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碧华的中篇小说《青蛇》以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为蓝本,将这一古老题材进行了现代化的“故事新编”,本文从“谎言与背叛”、“欲望与爱情”、“理智与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揭示了人性欲望膨胀的阴暗面。
【关键词】:李碧华;《青蛇》;主题研究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的故事讲述了青白两蛇幻化为美女游戏人间,后来与许仙邂逅于西湖,因为雨中借伞白许结缘,结为夫妻后法海和尚以人妖殊途、降妖除怪为由与青白两蛇展开斗法,最终拆散了这对夫妻,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的故事。
关于白蛇的传说肇始于唐朝,经过之后历朝历代的演绎,愈发厚重、愈加饱满。在唐代的《太平广记》中就有《白蛇传》,讲述了两则关于白蛇妖变化为美女谋害男子性命的故事,那时的白蛇还是令人畏惧的妖魔鬼怪。到了宋代《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洪迈的《夷坚志》,同样记载的是“蛇妖害人”,此后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里有白蛇、青鱼被镇于雷峰塔下的故事。而后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首次赋予白蛇以“人性”。清代黄图泌的《雷峰塔传奇》则延续了冯公的主题,将白蛇由“妖怪”升华为“妖仙”,这里的白蛇美丽贤惠且慈悲济世,后因其子祭塔救母,最终得以脱困、终成正果,是宣扬“母慈子孝”的封建道德准则的典范。1992年大陆港台合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以《雷峰塔传奇》为蓝本,重在塑造白蛇贤妻良母、慈悲善良的“女菩萨”形象。而后李碧华的作品《青蛇》则将白蛇、青蛇绘为真正的“人”,以青蛇的口吻揣测主要人物的心理历程,揭示人性之中欲望潜藏的阴暗面。
与之前的各种版本相比,李碧华的《青蛇》更像是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描摹。故事中的白蛇不再是那个完美的贤妻,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私的爱情,不惜与曾经相依为命、情同姐妹的青蛇反目成仇、拔刀相向;青蛇也不再是那个忠心耿耿的丫鬟,她为了报复白蛇亲自布局设计,为了得到许仙极尽挑逗之能事;许仙也不是那个忠贞不贰、憨厚体贴的模范丈夫了,为享齐人之福,他一次次背叛白蛇,不但与青蛇谋划私奔,竟然还为法海降妻引路;法海也不再是铁面无私、无欲无求的佛门高僧,他也会在美色的诱惑中沉沦。
一、谎言与背叛
《青蛇》是一个关于承诺、谎言与背叛的故事。
开篇之初,两蛇因贪恋红尘向许仙隐瞒了她们蛇妖的身份,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善意的谎言却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两蛇为圆一句谎话不得不一次次说出更多的谎言。“一生一世,都待你好”、“永远不会二志”的许仙也正是利用她们的谎言一次次毫无心理负担的欺瞒,在刚被白蛇舍命挽救后就立刻投入青蛇的怀抱,明知妻子已经怀孕却极力撺掇青蛇与之私奔。许诺、盟誓、反悔、背叛成为故事中人物的常态。如果说两蛇的谎言是她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与珍视,那许仙一次次的背叛则是人性之中“假”、“恶”、“丑”的一面的展现。
再说那看似正义凛然的法海,表面上无情无欲,口口声声说“佛之修法,无魔不成,你尽管来试我,我不怕”,却在身形晃动、心跳加速、汗流浃背之际举杖击向青蛇。他在“自我矛盾中只能用暴力和依仗所謂行侠仗义的这种形式主义来对他自己的丑事做最后的掩饰。”[韩利娟.从《青蛇》看李碧华对人性丑陋的审视[J].文艺理论,2010(5):53-54] 他为自己的谎言被揭穿而恼羞成怒,反而企图将责任推给青蛇:“妖孽,你坏我修行”,自诩佛门高人的他动了凡心却不敢承认,出家人打了“诳语”还妄称六根清净。
白蛇的谎言与许仙的背叛勾连起了整个故事,中间时而穿插青蛇的背叛,时而夹杂着法海的“心口不一”,将四人为了装点自己而撒谎欺骗的自利充分暴露,通过“谎言”与“背叛”将人性自私的一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人性苍凉展露无疑。为达目的,他们信誓旦旦;转过身来,却可以毫不犹豫地践踏誓言前进,所有的信任在自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值一提。
二、欲望与爱情
《青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 口称“为爱”的他们丝毫不懂“爱情”,个个深陷欲望的泥淖难以自拔。无论是白蛇还是青蛇,对许仙而言都只是欲望。白蛇是贞洁的妻,是他永远不变的白玫瑰,日子久了,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可望而不可即的青蛇反而成为“心口上一颗朱砂痣”。青蛇又何尝不是如此,得到了许仙又去嫌恶他的不忠,心中惦记着庄严的法海,法海动了心却又回头想同白蛇分一杯羹。
正如张爱玲所言“男人无论挑了哪一个,日久都不会珍惜了,反而会只念及未挑的那一个的好。”李碧华将这里的“男人”扩展至“人”,将一类人的“私心”归结为“人性”,而这也正是人性的悲哀之处——被欲望所裹挟。白蛇为人间的情爱欲望所迷醉,青蛇为夺人所爱的欲望所沉沦,青白两蛇被一决高下的争强好胜心理所驱使,许仙被为人所爱的欲望所挟持,法海被自诩不凡的使命所绑架……所有人都被欲望所裹挟,为他们本不该为之事。
三、理智与情感
《青蛇》里有过分理智的许仙,也有将情感奉为圭臬的白蛇,还有辗转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青蛇,可谓一部理智与情感斗法的人间大戏。
故事中的许仙是最“精明”的人,他始终以绝对的理性睥睨众人,无论别人怎么争,他始终是最大的受益者。也许感情只存在于言语之中,理智驱使下的利益才是他行为的绝对准绳,他得益于理智也毁灭于理智。而白蛇拥有着寿逾千载的智慧,自诩“任何男人跟我斗智,末了一定输,因为我比他们老一千岁,根本不是对手。”却因着一个“情”字折戟沉沙、一败涂地,许仙几句甜言蜜语便驱散了她的理智,一心盯着情感的人生悲剧可见一斑。相比而言,青蛇则理智一些,虽然同样置身于“情劫”之中,她始终以游离的目光审视着,与白蛇经历的感恩、依赖、不满、嫉妒、争斗、暗算与和好这七个阶段,正是她理智与情感彼此斗争的过程。青蛇纵然爱过却不曾深陷其中,未到不可自拔却也谈不上绝对幸福,苦乐交织,不知是福是祸。正像芸芸众生,总是活于“情感”与“理智”的缠斗之中,苦苦挣扎却不得解脱。
四、结语
在《青蛇》的叙述中,作者对白蛇、许仙、青蛇与法海的所作所为无不嘲弄。所谓的“誓言”不过是“自创的笑话”,所谓的“爱情”也只是占有和欲望,“理智”与“情感”无非仅以自我得失为唯一衡量尺度。正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作者李碧华在《青蛇》中撕开了那一副副华美的皮囊,露出了“爬满虱子”的内里,通过爱情剖析人性中的欲望,透过美丽的色相窥探内心的肮脏,最终将之“归结于社会环境的压抑和人性本能和欲望的无限膨胀。”[贾颖妮.李碧华言情小说中的人性书写[J].江汉论坛,2009(12):106-108]《青蛇》里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魔头,每一个个体都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在情爱中无奈辗转与挣扎。
参考文献:
李碧华.青蛇[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崔玲、李莉.论李碧华《青蛇》对白蛇传说的颠覆[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86-88
郎忆倩.千年“蛇妖”化美女——白蛇传故事的三大演变[J].文化交流,2007,(10):54-58
许瑾.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独特性[J].文艺理论,2010(12):12-13
房广莹.李碧华小说《青蛇》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2011(4):26-27
周颖.从“故事新编”《青蛇》看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9(5):814-817
【关键词】:李碧华;《青蛇》;主题研究
作为我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白蛇的故事讲述了青白两蛇幻化为美女游戏人间,后来与许仙邂逅于西湖,因为雨中借伞白许结缘,结为夫妻后法海和尚以人妖殊途、降妖除怪为由与青白两蛇展开斗法,最终拆散了这对夫妻,将白蛇镇于雷峰塔下的故事。
关于白蛇的传说肇始于唐朝,经过之后历朝历代的演绎,愈发厚重、愈加饱满。在唐代的《太平广记》中就有《白蛇传》,讲述了两则关于白蛇妖变化为美女谋害男子性命的故事,那时的白蛇还是令人畏惧的妖魔鬼怪。到了宋代《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洪迈的《夷坚志》,同样记载的是“蛇妖害人”,此后明代田汝成的《西湖游览志》里有白蛇、青鱼被镇于雷峰塔下的故事。而后冯梦龙《警世通言》里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首次赋予白蛇以“人性”。清代黄图泌的《雷峰塔传奇》则延续了冯公的主题,将白蛇由“妖怪”升华为“妖仙”,这里的白蛇美丽贤惠且慈悲济世,后因其子祭塔救母,最终得以脱困、终成正果,是宣扬“母慈子孝”的封建道德准则的典范。1992年大陆港台合拍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以《雷峰塔传奇》为蓝本,重在塑造白蛇贤妻良母、慈悲善良的“女菩萨”形象。而后李碧华的作品《青蛇》则将白蛇、青蛇绘为真正的“人”,以青蛇的口吻揣测主要人物的心理历程,揭示人性之中欲望潜藏的阴暗面。
与之前的各种版本相比,李碧华的《青蛇》更像是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描摹。故事中的白蛇不再是那个完美的贤妻,她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私的爱情,不惜与曾经相依为命、情同姐妹的青蛇反目成仇、拔刀相向;青蛇也不再是那个忠心耿耿的丫鬟,她为了报复白蛇亲自布局设计,为了得到许仙极尽挑逗之能事;许仙也不是那个忠贞不贰、憨厚体贴的模范丈夫了,为享齐人之福,他一次次背叛白蛇,不但与青蛇谋划私奔,竟然还为法海降妻引路;法海也不再是铁面无私、无欲无求的佛门高僧,他也会在美色的诱惑中沉沦。
一、谎言与背叛
《青蛇》是一个关于承诺、谎言与背叛的故事。
开篇之初,两蛇因贪恋红尘向许仙隐瞒了她们蛇妖的身份,正是这样一个看似善意的谎言却成了贯穿整个故事的主线,两蛇为圆一句谎话不得不一次次说出更多的谎言。“一生一世,都待你好”、“永远不会二志”的许仙也正是利用她们的谎言一次次毫无心理负担的欺瞒,在刚被白蛇舍命挽救后就立刻投入青蛇的怀抱,明知妻子已经怀孕却极力撺掇青蛇与之私奔。许诺、盟誓、反悔、背叛成为故事中人物的常态。如果说两蛇的谎言是她们对于美好爱情的渴望与珍视,那许仙一次次的背叛则是人性之中“假”、“恶”、“丑”的一面的展现。
再说那看似正义凛然的法海,表面上无情无欲,口口声声说“佛之修法,无魔不成,你尽管来试我,我不怕”,却在身形晃动、心跳加速、汗流浃背之际举杖击向青蛇。他在“自我矛盾中只能用暴力和依仗所謂行侠仗义的这种形式主义来对他自己的丑事做最后的掩饰。”[韩利娟.从《青蛇》看李碧华对人性丑陋的审视[J].文艺理论,2010(5):53-54] 他为自己的谎言被揭穿而恼羞成怒,反而企图将责任推给青蛇:“妖孽,你坏我修行”,自诩佛门高人的他动了凡心却不敢承认,出家人打了“诳语”还妄称六根清净。
白蛇的谎言与许仙的背叛勾连起了整个故事,中间时而穿插青蛇的背叛,时而夹杂着法海的“心口不一”,将四人为了装点自己而撒谎欺骗的自利充分暴露,通过“谎言”与“背叛”将人性自私的一面刻画地淋漓尽致,人性苍凉展露无疑。为达目的,他们信誓旦旦;转过身来,却可以毫不犹豫地践踏誓言前进,所有的信任在自私面前显得苍白无力、不值一提。
二、欲望与爱情
《青蛇》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欲望的故事, 口称“为爱”的他们丝毫不懂“爱情”,个个深陷欲望的泥淖难以自拔。无论是白蛇还是青蛇,对许仙而言都只是欲望。白蛇是贞洁的妻,是他永远不变的白玫瑰,日子久了,成了“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可望而不可即的青蛇反而成为“心口上一颗朱砂痣”。青蛇又何尝不是如此,得到了许仙又去嫌恶他的不忠,心中惦记着庄严的法海,法海动了心却又回头想同白蛇分一杯羹。
正如张爱玲所言“男人无论挑了哪一个,日久都不会珍惜了,反而会只念及未挑的那一个的好。”李碧华将这里的“男人”扩展至“人”,将一类人的“私心”归结为“人性”,而这也正是人性的悲哀之处——被欲望所裹挟。白蛇为人间的情爱欲望所迷醉,青蛇为夺人所爱的欲望所沉沦,青白两蛇被一决高下的争强好胜心理所驱使,许仙被为人所爱的欲望所挟持,法海被自诩不凡的使命所绑架……所有人都被欲望所裹挟,为他们本不该为之事。
三、理智与情感
《青蛇》里有过分理智的许仙,也有将情感奉为圭臬的白蛇,还有辗转于理智与情感之间的青蛇,可谓一部理智与情感斗法的人间大戏。
故事中的许仙是最“精明”的人,他始终以绝对的理性睥睨众人,无论别人怎么争,他始终是最大的受益者。也许感情只存在于言语之中,理智驱使下的利益才是他行为的绝对准绳,他得益于理智也毁灭于理智。而白蛇拥有着寿逾千载的智慧,自诩“任何男人跟我斗智,末了一定输,因为我比他们老一千岁,根本不是对手。”却因着一个“情”字折戟沉沙、一败涂地,许仙几句甜言蜜语便驱散了她的理智,一心盯着情感的人生悲剧可见一斑。相比而言,青蛇则理智一些,虽然同样置身于“情劫”之中,她始终以游离的目光审视着,与白蛇经历的感恩、依赖、不满、嫉妒、争斗、暗算与和好这七个阶段,正是她理智与情感彼此斗争的过程。青蛇纵然爱过却不曾深陷其中,未到不可自拔却也谈不上绝对幸福,苦乐交织,不知是福是祸。正像芸芸众生,总是活于“情感”与“理智”的缠斗之中,苦苦挣扎却不得解脱。
四、结语
在《青蛇》的叙述中,作者对白蛇、许仙、青蛇与法海的所作所为无不嘲弄。所谓的“誓言”不过是“自创的笑话”,所谓的“爱情”也只是占有和欲望,“理智”与“情感”无非仅以自我得失为唯一衡量尺度。正如张爱玲所言,“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作者李碧华在《青蛇》中撕开了那一副副华美的皮囊,露出了“爬满虱子”的内里,通过爱情剖析人性中的欲望,透过美丽的色相窥探内心的肮脏,最终将之“归结于社会环境的压抑和人性本能和欲望的无限膨胀。”[贾颖妮.李碧华言情小说中的人性书写[J].江汉论坛,2009(12):106-108]《青蛇》里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也没有十恶不赦的魔头,每一个个体都是有血有肉的凡夫俗子,在情爱中无奈辗转与挣扎。
参考文献:
李碧华.青蛇[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6.
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崔玲、李莉.论李碧华《青蛇》对白蛇传说的颠覆[J].皖西学院学报,2013,(29):86-88
郎忆倩.千年“蛇妖”化美女——白蛇传故事的三大演变[J].文化交流,2007,(10):54-58
许瑾.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独特性[J].文艺理论,2010(12):12-13
房广莹.李碧华小说《青蛇》的互文性解读[J].安徽文学,2011(4):26-27
周颖.从“故事新编”《青蛇》看李碧华小说的创作特色[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0,9(5):8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