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案例背景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中有一半以上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受尽了长辈们的疼爱甚至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对父母的所有付出都视为理所当然。再加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关心、爱护不仅不能理解、体会,甚至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鉴于此,我在教学“我和父母——爱的冲突”(粤教版)时尝试通过情感教学来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触动他们的情感,通过情感的内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情感目标的关键点,也是三维目标实现的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情感教学要求,我设计了“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的教学。
二、案例描述
“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感受冲突、理解冲突、化解冲突。
1. 感受冲突
教师在讲子女与父母冲突时,先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妈妈在烧饭,学生放学回家后,母亲关切的询问学习的情况,学生感觉母亲啰嗦,不耐烦——引发冲突。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妈妈和这位妈妈有相像的地方吗?这个学生和他的妈妈发生了哪些冲突?你觉得他处理冲突的方式好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与妈妈的冲突?
很多学生都说很像自己的妈妈,当发生冲突时,我就跟她吵架,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不吃饭、不跟妈妈讲话,她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但是我现在发现这种处理方式不对,我应该……
2. 理解冲突
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我预先准备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就是事先对学生父母的一份调查问卷。老师营造氛围:“拥有这份爱时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这份爱。请打开你手中的信封,它是你们父母最真实的心声……”(同时音乐缓缓响起: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以下就是一个家长的心声,既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孩子在十个月左右学会叫妈妈爸爸。人生开始迈出第一步时在出生十一个月左右,一步一步向前走过来,在小学里学习很自觉,很有上进心,我有这样健康、快乐的孩子感到很高兴。”
“我最希望孩子改变的是:女儿的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在学习上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你的明天会更好。”
“对孩子我觉得有愧疚的是: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3. 化解冲突
在引导学生如何化解与父母爱的冲突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父母殷切叮咛和期盼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让我们细细体会父母的爱,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一直都懂你!几天之后,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记忆中,很多时候,我都是近乎麻木地面对父亲为我做的一切。我和父亲之间隐约隔着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猛然间读懂了父亲。我只觉得我们是没有真正地介入彼此的心灵,倘若父母和子女的心灵是两条隔离的河流,我想河流一旦交汇,流淌的将是爱的激流!爸爸,我爱您!”
三、案例反思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但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能误入歧途,他们很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经常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辩论、表演等。但这些只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而采取的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忽略了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只停留于表面,学生没时间也没机会进行情感体验。一节课下来,老师、学生闹哄哄,却什么也没留下。这显然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在“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中,教学手段虽然简单,但抓住了教材的教育点,选准了学生的动情点,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真正抓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如果说这堂课有成功之处的话,我认为关键在于创设了情境,巧用了“留白”,构建了一节情感课堂。
1. 创设情境,构建情感课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和表现的。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使学生在心理体验中建构情感课堂。
环节一: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演小品,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而后再引导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假如是你,你怎么处理与父母的冲突?把情境中蕴涵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环节二:在音乐的渲染下,父母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看着父母情真意切的心理话,学生的眼睛开始潮湿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强烈触动,心里的那个最柔软的部分被彻底的感动了,有人开始发出哽咽之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哭泣。在这个片段中,通过实物展示、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建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了一次心灵的体验,情感的旅行。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
在思想品德的情感课堂中,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让学生体验、确认、感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从而成为其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巧用“留白”,构建情感课堂
“留白”,源自中国画术语。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更有回味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同样需要“留白”。课堂带给学生的除了知识以外,还应该有思维、有能力、有情感和品质!学生也应该有思考的时间、探索的时间、研究的时间!在教学中只有给学生留白,才能积极营造情感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强大的张力,才能使课堂更有反思的韵味。
环节三: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细细体会父母的爱,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一直都懂你!课外作业巧妙的进行了“留白”,让学生用几天的时间去体验、观察、思索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果没有这个“留白”,学生不会用心去体验父母的付出,不会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而肤浅的认为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不会有“我只觉得我们是没有真正地介入彼此的心灵,倘若父母和子女的心灵是两条隔离的河流,我想河流一旦交汇,流淌的将是爱的激流!爸爸,我爱您!”这样情感上的认知。
可见“留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我们要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中建构情感课堂。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充满情感的课堂,使课堂上涌动生命的成长、创新的灵感。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中学)
目前,我国的初中生中有一半以上是独生子女,这些“小皇帝”“小公主”受尽了长辈们的疼爱甚至溺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对父母的所有付出都视为理所当然。再加青春期的逆反心理,对父母的关心、爱护不仅不能理解、体会,甚至与父母发生误解、矛盾、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若不及时加以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鉴于此,我在教学“我和父母——爱的冲突”(粤教版)时尝试通过情感教学来唤起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和宽容。
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品德课,突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从而把情感教学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如何走进学生内心深处,触动他们的情感,通过情感的内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是情感目标的关键点,也是三维目标实现的落脚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情感教学要求,我设计了“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的教学。
二、案例描述
“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中,我设计了三个环节:感受冲突、理解冲突、化解冲突。
1. 感受冲突
教师在讲子女与父母冲突时,先让学生表演一个小品:妈妈在烧饭,学生放学回家后,母亲关切的询问学习的情况,学生感觉母亲啰嗦,不耐烦——引发冲突。
然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妈妈和这位妈妈有相像的地方吗?这个学生和他的妈妈发生了哪些冲突?你觉得他处理冲突的方式好吗?如果是你会怎么处理与妈妈的冲突?
很多学生都说很像自己的妈妈,当发生冲突时,我就跟她吵架,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来,不吃饭、不跟妈妈讲话,她说什么我一句也没听。但是我现在发现这种处理方式不对,我应该……
2. 理解冲突
这个环节重在引导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理解和沟通。我预先准备了一份意外的“礼物”,就是事先对学生父母的一份调查问卷。老师营造氛围:“拥有这份爱时我们是幸福的,所以我们要学会珍惜这份爱。请打开你手中的信封,它是你们父母最真实的心声……”(同时音乐缓缓响起:常言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直到我们有了儿女,才能真正的体会,最感动就是天下父母心,儿女长大要去飞,老人怕给添累赘……)以下就是一个家长的心声,既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我。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孩子在十个月左右学会叫妈妈爸爸。人生开始迈出第一步时在出生十一个月左右,一步一步向前走过来,在小学里学习很自觉,很有上进心,我有这样健康、快乐的孩子感到很高兴。”
“我最希望孩子改变的是:女儿的心胸要像大海一样宽阔,在学习上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只要你付出努力,就会得到收获,你的明天会更好。”
“对孩子我觉得有愧疚的是:我没有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3. 化解冲突
在引导学生如何化解与父母爱的冲突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父母赋予我们生命,把我们带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父母殷切叮咛和期盼伴随我们一天天长大成人。让我们细细体会父母的爱,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一直都懂你!几天之后,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了。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记忆中,很多时候,我都是近乎麻木地面对父亲为我做的一切。我和父亲之间隐约隔着什么。直到今天,我才猛然间读懂了父亲。我只觉得我们是没有真正地介入彼此的心灵,倘若父母和子女的心灵是两条隔离的河流,我想河流一旦交汇,流淌的将是爱的激流!爸爸,我爱您!”
三、案例反思
思想品德“以人为本”的新课程理念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但有些教师在实施学生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可能误入歧途,他们很重视学生课堂上的参与,经常组织课堂活动,让学生辩论、表演等。但这些只是为了追求形式的多样而采取的方式,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和需要出发,忽略了教学的效果,使课堂教学只停留于表面,学生没时间也没机会进行情感体验。一节课下来,老师、学生闹哄哄,却什么也没留下。这显然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在“我和父母——爱的冲突”一课中,教学手段虽然简单,但抓住了教材的教育点,选准了学生的动情点,解决了学生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真正抓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魂”,将课上得入情。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如果说这堂课有成功之处的话,我认为关键在于创设了情境,巧用了“留白”,构建了一节情感课堂。
1. 创设情境,构建情感课堂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下产生和表现的。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与学生的情感、心理发生共鸣,使学生在心理体验中建构情感课堂。
环节一:通过让学生自己表演小品,创设了一个故事情境。借助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而后再引导学生融入所创设的情境当中,假如是你,你怎么处理与父母的冲突?把情境中蕴涵的情感在自己身上做想象性投射,通过想象感受自己生活在某种氛围中,设身处地设想自己成为体验的对象,产生与体验对象相一致的移情体验,并从中领悟和把握知识,感悟其中的道理,使“理”通过“情”进入学生的心灵。
环节二:在音乐的渲染下,父母的肺腑之言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看着父母情真意切的心理话,学生的眼睛开始潮湿了,内心深处的情感被强烈触动,心里的那个最柔软的部分被彻底的感动了,有人开始发出哽咽之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哭泣。在这个片段中,通过实物展示、音乐渲染、语言描述等方式创建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有了一次心灵的体验,情感的旅行。教学实践证明,情境性、传染性是情感的重要特征,中学生的道德感正处于形象性道德感向伦理性道德感发展的过渡阶段,其道德感的产生和发展还不能完全摆脱具体情境的作用,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情感。
在思想品德的情感课堂中,我们要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置于特定的教学情景之中,让学生体验、确认、感悟、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从而成为其自我发展的一种内驱力,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和更高的层次上进行更积极主动的自我发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巧用“留白”,构建情感课堂
“留白”,源自中国画术语。指的是在画面布局上留下一片空白,给观者一个想象的空间、一个更有回味的空间。我们的课堂同样需要“留白”。课堂带给学生的除了知识以外,还应该有思维、有能力、有情感和品质!学生也应该有思考的时间、探索的时间、研究的时间!在教学中只有给学生留白,才能积极营造情感的空间,才能使课堂教学产生强大的张力,才能使课堂更有反思的韵味。
环节三:设计了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细细体会父母的爱,告诉他们,其实我们一直都懂你!课外作业巧妙的进行了“留白”,让学生用几天的时间去体验、观察、思索父母对我们的爱。如果没有这个“留白”,学生不会用心去体验父母的付出,不会懂得父母对我们的爱,而肤浅的认为父母对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不会有“我只觉得我们是没有真正地介入彼此的心灵,倘若父母和子女的心灵是两条隔离的河流,我想河流一旦交汇,流淌的将是爱的激流!爸爸,我爱您!”这样情感上的认知。
可见“留白”是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我们要引导学生填补“空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求知的欲望,在学生的主动探究中建构情感课堂。
第斯多惠指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句话道出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充满情感的课堂,使课堂上涌动生命的成长、创新的灵感。
(永嘉县瓯北镇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