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切科技成果的产生都来源于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国富民强。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而创新教育正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人格以开发个体自身潜力、提高个体全面素质为目的的教育。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上去进行教学呢?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笔者想结合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浅见。
首先,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胆略和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
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了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权利,努力做一个深入思考者、创新发现者。试想,让一个没有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搞语文创新教育,岂非缘木求鱼!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则是要加强和突出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并通过它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是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创新权利,让他们大胆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13-16岁之间,正是思想活跃、想象力强、喜欢自我表现的时期。他们对教材、对人物、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怪诞的看法,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予以保护的。任何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要求他们循规蹈矩、迷信权威、迷信老师的倾向或行为,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的思想创新,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还他们一方思想创新的蓝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许多“不一致”,这是正常的,也是思想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某种角度说,宽容学生的“异端”,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们还要从选材、立意、布局、主题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运用潜藏在教材之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每一课时都要细心挖掘教材里面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特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性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良好机会。因此,阅读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因生制宜。可以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这样的锻炼中培养起来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改有益,创新必行。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一切以创新为中心,一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新创新再创新,去共同开创与迎接创新教育的美好明天!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习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筛选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其实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站在创新的高度上去进行教学呢?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笔者想结合阅读教学谈谈自己的思考和浅见。
首先,教师要有思想创新的意识、胆略和能力,最主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勇气。
如果在“教材、教参”面前关闭了自己思考的大门,就谈不上任何形式的创新。语文教师首先应该珍视自己的思想创新权利,努力做一个深入思考者、创新发现者。试想,让一个没有思想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去搞语文创新教育,岂非缘木求鱼!体现在阅读教学中,则是要加强和突出教师的引领指导作用,并通过它来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具体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是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以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创新权利,让他们大胆联想与想象,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挖掘他们的创新潜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13-16岁之间,正是思想活跃、想象力强、喜欢自我表现的时期。他们对教材、对人物、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甚至有些怪诞的看法,都是正常的,都是应该予以保护的。任何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要求他们循规蹈矩、迷信权威、迷信老师的倾向或行为,都是非常有害的。我们应该提倡和鼓励学生的思想创新,千方百计开启学生思想的闸门,让他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还他们一方思想创新的蓝天。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许多“不一致”,这是正常的,也是思想创新的必然结果。从某种角度说,宽容学生的“异端”,让学生自己去比较、去发现,就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励引导他们大胆想象、勇于创新。我们还要从选材、立意、布局、主题等方面入手,深入挖掘、运用潜藏在教材之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每一课时都要细心挖掘教材里面的创新因素,凭借教材特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和开发学生身上潜在的创新性品质。另一方面,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为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对于学生而言,阅读教学也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进行自主发现、探究和不断创新的良好机会。因此,阅读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走向自主发现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允许进行不同的“解读”,倡导“创读”,在此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目标。
再次,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实,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基础太差,字认不全,句读不懂,更不用说理解文意了;有的学生可能读完文本之后就能从文中提取信息,从整体上感知文意;更可能有一些能力超强者,能从语言、内容、结构、写法上赏析评价文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指导自己的写作。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应忽视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既要全面发展,又要因生制宜。可以让能力较差、不知从何读起的同学能做到对文本进行以认读为起点的理解性阅读;让能捕捉信息、整体感知的同学做到以质疑为核心的研究性阅读;让能赏析评价的同学做到以借鉴为目的的欣赏性阅读。作为老师,切记:不论哪个层面的学生,都应对他们的个性化阅读给以充分的理解和赏识,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丰收的喜悦。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在这样的锻炼中培养起来了。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改有益,创新必行。创新教育的实施,关键在于教师。创新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一切以创新为中心,一切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创新创新再创新,去共同开创与迎接创新教育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