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分析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j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理论对英语文学教学的借鉴起到重要作用,不仅有助于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理念,也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课程,科学分析教学素材,从而确保课堂教学有序进行。文章主要分析了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以供参考完善。
  【关键词】:文学理论;英美文学教学;借鉴作用
  著名学者Sage曾说过:“文学对于提升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程度,让学生享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扩大学生的视野具有重要意义。”而外国文学教学的作用是让学生了解不同阶段不同语言的特色,以提升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与文学鉴赏力。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文学理论,对其起到积极作用。
  1、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在英语专业中,之所以提出英美文学中有效应用人文理论的话题,主要是因为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具体体现为:文学理论具有抽象性,在应用上多用于文本分析和文学作品的阐述,加上文学理论的应用,具有跨学科、多元性和思辨性的特征,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文学历史和文学作品的效用,减少学生对文学史和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自我思考能力,加强学生自身的总体素质。此外,文学理论课程是文学类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文学理论,加大英美文学课程的比重,增加课程的学分数和学习课时,能够揭开文学理论的面纱,让学生能够与文学理论亲密接触,置身于文学理论中,享受文学理论带来的魅力,从而真正走出只有精美人士才敢接触文学理论的认识误区。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文学理论,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1]。
  2、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借鉴作用分析
  2.1开始之初,做好学生心理准备工作
  为了克服各种障碍,在英美文学中有效运用文学理论,教师在开学前,需要做好学生心理准备,以获得学生的支持。具体体现为:在开学前,教师需要和学生共同学习课程教学大纲,分析英美文学教学的目标,帮助学生明白课程教学中运用文学理论与欣赏文学原著,以提升学生自身的听、说、读、写综合语言技能和了解西方文化,明白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够提供借鉴作用和学习文学中人文意义。此外,通过文学理论的知识与方法分析原著,还能唤起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教学做铺垫。
  2.2注重教学过程,培养学生文学意识
  文学不只是通过讲授来理解其中的含义,还需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其中的用意。如果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文学史中的各文学流派的历史与文学背景,说出作家和作家代表作意义,只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目标背离。因此在英美文学教学中运用文学理论,必须注重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引导学生多注重你文学作品中的“陌生化”形式,培养学生对这些形式的文学意识[2]。例如在“黑暗之心”第二部分中关于一段马洛停止讲述的描述,而作为听众之一的就是借助火柴的微光大量马洛神情的描述,下面写到“‘Absurd!’he cried”,这时教师可通过这一机会询问学生在上下文的情境下:“这三个单词中哪个具有‘陌生化’效果?”经过适当的点拨,学生便会了解到“he”虽然普通,但是在这个句子中的运用,能够详细说明全面所发生叙述者视点转移的继续。可见通过这样的引导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
  2.3准确把握教学定位,加深对文本的分析
  文学理论能够主导学生对具体文本进行文学批评,这不仅是文学批评的范畴,也是英美文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分析文学作品与布置学习任务时,必须准确把握教学定位,有目的介绍与文学理论有关的技巧,帮助学生从不同方面来分析文学文本,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3]。例如在“远大前程”中逃犯麦格维奇被发配到澳大利亚时说过一句话“I’m famous for it”,这时教师可从后殖民的文化理论中找出与这句话有关的殖民话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英国是盛极一时的帝国,有许多文学文本都充满着浓厚的殖民文化,如同“鲁宾孙漂流记”一样体现了英国白人对殖民地土著人民残酷的剥削与统治,并且在“黑暗之心”中这种殖民话语得到揭露与质疑:马洛发现非洲腹地就是殖民者黑暗的内心世界,通过黑白对话来抵御殖民政策,以鞭挞可恶的殖民政策所带来的殖民地的罪恶。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效运用文学理论起到借鉴作用,能够让课堂教学的中心从文学知识的识记转移到培养学生应用文学批评理论知识来欣赏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好学生心理准备工作,准确把握教学定位,注重教学过程对学生文学意识,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学和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王华.浅析高校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有效引入[J].新课程:下,2016(3):91-92.
  [2]朱峰.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引入[J].教師教育学报,2013,11(6):125-129.
  [3]葛有进.论文学理论对英美文学教学的作用[J].语文建设,2014(6):25-26.
其他文献
【摘要】:《砖巷》是英国孟加拉裔女作家莫妮卡·阿里的处女作。该作品聚焦于1985到2002这十七年中,以纳兹奈恩在伦敦的生活为主线展开叙述。本文试图分析作品中的流散现象,解读流散问题,以及小说中主要人物对自我文化身份的追寻和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消解,从而说明坚持自我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砖巷》;流散;文化身份  1.引言  莫妮卡·阿里的代表作《砖巷》是将主人公个体的流散经验置于异国他乡所
期刊
【摘要】:我国的室内设计行业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在装修风格与内部装饰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上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家居装修结构也从最初的以解决实用性问题为主,逐步转型向以装饰性、艺术性为主。一种优秀的设计方案会令使用者在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双重方面獲得满足的效果,而水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合理运用正能够满足现代人对居住、工作环境复杂要求的重要节点。  【关键词】:现代;空间;水元素;  1 概述  随着经济的发
期刊
【摘要】: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以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蓝本,将这一古老题材进行了现代化的“故事新编”,本文从“谎言与背叛”、“欲望与爱情”、“理智与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揭示了人性欲望膨胀的阴暗面。  【关键词】:李碧华;《青蛇》;主题研究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的故事讲述了青白两蛇幻化为美女游戏人间,后来与许仙邂逅于西湖,因为雨中借伞白许结缘,结为夫妻后法海和尚以人妖殊
期刊
【摘要】: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出生在新西兰的女作家,创作时间不长,产量不高,却因其作品的非凡艺术魅力而蜚聲于世。其短篇小说《花园茶会》讲述了一个单纯而执拗的富家女子萝拉,在经过“成人礼”一般的茶会之后,勇敢地接近外面的世界,接触贫穷、直面死亡,进而引发了她对人生的思考。本文旨在从淡化情节、场景对比、多样象征三个方面探讨曼斯菲尔德在《花园茶会》中所表现的艺术手法。  【关键词】:《花园茶会》;淡化情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游记》的深度剖析,来说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有以下几个特性的论述:时代性与人民性的相结合;社会性与思想性的统一;现实性与审美性的和协融合。  【关键词】:西游记;文艺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文艺这一载体表现出来并赋予文艺新的功能与发展方向的艺术理论。文学,是艺术的基本样式之一,以语言文字的形式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
期刊
【摘要】:当代著名评论家陈思和认为,“《呼兰河传》是萧红艺术上的精品,艺术上几乎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领域最优秀的作家。”[1][P58]《呼兰河传》是萧红的经典作品,是萧红用时最长、寄情最深的作品,标志着她作品的思想和艺术的成熟。她的作品之所以有着经久不息的魅力,究其原因是她能够从自身的生命体验和真诚情感出发,并且能够时时怀揣女性意识,关切女性命运。  鲁迅学生曾在《几乎无事的悲
期刊
【摘要】:认知语言学派主要认为隐喻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派,应当被广泛的引用。隐喻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隐喻是修辞手法之一,更是文体特点的表现。本文主要通过浅析英美文学中隐喻的含义、美学价值、文体效应三个方面,展现和领悟英美文学的美学价值和文体效应。  【关键词】:英美文学;隐喻;美学价值;文体效应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被人们认知的一种过程。本体和喻体之间存在着相同点和不
期刊
【摘要】:评价理论主要研究语篇中作者是如何表达主观态度。基于这些理论基础,本文着眼于小说《喧嚣与骚动》,从小说中词汇及语法层面所隐含的人际意义进行分析,从而揭示福克纳对美国南方的复杂的立场和态度。  【关键词】:评价理论;《喧哗与骚动》;情感;判断;鉴赏;  一、引言  《喧哗与骚动》是美国南方文学领军人物威廉·福克纳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小说以康普生家族悲剧为视角,对南方没落世家中人生的无意义与深刻
期刊
【摘要】: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杜丽娘和林黛玉两位女性形象光彩照人,她们共同追求着“至真之情”,渴望着“至真人性”,努力冲破封建礼教和封建等级的桎梏。在反封建礼教、追求真正爱情的道路上两位角色有着同样理想的至情爱情观,但在爱情的追求和表现中也有着许多差异。  【关键词】:杜丽娘;林黛玉;至情;爱情观  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一本《牡丹亭》道尽了“情”之至者,到了清代文学巨匠曹雪芹在写《红楼梦》的时候,里面
期刊
【摘要】:在《山海经》一书中,尤其是多记载奇鸟异兽种类的《山经》中,有多处记载“食人”的猛兽,其叫声像“婴儿哭”,如“又东两千三百五十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 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1]例子中的青丘山上的九尾狐,“其音如婴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