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是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通过对21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职院校的调查与研究,课题组总结出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典型模式主要分成两类三种模式,即综合型、依托专业为主和依托区域为主的特色型,并从各类模式特点、定义和案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引言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态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新内涵、新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强调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校现有情况,制定出合适的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的人才,可以让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因此,院校必须清楚和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对人才的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有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单单是专业素质过硬,而是要求他们的综合素养有较高的体现。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就人才的职业能力来说,他们是有共通地方的。总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要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来达到。
2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2.1人文素质课程开设量少
个别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课程设为校级公选课课程中的一种类型,没有在所有专业中实行全覆盖。个别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数量及课时数较少,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不能很好地满足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2.2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能力培养
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拔尖同学提供了最优质的平台,但接受最终能力教育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接受普及或通识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会拉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差距,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针对这类问题,学校应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集聚最优秀的资源开设课程和进行模拟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和第二课堂活动,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培养。
2.3理论教学为主导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相比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关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主要还是待在教室里,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理解,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还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建立长期合作的校企机制,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不稳定,无法形成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探索
3.1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外语专业的开办需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级,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向。在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体现出以下几点特征,例如毕业生的基层趋向性以及技术型的人才,以及具备高文凭、高层次素养等。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旅游外语专业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技能的培养了,而是注重朝着综合性的职业技能的方向培养人才。根据这几年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变化来看,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旅游外语专业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实践性教师,该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给学生有关旅游外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让他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文化和道德素质,并且具备一定的编写和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对旅游外语专业所具备的技能有充分的认识,例如:在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挑选出符合职业岗位协同的主要操作要素;依靠旅游外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特征操作要素,分别在不同的职业岗位提炼出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同时确定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要与旅游外语职业资格的专业考证内容相互结合起来;根据专门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条件,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参照人才培养的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能力来评价,参照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改善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打造“校企合作”的實训基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使实验过程转为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教学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还需增加综合性、操作性、设计性的实验.岗位实习和教学实训是高职旅游外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建设好“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训基地,应将产学研相结合。随着旅游行业的规范和旅游业发展,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得到完善.目前有一些用人单位已经将毕业生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确定为招聘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学生在就业时增加一份竞争力.
3.2拓宽课外实践途径,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高职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发挥出实践教学本身的作用,依托实践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优化,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中对人文素质知识进行转化与深入理解,以此来综合作用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果。第一,搭建校外实践培训合作体系。实践基地可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是校企合作企业。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创新指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寒暑假、课余时间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校园主题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调研等。设计调研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结束语
在我国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必然会涌现出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天赋型”学生。这个时候,学校和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要有科学的引导,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给予同等的关注,同等的支持,要大力拓展更多适合这些人才实践的校企合作平台,让每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都能有自己发光发热的机会。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提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方面还是以社会热门专业为指导,过多干涉学生的就业倾向,以促进学生尽快就业为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局限,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内涵有偏差。在百花齐放的创业浪潮下,高职教师要对学生就业有新的认识高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谢德新,庄家宜.从学科本位到综合职业能力:新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回眸与未来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0(28):33-39
[2]石中英.回到教育的本体——顾明远先生对于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的论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15):4-11.
[3]徐宏伟.庞学光.职业教育本体探析——对职业教育存在“合法性”的哲学论证[J].全球教育展望,2015(6):96-103.
[4]杨进.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和教育变革的呼唤[J].教育研究,2020(2):124-132
[5]张国红.从演绎到演进: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应然转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8-22.
[6]雷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探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1):173-174.
[7]王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212-213.
[8]仝素梅.高職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23-224.
[9]匡晓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43+245.
[10]何科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24):58.
作者简介:王正(198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
引言
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态势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有了新内涵、新要求,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始调整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塑造。基于此,我国教育部门也明确指出了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新目标和新任务,强调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学校现有情况,制定出合适的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1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它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适合现代企业的人才,可以让大学生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因此,院校必须清楚和了解企业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满足他们对人才的需要。根据现实的情况来看,有关事业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不单单是专业素质过硬,而是要求他们的综合素养有较高的体现。虽然有些事业单位对人才要求的侧重点可能会不一样,但是就人才的职业能力来说,他们是有共通地方的。总之,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还是要通过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来达到。
2当前高职文化素质教育现状
2.1人文素质课程开设量少
个别高职院校把人文素质课程设为校级公选课课程中的一种类型,没有在所有专业中实行全覆盖。个别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开设的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数量及课时数较少,特别是理工科专业,不能很好地满足开拓学生视野、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的需求。
2.2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关注每位学生的能力培养
分层分类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为拔尖同学提供了最优质的平台,但接受最终能力教育的学生只占极少数,大部分的学生只能接受普及或通识教育,这样的教育模式会拉开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差距,不能关注到每位学生的成长。针对这类问题,学校应首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集聚最优秀的资源开设课程和进行模拟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和第二课堂活动,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培养。
2.3理论教学为主导缺乏创新创业实践机会
相比较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更加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关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学,主要还是待在教室里,教师通过自己的经验、理解,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学校还不够重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经费投入;另一方面是学校没有建立长期合作的校企机制,导致学生学习、实践的平台不稳定,无法形成校企联动的人才培养方案。
3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探索
3.1制订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旅游外语专业的开办需要以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一级,在此基础上来确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原则和方向。在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下体现出以下几点特征,例如毕业生的基层趋向性以及技术型的人才,以及具备高文凭、高层次素养等。在经济发展如此迅速的今天,旅游外语专业的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基础技能的培养了,而是注重朝着综合性的职业技能的方向培养人才。根据这几年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变化来看,受到多种原因的限制,旅游外语专业专业更加注重培养实践性教师,该目标的主要内容是传授给学生有关旅游外语专业的专业知识,让他们不断地提升自身的专业性文化和道德素质,并且具备一定的编写和执行教育方案的能力,对旅游外语专业所具备的技能有充分的认识,例如:在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中挑选出符合职业岗位协同的主要操作要素;依靠旅游外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特征操作要素,分别在不同的职业岗位提炼出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同时确定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标准,也要与旅游外语职业资格的专业考证内容相互结合起来;根据专门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和条件,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对教师队伍进行专业的培训。参照人才培养的标准重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岗位需求”能力来评价,参照企业用人需求标准改善实训基地建设,形成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教学模式打造“校企合作”的實训基地.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需要改革,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在使实验过程转为基本专业素质的培养过程教学中,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还需增加综合性、操作性、设计性的实验.岗位实习和教学实训是高职旅游外语专业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为了建设好“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训基地,应将产学研相结合。随着旅游行业的规范和旅游业发展,旅游外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必将得到完善.目前有一些用人单位已经将毕业生是否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确定为招聘的标准之一.高职院校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并且职业岗位能力的提高必将使学生在就业时增加一份竞争力.
3.2拓宽课外实践途径,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高职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要能够发挥出实践教学本身的作用,依托实践教学对素质教育的实施进行优化,引导学生从具体的实践中对人文素质知识进行转化与深入理解,以此来综合作用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效果。第一,搭建校外实践培训合作体系。实践基地可以是具有教育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可以是校企合作企业。通过参观学习、动手操作等形式引导学生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创新指导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第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寒暑假、课余时间积极进行社会实践,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多参加各种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包括校园主题团日活动、志愿者服务、参观学习、社会调研等。设计调研主题,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某些社会现实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创新的思路及方法。通过实践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 结束语
在我国高职院校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育的过程中,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必然会涌现出在多个不同领域的“天赋型”学生。这个时候,学校和教师要有包容的心态,要有科学的引导,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要给予同等的关注,同等的支持,要大力拓展更多适合这些人才实践的校企合作平台,让每一个创新创业型人才都能有自己发光发热的机会。部分高职院校一方面提倡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一方面还是以社会热门专业为指导,过多干涉学生的就业倾向,以促进学生尽快就业为教学目标,这样的教学理念存在一定局限,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精神内涵有偏差。在百花齐放的创业浪潮下,高职教师要对学生就业有新的认识高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让他们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谢德新,庄家宜.从学科本位到综合职业能力:新中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历史回眸与未来展望[J].职业技术教育,2020(28):33-39
[2]石中英.回到教育的本体——顾明远先生对于教育本质和教育价值的论述[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8(15):4-11.
[3]徐宏伟.庞学光.职业教育本体探析——对职业教育存在“合法性”的哲学论证[J].全球教育展望,2015(6):96-103.
[4]杨进.工业4.0对工作世界的影响和教育变革的呼唤[J].教育研究,2020(2):124-132
[5]张国红.从演绎到演进:职业教育课程组织的应然转向[J].职业技术教育,2019(16):18-22.
[6]雷哲.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实践探索[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01):173-174.
[7]王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20(28):212-213.
[8]仝素梅.高職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新通信,2020,22(04):223-224.
[9]匡晓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243+245.
[10]何科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才智,2019(24):58.
作者简介:王正(1982-),女,汉族,山东济南人,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高职教育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山东 济南 25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