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如何上好一节初中音乐欣赏课是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提高老师自身修养,面向全体学生,注重音乐情绪的引导,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音乐欣赏;提高审美;音乐的情绪
新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美育”,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在引导和教唱以及学唱环节,老师比较易掌握音乐的重难点,但对于欣赏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受师生的欢迎,老师总是想把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造成一节课一般都是老师主要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的苦,学生也觉得无趣,参与少,课堂效果不佳,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老教师和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对初中欣赏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自我审美体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初中教学中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我们学习音乐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对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就有了高的要求,老师要去努力做一个研究者,认真的去对待音乐作品,关注到艺术作品的内涵上,当执教者的审美体验有一定高度,才能更好的将这些体验共享给学生。想要提升教师自我的审美体验能力,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去学习,教师在对所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多次反复的去听赏作品,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来分析音乐的美,然后分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组成又是什么,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说过:“在音乐的研究中你要去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作曲家或者分析者。”关注到作品本身,然后去感知作品具有的独特表现力的特质。只有教师得到了真实的体验,才能更好的挖掘到欣赏课作品的重难点。例如《卡门》序曲的欣赏课,宏观来看作品是放在介绍歌剧的单元,其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歌剧的魅力。歌剧本来就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而且演唱的语言也让学生不易懂,想要让他们走近它,这就要靠老师首先对整个歌剧作品做功课,从众多知识点中提炼出精髓,教学中通过剧情以及换成汉语的歌词和舞蹈动作的神态和力度的亲身体验模仿,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更易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
二、从学生出发,把课堂留给学生
音乐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知教学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欣赏课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在平常的欣赏课中,老师像个演员一般说学逗唱样样都得精通,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被“灌”一节课,课堂时效性就很难评价了。我建议和初中生去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放下老师的姿态,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愿意张扬,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独特个性及特长,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课堂中。例如在上七年级《行进中的歌》的欣赏课时,我把《婚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葬礼进行曲》三个作品放在了一节课欣赏,“今天有三首作品它可以串联成一个感伤的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要靠大家来叙述”,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让有特长的同学利用乐器演奏表演的形式展示片段,然后学生去用步伐感受作品的节奏,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进行编创,去感受三首进行曲带给人们的不用感受,整节课中老师只是充当了观众,虽然少了很多作品的分析,但学生依然从音乐的情绪上感知到作品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参与体验让这几首音乐作品的主题让人难忘,他们编创出几个版本如:“一个人从结婚,到后来从军,再到英勇牺牲的故事”,另一个是“一个人从军受伤回来昔日的恋人依然选择了和他结婚,一直陪伴他老去直到死亡。”,完全不能低估学生的想象力,相信这样的编创让学生们对这三首作品肯定是记忆深刻。所以把课堂留给学生,老师的角色应该是那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三、注重音乐情绪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
对于音乐的欣赏关键就在于音乐的情绪的感知,我们在让学生听赏音乐的时候常常会问学生“你们感知到的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可以说是我们对作品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任务是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去正确的欣赏作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导入;要用精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 -巧设问题;要围绕着听音乐的活动- -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如提供文字乐谱图像、画面、优质的多媒体短片等辅助方式;老师示范表演的方式- - -模仿;律动的方式,猜谜语、悬念式的小活动的方式;结合其他学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摇篮曲》一课我用了一张笑脸一张哭脸一张打哈欠的脸导入,“你们认为什么音乐可以影响到他们的表情?”学生回答很丰富,如:《郊游》、《奔跑吧兄弟》、《小白菜》、《虫儿飞》、《宝贝》,然后老师导入本课后,进行示范,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上自己分析摇篮曲为何能让宝宝睡着?然后让他们亲身体验去感受该如何表现音乐才能哄宝宝睡觉。课上还尝试了用器乐演奏,通过体验学生自己总结出:音乐的韵律,如舒缓的呼吸,轻柔的旋律让人平静,充满感情的演唱和演奏才能让宝宝更有睡意。这样一节课,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聆听欣赏中来,去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音乐欣赏课能否顺利进行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不是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能力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在“授业解惑”的同时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现在和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有益的。例如说常规上,书、器乐的摆放要规范,防止学生叮叮咚咚碰到书,摔到乐器;规范演唱演奏的动作的习惯,就不用老师每次要挨个强调和教授;培养文明欣赏的好习惯,初中作品长,尊重作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前提;培养预习的习惯,学生也可以作为小老师进行知识的解答;培养合作讨论的习惯,有记录有代表有发言,学生参与率高,且回答全面;培养合作表演的好习惯,有指挥有准备有队形有速度,这为拓展训练当中提高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节好的欣赏课的助力。
一节准备充分,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的音乐欣赏课,在老师这个“导演”的引导下,能够引导学生让其充当表演者,探索者,创编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体验音乐》,[G];2009.
【作者简介】
张婕(1985~),女,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中学初中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
【关键词】音乐欣赏;提高审美;音乐的情绪
新课标中提出音乐课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美育”,音乐欣赏课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在引导和教唱以及学唱环节,老师比较易掌握音乐的重难点,但对于欣赏课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受师生的欢迎,老师总是想把最全面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所以造成一节课一般都是老师主要讲授,学生被动学习,老师教的苦,学生也觉得无趣,参与少,课堂效果不佳,如何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是我们音乐老师一直很关注的问题,下面结合老教师和自己的一些经验谈谈对初中欣赏课的几点建议。
一、提升自我审美体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初中教学中音乐欣赏是音乐活动的基本形式,我们学习音乐的初衷就是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就对作为引导者的老师就有了高的要求,老师要去努力做一个研究者,认真的去对待音乐作品,关注到艺术作品的内涵上,当执教者的审美体验有一定高度,才能更好的将这些体验共享给学生。想要提升教师自我的审美体验能力,就要求我们老师要不断的去学习,教师在对所学作品的背景知识的基础上,多次反复的去听赏作品,从一个成人的角度来分析音乐的美,然后分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组成又是什么,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说过:“在音乐的研究中你要去充当表演者、欣赏者、作曲家或者分析者。”关注到作品本身,然后去感知作品具有的独特表现力的特质。只有教师得到了真实的体验,才能更好的挖掘到欣赏课作品的重难点。例如《卡门》序曲的欣赏课,宏观来看作品是放在介绍歌剧的单元,其教学的目标是通过欣赏作品感受歌剧的魅力。歌剧本来就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而且演唱的语言也让学生不易懂,想要让他们走近它,这就要靠老师首先对整个歌剧作品做功课,从众多知识点中提炼出精髓,教学中通过剧情以及换成汉语的歌词和舞蹈动作的神态和力度的亲身体验模仿,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学生更易感受歌剧音乐的魅力。
二、从学生出发,把课堂留给学生
音乐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知教学对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对欣赏课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在特定的情境中更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在平常的欣赏课中,老师像个演员一般说学逗唱样样都得精通,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被“灌”一节课,课堂时效性就很难评价了。我建议和初中生去以朋友的方式相处,放下老师的姿态,和他们一起讨论问题,现在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提问题,愿意张扬,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独特个性及特长,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课堂中。例如在上七年级《行进中的歌》的欣赏课时,我把《婚礼进行曲》、《拉德斯基进行曲》、《葬礼进行曲》三个作品放在了一节课欣赏,“今天有三首作品它可以串联成一个感伤的故事,具体的故事情节要靠大家来叙述”,从学生的喜好出发,让有特长的同学利用乐器演奏表演的形式展示片段,然后学生去用步伐感受作品的节奏,通过对音乐的理解对故事进行编创,去感受三首进行曲带给人们的不用感受,整节课中老师只是充当了观众,虽然少了很多作品的分析,但学生依然从音乐的情绪上感知到作品的内容,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参与体验让这几首音乐作品的主题让人难忘,他们编创出几个版本如:“一个人从结婚,到后来从军,再到英勇牺牲的故事”,另一个是“一个人从军受伤回来昔日的恋人依然选择了和他结婚,一直陪伴他老去直到死亡。”,完全不能低估学生的想象力,相信这样的编创让学生们对这三首作品肯定是记忆深刻。所以把课堂留给学生,老师的角色应该是那个导演而不是演员。
三、注重音乐情绪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审美
对于音乐的欣赏关键就在于音乐的情绪的感知,我们在让学生听赏音乐的时候常常会问学生“你们感知到的音乐的情绪是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可以说是我们对作品的情感共鸣,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的任务是该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的情绪,去正确的欣赏作品。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出发: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导入;要用精炼的问题去引导学生- -巧设问题;要围绕着听音乐的活动- -保持音乐的完整性,如提供文字乐谱图像、画面、优质的多媒体短片等辅助方式;老师示范表演的方式- - -模仿;律动的方式,猜谜语、悬念式的小活动的方式;结合其他学科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摇篮曲》一课我用了一张笑脸一张哭脸一张打哈欠的脸导入,“你们认为什么音乐可以影响到他们的表情?”学生回答很丰富,如:《郊游》、《奔跑吧兄弟》、《小白菜》、《虫儿飞》、《宝贝》,然后老师导入本课后,进行示范,让学生从音乐要素上自己分析摇篮曲为何能让宝宝睡着?然后让他们亲身体验去感受该如何表现音乐才能哄宝宝睡觉。课上还尝试了用器乐演奏,通过体验学生自己总结出:音乐的韵律,如舒缓的呼吸,轻柔的旋律让人平静,充满感情的演唱和演奏才能让宝宝更有睡意。这样一节课,使他们能够主动的参与到音乐聆听欣赏中来,去产生情感共鸣,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培养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
对于音乐欣赏课能否顺利进行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习惯,老师不是只向学生传授知识,启发学生能力的,我们更应该注重的是在“授业解惑”的同时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为现在和将来的音乐学习都是有益的。例如说常规上,书、器乐的摆放要规范,防止学生叮叮咚咚碰到书,摔到乐器;规范演唱演奏的动作的习惯,就不用老师每次要挨个强调和教授;培养文明欣赏的好习惯,初中作品长,尊重作品、老师和同学是学习的前提;培养预习的习惯,学生也可以作为小老师进行知识的解答;培养合作讨论的习惯,有记录有代表有发言,学生参与率高,且回答全面;培养合作表演的好习惯,有指挥有准备有队形有速度,这为拓展训练当中提高效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节好的欣赏课的助力。
一节准备充分,面向全体学生精心设计的音乐欣赏课,在老师这个“导演”的引导下,能够引导学生让其充当表演者,探索者,创编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音乐中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体验音乐》,[G];2009.
【作者简介】
张婕(1985~),女,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中学初中音乐教师,研究方向: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