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变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时代发展与适应能力,在学校教育机构中变得尤为重要。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优化本学科的教学结构,高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便要以微课模式来改善教学结构,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做准备。本文将从以微课优化预习效果,把握学情起点;以微课丰富课堂活动,促进探究生成;以微课完善复习指导,彰显学生个性三个角度来分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以微课模式来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微课模式;实施策略
微课是指以时长在5-8分钟的微视频資源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空间十分灵活、自由,而且视频内容十分集中,可以很好地突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微课教学模式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入融合所形成的产物,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外在体现,便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意识,使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以微课优化预习效果,把握学情起点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比较繁重的,不少学生都将重点集中于文化课学习任务之上,很少会在课前主动预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巧。但是,失去预习支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会过于依赖教师讲解,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不利于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对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微课来优化预习指导,切实培养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完善学生的预习成效,准确判断学情起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例如,在“图片的特效处理”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积极使用微课录制软件录制了给图片添加特效的操作方法,较为完整地介绍了Photoshop8.0软件的操作方法,以直观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探索了处理图片特效的注意事项与基本操作原则。之后,笔者就将这一微视频资料上传到本班的班级QQ群中,鼓励学生自主预览、下载群文件进行自主预习。通过微视频,大多数学生都可借助家庭电脑去学习Photoshop8.0软件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图片的特效操作要点,积极进行了预习操作。为此,学生就可以及时实有效预习,及时积累有效的课前预习经验。之后,笔者就与学生进行了网络交流,了解了初中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知识疑问,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掌握图片特效处理的方式方法”这一操作技术之上。
二、以微课丰富课堂活动,促进探究生成
在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教学因素便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着重培养了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及时借助微课教学来引导学生实现学科探究,利用微视频的集中性、直观性等特点去引导中学生顺利突破学科难题,借此构建生成性课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幻灯片编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将6个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内,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本课知识,总结编辑幻灯片的方式方法。由于本班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经常是使用幻灯片,所以他们对本课知识并不陌生,只是缺乏必要的动手操作经验。因此,丰富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切实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及时实现有效探索,合作探究在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的操作方法。待小组探究结束之后,笔者就展现了以“幻灯片编辑”为主题的微视频,引导学生系统归纳了在PowerPoint软件中编辑幻灯片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技术,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以微课完善复习指导,彰显学生个性
课后复习虽然可以帮助中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弥补知识盲区,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因为课后复习活动需要由中学生自主完成,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化复习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完善复习指导,鼓励中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及时回顾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意义,由此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其实现成长,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共享微课资源,希望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课后复习。例如,在“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一课教学中,学生就要学习信息软件中的函数公式及其处理数据的方式方法。在课后,学生会自主利用微课资源推进个性化的复习活动,灵活观看微视频的片段内容,且不限次数、不限时长,直至学生可以内化本课知识。如此,中学生就可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良好的自学与反思意识。
总而言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模式来组织学科教学可以进一步突出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学生及时展现自己的智能优势,切实改善中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多重作用,切实打造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学科教学环境,稳步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中伟.中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迷,2018(05):178.
[2]林碧青.论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8,34(01):161+72.
关键词:中学信息技术;微课模式;实施策略
微课是指以时长在5-8分钟的微视频資源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学空间十分灵活、自由,而且视频内容十分集中,可以很好地突出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微课教学模式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入融合所形成的产物,所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模式,也是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外在体现,便于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意识,使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未来发展空间,从而从根本上改善中学生的学习行为。
一、以微课优化预习效果,把握学情起点
众所周知,中学生的学业压力是比较繁重的,不少学生都将重点集中于文化课学习任务之上,很少会在课前主动预习信息技术知识与操作技巧。但是,失去预习支撑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会过于依赖教师讲解,反而会加重学生的记忆负担,并不利于学生实现学习进步。对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以微课来优化预习指导,切实培养中学生的预习习惯,完善学生的预习成效,准确判断学情起点,为课堂教学做准备。
例如,在“图片的特效处理”一课教学中,笔者就积极使用微课录制软件录制了给图片添加特效的操作方法,较为完整地介绍了Photoshop8.0软件的操作方法,以直观的操作演示引导学生探索了处理图片特效的注意事项与基本操作原则。之后,笔者就将这一微视频资料上传到本班的班级QQ群中,鼓励学生自主预览、下载群文件进行自主预习。通过微视频,大多数学生都可借助家庭电脑去学习Photoshop8.0软件的操作方法,了解了图片的特效操作要点,积极进行了预习操作。为此,学生就可以及时实有效预习,及时积累有效的课前预习经验。之后,笔者就与学生进行了网络交流,了解了初中生在预习时产生的知识疑问,将本课教学重点放在了“掌握图片特效处理的方式方法”这一操作技术之上。
二、以微课丰富课堂活动,促进探究生成
在新课改下,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的课时目标发生了重大改变,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教学因素便是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行为,着重培养了中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对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也要及时借助微课教学来引导学生实现学科探究,利用微视频的集中性、直观性等特点去引导中学生顺利突破学科难题,借此构建生成性课堂,让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幻灯片编辑”一课教学中,笔者就将6个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内,希望学生可以自主探究本课知识,总结编辑幻灯片的方式方法。由于本班学生在其他学科学习中经常是使用幻灯片,所以他们对本课知识并不陌生,只是缺乏必要的动手操作经验。因此,丰富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切实调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及时实现有效探索,合作探究在PowerPoint软件中插入艺术字、图片、表格、音频、视频、动画等资料的操作方法。待小组探究结束之后,笔者就展现了以“幻灯片编辑”为主题的微视频,引导学生系统归纳了在PowerPoint软件中编辑幻灯片的一般方法与主要技术,切实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以微课完善复习指导,彰显学生个性
课后复习虽然可以帮助中学生查漏补缺,及时弥补知识盲区,但是却并没有真正受到重视,因为课后复习活动需要由中学生自主完成,而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无法满足中学生的个性化复习需求。针对这一问题,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来完善复习指导,鼓励中学生自主观看微视频,及时回顾学科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意义,由此彰显学生的个性,使其实现成长,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笔者会主动与学生共享微课资源,希望学生可以自主进行课后复习。例如,在“数据的计算——用函数计算数据”一课教学中,学生就要学习信息软件中的函数公式及其处理数据的方式方法。在课后,学生会自主利用微课资源推进个性化的复习活动,灵活观看微视频的片段内容,且不限次数、不限时长,直至学生可以内化本课知识。如此,中学生就可及时查漏补缺,形成良好的自学与反思意识。
总而言之,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微课模式来组织学科教学可以进一步突出中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促使学生及时展现自己的智能优势,切实改善中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教学的多重作用,切实打造一个开放、自由、宽松的学科教学环境,稳步优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中伟.中学信息技术微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电脑迷,2018(05):178.
[2]林碧青.论微课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18,34(01):16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