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与寻找之上是希望

来源 :中学语文(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5118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忆和寻找,是人文科学领域颇有魅力的两个词汇。顾长卫的电影《孔雀》,便充分展现了这“回忆和寻找”的精神吸引力。
  在中国大陆电影导演中,顾长卫是很特殊的一位——1957年出生的顾长卫本是78级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学生,1982年毕业后任西安电影制片厂摄影助理,从《结婚》(1982年)到《鬼子来了》(1999年)的顾长卫都是作为摄影师活跃在影坛上。于2005年公映的《孔雀》是顾长卫的导演处女作,获得了当年的柏林电影节银熊奖。从其经历来看,顾长卫属于我国第五代电影人,然而顾长卫是2003年才开始执导电影,由这一点尤其是从他的电影表现形式和表达主题上判断,他更接近于第六代导演。
  《孔雀》从弟弟回忆的视角切入,讲述了生活在某北方小城里一个五口之家的故事,影片故事跨度将近十年的时间。故事的主线人物是家庭中的姐姐(张静初饰)、哥哥(冯瓬饰)和弟弟(吕玉来饰)。在影片开始的时候,姐姐二十出头,是一位削瘦清秀的女孩,有一种清教徒似的气质,但内心刚烈执拗,可以为了梦想狠得下任何心;哥哥二十三四岁,小时得病落下轻微脑疾,但以为他笨的人,往往还不如他心底里透着明白;弟弟十七八岁,敏感、忧郁,内心过于丰富,显得有些慵懒……故事的叙述被分成了三段,分别讲述姐姐、哥哥、弟弟三个年轻人各自的一段生命历程与生命状态,呈现出来的是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幻灭、神经抽搐、精神萎靡以至日子平淡、尘埃落定的过程。以这样的形式来组织电影的叙事结构,顾长卫称是为了“更让人回味”。
  在整个电影中,顾长卫刻意弱化了人物所处背景以及故事描述的时代,使得影片更多地展现、关注一个普通家庭中的个体生命,但是他又分外用心地用一些细节来强调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甚至,在影片开头,他直接让弟弟在独白中说“很多年之后,我还是清楚地记得,在70年代的夏天,我们一家五口在走廊里一起吃饭的场景……”这里,首先,我们还是必须明确,电影所表现的,是中国大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中国内陆小城(剧本中写明是河南省安阳市水冶镇)的故事。在电影第一部分,是关于招飞的情节,我国于1981年招收第五代女性飞行员,这是姐姐的主要故事中她不惜代价地要回降落伞并报名参加飞行员的选拔最终却是愿望和梦想随着酒与点心跌落这一重要情节的背景。在电影的另一个细节里,电影临近结尾部分,一个全家团聚的春节,姐姐两、三岁的女儿和钢炮在看春节晚会里费翔唱“冬天里的一把火”,这是198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因此,严格说来,电影发生的背景只能也的确是70年代末年到80年代末,而80年代则是故事发生的主要时间。
  所以要确定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是因为这涉及到了本部电影的主题,以及电影的时代意义。顾长卫说:“之所以执导《孔雀》,是要透过其中,我们能看到日子、时光以及关于人生的朴素、本来的面目,还能感受到东方式的含蓄、温情和人生的苍凉。而且透过片中那个与今天有点距离的时代,也许能唤醒人们关于成长的记忆。”
  由此可见,《孔雀》的表现主题就是回忆,是回忆过去的成长经历。当然,影片中也有寻找,对自我的寻找,对理想的寻找……甚至,就影片内容来说,影片的价值正在于这回忆中的寻找,或者说是对已经过去的理想和愿望的追寻。但是,这种寻找的主题却又总是被强烈的怀旧色彩所笼罩,甚或,可以说是被淹没了。但是,从根底上来说,回忆不过是影片的底色,而寻找则是影片的意义与升华所在。
  《孔雀》这部作品集中表现了当时青少年生存的孤独、焦虑,还有彼此之间的淡漠。在影片之初,这五口之家吃饭的时间居然都是没有语言沟通的,在其他的场景中,他们也往往是沉默的,彼此之间没有语言甚至眼神的接触,这显示出了家庭的温馨背后每个人的冷漠和孤寂,而这恰恰又是文革后期乃至改革开放之初社会背景的一点点反映——严格来说,这未必能说是当时小市民家庭的生活写照,毕竟,这一家庭因为哥哥的存在显得很是特殊,是非同一般的特别状态。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在电影冷静到几乎无情的客观化纪实性叙述中,在表现当时以这一五口之家为典型的一种社会中底层普通民众的个体性的生存状态中,这冷漠与无情却恰恰凸显出了电影的记录本性和人道主义关怀,使得这平实而朴素的表达展现出一种悲悯的人道主义情怀。
  尽管,顾长卫说自己的电影是“苍凉”的,但是,影片又每每在细节上给我们以希望的温馨——尽管,这温馨背后可能又是无尽的苍凉。在电影开始不久,姐姐为了自己的理想去给自己喜欢的军官送礼,向弟弟借钱,弟弟借给了了姐姐一块钱,又拿出了一块钱——主动地,积极地拿出了自己不知道保存多久的一块钱,这时候姐姐欢快地说了一声:“你可是真有钱啊,简直像个资本家……”姐姐出嫁前夕,妈妈把自己手腕上的表摘了下来,给了姐姐,姐姐又给了哥哥,说:“哥,妈给我的表留给你吧,以后留着结婚用。”接着的镜头便是哥哥穿戴一新地相亲……这些情节隐晦地展现了这一清贫的家庭的互谅互助,给整体灰暗的影片展示了难得而又万分重要的暖色。
  但是,整个电影的确无法摆脱顾长卫所定格的“苍凉”——正如影片所展示的,青春的男女那美丽的梦想是如何被家庭、单位和周边环境一点点、一点点碾碎,最后与生活一起沉淪,堕入平庸。在“苍凉”之外,我们在电影语言的回忆和追寻之外,还是能看到希望的所在。尽管,哥哥姐姐还有弟弟都没有赶上好时光,没有看到“孔雀美丽的开屏”,然而,在这回忆和寻找中,在当下,还有着希望,还有着下一代的成长——大儿子的媳妇怀孕,姐姐的孩子也开始成长,开始下一代的新生活,并且带着新一代的梦想……正如影片最后弟弟的独白:“爸爸去世了,妈妈老了,我们还好……”
  鲁迅先生说:“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正是这希望,正是这理想,支持每一个人抗击着大大小小的困难,即使终究还是要在困境中挣扎,这挣扎的人生还是在这不满现状的奋起中凸显了生命本来的意义,实现了每一个人作为个体活着并且活下去的价值。顾长卫说:“生如孔雀,尽管一生再黯淡,平庸的岁月再漫长,也总可以等到开屏的瞬间。这样的瞬间,便足以将生命照亮。”
  [点 评]作者带着对这个世界的温情,将笔触伸到了生命之上,似乎在独白,却又分明在娓娓叙述,让你对这个千疮百孔的世界产生无尽的期待与想象。作者剔除了影片中的暴力与冷峻、虚无与物欲,让你看见在黯淡、平庸的漫长岁月里,足以将生活点亮的渺茫的希望;让我们能在跌跌撞撞的生活中,还能拥有面对苟且与凌乱的力量。尽管这希望也许虚妄得令人绝望,但正如裴多菲所说,“绝望之为虚妄,正如希望相同”,这虚妄正如希望,成为了能照亮茫茫黑夜的一盏温暖的灯。
  [作者通联:江苏沭阳高级中学指导老师:杨杰]
其他文献
《寻人启事》这篇微型小说题目本身有点“俗”,但其情节却是曲折起伏,巧设悬念,蕴藉隽永,引人入胜。  1.苛刻而浓烈的母爱  《寻人启事》中的母亲显然不是一个完美的母亲,她心思全用在了挣钱上,而且对女儿日常生活的要求太严格,望女成凤之心甚切,很少面对面同女儿促膝交流,使女孩产生了母亲并不爱自己的误解,以致于女孩产生了离家出走以“报复”母亲的幼稚念头。可随着情节的发展,事实证明,貌似冷酷的母亲是深爱着
期刊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人们常常会“猜”:看小说、电影,猜情节会如何发展;看球赛、看赛马,猜结局会怎样……你一定“猜”过别人的心思、举止,或者一件你很想知道答案的事。  人类常靠“猜”而有新的发现:哥伦布猜测地球是圆的而找到新大陆;哥白尼猜想地球绕着太阳转而开启天文学的新途;牛顿也是先猜地球必有一股力量将月球拉住,从而发现物体的质量会影响万有引力的强度。  请以“猜”为题,自定
期刊
【技法阐释】  人的成长过程,一般以年岁作为标志。每一阶段所发生的事情,就如树木的年轮一样,必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例如,《孔雀东南飞》中“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以铺陈排比的方式,将刘兰芝从十三岁到十七岁这一年龄段的经历表述得铿锵顿挫,有条不紊,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出她的知书达礼、才艺双全。这种围绕既定的主旨,采用年岁作为线索,按照时间顺序叙写
期刊
为了更好地适应任务驱动型写作的新型写作要求,笔者立足于学生的大量写作训练,尝试建立一套新型的写作模型。模型基本思维进阶立足于传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各个层面又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与综合,体现出任务性与时代性。细致说来,共分七个步骤。  一、明确任务,定向概括,呈现焦点  任务驱动型写作材料以叙事性材料为主,内容常涉及时政新闻,往往极具争议性。正式进入写作程序之前,需要对材料进行必要
期刊
一、引题启发  ■  ■  先看“蝴蝶效应”。20世纪60年代,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罗伦兹在用计算机研究气象时,发现一个极为细微的初始数据的改变,会导致巨大的结果差异,于是他提出一个假设: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引起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这就是著名的“蝴蝶效应”。其内在的根据是蝴蝶扇动翅膀的运动,导致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产生微弱的气流,而微弱的气流
期刊
初读苏联作家康·麦里汉的小说《隧道》,感叹这是一个讲述可悲、可叹、可怜的父子关系的故事。但在阅读中发现,作者设计了许多不合常理的情节,这些情节成了理解小说内容的障碍。笔者尝试以解构阅读的方式,来扫清小说阅读过程中的障碍。  一、梳理情节,解构谎言  小说讲述了一个坐火车的儿子,因隧道铁轨故障临时停车,想看望住在隧道附近的父亲,作为修道工的父亲却因为要修理故障的隧道铁轨而无法和儿子见面,最终父子错失
期刊
诗歌是世上最美好的事物之一,它与其他美好的事物一道,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追求。热爱诗歌就是热爱生活,就是热爱生命,无数的诗人以诗歌为生活的最高境界,将诗歌融入自己的生命之中,像血液在血管里流动,像心跳在脉搏里律动。诗歌就是诗人神思畅游的江河湖海,诗歌就是诗人情感慰藉的鸟兽虫鱼,诗歌就是诗人灵魂沉迷的日月星辰。譬如月亮,月亮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是广大诗人的精神情人,曾让多少诗人沉醉其间,吟哦出多
期刊
很多同学在写记叙文时觉得身边小事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又乏善可陈,常常为自己的文章单调、枯燥而头疼不已。很欣赏每年高考之后刊出的优秀记叙文,但怎样才能写好记叙文呢?同学们脸上全是问号?其实,高分记叙文具备的条件不外乎精准的审题、独特的选材、诗化的语言还有巧妙的构思。今天笔者将着重谈谈记叙文的构思,以下是几点浅见。  一、悬疑勾心弦  一篇文章要是被人一眼望穿,看第一段就知道最后一段是什么,那谁还有看的
期刊
诗人是大地的行者,是生命的歌者。无论是恢宏的历史、诡谲的政治,还是神话传说,以至个体及人类的命运,都是诗人吟咏的对象。诗人打捞记忆,钩沉历史,抨击苦难和悲怆,歌颂光荣和梦想,让时光回流,强权俯首,把美和爱铸成人类精神史上不朽的丰碑。帕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诗人。  在大海的黑夜里,  穿梭的游鱼便是闪电。  在森林的黑夜里,  翻飞的鸟儿便是闪电。  在人体的黑夜里,  粼粼的白骨便是闪电。  世界
期刊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1月7日,北京海淀法院官方微博对快播公司涉嫌传播淫秽物品牟利案的审理过程进行了全程直播。本次庭审视频直播引发了舆论狂潮。很多网友为被告方快播团队成员和辩护律师们的精彩发挥鼓掌;《人民日报》认为被告人和辩护律师是在“混淆是非黑白”“掩耳盗铃”,得出结论“辩论再精彩,也不配赢得掌声”;新华社则认为,暂且不论快播是否有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