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教学之我见

来源 :南北桥·教学探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是前人的经验之谈。事实也是如此,作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朗读教学有着独特的魅力,课文读好了,许多问题就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朗读教学对于培养丰富学生情感、激发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等方面有着特殊的意义,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创设朗读情境,培养学生情感
  
   就语文学科的本身特点来看,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也非常重要。而朗读教学就很好地担负了这一重任,它对于培养学生情感中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以及进一步陶冶高尚情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在《故乡》一文的教学中就作了如下的尝试。
   鲁迅的《故乡》中,闰土时隔多年后再次见到“我”时,有这样一句话:“老爷!……”一开始学生对这个句子的朗读并不理想。于是我就设置了以下两个情境,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情境进行排演,并鼓励学生尽量把话说的短一点,尽可能把情感充实进去。
   情境1:一天放学回家,看到桌上放着你最喜欢吃的水果,而你妈妈正忙着在厨房里准备晚餐,此时的你在与妈妈对话时是怎样的一种语气呢?
   情境2:你回到家发现你妈妈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给你准备晚餐,而是躺在床上休息,你会怎样和你母亲打招呼呢?
   由于情境相对简单,所以学生很快就准备充分,并纷纷上来要求展示一下自己的表演。
   时机成熟,我再让学生思考如何来朗读《故乡》中的这个句子。因为有了前面的情境体验,所以学生思考讨论后都有了自己比较成熟的朗读见解。
   老爷!——闰土看到迅哥后的喜悦,但又拘束。
   老爷!——见到迅哥后的失望,平淡而空洞。
   老爷!——看到迅哥后的痛苦,低沉而悲哀。
   老爷!——闰土称呼迅哥时的矛盾心态,左右为难。
   老爷!——惶恐不安,为少年时的无知后悔。
   老爷!——闰土看到迅哥后的感慨,欲说还休。
   ……
   学生的情感在这里得到了培养,思维得到了发展,看似简单的“老爷”两个字中,包含了多少神奇啊!
  
   二、创新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一个有营养的鸡蛋如果每天都以同一种方式烹饪,相信很快就会吃腻。朗读教学也是一样,如果形式过于单调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审美疲劳。这就要求教师在朗读教学中不断根据作品本身的需要摸索创新。平时在朗读教学中,可以运用评读、诵读、自由读、竞赛读等多种形式来朗读文本,也可以像古人那样用吟咏叹唱的形式来品味古诗词。在具体的节奏处理上,或激荡昂扬,或悲戚压抑,或低沉舒缓不一而足。但不管形式如何,只要能与内容相符,就是好的形式。在具体应用中,首先应该把握好作品的思想内容,然后根据不同的文章选用合适的朗读形式,要避免因盲求形式而不重实质的朗读。
   比如莎士比亚的戏剧《在法庭上》,人物对话精彩而富有个性,很适合分角色朗读。而高尔基的《海燕》因其充满高昂、激越的战斗豪情,显然不适合分角色来朗读。那么选用怎样的朗读方式来激发朗读兴趣呢?我从《黄河颂》歌曲的合唱中得到了启发,两部作品都有着类似的时代背景,且气势磅礴,亢奋激昂。《黄河颂》用二重唱的形式来表现,《海燕》能否也尝试一下这种方式呢?于是我先让学生明确这次朗读的形式要求,让学生掌握好两人的节奏,进行“分合式”朗读,好似唱歌中的“二重唱”。学生面对这种陌生的形式充满新奇,在底下酝酿好之后都跃跃欲试。结果,朗读时两种声音先后发出,此起彼伏,而合诵处声音铿锵有力,余音绕梁,恰到好处地朗读出了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那种澎湃气势和海燕的无畏精神,不仅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而且以独特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朗读欲望。
  
   三、朗读促进感悟,发展学生思维
  
   有了情感和兴趣,朗读者必能专心于朗读。于是朗读也就成为有个性的朗读,并在读中产生属于自己的问题直至读出问题的答案。
   比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学生在朗读中基本领悟到了作者在虚构世外桃源时的几多追求和几分无奈。但其中有一句话却使学生在朗读中产生了感觉,进而质疑。“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几句话都是表现桃源中那种安宁、和谐的幸福生活的,但中间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从意思上看却与前后的语气有些不连贯,因为桃花源中人与世隔绝已经很久远了,穿的衣服怎么还会和外面世界里的人一样呢?很奇怪,所以读的时候有种出乎意料的语气。但这样一来,就与全句的语气有了冲突,构成了不和谐的音符。因为前后句都是在描写那种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场景,怎么会突然出现了出乎意料的语气呢?但似乎又找不出什么理由,完全是朗读时的感觉使然。我鼓励学生共同朗读感悟,最后学生在朗读中终于悟到作者在描写渔人所见的这个画面时,侧重的是要去表现桃花源中人本身与外人的无所差异,而不是去表现其所穿衣服与外人的差异比较。看,这不是朗读带动下的思考与感悟吗?
   “观书先须读书,使其言皆若出于吾口;继以深思,使其意旨皆若出于吾心”,相信良好的情境引导,新颖的形式创新,必定能使学生在朗读中渐入佳境,从而给朗读教学带来无穷的生机。
其他文献
【教材分析】  《揠苗助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四册中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上》。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结果禾苗都枯死了。它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揭示一个深刻的道理。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事物是有它自身内部的发展规律,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
期刊
一、教材简析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是一首充满童趣、情趣、理趣的新诗,语言清新活泼,充满儿童的想像力、创造力。全诗用并列结构的形式,借“马良的神笔”,表达“我”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心灵的共鸣,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全诗以“假如我有一枝马良的笔……”结束,给学生想像的空间,满足孩子情感表达的需要。
期刊
[摘要]德育教育渗透于体育教学中,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课堂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根据学生的职业需要,合理地、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侧重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  [关键词 ]寓 德育 体育教学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集职业技能、思想品质、身体素质等为一体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它的教学
期刊
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过程。千篇一律的简单做法或者把教学方法固定化、模式化,必然导致教学思想僵化,不可能适应千变万化、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尽管教学方法有各种各样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但教学方法又是具体的、形式多样的。各类方法都有其主要特点,其功能是多方面的,往往是相互渗透,从各方面发挥作用。同时每种方法都有所长,也有局限,实际运用是必须取长补短,互相配合。    
期刊
[摘 要]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文明创造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其综合素质,是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事实证明,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息息相关,它在教育方式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生中开展广泛的艺术教育已成为社会的需要。目前高校艺术教育已受到人们一定程度的重视,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可以说,高校进行艺术教育仍是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 ] 艺术教育 大学生 素质 培养 
期刊
教育部2008年2月下文将京剧纳入九年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之中。教育部此举意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但是,进行民族优秀文化教育与京剧进课堂是不能等同起来的。用京剧进中小学的课堂来代替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非常片面的。  要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目的,就要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有所侧重地选取能够代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内
期刊
数学是一个非常美的领域,这是因为数学的主要部分是由人类的心灵构成的。可是如何让学生了解数学的美,进而真正地喜欢数学这一科目,是教师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一项技能。我认为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要充分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为此我在每节课前总喜欢适当地安排一些贴近学生生活、有寓意的、有情趣的数学内容。如在学习“近似数”一节时,我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统计过身边的哪些数据?学生们马上畅所欲言。有的说:我算
期刊
[摘 要] 古诗词阅读可能有多方面的追求。例如,关于技巧的追求、关于炼字的追求、关于哲理的追求等,本文笔者着重研究其中的一点,即关于“意”的追求。眼下的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在执教者范读古诗时,连自己都没有读出文字包含的情和意,没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只是在浅层次上停滞不前,更何况所教的学生呢?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他们对诗歌中“意象”的不理解。  [关键词 ] 范读 阅读 意象     古诗词阅读可能有
期刊
从2000年开始,我就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分段式跨小步强化”教学法,效果较好,觉得特别适合于农村初中的化学教学。“分段式跨小步强化”就是教学中适当跨小步,并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强化”。     一、 新课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教学中,把每一课时的内容划分成几个小部分,既几个“小分段”。先根据第一个部分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具体实际,采用最佳手段,使学生基本学懂,懂了就记,记住了就进行练习,在练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音乐文学作为一门介于音乐与文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中发挥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然而,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严格分科和对音乐文学专业的模糊定位,音乐文学课虽然走进部分高校学生的课堂,但并未在全国各大高校得以普及。本文拟从音乐与文学的关系、音乐文学的教育功能、音乐文学对高校专业音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谈谈高校开设音乐文学课的必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