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就是走进学生心灵深处,从实际出发挖掘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素材、新教法,使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树常青。
关键词:教育观念;兴趣;开发资源
一、把阅读教学变成了课文肢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很多农村初中教师对此十分无奈:一味在抱怨中“穿新鞋走老路”,于是乎在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下,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上,阅读教学又一次次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课文肢解: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课堂教学只有预设的枯燥,没有生成的精彩。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畏学”,师生互动少
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法仍然没有彻底转变,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语文课堂仍旧侧重教师讲、学生听,起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少,对语文的重视度低,认为只要能背诵就可以应付考试。例如文言文的讲授方式,主要是教师翻译,学生感觉枯燥并且难以理解,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惧或者排斥情绪。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缺乏,导致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互相交流,才能互相激发,互相学习。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把语文课本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课本,又要盯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可惜的是,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只看到眼前熟悉的教本和教案,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不到窗外灵动的世界。就这样,很多语文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写春秋”。面对以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体验,思之再三,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同行探讨。
1.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是否体现关键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板块,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等。
教学管理者应该按照新课程理念,首先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全面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怎么样,而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態和学习效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任务关注型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也不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语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在教学检查、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要适时转移重心,重点检查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以及听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教研活动专题侧重教学盲点。
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很快融入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笑话、历史古典等方式,预设情境,导入课堂内容。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变,让学生摆脱枯燥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此外,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丰富多彩。
(3)对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习惯,培养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3.走出课本,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走出课本,全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哪些东西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呢?《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示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主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关键词:教育观念;兴趣;开发资源
一、把阅读教学变成了课文肢解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然而,很多农村初中教师对此十分无奈:一味在抱怨中“穿新鞋走老路”,于是乎在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下,在热热闹闹的课堂上,阅读教学又一次次变成了教师一厢情愿的课文肢解:分段、概括段意、归纳主题思想、分析写作特点。课堂教学只有预设的枯燥,没有生成的精彩。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使学生“畏学”,师生互动少
传统的“一言堂”灌输式教法仍然没有彻底转变,教学模式和内容单一。语文课堂仍旧侧重教师讲、学生听,起不到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减少,对语文的重视度低,认为只要能背诵就可以应付考试。例如文言文的讲授方式,主要是教师翻译,学生感觉枯燥并且难以理解,就对学习语文产生了畏惧或者排斥情绪。语文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相对缺乏,导致教师无法真正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也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与学生之间也需要互相交流,才能互相激发,互相学习。这些都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三、把语文课本当成唯一的课程资源
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明白,“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课本只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师的目光既要盯着课本,又要盯着千差万别的学生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可惜的是,很多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只看到眼前熟悉的教本和教案,看不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看不到窗外灵动的世界。就这样,很多语文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一本教案写春秋”。面对以上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笔者根据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教学管理体验,思之再三,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以供同行探讨。
1.立足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新的语文课程基本理念首先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是否体现关键看语文课堂教学。
新课标要求,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教师要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总目标,落实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板块,包括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等。
教学管理者应该按照新课程理念,首先改变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看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否得到全面提高,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教师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计划完成得怎么样,而很少或根本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態和学习效果,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只是一种任务关注型教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效教学,也不是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语文教学。”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无从谈起。其次,在教学检查、听课评课、教研活动中要适时转移重心,重点检查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综合性学习活动教案以及听写作课、口语交际课、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教研活动专题侧重教学盲点。
2.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
(1)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教师指导相结合。要切实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是“教学之本”。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使学生发现了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很快融入课堂。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笑话、历史古典等方式,预设情境,导入课堂内容。教学的形式也要灵活多变,让学生摆脱枯燥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此外,教学内容上也应该丰富多彩。
(3)对学生学习语文习惯的培养。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学生规范写字的习惯,培养学生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习惯。
3.走出课本,开发语文课程资源
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再也不是由专家编写的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家长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因此,教师必须走出课本,全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丰富语文课堂教学。那么,哪些东西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呢?《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示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主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