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子”为例浅析词汇语法化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bo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语法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意见,他们针对汉语自身的特色和变化情况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而他们观点的不同主要在于对语法化范围的界定。从广义来看, 语法化不仅包括词汇的语法化,还包括句法结构的语法化。下面我仅仅以“子”字的演变过程来谈一谈词汇的语法化过程。
  “子”的演变主要有四个过程:
  一、 “子”在上古时期主要用作实词,表示“子女”(从造字上我们也能看出“子”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像小孩子在襁褓中,有头、身。)。古书中的例子如:
  (1)有子七人,母氏劳苦。(《诗经凯风》)
  (2)子也者,亲之后也。(《礼记哀公问》)
  (3)干、越、夷嗠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荀子》)
  二、 随着实词“子”的使用范围扩大,“子”开始变为一词根,在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我总结为以下几种。
  (1)用作尊称
  在世人钟爱孩子的心理基础上,“子”又引申为对男子的美称,所以经引申后“子”便成了对人的敬称。如人们习惯称荀卿为荀子,孔丘为孔子,墨翟为墨子。另外王力在《汉语史稿》中讲尊称和谦称时说:称人以美德如“子”“先生”“叟”等称人以不德如“寡人”“不谷”等。
  (2)用作植物的种子和果实
  如:“瓜子”“莲子”“松子”“李子”“谷子”“豆子”“麦子”“稻子”等一类就是以“子”为词根命名的。
  (3)用作禽、兽、虫等动物的初生者
  同植物的种子、果实命名相似,动物的初生者也一般以“子”为词根命名。如“狗子”“虎子”“龙子”“鱼子”“雁子”等
  三、“子”作为类词缀的形成
  随着语言的不断发展变化,汉语中的词根和词缀的一种中间过渡状态——类词缀——出现了。主要表现在:
  (1)“子”表现对人的一种泛指
  由用于表示尊称的“子”,范围扩大到表示一般人的“子”,如“学子”“游子”“客子”等用法。
  (2)“子”用于小而坚硬的块状或颗粒物之后
  这个意义上的“子”基于最原始的“儿女”扩大而来,起始必有大小之殊,因植物的果实和动物的卵都具有团粒行的特点,所以一些具备这类特征的东西,其名称也常带“子”。如“珠子”“丸子”“黑子”(痣)等等用法。
  四、表示词缀的“子”: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用法特别广泛,它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构成词形,即“子“可以和一些不能单独运用的语素结合,从而构成新词。如“饺子”“嗓子”“蚊子”“板子”等。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词的词干和词尾关系密切,对词尾的依赖性强,因此“子”是不可省略的组词成分,是成词语素。
  (2) 转换词性
  有些词,单说时是动词、形容词,而加上“子”这个词缀后,则会变成名词。如动词变为名词的例子:刷子、剪子、推子、锤子等。形容词变名词的例子有:傻子、胖子、疯子、乐子、乱子等。
  (3) 表轻松喜爱的语气
  “子”加在人名的后一个音节上,可以产生轻松愉快喜爱的意思。如“小妮子”“小桂子”“小玲子”等等。
  从以上“子”演变的四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从古至今,普通话“子”的用法渐次丰富,先后经历了
  实词> 词根“子”>类词缀“子”>词缀“子”
  这个发展过程,这也就是“子”的语法化过。
其他文献
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有无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小培养孩子自信心是帮助孩子长大之后能够立足于社会的一个重要能力,幼儿期的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都能看见很多孩子不敢面对生人,不敢在人多的环境下表现自己,这都是缺乏自信心的一种表现,那么孩子失去自信的原因有哪些呢?我认为可能包括:  1.被要求做超过能力所及的事;  2.
期刊
在修辞中,我们用的最多的可能是比喻,拟人等。但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敬畏自然》这一课时,我们会发现课文中使用最多的是反问。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汉语句式。不少语法专家对反问句都有研究、论述,认为它是一种表示强调的句式。丁声树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认为“同样的意思,用反问句来说,比平常的肯定句否定句更有力量。”刘月华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说“反问句的作用是对于一个明显的道理或事实用反问的语句来加以肯定
期刊
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中小学教育教研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要求教育教研有新的发展,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动力和支撑。  但长期以来,形成了这样一种怪现象,从事教科研的往往是一些大学教师和一些研究所的专家、学者。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限制,他们缺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践经验,缺乏对中小学生心理特征的了解,这种先天不足,导致他们的研究往往是理论性强,具有严密的逻辑理论体系,抽象的概念和专有名词多,
期刊
自从《新课程标准》版颁布以来,“有效”已经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词。因此,老师们在教学预设的时候注意有效,课堂教学中关注有效,作业设计也将有效的元素融合进去……最近,笔者在网上看了《数星星的孩子》教学的视频,对有效教学深有体会。  首先,有效的写字指导。  案例描述:  教师在板书课题的时候,引导学生一起用书空的方法写课题,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在写“数”字的时候,注意反文旁撇要高一点,横起低一点,短
期刊
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阶段,我们的语文课教学就更应该注重,在传授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培养课外阅读和分析能力,实现现代教育“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目的。在此过程中,我认为语文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语文课教师中要在课堂和课外注重引导和规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任何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都不能将学科孤立起来,教师间要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语文课教师也一样地
期刊
首先讲一个案例:小霞同学因为眼睛近视,请求我为她调位。我利用口语交际课巧妙地解开孩子们不愿调位的心结,他们纷纷乐意地为小霞调好了位。课后,我布置了一道语文作业:以“调位”为内容,说说心里话,要求说真话,抒真情,字数不限,形式多样。后来,我批阅孩子们的作业,欣喜地发现,作业完成得很好,有的还加了插图,内容丰富,情真意切。面对一份份漂亮的作业,我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这次语文作业深受孩子们的欢迎?《语文新
期刊
学生的生活范围相对狭窄,他们几乎总是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缺乏色彩。他们的作文内容总是千篇一律,显得平淡而乏味。叶圣陶老先生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的深厚的情思来。”我们的写作课应向生活“开放”,求教于生活,让美好生活本身去触动学生写作的灵性。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学生不会从生活中积累材料,往往让一些事物、事情从身边悄然而过,而不会去牢牢抓住。只有让他们学会了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取材,文
期刊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具体地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通过训练和管理,全面提高人的各方面素质,养成自觉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良好的养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现在和将来,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意义深远。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策略。  一、制定评价制度,落实养成教育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如果
期刊
第一,对话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对话各方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都是阅读教学的主体,都具有阅读教学中自主性、独立性和创新性的责任,教师和学生,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该认识到,阅读教学中,学生是主体,而不是教师的附庸,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无法也不能够代替,不能剥夺;这一过程中教师亦是主体,教师并
期刊
课堂生成资源是一种珍贵的教育资源,它是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相互交流中思维融合、碰撞而闪现的智慧火花。  一、生成源于预设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由于参加教育活动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因此教育过程的发展有多种可能性存在,教育过程的推进就是在多种可能性中作出选择,使新的状态不断生成,并影响下一步发展的过程。既然课堂是一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