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是所有幼儿园面临的问题,更是园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与当今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中青年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尽快使自己拥有驾驭新教学理念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值得我们进行关注和研究的。
二、情景描述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借乐清市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的东风,我园开展以幼儿绘本活动教学为试点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园的“同课异构”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参赛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根据绘本教学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猴子学样》,由三位老师组织教学,上课的老师将故事内容以绘本的形式展示给孩子。
三、案例分析
1.寻求异中求同的教学目标
王夏:
(1)能按大书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指导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喜欢模仿动作,感知伸出、脱下、搔首等动词。
(3)初步了解生活中自身模仿对他人的影响。
林素艳: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了解猴子的习性,理解卖帽子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石晓红:
(1)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2)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分辨是非,哪些可以模仿,哪些不能模仿。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处理,我们比较深刻地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三个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而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三个活动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王老师创设了音乐情景剧。让幼儿在情景剧中感知猴子的特点,然后教师引导提问:猴子猴孙们到哪里去了?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将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活动的学习,自然流畅。
林老师则根据日常活动的组织,用“请你找我这样做”的组织形式,将幼儿的思路不知不觉地带入新活动中去,并理解了什么是学习的含义,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了活动。
石老师则创设“照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样的概念,轻松自然地将活动引入,让孩子感到亲切。
3. 应用相同的教学情境,寻找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设计,阐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在新教故事这一环节,利用提问——实践——再提问——再实践来学习新故事,并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结合故事学习汉字——挑着、睡着、抬头、伸手、搔脑袋、又叫又跳、扔、赶快等。利用变身模仿来结束活动。
林老师则利用分段来学习新故事的情节变化,结合大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有先分后总的经验铺垫,最后进行角色表演,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争先恐后,迫不及待要求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动作都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现场发挥,进一步深化了故事。
石老师则采用边讲故事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最后也回到幼儿的生活中去,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什么能模仿,什么不能模仿。整个活动设计来自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
4. 渗透相同的教学方法,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都采取了启发式、推理式、互动式等多种引导方法,不断设疑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增长才智、体验成功,构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但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在三个活动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在王老师的活动中,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出示每一张画面之后,让幼儿通过观察,进一步深入感知画面之间的联系,推理出猴子学样的深层意思。
林老师在活动中考虑到有些图不能全面反映情节发展,用启发示提问引起幼儿的思考及表演来让孩子进行模仿去突破重点、难点。
在石老师的活动中,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幼儿已经初步得出学样的概念之后,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幼儿对学样概念的掌握程度的作用,作为参与听课的教师,也从这两堂课中品出了“同”与“异”,使之成为一面镜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5. 评价反思,形成资源
执教教师个人反思,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由参与听课的老师写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执教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绘本汇总形成教研组的教学资源。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反思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个体而言有着比一般教研方式更多的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大家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有利于促进园本教研发展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中,面对新纲要,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纲要、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不少教师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作战、冥思苦想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园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同时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这对我园今后开展绘本教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所谓“同课异构”,就是同一教学内容由几个教师接连上课或是由一位教师连续上几次采取不同的方式上课。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如何理解新课程、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是所有幼儿园面临的问题,更是园本教研急需解决的问题。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幼儿园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另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否与当今的教学理念相辅相成?中青年教师能否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情况,尽快使自己拥有驾驭新教学理念的能力?这些问题都是必须值得我们进行关注和研究的。
二、情景描述
针对以上这些情况,借乐清市幼儿教师优质课评比的东风,我园开展以幼儿绘本活动教学为试点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园的“同课异构”针对同一教材内容,由不同参赛教师去设计、构思,运用不同的方法和策略进行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形式。
我们根据绘本教学的特点,选择了孩子们熟悉的故事《猴子学样》,由三位老师组织教学,上课的老师将故事内容以绘本的形式展示给孩子。
三、案例分析
1.寻求异中求同的教学目标
王夏:
(1)能按大书内容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并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
(2)指导猴子爱模仿的特点,喜欢模仿动作,感知伸出、脱下、搔首等动词。
(3)初步了解生活中自身模仿对他人的影响。
林素艳:
(1)学会有序地观察画面,了解猴子的习性,理解卖帽子人与猴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2)通过观察画面,学习大胆地表达出事情发生、发展的有趣过程。
(3)乐意与同伴一起表演《猴子学样》的故事。
石晓红:
(1)理解故事内容,并让幼儿了解猴子爱模仿的特点。
(2)在轻松、诙谐的气氛中,引导幼儿分辨是非,哪些可以模仿,哪些不能模仿。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处理,我们比较深刻地感知了同课异构的本质——同中有异,异中求同。三个活动都提出了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且根据幼儿的特点、根据自身教学风格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案。而这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案都是为了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达到殊途同归的效果。
2.创设不同情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三个活动都采用了创设情境作为引入和探究新知的载体。通过情境的创设,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探究新知的过程。
王老师创设了音乐情景剧。让幼儿在情景剧中感知猴子的特点,然后教师引导提问:猴子猴孙们到哪里去了?这问题情境的创设立即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将孩子的注意力迅速高度集中,个个跃跃欲试。通过大家的回答和教师的引导不知不觉进入新活动的学习,自然流畅。
林老师则根据日常活动的组织,用“请你找我这样做”的组织形式,将幼儿的思路不知不觉地带入新活动中去,并理解了什么是学习的含义,在轻松的氛围中开展了活动。
石老师则创设“照镜子”这一生活情境,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样的概念,轻松自然地将活动引入,让孩子感到亲切。
3. 应用相同的教学情境,寻找不同的教学设计
不同的教学设计,阐述着不同的教学理念,收获着不同的教学效果。
王老师在新教故事这一环节,利用提问——实践——再提问——再实践来学习新故事,并让幼儿大胆想象故事的发展过程,结合故事学习汉字——挑着、睡着、抬头、伸手、搔脑袋、又叫又跳、扔、赶快等。利用变身模仿来结束活动。
林老师则利用分段来学习新故事的情节变化,结合大师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有先分后总的经验铺垫,最后进行角色表演,活动达到了高潮。大家争先恐后,迫不及待要求表演。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语言、动作都有极强的创造性和现场发挥,进一步深化了故事。
石老师则采用边讲故事边与幼儿生活经验相结合的方式来让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最后也回到幼儿的生活中去,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选择什么能模仿,什么不能模仿。整个活动设计来自于幼儿的生活,体现了新纲要的理念。
4. 渗透相同的教学方法,发挥不同的作用
三位老师在新知探究环节中,都采取了启发式、推理式、互动式等多种引导方法,不断设疑提问,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幼儿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中增长才智、体验成功,构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但是,相同的教学方法在三个活动中起到的具体作用却不尽相同。在王老师的活动中,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出示每一张画面之后,让幼儿通过观察,进一步深入感知画面之间的联系,推理出猴子学样的深层意思。
林老师在活动中考虑到有些图不能全面反映情节发展,用启发示提问引起幼儿的思考及表演来让孩子进行模仿去突破重点、难点。
在石老师的活动中,启发式、推理式安排在幼儿已经初步得出学样的概念之后,主要起到的是验证以及检验幼儿对学样概念的掌握程度的作用,作为参与听课的教师,也从这两堂课中品出了“同”与“异”,使之成为一面镜子来反思自己的教学。
5. 评价反思,形成资源
执教教师个人反思,再次调整教学设计。由参与听课的老师写出同课异构教学案例,执教教师写出教学反思。将教学案例、教学反思和教学绘本汇总形成教研组的教学资源。
“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中,老师们共同探讨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探讨教学的艺术,交流彼此的经验,共享成功的喜悦。或者,为某个未解问题冥思苦想,食不甘味。多维的角度,迥异的风格,不同策略在交流中碰撞、升华,这种多层面、全方位的合作、探讨,整体提升了我园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反思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1.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教师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对教师个体而言有着比一般教研方式更多的压力。在压力的促使下,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变化,大家知道要尽己所能,精心备课,“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开展这样的活动可以促使教师去学习、思考、探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
2. 有利于促进园本教研发展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中,面对新纲要,不少教师不是缺少先进的理念,而是缺少理念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能力和机智。如何理解新纲要、把握新教材、实施新教法,不少教师心中常感惴惴,仅靠个人孤军作战、冥思苦想是不可行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这种教研模式促进了教师积极参与意识,通过对比操作性强,有利于教师对新课程理念与方法的把握,有利于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博采众长,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教学效果。“同课异构”还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开发了立体的教育资源,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真正促进了园本教研的深入发展。
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尝试,不仅给听课教师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堂盛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在“同课异构”的很多有关“同”的要求下凸现出的多元各“异”的教学魅力。同时提升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反思能力,这对我园今后开展绘本教学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乐清市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