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法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他们针对汉语自身的特色和变化情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而他们观点的不同主要在于对语法化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看, 语法化不仅包括词汇的语法化,还包括句法结构的语法化。下面我仅仅以“子”字的演变过程来谈一谈词汇的语法化过程。
“子”的演变主要有四个过程:
一、 “子”在上古时期主要用作实词,表示“子女”(从造字上我们也能看出“子”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小孩子在襁褓中,有头、身。)。古书中的例子如:
(1)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2)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3)干、越、夷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二、 随着实词“子”的使用范围扩大,“子”开始变为一词根,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我总结为以下几种。
(1)用作尊称
在世人钟爱孩子的心理基础上,“子”又引申为对男子的美称,所以经引申后“子”便成了对人的敬称。如人们习惯称荀卿为荀子,孔丘为孔子,墨翟为墨子。另外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讲尊称和谦称时说:称人以美德如“子”“先生”“叟”等称人以不德如“寡人”“不谷”等。
(2)用作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如:“瓜子”“莲子”“松子”“李子”“谷子”“豆子”“麦子”“稻子”等一类就是以“子”为词根命名的。
(3)用作禽、兽、虫等动物的初生者
同植物的种子、果实命名相似,动物的初生者也一般以“子”为词根命名。如“狗子”“虎子”“龙子”“鱼子”“雁子”等
三、“子”作为类词缀的形成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汉语中的词根和词缀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类词缀——出现了。主要表现在:
(1)“子”表现对人的一种泛指
由用于表示尊称的“子”,范围扩大到表示一般人的“子”,如“学子”“游子”“客子”等用法。
(2)“子”用于小而坚硬的块状或颗粒物之后
这个意义上的“子”基于最原始的“儿女”扩大而来,起始必有大小之殊,因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卵都具有团粒行的特点,所以一些具备这类特征的东西,其名称也常带“子”。如“珠子”“丸子”“黑子”(痣)等等用法。
四、表示词缀的“子”: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特别广泛,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构成词形,即“子“可以和一些不能单独运用的语素结合,从而构成新词。如“饺子”“嗓子”“蚊子”“板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的词干和词尾关系密切,对词尾的依赖性强,因此“子”是不可省略的组词成分,是成词语素。
(2) 转换词性
有些词,单说时是动词、形容词,而加上“子”这个词缀后,则会变成名词。如动词变为名词的例子:刷子、剪子、推子、锤子等。形容词变名词的例子有:傻子、胖子、疯子、乐子、乱子等。
(3) 表轻松喜爱的语气
“子”加在人名的后一个音节上,可以产生轻松愉快喜爱的意思。如“小妮子”“小桂子”“小玲子”等等。
从以上“子”演变的四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普通话“子”的用法渐次丰富,先后经历了
实词> 词根“子”>类词缀“子”>词缀“子”
这个发展过程,这也就是“子”的语法化过。
“子”的演变主要有四个过程:
一、 “子”在上古时期主要用作实词,表示“子女”(从造字上我们也能看出“子”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小孩子在襁褓中,有头、身。)。古书中的例子如:
(1)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2)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3)干、越、夷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二、 随着实词“子”的使用范围扩大,“子”开始变为一词根,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我总结为以下几种。
(1)用作尊称
在世人钟爱孩子的心理基础上,“子”又引申为对男子的美称,所以经引申后“子”便成了对人的敬称。如人们习惯称荀卿为荀子,孔丘为孔子,墨翟为墨子。另外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讲尊称和谦称时说:称人以美德如“子”“先生”“叟”等称人以不德如“寡人”“不谷”等。
(2)用作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如:“瓜子”“莲子”“松子”“李子”“谷子”“豆子”“麦子”“稻子”等一类就是以“子”为词根命名的。
(3)用作禽、兽、虫等动物的初生者
同植物的种子、果实命名相似,动物的初生者也一般以“子”为词根命名。如“狗子”“虎子”“龙子”“鱼子”“雁子”等
三、“子”作为类词缀的形成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汉语中的词根和词缀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类词缀——出现了。主要表现在:
(1)“子”表现对人的一种泛指
由用于表示尊称的“子”,范围扩大到表示一般人的“子”,如“学子”“游子”“客子”等用法。
(2)“子”用于小而坚硬的块状或颗粒物之后
这个意义上的“子”基于最原始的“儿女”扩大而来,起始必有大小之殊,因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卵都具有团粒行的特点,所以一些具备这类特征的东西,其名称也常带“子”。如“珠子”“丸子”“黑子”(痣)等等用法。
四、表示词缀的“子”: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特别广泛,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构成词形,即“子“可以和一些不能单独运用的语素结合,从而构成新词。如“饺子”“嗓子”“蚊子”“板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的词干和词尾关系密切,对词尾的依赖性强,因此“子”是不可省略的组词成分,是成词语素。
(2) 转换词性
有些词,单说时是动词、形容词,而加上“子”这个词缀后,则会变成名词。如动词变为名词的例子:刷子、剪子、推子、锤子等。形容词变名词的例子有:傻子、胖子、疯子、乐子、乱子等。
(3) 表轻松喜爱的语气
“子”加在人名的后一个音节上,可以产生轻松愉快喜爱的意思。如“小妮子”“小桂子”“小玲子”等等。
从以上“子”演变的四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普通话“子”的用法渐次丰富,先后经历了
实词> 词根“子”>类词缀“子”>词缀“子”
这个发展过程,这也就是“子”的语法化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