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代祭礼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uuuuu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试图从祭礼时间、祭礼地点、祭礼成员与祭礼仪式四个方面来比较郑、陈、鲁三国的祭礼共同点及差异,从而来了解到庶民的祭礼是如何向公式的祭礼变迁的,并从中了解到古代祭礼的一些普遍特点。
  【关键词】《诗经》;《论语》;祭礼特点
  【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一、祭礼时间逐渐确定
  所谓的“祭礼”,指的就是古代祭祀或祭奠的仪式。从古代的这些祭礼中,我们可以对比出当时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也能够了解到当时人们的一些礼仪、想法。
  从祭礼的时间来看,郑的祭礼最初是在溱水与洧水的水势非常大的时候,即由于雪融而涨春水的时候举行。这在《溱洧》中有详细记载“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且往观乎?”这里的“涣涣”就是写水之盛。这里的“观”指的是观祭礼,因而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当时郑的祭礼是在仲春冰释之时。据《韩诗》记载,后来郑的祭礼则被指定在特定的日期,即三月上巳之日。
  陈的祭礼则是在纺织工作结束之时举行。这在《七月·豳风》中有所提及“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按照方玉润的观点,他认为农工完成之后,便是献羔荐庙的时候了。而鲁国的祭礼时间则大致集中在暮春。“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三者相比,尽管鲁的祭礼时间也不确定,但是相比陈、郑而言要清晰得多。由此可见,祭礼时间的逐渐趋于固定化、清晰化,人们不再随意地举行祭礼仪式,这也是祭礼传统能够一直延续至今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祭礼地点被逐渐限定
  除了祭礼时间的逐渐固定,祭礼地点也开始逐渐规范化。从《溱洧》一文我们就可以了解到郑的集会是在山麓和水边进行的。又据《汉书·地理志》记载,郑的祭礼地点在梁县的山麓举行。那里有十分清冽的泉水,山上有名叫“都梁香”的兰花。陈的祭礼在宛丘之上。《诗经》中《宛丘》写道:“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陈国的青年男女以诗歌相问询,互赠花朵,倾诉爱慕,并在宛丘之上“无冬无夏”的进行歌舞等仪式。
  相比前两者,鲁的祭礼场所逐渐被限定。鲁国的重要祭礼部分被限定在宗教的祭坛上举行。从祭礼地点的随意性到地点被固定在祭坛举行,使得祭礼仪式愈加正式,也显示了公祭比起民祭越发庄重的事实。这一点也随着历代统治者对祭礼的重视而逐渐规范化。
  三、祭礼成员的逐渐严苛
  除了时间和地点之外,祭礼成员也由最初的不限定开始逐渐严苛。据《诗经》记载,陈郑两地的祭礼者均有青年男女构成。但是鲁国的祭礼却只限于王族出席。由《论语》中“冠者”和“童子”可以大致推断出在鲁国祭礼者则全由男性构成,他们大致分成等数的两队。据《中国古代的祭礼与歌谣》中讲述,这样的祭礼特点主要是受到古代舞蹈和歌谣的影响。据《周礼》记载,这种公祭并不是人人都能随便参加的,而且祭礼的原则也并非处处相同。
  由此可见,祭礼中原本性别观念被加强,女子逐渐被排除在祭礼之外,女性的社会空间也逐步被压缩。应该可以说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来男尊女卑的一个滥觞。
  四、祭礼仪式中的“天、地、人”
  就“郑、陈、鲁”三国的祭礼仪式来看,它们有著共同特点,即祭礼仪式中所体现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采兰是郑的祭礼特色之一。据《韩诗》记载,采兰是为了祛除邪气和虫毒,是祓除的礼仪。郑国全体青年男女个个手持兰花来到河边,祛除邪恶、不祥、秽气等。同时他们还召唤灵魂,更确切的说,是为了续魄而招魂。当然,女子采兰更多是为了求子。
  相比于郑,歌舞则是陈的祭礼特色之一。陈的歌舞传统最早来自于大姬。并且据《邶风·简兮》记载陈在祭礼时,有相应的乐器伴奏。他们一边摇着扇子和白鹭的羽毛,一边歌唱。在陈的春祭中,国中的妇女们效仿大姬之例求子。因大姬没有孩子,且好祭礼。同时伴有清净、沐浴。这样看来,郑和陈的祭礼仪式都有“求子”的因素,归根结底,祭礼是为了人们向天请愿,祈求“天”满足“人”的愿望。虽然到了鲁国,歌舞竞争、采花、婚约、性的礼仪都被省略,表现为渡河和祈雨,但是这个特征并没有改变,反倒在渡河、祈雨的仪式中将“地”与“天”“人”结合地更为紧密。
  据《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以吉礼祀邦国之鬼、神、示”。周礼一开始就将祭祀对象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由此奠定了祭礼敬天、礼地、爱人的三种基本情感指向,使之逐渐演变为华夏文化中天、地、人的信仰。而祭礼的逐渐简化,也使得祭礼的目的性更加突出,以便在后来的公祭中更好地服务于统治者。
  五、总结
  通过了解诸侯国时期的祭礼,我们可以窥探到祖先习俗与信仰。在传统文化逐渐被边缘化的今天,渐渐发觉我们遗失了一些宝贵的东西。祭礼传统在发展及传承中不断地在改变,以求得朝代更替社会发展的需要。时至今日,祭礼传统在中国却岌岌可危。在日韩试图把祭礼的传统归入他们时,我们更应该重回经典,重视传统。
  参考文献
  [1]王慧慧. 春秋时期祭礼及其文化意义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2] 李申著.中国儒教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 王燕.孟子对孔子礼学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13.
  (编辑:马梦杰)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是一片青石的花圃,一个情感的世界。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情绪高涨和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那么,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加强情感教学,架设师生情感的桥梁呢?本文因此进行以下分析。  【关键词】语文课堂;情感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一、态度亲和,言行感染  在
【摘要】中学生的作文教学由于作文在中考中占据很大的分值而备受师生的关注,然而诸如“背诵经典段落、积累名人轶事”之类的考前作文训练不仅无益于学生的作文素养提升,反而和“培育积极健康的情感、提升学生审美品质”的作文写作的初衷背道而驰,究其原因,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讲出自己的故事。文章通过对中美两国两篇优秀初中生论文的比较,提出作文教学的新的突围路径:让每个学生讲出自己的故事。  【关键词】作文;自己的故
【摘要】一曲信天游,在尘土飞扬中响彻天际。城市与乡村,繁华与安然,喜与悲,苦与乐。《人生》的故事,令人痛惜、感慨,故事的主人公高加林,为了走出农村不惜背弃善良淳朴的爱人,最后却一无所有地回归故乡,哭泣着亲吻生养他的黄土——这似乎是故事的结局,却令人浮想不已。这是一段人生的缩影、一个人群的缩影,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作者奋力呐喊想要唤醒的东西,在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我们拥有了吗?  【关键词】人生;选择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的实行,毫无疑问,更会为外出务工风潮推波助澜,留守儿童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将会对教育带来更大的冲击和挑战。爱心点化,铁树开花,本文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进行简要评价分析。  【关键词】留守儿童;成长;思考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欣赏教育之父”周泓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肺腑之言是:“花越赞越美,刺越挑越多。”是什么神奇的力量,让那个又聋又哑、自卑自怨
【摘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让学生写读后感,但是总感觉学生在对于书本内容的介绍方面不会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仅停留在复述文中的部分情节。因此,对《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在备课的过程中认识到,课文不仅是一份阅读的材料,更是一份指导写作的材料。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顺利掌握读后感的写作要领,于是对本课的教学由分析阅读教学转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  【关键词】写作;读后感;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叶圣陶曾经说过:“如果能善读,自必深受所读书籍文章之影响,不必有意模仿,而思考与技巧自能渐有提高”。本文对中职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阅读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目前中职学生的语文阅读现状令人担忧。学生常常不去读、不想读、不会读、不好读,也读不好。久而久之,阅读能力逐渐丧失。探究中职学生阅读能
【摘要】“交流平台”承载的知识体系,为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是语文素养养成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重视“交流平台”的有效教学,让教材中的“小模块”,发挥“大作用”,有着现实的教学意义。  【关键词】五年级;“交流平台”;有效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现行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自五年级上册起,将原来的“语文园地”分成了两大板块——“口语交际·习作”与
【摘要】关注热爱生命,感受体验生命是人文思想的重要方面。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重视与运行生命体验式写作教学应该是素质教育深入的抓手。本文就生命体验、生命体验式作文与生命体验式作文教学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生命体验;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以生为本,注重学生健康人格、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已经遍地开花且深入推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力求语文的工具性
【摘要】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智能技能和身心素质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如何转变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进行了如下的论述。  【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要由原来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语文实践,解决语文问题,进而掌握语
【摘要】目前高中作文教学仍然存在着慢、差、费的现象,这和作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的“结论化”倾向有直接关系。本文从这些问题入手,借鉴黄厚江老师共生写作的教学理念,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提出了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的困惑,以及对作文教学中经验同享的重要性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经验共享;共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写作作为运用语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