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质疑问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质疑问难 能力培养
语文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积极性,激活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的句子:“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教学法十一册《小抄写员》时,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学生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二、精心设计质疑问难
1.课前质疑。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要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并记在学习笔记上。
2.课题质疑。课题是这篇课文的主题,主要讲了什么,都体现在课题上,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沙漠之舟》,学生问:“舟不是船吗?怎么可以在沙漠上呢?”
3.阅读质疑。学生深入探究課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发了创新思维。比如,学习《钱学森》这课时,让学生说出读了课题,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4.课后质疑。学习完课文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整理思绪,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学习了《凡卡》后,学生问:凡卡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后,有学生问:周恩来为一国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的质疑。“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有时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还有的问题无法解答成为了疑难。这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生在似乎无疑之处生疑。
如教《跳水》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性尝试阅读,学生先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船长用枪逼着儿子跳水?”“课文中‘他是船长的儿子’一句,为什么要用括号?”“文章最后一段‘四十秒钟’后面为什么要用破折号?”“课文写孩子气急了,为什么一处用‘急’,一处用‘极’?”“文章为什么以《跳水》为题?”……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第一问对于有些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属于设问性问题,已在自学中解决了;第四问可归于推敲性疑问,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解答;其余几句,则在精读课文时,老师要注意讲解。只要坚持训练学生进行“三处、三点、三次”质疑,学生就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寻疑的方法,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机,是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发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质疑问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质疑问难 能力培养
语文能力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众多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遗余力地通过字、词、句、篇章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既抓双基,又着重发展学生智力、思维、思想、认识水平,也是在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改革小学语文教学就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怎样才能调动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质疑水平?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
学生要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调动积极性,激活思维,积极进行探究,不断提出疑难。因而,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大致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1.创设情境,唤起质疑欲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个性,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质疑热情。如,我在教学《鞋匠的儿子》时,让学生找出文中参议员态度的变化的词语,让学生说,参议员的态度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然后,让学生模仿林肯的语气到台前表演。表演结束后,让学生对同学的表演作出比较恰当的评价,并现场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对林肯现场采访,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学生情绪高昂,纷纷质疑,在实际的情境中,激发了学生质疑的热情,从而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巧用矛盾,激发学生质疑兴趣。如教学十二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读到写小女孩美丽的外貌的句子:“那金黄色的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有学生问:文章写小女孩那样可怜,这儿为什么要写她这么美丽呢?教学法十一册《小抄写员》时,学生读到叙利奥第一次挨父亲骂后的内心:“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学生问:叙利奥为什么受了责备而“心里却很欢喜”?
二、精心设计质疑问难
1.课前质疑。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除了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要自主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或者不明白的地方,并记在学习笔记上。
2.课题质疑。课题是这篇课文的主题,主要讲了什么,都体现在课题上,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习课文出示课题后,可让学生说说从课题中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这样,既理解了课题,又为学习课文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探究内容的兴趣。如《沙漠之舟》,学生问:“舟不是船吗?怎么可以在沙漠上呢?”
3.阅读质疑。学生深入探究課文时,会不断地产生新的认知冲突。这是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究课文的好机会。教师在阅读中要指导学生抓住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或段落质疑,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长此以往,学生读书必疑,从而培养了探究式学习的习惯,启发了创新思维。比如,学习《钱学森》这课时,让学生说出读了课题,头脑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你对钱学森有哪些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学生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在精读时再次质疑,提出相应的问题去思考,去探究,走进文本,走进人物。
4.课后质疑。学习完课文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再整理思绪,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深化,应鼓励学生学完课文后积极质疑。如学习了《凡卡》后,学生问:凡卡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学生就能联系实际,认识不同社会制度下人们不同的生活。学习了《一夜的工作》后,有学生问:周恩来为一国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简朴,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大小官员工作不认真,还贪污受贿呢?此问更是拓展了学生思维。
三、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首先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会“质疑”的方法。“质疑”的方法很多,笔者尝试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三处、三点”进行三个层次的质疑。“三处”为:(1)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质疑;(2)似懂非懂的问题要质疑;(3)容易混淆、容易忽略的细节要质疑。“三点”为:(1)对题目要质疑;(2)对篇章结构要质疑;(3)对写法要质疑。这三个层次为:设问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和疑难性质疑。其中设问性质疑也就是自问自答式质疑,这类疑问实质上是学生自己选定自学的方向,通过自学解决。例如,初读课文时,对字词、课文内容的疏通性质疑。推敲性质疑就是学生对上文所提到的“三处”、“三点”的自学研究,有时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能解决,还有的问题无法解答成为了疑难。这时需要指出的是,这三次质疑中的前两次提出的疑问并不一定是学生不懂的,而是要求学生自我设疑、存疑,学生在似乎无疑之处生疑。
如教《跳水》一课时,安排学生在课堂中进行预习性尝试阅读,学生先后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船长用枪逼着儿子跳水?”“课文中‘他是船长的儿子’一句,为什么要用括号?”“文章最后一段‘四十秒钟’后面为什么要用破折号?”“课文写孩子气急了,为什么一处用‘急’,一处用‘极’?”“文章为什么以《跳水》为题?”……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学习水平。其中第一问对于有些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属于设问性问题,已在自学中解决了;第四问可归于推敲性疑问,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就能解答;其余几句,则在精读课文时,老师要注意讲解。只要坚持训练学生进行“三处、三点、三次”质疑,学生就定会在实践中学会寻疑的方法,掌握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
总之,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良机,是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发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质疑问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我努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