五年的中共领导人必须全力管好内政,对外关系最高宗旨也是维持现状。如果不出意外,未来五年两任领导人都会继续维持和美欧日的友好政策,以保证不出大的意外。
  不过,今日中国的确已经不是昔日的中国了。1978年邓小平打开国门之后,一直奉行“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这种“闷声大发财”的政策,让整个世界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看到了中国整体国力的默默崛起。当2010年中国总体GDP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候,再也无法韬光养晦,甚至再说什么“中国威胁论”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中国是世界强国已经成为事实,人们是不会说“美国威胁论”或者“苏联威胁论”的,当你的威胁足够大的时候,就叫“势力”而不是“威胁”了。整个世界包括中国自己都必须接受一个中国成为强国的事实。
  然而,中国人从政府官员、知识分子到普通民众,都没有作好这个身份转变的思想准备。1 949年中共建政之后,整个宣传教育都是“忆苦思甜”式——外国对中国的侵略导致中国积弱,而中国人必须富强,洗刷耻辱,中国人民也很容易被西方干涉势力伤害感情。但当2008年奥运会中国高居金牌榜首、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时,这些关于民族富强的教育就遇到了现实问题。全世界都在讨论中国人来了,我们的官员和民众脑袋里面还是担心外国干涉;一边是在非洲、东南亚、欧美大举商业上进军,一边却以民族产业保护为名限制外国公司、行业准入。
  一个强国,却有弱国的思维,就好像一个心智不够成熟的巨人。这样不但造成对世界的认知失调,也容易因双重标准遭到世界各国的抨击。例如,关于中国核心国家利益的提法,曾经一度覆盖到南海问题上。这等于是在实力还在成长的时候提出了自己的“门罗主义”,也与邓小平以来的外交原则形成了差异,必然遭到美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抗议,是一种国家利益追求道路上的“冒进”。在整个2010年,亚太邻国和欧美各国已经对中国政府表达了它们的担忧。因此,在未来五年中,中国政府的基调必然是维持现状。不过,关于如何做负责任的大国、如何处理国际游戏规则、应该提出什么样的“后韬光养晦”政策,必然是中国政治和学术精英深刻反思的国际政治话题之一。
  
  维持现状下的插曲
  
  既然中美两国都会在未来五年中,作深度的自我定位调整,同时以维持现状为底线保持良好的关系,那么在这个基调之外,还会有什么样的小冲突呢?
  首先,在价值观上会有比较大的“竞争”。美国一定会继续推广民主自由、互联网自由和人权,这也是所谓的软实力。而中国也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推广软实力。例如,这次在纽约时代广场的中国国家形象广告,虽然褒贬不一,但的确是中国自己软实力展现的一部分。随着中东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进行,中美在意识形态的攻防战一定会持续下去。
  其次,是贸易、人民币、版权、市场准入等经济议题的白热化冲突。这也是美国之所以希望暂时维持中美关系现状的原因:美国经济实力不允许任何有意义的新对华政策产生。美国各路政客一定会完全消费经济议题,既然中美关系坏不到哪里去,那么经济上就会最大程度施压下去,因为中国方面的确不会、也不能恶化和美国的经贸关系——两国经济已经相互依赖到共存亡的地步了。
  此外,军事和地区安全问题会是冲突点之一。美国希望在亚洲继续表达存在,因此,无论是南海问题、台湾军售问题,还是日美安保对钓鱼岛覆盖问题,一定是未来五年最可能产生中美言语冲突的焦点。美国军方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一直保持警惕,最近歼20战斗机成为了持续延烧的话题之一,其后果会是加大亚洲地区在美国帮助下军备竞赛的趋势。当然,这些冲突之所以说是“言语冲突”,因为它们绝对不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基调:Status Quo(维持现状)。
其他文献
在苹果的乔布斯健康恶化、谷歌要召回创始人重任船长的今天,微软绝对是值得密切关注的数字巨头。坦率地讲,我们相当愿意用“重新崛起”来形容这家公司。微软,正在新生。    在舆论的视野中,微软在网络时代的表现一向有点负面。这个昔日的软件霸主面对咄咄逼人的谷歌,给人一种感觉就是“老去的王者”。不过,如果严谨一点来审视的话,事实并非如此。比如,最新的2011财年第二季度财报,微软的利润为66.3亿美元,相比
期刊
编者按:  底特律已经开始了悄然变革。  因循守旧、不思进取一度是底特律文化的代名词。固守现有市场,放弃对未来消费需求的针对性研发,也让三巨头们在丰田和本田面前颜面尽失。也正因如此,当我们看到福特与微软合作研发汽车Sync交互系统、看到美国高校的大学生成为福特未来研发主力军的时候,还会有些不能确定:这到底是一家在车轮上安放沙发的汽车企业,还是像苹果、微软那样依靠用户体验而生的IT企业?  汽车动力
期刊
“为什么CEO们即便表现不佳也很少被解雇?”调查显示,平均每年财富500强企业中只有2%的CEO被解雇。  有研究者设计了解雇CEO的决策模型,其中包含两种成本:一是解雇金等直接成本,二是董事会能察觉但股东感受不到的、“巩固地位”的无形成本,例如董事会成员和CEO的个人关系。后者平均为10亿美元,远远高于3亿美元的直接成本。研究者认为,董事会成员不愿付出时间、承受压力来适应职场和高尔夫球场上一些熟
期刊
GDF公司在行业衰退中陷入困境,董事会决定寻找一位能够拯救沉船的CEO。杰森是一个富有领导力的变革快刀手;理查德森是有杰出商务拓展能力的创业家;技术专家出身的赖特在管理方面卓有成效,GDF董事会面临艰难取舍:哪一位是CEO的最佳人选呢?    GDF公司的故事算得上是通信行业的典型代表。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公司扩张非常迅速,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技术创新和全球对网络设备的爆炸性需求。为了保持竞
期刊
“领导力”是一个被庸俗化了的词汇。其实领导力很简单。如果一个人只关注自己眼前那一块,这个人就不是领导,相应地,一味倡导这种作为的企业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领导者。    我的成长经历挺复杂的。1944年出生在福建,没多久就去了上海。1949年,又从上海到香港,后来又去了印度尼西亚。在上海,我已经上过幼儿园丁,跑到香港又念了一遍;到印度尼西亚我开始念小四,其实在香港已经念过小五了。语言是最大的问题,在上
期刊
离开了运营能力,所谓的品牌价值不过是无根浮萍。过分夸大品牌的力量恰恰是对于品牌的无知。市场的要素,还是由市场的方式来支配吧。    王老吉的品牌归属问题,让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资源错配——国有企业掌握了大量优质的品牌资源,但却缺乏资本和品牌运营的能力。这种错配如果能通过市场途径解决,或将双赢。但诸多老字号和著名品牌消失的历史告诉我们,国有品牌可能变成国企收取租金的摇钱树,直到品牌价值消耗殆尽。   
期刊
编者按  每次“Big Trhing”的出现,都伴随着商业巨星的  诞生和巨大商机,以及消费行为的改变。  20世纪60年代的主角是大型计算机。  70年代属于小型计算机。  80年代,微软公司凭借桌面操作系统成为最闪耀的巨星。  90年代,搜索引擎公司谷歌被顶礼膜拜。  最近10年,互联网社交功能逐渐成为重心,Facebook冉冉上升。  IT业下一个“Big Thing”是什么呢?  未来10
期刊
在一个食品安全事故层出不穷、公共食品安全不断被公众质疑的时代,大成食品(亚洲)有限公司从食品安全人手,构筑了自己的竞争优势。依靠可溯源的食品安全供应链,使公众确信其产品的安全,并赢得了高于同行10%~15%价格优势。    辽宁省大连市下属县级市瓦房店市双塔镇王屯村,有一个大成食品(大连)肉品厂的签约养鸡场。这也是肯德基等著名快餐连锁企业的鸡肉供应基地。像这样的中小型签约养殖基地,大成食品在国内有
期刊
对媒体的突然开放,不过是华为适应新业务和新商业模式的第一反应,只是华为开放大棋局中的一步小棋而已。    今年1月下旬,华为突然转变一向封闭的公关策略,包括胡厚崑、徐文伟、丁耘、陈黎芳、余承东、李昌竹、邓涛、张文林、张宏喜、朱勇刚在内的多位高管,几乎同时在新浪开通微博,此举引起众多业内人士关注。任正非也一改过去从不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惯例,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云计算发布会。与此同时,华为EMT(执行管理
期刊
借助国货运动,吴蕴初的天厨味精打败了日本的“味の素”。作为近代民族工业先驱,吴蕴初的“爱国营销”绝非一种策略,而是将个人和企业命运与民族命运在血与火中熔铸一炉的艰辛历程。年,上海一个小小弄堂的亭子间酸气  1923迷漫,白雾浓浓。亭子间里有夫妻二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试验获得了一撮色泽洁白、味道鲜美的结晶体,化学名称谷氨酸钠。男主人就是吴蕴初,试验获得的结晶体被他命名为“味精”。  在中国近代化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