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教育以教书育人为主,而语文教学却是体现育人重要的一门学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在课文中都有集中体现,所以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教育教学 德育 语文学科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出了育人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而德育是方向、是灵魂。因此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品德的培养也就格外重要,好的道德品质是促进知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的天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是势在必行,“打铁要趁热,育人要趁早。”小学阶段要抓住少年儿童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1 充分挖掘语文德育示范性特点
“文以载道”深刻地说明了每篇文章都是用来说明一定的道理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文质兼美为选文目标,既要语言文字优美,又要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就可以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据不同的体裁、内容,确定不同的方法来实施德育教育,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语文课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发现班中多数同学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大都养成自私自利 、不会关心别人的坏习惯。于是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突破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教材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
例如: 在教《红玫瑰 》一课时,课文主要写女主人公方丹丹不让别人碰她家的玫瑰花,而她自己却摘了大量的玫瑰花让爷爷做成玫瑰酥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吃。虽然文章道理浅显,但只是泛泛而谈的话丝毫起不了多大作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一篮刚摘的玫瑰花,并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一篮红艳艳、水灵灵的玫瑰花你们说它美吗?(生答美)是呀,太美了,可是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比花还要美,你们想知道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一学看看。”通过一段实物演示并配有激情的导语,学生不禁要问是什么人比玫瑰花还要美?在指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高贵品质时,我出奇不易地将花摘下几朵,问学生看完以后有何想法?有的同学说“太可惜了,”有的说:“这篮花不完美了”……众说纷纭。这时我适时引导:“这么美的花多叫人赏心悦目呀!可主人公却舍得摘下来做成玫瑰酥给小朋友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呢?”这时水到渠成,学生已不难回答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了。教师此时小结“小女孩以别人的快乐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此时文章的主题得以最大限度的升华,课后再组织一次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内容的班会,让学生受到更加直接的思想教育,真正发挥语文的示范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鼓励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2 大力发挥语文德育感染性特点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成功的德育就是一种有效的感化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反映了通过情绪感染以达到感化作用的特点,如《梅花魂》一课中讲述了老华侨十分珍爱梅花图,在小外孙即将回国时却将梅花图送给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收藏。难道这只是一幅普通的梅花图吗?不,这是老华侨爱祖国、想回到祖国的心愿啊!梅花素来以刚强不屈的性格,独傲霜雪的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教学时,我通过配乐来指导朗读老华侨码头送行的一段,如泣如诉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被老华侨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施以美的熏陶,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的审美情操和鉴赏水平。
3 切实抓好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性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教师要从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拨学生心弦,以文章之精要启先生心智,以教材中的榜样力量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的情感滋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最佳效果。但不能单纯地分析内容,应抓住课文关键性词语和句段进行分析渗透。如《苦柚》“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那一袋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作者通过伯父一段意味深长的赞叹,歌颂了小姑娘纯真的心灵,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的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每一位同学的心里。语文德育的渗透性特点应从字里行间挖掘文章的内涵,思想品德教育才是自然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师要会指点门径,引导学生因文寻义、批文入理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
4 努力培养语文德育锻炼性特点
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千世界,其内容大至天体宇宙,小到花鸟鱼虫,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或大或小的思想教育。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德育锻炼性特点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时,不光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外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巴金老先生的《海上日出》一课时,通过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在心灵深处有了整体的理性认识,为了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我们学校存在便利的地理条件离海边较近,于是我组织全班学生早早来到海边看日出,虽然此时的日出远没有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雄伟壮观,但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被日出的美丽情景所吸引,我适时进行点拨“太阳是光明的象征,巴金爷爷把多次观看日出的情景综合起来,写出了有云和无云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表达了巴金爷爷向往光明,渴望新生活的美好愿望,那么你们看了日出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觉得太阳真是伟大,有了他世界才有光明。”“我也喜欢日出,它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喜欢日出则是因为它有博爱广阔的胸怀……”一切对日出的赞美之情汩汩流出,然后,我又引导“你愿意把你所看到的日出写出来吗?”学生们积极响应,对写作文在没有任何的抗拒了。那一篇篇带有浓浓的深情的日出跃然纸上,这时已不光光是写日出了,更上升到了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的情感中来。通过实际的锻炼,德育教育就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学生一下子全明白事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正确认识语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到长进,品德受到陶冶。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符合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更能促进语文学科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
关键词教育教学 德育 语文学科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出了育人的复杂性与长期性。在学校教育中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而德育是方向、是灵魂。因此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对品德的培养也就格外重要,好的道德品质是促进知识能力发展的必要手段。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的天职,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是势在必行,“打铁要趁热,育人要趁早。”小学阶段要抓住少年儿童的心理对他们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
1 充分挖掘语文德育示范性特点
“文以载道”深刻地说明了每篇文章都是用来说明一定的道理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文质兼美为选文目标,既要语言文字优美,又要具有思想教育性。语文教学就可以通过学习文章内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我充分挖掘语文课文中的德育因素,根据不同的体裁、内容,确定不同的方法来实施德育教育,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内在特征所决定的。例如:我在执教五年级语文课时,作为班主任的我发现班中多数同学由于是独生子女的关系大都养成自私自利 、不会关心别人的坏习惯。于是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突破点,有针对性的组织教材创设相应的情境进行教学。
例如: 在教《红玫瑰 》一课时,课文主要写女主人公方丹丹不让别人碰她家的玫瑰花,而她自己却摘了大量的玫瑰花让爷爷做成玫瑰酥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吃。虽然文章道理浅显,但只是泛泛而谈的话丝毫起不了多大作用。教学时我首先出示一篮刚摘的玫瑰花,并导入新课“同学们,看老师手里这一篮红艳艳、水灵灵的玫瑰花你们说它美吗?(生答美)是呀,太美了,可是我们今天的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比花还要美,你们想知道她是怎样的一个人吗?就请跟随老师一起来学一学看看。”通过一段实物演示并配有激情的导语,学生不禁要问是什么人比玫瑰花还要美?在指导学生理解主人公的高贵品质时,我出奇不易地将花摘下几朵,问学生看完以后有何想法?有的同学说“太可惜了,”有的说:“这篮花不完美了”……众说纷纭。这时我适时引导:“这么美的花多叫人赏心悦目呀!可主人公却舍得摘下来做成玫瑰酥给小朋友吃,你从中体会出什么呢?”这时水到渠成,学生已不难回答出主人公的优秀品质了。教师此时小结“小女孩以别人的快乐幸福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和幸福,这样的人才是最美的人。”此时文章的主题得以最大限度的升华,课后再组织一次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内容的班会,让学生受到更加直接的思想教育,真正发挥语文的示范性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挖掘教材中那些美好的东西,鼓励学生思考人生的真谛,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2 大力发挥语文德育感染性特点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一文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施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成功的德育就是一种有效的感化教育。语文教学中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正是反映了通过情绪感染以达到感化作用的特点,如《梅花魂》一课中讲述了老华侨十分珍爱梅花图,在小外孙即将回国时却将梅花图送给他,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好好收藏。难道这只是一幅普通的梅花图吗?不,这是老华侨爱祖国、想回到祖国的心愿啊!梅花素来以刚强不屈的性格,独傲霜雪的品质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教学时,我通过配乐来指导朗读老华侨码头送行的一段,如泣如诉的音乐加上声情并茂的朗诵,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被老华侨的良苦用心所感动。因此,在教学时要注重挖掘课文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对学生施以美的熏陶,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感染,这样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的审美情操和鉴赏水平。
3 切实抓好语文德育渗透性特点
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性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之外。教师要从课文佳作中的真挚情感拨学生心弦,以文章之精要启先生心智,以教材中的榜样力量激学生奋进,从而把高尚的情感滋润和深刻理念的渗透融为一体,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收到最佳效果。但不能单纯地分析内容,应抓住课文关键性词语和句段进行分析渗透。如《苦柚》“在这个世界上,金钱可以买到山珍海味,可以买到金银珠宝,就是买不到高尚的灵魂啊!那一袋苦柚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里。”作者通过伯父一段意味深长的赞叹,歌颂了小姑娘纯真的心灵,使学生认识到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课文中的德育教育自然而然地渗透进每一位同学的心里。语文德育的渗透性特点应从字里行间挖掘文章的内涵,思想品德教育才是自然的、恰当的、有效的。教师要会指点门径,引导学生因文寻义、批文入理逐步树立正确的道德行为。
4 努力培养语文德育锻炼性特点
语文学科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篇课文就是一个千世界,其内容大至天体宇宙,小到花鸟鱼虫,几乎处处可以感受到或大或小的思想教育。学习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用,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德育锻炼性特点也就显得格外重要。所以我在组织语文教学时,不光在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而且在语文课堂教学外给学生以锻炼的机会。
例如在学习巴金老先生的《海上日出》一课时,通过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在心灵深处有了整体的理性认识,为了提升他们的感性认识,让学生能真切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由于我们学校存在便利的地理条件离海边较近,于是我组织全班学生早早来到海边看日出,虽然此时的日出远没有巴金笔下的“海上日出”雄伟壮观,但同学们兴致勃勃,纷纷被日出的美丽情景所吸引,我适时进行点拨“太阳是光明的象征,巴金爷爷把多次观看日出的情景综合起来,写出了有云和无云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美景观,表达了巴金爷爷向往光明,渴望新生活的美好愿望,那么你们看了日出之后又有什么样的感想呢?”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我觉得太阳真是伟大,有了他世界才有光明。”“我也喜欢日出,它让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我喜欢日出则是因为它有博爱广阔的胸怀……”一切对日出的赞美之情汩汩流出,然后,我又引导“你愿意把你所看到的日出写出来吗?”学生们积极响应,对写作文在没有任何的抗拒了。那一篇篇带有浓浓的深情的日出跃然纸上,这时已不光光是写日出了,更上升到了爱家乡、爱祖国、爱世界的情感中来。通过实际的锻炼,德育教育就很容易被消化和吸收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使学生一下子全明白事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同时,还应正确认识语文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思想得到长进,品德受到陶冶。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符合语文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更能促进语文学科向更快更高更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