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是在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上教师创新思想的反映,这使得新课程的运用过程从口号发展到实践。教师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设计出足够创新的问题。实践表明,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和推广符合新课程改革下的新要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生活情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创造多元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把学生当成主体,把让他们获得知识与能力作为目标。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不断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能够体现一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素养能力,设计问题的质量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把设计问题当作重点,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问题教学法准备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数学知识的储备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表或是课前、课后的闲聊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才能够在准备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易于理解。课前准备问题时,教师应全局掌握课本知识,并有深层次的个人理解,对知识进行由易到难的层次分析,如此才能够构建逻辑性强、连接性紧密的教学用问题体系。例如,函数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元函数、或是函数的定义等地方入手,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函数的基础知识,然后逐步引入高中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最后还可以引申到课外的一些函数运用。
2设计问题导学之建立生活情境
当理论的知识有载体时才是活的,把問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给学生带来满足感。设计问题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拓展数学的知识面,应用数学由现象到本质激发想象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活故事和带有游戏色彩的情境引入问题,一步一步诱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适时深入挖掘题目,提高知识的深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进行熟练运用。
3注意因材施教
从问题导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问题的深度和层次性上。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倍角公式”这一课时,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如果是在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很强的班级,教师就可以扩充教学信息量,把问题引向深入;如果在文科班中讲解,学生理解力会稍弱一点,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公式的变形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思考基础问题,强调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并学会运用;如果在理解能力较弱的基础班讲解这一内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公式的记忆与理解上下功夫,打牢基础。
4以原有知识作为基点,设计过渡性导学问题
在高中数学的代数问题、不等式问题中,很多学生看到相关内容的瞬间即会产生头痛的感觉,尽管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程度相对深入,但缺乏有效的问题解析思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原有知识点作为基点,设计出过渡性的导学问题,从而明确解题流程。比如高中数学的经典问题,“试证明a2+b2≥2ab”。此题的解析原理极其简单,将不等式右侧的“2ab”移动至左侧,使式中出现“a2-2ab+b2”这一已知知识点,之后通过逆向因式分解,转为(a+b)2,无论a、b取何值,不等式结果“大于或等于”0必然成立,所以可证明题设“a2+b2≥2ab”是成立的。此种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知识点的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但很多教师往往予以忽略,片面地强调机械地记住“a2+b2≥2ab”这一结论,导致学生不仅无法通过此知识点解决更加困难的问题,甚至对其本身的演算过程都不甚清楚。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此类情况。
5以问题引导促进师生互动
在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科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自信便会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这样,教师再去开展后期的教学工作便会顺利很多。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教师可以把题目中的主要内容修改为学生或者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将之作为真实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又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抛物线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丢沙包,然后让学生观察沙包的运动轨迹,并且告诉学生,抛物线就是在这一现象中应用的。这样,教师利用问题层层进行引导,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创设教学情景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以一种较好的心态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因此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较为集中到老师的教学当中。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又是有所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后,会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下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容易消化吸收,之后教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去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述的知识。
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主要是靠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为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能很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并掌握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学生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也会非常清晰,从而为学生提供最终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方式也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知道哪种引导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在现代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很高,只有经过一线教师反复实验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安旺明.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J].学周刊,2020(17):29-30.
[2]董逸婷.高中数学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数学,2020(7):84-85.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300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导学;生活情境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创造多元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把学生当成主体,把让他们获得知识与能力作为目标。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主线,不断引导启发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能够体现一个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素养能力,设计问题的质量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大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把设计问题当作重点,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1教师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
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好课前的教学准备。问题教学法准备时,教师应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而深入地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模式以及数学知识的储备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调查表或是课前、课后的闲聊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以此才能够在准备问题时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置问题,让学生易于理解。课前准备问题时,教师应全局掌握课本知识,并有深层次的个人理解,对知识进行由易到难的层次分析,如此才能够构建逻辑性强、连接性紧密的教学用问题体系。例如,函数部分的知识,教师可以从最简单的一元函数、或是函数的定义等地方入手,带领学生回忆和复习函数的基础知识,然后逐步引入高中数学课本中的知识,最后还可以引申到课外的一些函数运用。
2设计问题导学之建立生活情境
当理论的知识有载体时才是活的,把問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可以给学生带来满足感。设计问题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意识到数学的重要性,拓展数学的知识面,应用数学由现象到本质激发想象力,提高教师的授课效率,也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生活故事和带有游戏色彩的情境引入问题,一步一步诱导,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并适时深入挖掘题目,提高知识的深度,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进行熟练运用。
3注意因材施教
从问题导学的角度来说,教师的因材施教应该体现在问题的深度和层次性上。例如教师在教学“两倍角公式”这一课时,就可以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设计。如果是在学生整体认知能力很强的班级,教师就可以扩充教学信息量,把问题引向深入;如果在文科班中讲解,学生理解力会稍弱一点,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将公式的变形放在首位,引导学生思考基础问题,强调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并学会运用;如果在理解能力较弱的基础班讲解这一内容,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公式的记忆与理解上下功夫,打牢基础。
4以原有知识作为基点,设计过渡性导学问题
在高中数学的代数问题、不等式问题中,很多学生看到相关内容的瞬间即会产生头痛的感觉,尽管对基本知识点的了解程度相对深入,但缺乏有效的问题解析思路。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以原有知识点作为基点,设计出过渡性的导学问题,从而明确解题流程。比如高中数学的经典问题,“试证明a2+b2≥2ab”。此题的解析原理极其简单,将不等式右侧的“2ab”移动至左侧,使式中出现“a2-2ab+b2”这一已知知识点,之后通过逆向因式分解,转为(a+b)2,无论a、b取何值,不等式结果“大于或等于”0必然成立,所以可证明题设“a2+b2≥2ab”是成立的。此种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知识点的情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经常出现,但很多教师往往予以忽略,片面地强调机械地记住“a2+b2≥2ab”这一结论,导致学生不仅无法通过此知识点解决更加困难的问题,甚至对其本身的演算过程都不甚清楚。故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重视此类情况。
5以问题引导促进师生互动
在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对数学学科建立起一种深厚的情感。基于此,学生的学习自信便会提升,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主动性。这样,教师再去开展后期的教学工作便会顺利很多。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一些趣味性的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如,教师可以把题目中的主要内容修改为学生或者自己的名字,然后让学生将之作为真实案例对其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调动起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更加投入。又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抛物线的知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丢沙包,然后让学生观察沙包的运动轨迹,并且告诉学生,抛物线就是在这一现象中应用的。这样,教师利用问题层层进行引导,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氛围,还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创设教学情景
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利于学生以一种较好的心态去学习,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因此提高。问题导学法的应用使得课堂不再是枯燥无味,学生的注意力也能较为集中到老师的教学当中。高中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是比较多的,但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又是有所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可以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后,会对其有更深的理解,对于下节课所学习的知识也会更容易消化吸收,之后教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让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去讲解相关知识,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老师所讲述的知识。
7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主要是靠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在高中数学课堂上,老师只是一个引路人,为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老师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来解答学生的疑惑,这样能很大程度地保证学生理解其中的知识,并掌握解题方法。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不断对学生提问,一步步引导学生去解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也会非常清晰,从而为学生提供最终的解题方法。这样的方式也能让老师更加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知道哪种引导方式所产生的效果对学生来说是最大的。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数学在现代高中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很高,只有经过一线教师反复实验的教学方法才是好的教学方法,问题导学法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很实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安旺明.高中数学课堂中“问题导学”的实施现状及改善对策[J].学周刊,2020(17):29-30.
[2]董逸婷.高中数学课堂导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数学,2020(7):84-85.
四川省南部县第三中学 四川省南充市 63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