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体系,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做了全面部署,体现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总结和重大理论创新。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把握其精神实质,并认真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0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大公共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个关键时间,因此,党中央对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因为三中全会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幸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一次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结构转型的会议。然而36年之后,我国同样面临着一次社会结构的升级,但此时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要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要解决中国的公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重大历史贡献,全面深化了我国改革体系,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出发推进改革,给了全国人民一个较好的回音,让老百姓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看到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本人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谈谈一些新认识:
第一,关于经济改革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了三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离开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社会主义就会变成“乌托邦”。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提高了市场的地位。因此,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改革领域,其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以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为基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1]。坚持均衡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此,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第二,关于政治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首先,政治体制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也证明了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道路是正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才有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氛围,人民在政治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民主,中国才能取得今天的繁荣与发展。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归宿;依法治国是法律保障。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兼顾好各民族利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少数民族代表比例,为实现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指明方向。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制度建设,实现民主形式多样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第三,关于文化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新理念:(1)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夯实文化改革的群众基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在以往三中全会报告中少有,也说明了报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3)突出强调在文化管理中要善于处理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办、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种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增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吸收再创造能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文化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关于社会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是我国社会收入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时期,此时老百姓对会议最关心的便是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解答。对此,报告也积极回应了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人权的维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因此,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三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蛋糕”能否做大非常重要,但“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当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六是,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强调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要多为民谋利,多为民解忧,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重要议题,并把它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生活观,创造环保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工作。另外,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把握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6):8.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新认识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9-0007-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直以来是我国重大公共方针政策出台的一个关键时间,因此,党中央对此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因为三中全会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幸福,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前途,也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发展方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一次完成社会主义社会结构转型的会议。然而36年之后,我国同样面临着一次社会结构的升级,但此时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要问题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要解决中国的贫困问题,那么十八届三中全会则要解决中国的公正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改革决心和勇气,体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有胆识、敢于碰硬、勇于担当的气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的重大历史贡献,全面深化了我国改革体系,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全面部署了今后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任务。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出发推进改革,给了全国人民一个较好的回音,让老百姓看到中国发展的希望,看到中国梦实现的路径。本人通过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谈谈一些新认识:
第一,关于经济改革问题。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了三点: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近年来党中央一再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都必须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离开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物质保障,社会主义就会变成“乌托邦”。二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原来的基础性变为决定性,提高了市场的地位。因此,要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直接参与市场活动,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和市场监管,加快服务型政府和法治政府的建设。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改革领域,其共同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三是,以科学发展、均衡发展为基调,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1]。坚持均衡发展就是要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为此,必须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优化经济结构,全面提高经济开放水平。
第二,关于政治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强调:要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首先,政治体制始终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政治保证,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发展潮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也证明了我国始终坚持政治体制改革道路是正确的。事实上,正是因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我国才有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政治氛围,人民在政治上才能获得更多的自由与民主,中国才能取得今天的繁荣与发展。经济与政治是辩证统一的,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对经济具有重要的反作用。其次,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方向的根本;人民当家做主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归宿;依法治国是法律保障。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最后,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民主。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时,必须兼顾好各民族利益,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扩大少数民族代表比例,为实现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指明方向。为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民主制度建设,实现民主形式多样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第三,关于文化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地提出一些新理念:(1)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比如报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突出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夯实文化改革的群众基础,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在以往三中全会报告中少有,也说明了报告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重视人文关怀。(3)突出强调在文化管理中要善于处理好政府、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办、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鼓励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优胜劣汰,激发各种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增强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和吸收再创造能力,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各项文化改革措施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第四,关于社会改革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正是我国社会收入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就业形势严峻、社会利益矛盾突出的时期,此时老百姓对会议最关心的便是党中央对民生问题的解答。对此,报告也积极回应了百姓最关注的问题:一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祖国的未来,也关系到人权的维护。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因此,必须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二是,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就业是民生之本,关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政府必须建立健全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新机制。三是,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蛋糕”能否做大非常重要,但“蛋糕”分配得是否公平也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分重视当下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四是,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六是,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强调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特别是,要多为民谋利,多为民解忧,解决好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让人民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第五,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已经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这个重要议题,并把它定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因此,我们必须要增强资源节约意识,树立绿色消费生活观,创造环保氛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创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风尚。
第六,关于党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突出强调了党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并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全面做好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与督促落实工作。另外,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与执政能力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起来,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改革的伟大实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正确把握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李君如.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学习十八大报告的一点体会[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