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视新闻依照不同内容、不同性质能够分成多种类型,但是无论是什么样的新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新闻利用客观性的方式报道出来,尤其是民生新闻,它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有保证民生新闻在播报时的客观性,才能真正使新闻走进百姓,获取百姓的信赖。文章将会从实际出发,系统分析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如何才能准确把握客观性。
【关键词】:电视节目;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把握;相关分析
新闻信息在报道时需要有记者进行实地考察,在整个考察的过程中对这些专业工作者的业务水准以及责任态度等有着极高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找到合适角度、适宜话题,保证整个报道能够具备相应的价值,同时他们还需要保证播报语言的正规性、精准性,这是提高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点之一。
一、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时缺乏客观性的主要表现
(一)职责定位出现偏离
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就是真实的进行新闻采访,客观反应民生问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新闻记者成为事件调节者,甚至演化成为事件管理、处理者。例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件,很多记者进行实地采访,倾听农民工们的苦苦诉说,在整个过程中记者已经存在思考上的偏差,最后在内心指引下,认为需要帮助农民工讨要工钱。结果自然是由记者带领农民工队伍与工程老板理论,要回工资。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记者的职责就是还原事情原委,不带主观色彩的将事件报道出来,一旦记者出现角色定位偏离,自然而然就无法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二)新闻材料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
民生新闻主要的采访对象就是基层群众,他们在对某一事件进行表述时不一定是准确的,而且反映出来的事件并不一定是真实、全面以及客观的,很有可能只是事件的一面,或者是民众内心所想。例如,城管与商贩冲突,民众大都会出于同情站到商贩角度,加上社会舆论对部分城管的抨击,最终导致只要事件发生,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帮助商贩说话,最终导致采访的信息失真,造成事件不公平报道。
(三)新闻报道存在主观色彩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观众经常会听到一些特殊的话语,比如“近日......”、“我们曾多次报道”,这些话语看似无伤大雅,但是实际上在观众心里上已经留有印象,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个问题之前已经发生过,而现在仍未解决,这样就会使得新闻本身的客观性丢失,无法给观众提供一个可信赖的新闻报道。
二、如何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把握客观性
新闻在采访与报道中需要严格遵守的一项原则就是客观,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与新闻报道中,务必要做到采访内容同客观实际相同,保證公正、公平,具体的做法在于: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社会效益
民生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事业是我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反映出群众们的内心所想。因此,在报道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与此同时,还要坚决消除“收视率第一”的观念,抵制世俗低俗之风,摆正心态,将新闻质量放在第一位,如实反应出人们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二)端正采访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内心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需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当问题来临时必须要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很多信息几乎都是来源于人民群众,这些信息在报道时非常容易掺杂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很难保证客观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严谨态度与理性的思维,在处理新闻线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在分析之后进行下一步统计与计划,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被采访者,表现出一副过于热情的形象。在每次采访过程中,如果是新人需要有“前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新人分析,以便做出最为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三)采访工作必须要减少主观色彩,提倡客观、民主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相似事件,总感觉这些事情的本质相同,因此在采访与报道中难免会掺杂一些先前的观念。鉴于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所改变,首先在专业知识、时事政策等方面进行二次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与阅历,逐渐养成一颗理性之心。在采访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分析事情,尽可能抛弃之前的印象,减少主观倾向。
例如,在处理商贩与城管问题时,必须要抛弃偏见,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与报道,找出事件的罪魁祸首,决不能由于内心的情感偏离公正轨道。新闻工作者既要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采访,又要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信息收集,更要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在一些有监控的地段调出监控视频,并公诸于众,最大限度的保证事件真实,保证新闻本身的客观性。
(四)以群众为基础,深入群众
新闻工作者需要了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找寻出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闻线索,坚持以群众观念反映社会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深入群众,同时注意采访地区的地域性,找寻多个受访群众,防止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当收集到广泛的新闻材料之后要进行整合、筛选、分析,继而做出最为真实的报道。
例如,我国某地方卫视,一直都兢兢业业的为百姓生活服务,并在2012年推出一档民生栏目,该栏目主要以关注民生、关心社会为主要宗旨。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在不停的下基层、走群众,获取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身体力行,保证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真正实现为百姓办实事,与百姓唠实磕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把握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民生新闻在采访时很有可能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百姓为了个人利益在接受采访时通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隐瞒,甚至避而不答。因此,所有的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多角度观察,找寻不同身份的百姓,尽可能还原某件事情的真相,通过多角度、高水平获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保证我国电视新闻产业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亓峰.论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新闻客观性[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9):125.
[2] 何华.论如何把握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J].科技资讯,2014(26):229-229.
[3] 刘巍.民生新闻采访中把握客观性的意义及方法[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0):55-55.
【关键词】:电视节目;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把握;相关分析
新闻信息在报道时需要有记者进行实地考察,在整个考察的过程中对这些专业工作者的业务水准以及责任态度等有着极高要求。所以,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找到合适角度、适宜话题,保证整个报道能够具备相应的价值,同时他们还需要保证播报语言的正规性、精准性,这是提高新闻报道客观性的重点之一。
一、电视民生新闻在进行采访时缺乏客观性的主要表现
(一)职责定位出现偏离
新闻记者的工作主要就是真实的进行新闻采访,客观反应民生问题,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新闻记者成为事件调节者,甚至演化成为事件管理、处理者。例如,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的事件,很多记者进行实地采访,倾听农民工们的苦苦诉说,在整个过程中记者已经存在思考上的偏差,最后在内心指引下,认为需要帮助农民工讨要工钱。结果自然是由记者带领农民工队伍与工程老板理论,要回工资。但是,从现实角度出发,记者的职责就是还原事情原委,不带主观色彩的将事件报道出来,一旦记者出现角色定位偏离,自然而然就无法保证新闻的客观性。
(二)新闻材料缺乏真实性与客观性
民生新闻主要的采访对象就是基层群众,他们在对某一事件进行表述时不一定是准确的,而且反映出来的事件并不一定是真实、全面以及客观的,很有可能只是事件的一面,或者是民众内心所想。例如,城管与商贩冲突,民众大都会出于同情站到商贩角度,加上社会舆论对部分城管的抨击,最终导致只要事件发生,很多人不分青红皂白直接帮助商贩说话,最终导致采访的信息失真,造成事件不公平报道。
(三)新闻报道存在主观色彩
在日常新闻报道中,观众经常会听到一些特殊的话语,比如“近日......”、“我们曾多次报道”,这些话语看似无伤大雅,但是实际上在观众心里上已经留有印象,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个问题之前已经发生过,而现在仍未解决,这样就会使得新闻本身的客观性丢失,无法给观众提供一个可信赖的新闻报道。
二、如何在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把握客观性
新闻在采访与报道中需要严格遵守的一项原则就是客观,就是记者在新闻采访与新闻报道中,务必要做到采访内容同客观实际相同,保證公正、公平,具体的做法在于:
(一)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保证社会效益
民生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新闻事业是我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表,反映出群众们的内心所想。因此,在报道中必须要坚持正确、积极的舆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先进性。与此同时,还要坚决消除“收视率第一”的观念,抵制世俗低俗之风,摆正心态,将新闻质量放在第一位,如实反应出人们群众的真实生活状态,从根本上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真实性与时效性。
(二)端正采访人员的工作态度,提高其内心责任感
新闻工作者需要面临不同的问题,当问题来临时必须要保持一个清晰的头脑。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很多信息几乎都是来源于人民群众,这些信息在报道时非常容易掺杂一些个人感情色彩,很难保证客观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锻炼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严谨态度与理性的思维,在处理新闻线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在分析之后进行下一步统计与计划,而不是一味的迎合被采访者,表现出一副过于热情的形象。在每次采访过程中,如果是新人需要有“前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新人分析,以便做出最为准确、客观的新闻报道。
(三)采访工作必须要减少主观色彩,提倡客观、民主
新闻工作者在进行采访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相似事件,总感觉这些事情的本质相同,因此在采访与报道中难免会掺杂一些先前的观念。鉴于此,新闻工作者必须要有所改变,首先在专业知识、时事政策等方面进行二次进修,丰富自己的内涵与阅历,逐渐养成一颗理性之心。在采访时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客观分析事情,尽可能抛弃之前的印象,减少主观倾向。
例如,在处理商贩与城管问题时,必须要抛弃偏见,针对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与报道,找出事件的罪魁祸首,决不能由于内心的情感偏离公正轨道。新闻工作者既要对双方当事人进行采访,又要对周围的群众进行信息收集,更要联系相关政府部门,在一些有监控的地段调出监控视频,并公诸于众,最大限度的保证事件真实,保证新闻本身的客观性。
(四)以群众为基础,深入群众
新闻工作者需要了解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找寻出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新闻线索,坚持以群众观念反映社会问题。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深入群众,同时注意采访地区的地域性,找寻多个受访群众,防止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当收集到广泛的新闻材料之后要进行整合、筛选、分析,继而做出最为真实的报道。
例如,我国某地方卫视,一直都兢兢业业的为百姓生活服务,并在2012年推出一档民生栏目,该栏目主要以关注民生、关心社会为主要宗旨。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在不停的下基层、走群众,获取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做到身体力行,保证民生新闻的收视率,真正实现为百姓办实事,与百姓唠实磕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文章已经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把握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进行了系统分析。民生新闻在采访时很有可能会遇到各类突发事件,百姓为了个人利益在接受采访时通常会在某种程度上有所隐瞒,甚至避而不答。因此,所有的民生新闻工作者需要多角度观察,找寻不同身份的百姓,尽可能还原某件事情的真相,通过多角度、高水平获取群众的信任与支持,保证我国电视新闻产业能够历久弥新,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亓峰.论电视民生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新闻客观性[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4(9):125.
[2] 何华.论如何把握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J].科技资讯,2014(26):229-229.
[3] 刘巍.民生新闻采访中把握客观性的意义及方法[J].网友世界·云教育,2014(20):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