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065-01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建设,建筑业以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创伤患者的人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目前由于生产意外,交通意外以及殴斗等原因导致的创伤因素已经超过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意外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我院急诊科近年接受的急诊创伤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状态,为总结和分析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本文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铜陵市人民医院抢救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其中男性154例,女性46例,年龄3-81岁,平均年龄42.1岁。至伤原因(可合并):高空坠落伤21例,电击伤12例,车祸伤104例,机器轧伤13例,挤压伤58例,溺水14,殴斗伤33例。就诊时间为伤后30min-2h,平均30min。就诊时19例患者合并有心跳,呼吸,意识丧失,91例患者合并骨折,21例患者合并肺挫裂伤,37例患者合并腹部脏器损伤,31例患者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快速护理流程的应用
2.1生命体征的快速评估及一般处理
所有患者就诊后予以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心跳及血压情况,后应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供氧。
2.2生命体征消失患者的处理流程
若患者心跳、呼吸就诊时已经停止,立刻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议气道,辅助通气,胸外按压,必要时予以心脏起搏器胸外电击,设置能量为270-300kj,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2mg/次静脉注射,并积极处理原发病。
2.3颅脑外伤患者的处理流程
对于颅脑外伤导致昏迷者在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以利于下一步的手术治疗。若患者自主呼吸困难则给予气管插管,若患者诊断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形成脑疝则予以静脉快速滴注250ml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处理。
2.4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处理流程
患者就诊后予以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并给予以羟乙基淀粉及平衡液快速输注,积极交叉配血,必要时急诊输血。另外积极处理原发病:对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的患者,积极应用止血带止血,对于不能采用止血带止血的部分采用纱布及棉垫按压方法快速止血。
2.5肺挫裂伤及肋骨骨折的处理流程
对于肺挫裂伤及肋骨骨折患者,全面检查患者是否有开放性伤口,并快速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气胸及血气胸,有开放性伤口的给予清创并闭合伤口,伴有血气胸的行穿刺与x线胸片检查,视病情开胸探查,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6腹部外伤患者的处理流程
对于腹部外伤患者就诊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检查患者腹部创伤,确定患者是闭合性损伤还是开放性损伤,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怀疑腹部外伤者有内出血的应行腹腔穿刺加以证实,必要时行CT与B超检查,并进行各种对症治疗。需要手术处理的患者在情况允许时急诊送入手术室。
3结果
本组200例严重创伤者中,所有患者经严重创伤护理流程处理,其中18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余患者均在积极抢救后血压、呼吸等基本稳定并确诊,之后分别行对应的手术治疗或转送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4护理体会
4.1正确的评估病情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十分重要,对创伤严重程度的正确把握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保证后续检查和治疗的主要方向。严重创伤患者就诊时病情有时较为复杂,患者常常合并多种情况,有时病情较为隐蔽。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除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应判断患者有无实质脏器损伤,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颅脑损伤,有无骨折,有无休克,有无意识丧失,必要时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其详细病史。
4.2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面部创伤,休克或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合并呼吸道阻塞导致自主呼吸困难,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就诊时必须常规清理呼吸道,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必须迅速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与异物,并及时给氧,清理呼吸道时必要时可结合纱布进行清理,呼吸骤停者可行气管插管,舌后坠者可置人口咽通气管。
4.3保障循环
严重创伤患者常常合并有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休克状态的持续及纠正是影像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休克,首先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胶体及晶体,改善患者微循环。必要时可输血补充血容量救治患者的出血性休克,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疗和手术。
4.4外伤的迅速处理
严重创伤者通常会出现开放性伤口,应严格观察伤者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立即处理,单纯皮肤搓擦伤予以床边清创后包扎,大面积撕脱伤及四肢开放性骨折采用棉垫包扎发初步处理,有腹腔脏器外露者采用无菌换药碗遮盖,大动脉损伤者应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或压迫近心端动脉止血,开放性气胸者应迅速使用盐水纱布封闭胸部的伤口。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一损伤控制性手术.中华创伤杂志,2005.2l(1):32.35.
[2]邓勇,柴中民,韩庆,等.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水平的影响.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82.684.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建设,建筑业以及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创伤患者的人数呈现快速上升态势,目前由于生产意外,交通意外以及殴斗等原因导致的创伤因素已经超过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意外成为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我院急诊科近年接受的急诊创伤患者也呈逐年上升状态,为总结和分析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其护理措施,本文对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的抢救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铜陵市人民医院抢救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严重创伤急诊患者,其中男性154例,女性46例,年龄3-81岁,平均年龄42.1岁。至伤原因(可合并):高空坠落伤21例,电击伤12例,车祸伤104例,机器轧伤13例,挤压伤58例,溺水14,殴斗伤33例。就诊时间为伤后30min-2h,平均30min。就诊时19例患者合并有心跳,呼吸,意识丧失,91例患者合并骨折,21例患者合并肺挫裂伤,37例患者合并腹部脏器损伤,31例患者合并低血容量性休克。
2快速护理流程的应用
2.1生命体征的快速评估及一般处理
所有患者就诊后予以快速评估患者的意识,心跳及血压情况,后应用心电监护仪检测患者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供氧。
2.2生命体征消失患者的处理流程
若患者心跳、呼吸就诊时已经停止,立刻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议气道,辅助通气,胸外按压,必要时予以心脏起搏器胸外电击,设置能量为270-300kj,并给予去甲肾上腺素2mg/次静脉注射,并积极处理原发病。
2.3颅脑外伤患者的处理流程
对于颅脑外伤导致昏迷者在抢救的同时,应立即做好术前准备,以利于下一步的手术治疗。若患者自主呼吸困难则给予气管插管,若患者诊断颅内压明显升高或已形成脑疝则予以静脉快速滴注250ml复方甘露醇注射液脱水处理。
2.4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处理流程
患者就诊后予以开放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并给予以羟乙基淀粉及平衡液快速输注,积极交叉配血,必要时急诊输血。另外积极处理原发病:对于四肢大血管出血的患者,积极应用止血带止血,对于不能采用止血带止血的部分采用纱布及棉垫按压方法快速止血。
2.5肺挫裂伤及肋骨骨折的处理流程
对于肺挫裂伤及肋骨骨折患者,全面检查患者是否有开放性伤口,并快速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气胸及血气胸,有开放性伤口的给予清创并闭合伤口,伴有血气胸的行穿刺与x线胸片检查,视病情开胸探查,并行胸腔闭式引流术。
2.6腹部外伤患者的处理流程
对于腹部外伤患者就诊后常规进行生命体征的检测,检查患者腹部创伤,确定患者是闭合性损伤还是开放性损伤,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怀疑腹部外伤者有内出血的应行腹腔穿刺加以证实,必要时行CT与B超检查,并进行各种对症治疗。需要手术处理的患者在情况允许时急诊送入手术室。
3结果
本组200例严重创伤者中,所有患者经严重创伤护理流程处理,其中18例患者为院前死亡,其余患者均在积极抢救后血压、呼吸等基本稳定并确诊,之后分别行对应的手术治疗或转送相关科室继续治疗。
4护理体会
4.1正确的评估病情
严重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十分重要,对创伤严重程度的正确把握可以较为准确的判断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保证后续检查和治疗的主要方向。严重创伤患者就诊时病情有时较为复杂,患者常常合并多种情况,有时病情较为隐蔽。判断患者的病情情况除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外,还应判断患者有无实质脏器损伤,有无活动性出血,有无颅脑损伤,有无骨折,有无休克,有无意识丧失,必要时询问患者或其家属了解其详细病史。
4.2保持呼吸道通畅
头面部创伤,休克或颅脑损伤的患者,常常合并呼吸道阻塞导致自主呼吸困难,因此对于这类患者就诊时必须常规清理呼吸道,采用中心负压吸引必须迅速清理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与异物,并及时给氧,清理呼吸道时必要时可结合纱布进行清理,呼吸骤停者可行气管插管,舌后坠者可置人口咽通气管。
4.3保障循环
严重创伤患者常常合并有出血性休克或创伤性休克,休克状态的持续及纠正是影像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休克,首先需要建立静脉通道,输注胶体及晶体,改善患者微循环。必要时可输血补充血容量救治患者的出血性休克,有利于进一步的治疗和手术。
4.4外伤的迅速处理
严重创伤者通常会出现开放性伤口,应严格观察伤者的出血情况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有活动性出血者应立即处理,单纯皮肤搓擦伤予以床边清创后包扎,大面积撕脱伤及四肢开放性骨折采用棉垫包扎发初步处理,有腹腔脏器外露者采用无菌换药碗遮盖,大动脉损伤者应采用气压止血带止血或压迫近心端动脉止血,开放性气胸者应迅速使用盐水纱布封闭胸部的伤口。
参考文献
[1]王一镗.严重创伤救治的策略一损伤控制性手术.中华创伤杂志,2005.2l(1):32.35.
[2]邓勇,柴中民,韩庆,等.创伤急救模式对救治水平的影响.中华创伤杂志,2004,20(11):682.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