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各大城市,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逐步形成以地铁为主体,多种轨道交通类型并存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新格局。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今天,各大城市也在兴建地铁来缓交通拥挤问题。
因此地铁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审美不断提高的精神追求。中国地铁建筑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与城市环境脱节、功能和细节深化不到位、空间造型单调乏味、材料和工艺简陋落后…国的地铁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人文环境不协调,这与地铁规划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地铁线路的走向,地铁站点的位置,出口的位置如何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上需要进行合理设计。我国地铁空间设计上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在建设、评判和审核上没有控制标准。大多地铁在空间上单调、雷同、缺乏艺术气息,乘客在视觉上会出现乏味的情绪。在施工材料应用上没有积极科学的进行选配,缺乏艺术性和性价比的考量。设计缺乏专业切盲从,设计材料选配上雷同、工艺粗糙停滞不前。
世界各地地铁设计千姿百态,作为城市文化存在于地下空间。从功能上讲它是一个人流量大、快速、便捷的公共空间。是大众化、潮流化的场所。大众化也要以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为背景来进行设计。让这个公共空间融入大的社会人文环境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有着璀璨的传统文化,当我们把这种文化内涵运用到设计中,它自然显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氛围。原因在于这种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际生活的“磨合”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
一、地铁的发展与空间分析
地铁建筑空间的分析
城市道路来看,人们在这一交通的建筑实体——车站与区间中的行为特征及需求来考虑,它对于城市而言,所起的作用与地位更加接近于“街道”,而并非我们常规所讲的“交通建筑”。
地铁建设和地铁设计尤其是地铁室内设计的各种主导思想、主导概念,如“人文地铁”、“生态地铁”等等,大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地铁建筑内部来考虑,对于功能的理解,也一如既往地把目光放在车站内部从主要使用者——乘客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筑中与乘客直接发生关系的部位划分为两大区域:行车区与候车区。
地铁站根据空间位置,分为地下站、地上站,地上站又可分为地面站和高架站。
地铁站空间部位,可分为出入口、出入口至站内的通道。
站厅和站台:站厅可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大部分,包含售票和检票两大环节。
站台可分为站台区、轨道区、设备管理区,根据站台和轨道的关系,又可分为侧式站台(中间是轨道、两侧是站台)和岛式站台(中间是站台,两侧是轨道)。
地铁站站厅、站台可以是同处一层,地下站往往上层站厅,下层站台,高架站往往下层站厅,上层站台,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能是两层以上,如商业层、物业层;对于家童枢纽的地铁的站,则可能是多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或者地铁站同时和多种地面其他交通形式接驳。
二、地铁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接壤的表现和运用
(一)国外地铁空间设计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1斯德哥尔摩地铁
斯德哥尔摩市处在海湾岩石地带,地形高低起伏,地鐵修建工程实属不易。全市50多个地铁站,装有半个世纪以来的150多为艺术家的作品,浮雕、塑像和油画应有尽有,古典派、现代派不一而足,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陈列馆。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的室内设计很有特点,个性飞扬,充满艺术气质,兼顾了城市文脉的延续,表现手法前卫大胆,不拘一格,天马行空,让人羡慕其设计创作环境的优良。
结语
着眼未来,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需要保护以及有责任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人类的文明需要有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在文化回归本土的潮流中,我们应当多注重使我们民族性的文化传播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作为未来的艺术创作者,我们需要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及装饰设计与先进的设计形式结合,运用新的高科技技术手段与现代材料,完成我们的设计。让它成为民族与地域文化的载体。把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明和璀璨的文化艺术展示的淋漓尽致,不断宏扬优秀的民族精神。让一个好的设计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里积淀。
参考文献:
[1] 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 董玉香《俄罗斯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建筑学报》2004年11期
[3] 沈德耀 陆良《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继山《北京地铁国贸站地下空间的设计》《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5期
[5] 李承来 赵欣《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装修与装饰设计初探》
[6] 董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7] 赵世瑜《清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
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世界各大城市,解决日益恶化的城市交通问题。逐步形成以地铁为主体,多种轨道交通类型并存的现代城市轨道交通新格局。中国在城市化建设的今天,各大城市也在兴建地铁来缓交通拥挤问题。
因此地铁的空间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要,也要满足人们审美不断提高的精神追求。中国地铁建筑室内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与城市环境脱节、功能和细节深化不到位、空间造型单调乏味、材料和工艺简陋落后…国的地铁建筑设计与周围建筑人文环境不协调,这与地铁规划有至关重要的问题,地铁线路的走向,地铁站点的位置,出口的位置如何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从功能、交通流线和空间布局上需要进行合理设计。我国地铁空间设计上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层次,在建设、评判和审核上没有控制标准。大多地铁在空间上单调、雷同、缺乏艺术气息,乘客在视觉上会出现乏味的情绪。在施工材料应用上没有积极科学的进行选配,缺乏艺术性和性价比的考量。设计缺乏专业切盲从,设计材料选配上雷同、工艺粗糙停滞不前。
世界各地地铁设计千姿百态,作为城市文化存在于地下空间。从功能上讲它是一个人流量大、快速、便捷的公共空间。是大众化、潮流化的场所。大众化也要以文化尤其是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为背景来进行设计。让这个公共空间融入大的社会人文环境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有着璀璨的传统文化,当我们把这种文化内涵运用到设计中,它自然显现出与周围环境相和谐的氛围。原因在于这种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际生活的“磨合”经过长期积累,逐步形成的。
一、地铁的发展与空间分析
地铁建筑空间的分析
城市道路来看,人们在这一交通的建筑实体——车站与区间中的行为特征及需求来考虑,它对于城市而言,所起的作用与地位更加接近于“街道”,而并非我们常规所讲的“交通建筑”。
地铁建设和地铁设计尤其是地铁室内设计的各种主导思想、主导概念,如“人文地铁”、“生态地铁”等等,大多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地铁建筑内部来考虑,对于功能的理解,也一如既往地把目光放在车站内部从主要使用者——乘客的角度来看,我们把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筑中与乘客直接发生关系的部位划分为两大区域:行车区与候车区。
地铁站根据空间位置,分为地下站、地上站,地上站又可分为地面站和高架站。
地铁站空间部位,可分为出入口、出入口至站内的通道。
站厅和站台:站厅可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大部分,包含售票和检票两大环节。
站台可分为站台区、轨道区、设备管理区,根据站台和轨道的关系,又可分为侧式站台(中间是轨道、两侧是站台)和岛式站台(中间是站台,两侧是轨道)。
地铁站站厅、站台可以是同处一层,地下站往往上层站厅,下层站台,高架站往往下层站厅,上层站台,根据设计需要也可能是两层以上,如商业层、物业层;对于家童枢纽的地铁的站,则可能是多条地铁线路的换乘站,或者地铁站同时和多种地面其他交通形式接驳。
二、地铁空间设计与传统文化接壤的表现和运用
(一)国外地铁空间设计与本土文化的结合
1斯德哥尔摩地铁
斯德哥尔摩市处在海湾岩石地带,地形高低起伏,地鐵修建工程实属不易。全市50多个地铁站,装有半个世纪以来的150多为艺术家的作品,浮雕、塑像和油画应有尽有,古典派、现代派不一而足,被誉为世界上最长的艺术陈列馆。斯德哥尔摩地铁站的室内设计很有特点,个性飞扬,充满艺术气质,兼顾了城市文脉的延续,表现手法前卫大胆,不拘一格,天马行空,让人羡慕其设计创作环境的优良。
结语
着眼未来,在世界文化交融的今天,我们需要保护以及有责任传承本民族的文化。人类的文明需要有差异,这样才能更好的展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
在文化回归本土的潮流中,我们应当多注重使我们民族性的文化传播体现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作为未来的艺术创作者,我们需要把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及装饰设计与先进的设计形式结合,运用新的高科技技术手段与现代材料,完成我们的设计。让它成为民族与地域文化的载体。把我国五千年的优秀历史文明和璀璨的文化艺术展示的淋漓尽致,不断宏扬优秀的民族精神。让一个好的设计作为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历史长河里积淀。
参考文献:
[1] 杨冰《地铁建筑室内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8月第一版
[2] 董玉香《俄罗斯地铁站地下空间人性化设计》《建筑学报》2004年11期
[3] 沈德耀 陆良《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分析》《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4] 王继山《北京地铁国贸站地下空间的设计》《铁道标准设计》2006年05期
[5] 李承来 赵欣《地铁车站内部空间装修与装饰设计初探》
[6] 董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3月第一版
[7] 赵世瑜《清代城市生活长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