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是教育前提,是教师与幼儿心灵沟通的桥梁,是我们老师洞悉幼儿内心、了解幼儿内心的有效途径。幼儿教育活动中需要教师要有倾听孩子,并能与孩子对话的习惯,从而走进孩子的世界。在组织艺术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倾听孩子的声音对活动开展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善于倾听孩子的说话就是一门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倾听是理解、是尊重、是期待、是接纳,是创造。“如果教育者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可见,真正的教育必然是从心与心的对话开始的,而心与心的对话又是从有效的倾听开始的,教师可在倾听中获悉孩子内心的想法,从而更好的开展艺术活动。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结合倾听孩子的心声,从以下几方面探索艺术活动的开展。
一、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兴趣
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对艺术的选择和表现也不同。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通过交谈、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这样,幼儿接受起来自然、顺利,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例如,“认识春天”主题系列活动,以往都是按教师的要求,幼儿集体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现在,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认识春天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春天。孩子们有说的,有唱的,有画的,有跳的,有剪的,有粘贴的……把春天的特征全部描述了出来。但是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不盲目迎合幼儿的兴趣,而是从兴趣入手,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在活动中不断扩展幼儿的兴趣。
二、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需要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我们成人不要过多干预,当幼儿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提出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帮助,一方面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又避免帮助过度,阻碍幼儿的发展。例如,中三班小朋友都很喜欢汽车,于是,教師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在班上或在活动中如何把汽车表现出来。结果,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把墙壁布置成大街,马路上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建汽车城,画汽车图书等。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参加各组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需要鼓励和支持,有的则需要具体指导。一位幼儿想画救火车,但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最后准备放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对火车和救火车进行比较,找出了共同点和不同点。后来,他成功了。玩开汽车游戏的幼儿特别想把游戏玩好,可就是不知怎么玩。经过师生协商,配上音乐、情节和游戏规则,游戏一下子变得很有意思,幼儿很自然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了。但有几个幼儿由于动作总是不协调,便不想玩了。这时,教师及时走过去说:“我们一起做好吗?”教师先请幼儿认真听音乐,逐渐加上动作,再根据音乐的节奏,调整动作的快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这几个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游戏动作。这个活动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教师自始至终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指导,保证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倾听中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同一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往往不同。因此,教师始终坚持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起点不同的原则。在艺术活动过程中,老师通过倾听孩子的回答,发现了孩子存在的困难,采用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帮助幼儿。例如,在大班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幼儿不仅能模仿教师拍击的各种节奏,还能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而有些幼儿连模仿节奏都很困难。于是,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要求节奏感较好的幼儿能够首尾相接地创编节奏,即“节奏接龙”;要求节奏感较差的幼儿先完整、准确、合拍地模仿节奏,即“节奏回声”,然后,再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
四、在倾听中接受孩子不同的见解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孩子的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的原则。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理解幼儿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时的思路,有自己见解的幼儿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例如,一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天鹅湖》中的一段插曲。这段曲子的内容是公主在花园中散步,后来被魔鬼抓走。音乐开始的旋律优美、舒缓,后来紧张、压抑,最后逐渐安静。欣赏后,老师请幼儿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音乐。结果,幼儿讲得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小白兔在花园里游戏,后来被大老虎发现了;有的说像一些人在打架,有一队被打败了。虽然孩子们都没有讲出音乐本身的内容,但老师还是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因为教师明确地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是没有错的。幼儿的艺术表现自有他们的道理,成人不能以对和错简单地加以评判。至于音乐的真正内容,则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告诉幼儿。
通过倾听幼儿、探索艺术活动的开展,让教师进行深刻反思。《指南》向教师诠释了幼儿的发展,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对于教师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善于倾听幼儿、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学会正确评价幼儿,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在幼儿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与幼儿共同成长。
一、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兴趣
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同,对艺术的选择和表现也不同。因此,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开展艺术教育活动是非常重要的。首先,教师要通过交谈、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然后,从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入手,尽可能为他们提供艺术学习的机会。这样,幼儿接受起来自然、顺利,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高。例如,“认识春天”主题系列活动,以往都是按教师的要求,幼儿集体说春天、唱春天、画春天。现在,教师请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认识春天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春天。孩子们有说的,有唱的,有画的,有跳的,有剪的,有粘贴的……把春天的特征全部描述了出来。但是在艺术教育中,我们不盲目迎合幼儿的兴趣,而是从兴趣入手,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到快乐,在活动中不断扩展幼儿的兴趣。
二、在倾听中了解幼儿的需要
在艺术活动中,幼儿常常会有很多想法和感受,我们成人不要过多干预,当幼儿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提出需要,予以不同程度的帮助,一方面避免幼儿产生畏难情绪,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又避免帮助过度,阻碍幼儿的发展。例如,中三班小朋友都很喜欢汽车,于是,教師就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在班上或在活动中如何把汽车表现出来。结果,孩子们想出了很多办法:把墙壁布置成大街,马路上跑着各式各样的汽车,建汽车城,画汽车图书等。然后,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参加各组活动。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有的幼儿需要鼓励和支持,有的则需要具体指导。一位幼儿想画救火车,但尝试了几次都画不好,最后准备放弃。这时,教师及时引导他对火车和救火车进行比较,找出了共同点和不同点。后来,他成功了。玩开汽车游戏的幼儿特别想把游戏玩好,可就是不知怎么玩。经过师生协商,配上音乐、情节和游戏规则,游戏一下子变得很有意思,幼儿很自然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了。但有几个幼儿由于动作总是不协调,便不想玩了。这时,教师及时走过去说:“我们一起做好吗?”教师先请幼儿认真听音乐,逐渐加上动作,再根据音乐的节奏,调整动作的快慢。在教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这几个孩子很快就掌握了游戏动作。这个活动一直延续了很长时间,教师自始至终根据幼儿的不同需要,给予不同的指导,保证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三、在倾听中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
《指南》指出:“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记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在艺术活动中,同一年龄的幼儿发展水平往往不同。因此,教师始终坚持幼儿发展水平不同,教育起点不同的原则。在艺术活动过程中,老师通过倾听孩子的回答,发现了孩子存在的困难,采用一系列措施和手段,帮助幼儿。例如,在大班音乐节奏感训练中,幼儿的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别:有些幼儿不仅能模仿教师拍击的各种节奏,还能创编出一些简单的节奏;而有些幼儿连模仿节奏都很困难。于是,教师制定了不同的教育目标:要求节奏感较好的幼儿能够首尾相接地创编节奏,即“节奏接龙”;要求节奏感较差的幼儿先完整、准确、合拍地模仿节奏,即“节奏回声”,然后,再进行简单的节奏创编。这样,每个幼儿都能感到成功的喜悦,积极参加到活动中去。
四、在倾听中接受孩子不同的见解
《指南》指出:“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因此,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我们始终坚持孩子的艺术表现没有对错之分的原则。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理解幼儿的意思,欣赏幼儿回答时的思路,有自己见解的幼儿我们应该给予肯定的评价。例如,一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欣赏《天鹅湖》中的一段插曲。这段曲子的内容是公主在花园中散步,后来被魔鬼抓走。音乐开始的旋律优美、舒缓,后来紧张、压抑,最后逐渐安静。欣赏后,老师请幼儿凭自己的感觉去理解音乐。结果,幼儿讲得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小白兔在花园里游戏,后来被大老虎发现了;有的说像一些人在打架,有一队被打败了。虽然孩子们都没有讲出音乐本身的内容,但老师还是充分肯定了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因为教师明确地认识到,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是没有错的。幼儿的艺术表现自有他们的道理,成人不能以对和错简单地加以评判。至于音乐的真正内容,则是教师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告诉幼儿。
通过倾听幼儿、探索艺术活动的开展,让教师进行深刻反思。《指南》向教师诠释了幼儿的发展,让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所教育的每个年龄段幼儿应该具体达到怎样的目标,而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育建议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手段,这对于教师今后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非常大的指导作用。教师将认真贯彻《指南》的精神,做一个研究型的老师,善于倾听幼儿、观察幼儿,勇于反思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创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调整自己教育思路,学会正确评价幼儿,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在幼儿得到发展的同时,教师各方面的水平也得到提高,与幼儿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