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肺癌的100例患者,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的肺癌治疗方案,研究组采用血管介入疗法以及整体护理敢于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7例,有效的有20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25例,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肺癌介入疗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患者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整体护理;
作者简介:胡娟(1981—),女,湖南益阳人,护理学学士,护师,北京航天总医院血管外科护士,研究方向:医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50-02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部位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因子可向支气管腔内和周围的肺组织内生长,一般情况下会通过淋巴液或者经过支气管扩散[1]。导致患者患上肺癌的主要因素为吸烟、和环境接触的职业问题、放射、肺部的慢性感染等,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趋势的不断推进,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肺癌介入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肺癌介入疗法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疗法和非血管内介入疗法两种[2],我院就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肺癌的100例患者,这些患者在入院时均被确诊为肺癌患者,病理学诊断标准符合医学上关于肺癌的确诊指标。这100例患者中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排除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都具备一定的耐药性。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为39~81岁,平均为(68±3.30)岁,中心型39例,周围型11例,其中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6例,大细胞肺癌25例,腺癌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为(64±4.21)岁,中心型36例,周围型14例,其中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15例,大细胞肺癌24例,腺癌8例。这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首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然后按照常规化的治疗方案开展对肺癌的诊治。
研究组患者采用肺癌血管介入疗法,治疗方案为:通过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灌注,在影像机的指引下,将泛影葡胺稀释到原来浓度的50%左右,将药物推注。然后利用连续性的血管造影剂检查支气管的血管量,常规下采用的是DDP80。对于血管量比较丰富并且有咯血症的患者需要行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软化的药物可以采用PVA颗粒。对于肺癌患者肿瘤周围的血管量不大的患者,可以利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介入的疗法治疗[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7例,有效的有2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25例,无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附表一做详细的介绍。
3讨论
肺癌介入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是利用经皮穿刺将导管送入动脉,注入造影剂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它的基本作用原理在于通过较小的药物剂量在局部靶细胞获得较大的药物浓度,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我院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总有效率能达到94%。
但是由于肺癌介入治疗存在恶心、呕吐等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整体化的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案如下:①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B超检查。对患者在之后的治疗中需要使用的药物首先进行皮试,试验通过后方可进行给药。在患者的会阴处放置沙袋,手术中使用到的药物和器械要提前准备。对患者使用镇静剂,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②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整洁,病房环境的舒适,患者的呼吸要保证畅通。手术结束后,可以指导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用手指按压穿刺处上方进行止血。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必要时可以加入吸氧治疗,介入疗法在结束后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时可以告知患者多饮水,缓解药物毒性。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喜好,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及时的进行沟通,给患者讲解肺癌的机理,治疗的方案,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建立友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属性,护理人员要通过热情、友善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技术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治疗的用药问题和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
关键词:肺癌;介入治疗;整体护理;
作者简介:胡娟(1981—),女,湖南益阳人,护理学学士,护师,北京航天总医院血管外科护士,研究方向:医学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50-02
肺癌是临床上一种比较常见的发生于支气管黏膜上皮部位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肺癌因子可向支气管腔内和周围的肺组织内生长,一般情况下会通过淋巴液或者经过支气管扩散[1]。导致患者患上肺癌的主要因素为吸烟、和环境接触的职业问题、放射、肺部的慢性感染等,尤其是随着近年来工业化趋势的不断推进,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肺癌介入疗法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肺癌介入疗法主要包括血管内介入疗法和非血管内介入疗法两种[2],我院就肺癌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护理体会这个课题展开研究分析,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基本资料
随机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来我院治疗肺癌的100例患者,这些患者在入院时均被确诊为肺癌患者,病理学诊断标准符合医学上关于肺癌的确诊指标。这100例患者中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的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和糖尿病的患者,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排除有精神类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都具备一定的耐药性。将这些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研究组患者中男36例,女14例,年龄为39~81岁,平均为(68±3.30)岁,中心型39例,周围型11例,其中鳞癌2例,小细胞肺癌16例,大细胞肺癌25例,腺癌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7例,女13例,年龄为38~80岁,平均为(64±4.21)岁,中心型36例,周围型14例,其中鳞癌3例,小细胞肺癌15例,大细胞肺癌24例,腺癌8例。这两组对象在性别、年龄、病情上都没有明显的不同(p>0.05),具有可对照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首先对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然后按照常规化的治疗方案开展对肺癌的诊治。
研究组患者采用肺癌血管介入疗法,治疗方案为:通过经皮股动脉穿刺进行灌注,在影像机的指引下,将泛影葡胺稀释到原来浓度的50%左右,将药物推注。然后利用连续性的血管造影剂检查支气管的血管量,常规下采用的是DDP80。对于血管量比较丰富并且有咯血症的患者需要行经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软化的药物可以采用PVA颗粒。对于肺癌患者肿瘤周围的血管量不大的患者,可以利用肺动脉和支气管动脉双介入的疗法治疗[3]。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中的基本的数据都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的资料运用x±s表示;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研究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27例,有效的有20例,无效的有3例,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的有11例,有效的有25例,无效的有14例,总有效率为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附表一做详细的介绍。
3讨论
肺癌介入疗法是一种创新性的技术,是利用经皮穿刺将导管送入动脉,注入造影剂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它的基本作用原理在于通过较小的药物剂量在局部靶细胞获得较大的药物浓度,具有患者恢复快、创伤小、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我院对此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的总有效率能达到94%。
但是由于肺癌介入治疗存在恶心、呕吐等的不良反应,所以在治疗后往往需要进行整体化的护理,主要的护理方案如下:①术前护理:对患者进行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B超检查。对患者在之后的治疗中需要使用的药物首先进行皮试,试验通过后方可进行给药。在患者的会阴处放置沙袋,手术中使用到的药物和器械要提前准备。对患者使用镇静剂,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脉搏、心率、血压等,一旦出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抢救措施。②一般护理:保持病房内的整洁,病房环境的舒适,患者的呼吸要保证畅通。手术结束后,可以指导患者保持平卧的体位,用手指按压穿刺处上方进行止血。对患者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等进行严密的监测,必要时可以加入吸氧治疗,介入疗法在结束后会有恶心、呕吐的症状,此时可以告知患者多饮水,缓解药物毒性。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状态的评估,了解患者的喜好,和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及时的进行沟通,给患者讲解肺癌的机理,治疗的方案,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建立友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尊重患者的人格和属性,护理人员要通过热情、友善的态度和精湛的医学技术逐步建立起患者对治疗的信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④健康教育:护理人员要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介入治疗的适应症和可能引发的问题,以及介入治疗前后患者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治疗的用药问题和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更好的进行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