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原名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位于海宁市马桥街道(原马桥镇),紧靠海宁大道,交通方便,其前身为马桥镇工业(经编)园区,于1998年8月经海宁市计划与经济委员会批准建立。1999年马桥镇工业(经编)园区首期启动100亩,首批入园区企业5家。2000年5月,园区根据发展需要筹建“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2000年10月,经浙江省发展与计划委员会批准,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正式成立。同年,园区被省经贸委、省农办等10家单位联合命名为浙江省经编针织工业专业园,成为省级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园区经省政府批准和国家发改委审核成为省级开发区,并更名为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
园区以经编为特色优势产业,入园企业中85%以上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园区的建立与快速成长使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马桥也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经编名镇”,成为长三角地区的一颗明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浙江省大批乡镇搞开发区时,马桥工业(经编)园区也应运而生。“专业才能做大,特色才有生命力。”以马桥镇党委书记沈顺年同志为首的马桥镇领导层意识到,乡镇开发区必须走专业化特色化之路,才能发展壮大,而对马桥来说,发展经编产业则是开发区的希望所在。
当时的经编是一个“冷门”的小产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经编产业主要集中在德国、英国和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此后,逐渐向欧洲经济较落后的国家以及东南亚国家转移。进入九十年代,全球化的产业转移开始加速,我国的经编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马桥经编也在这一时期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经编织物所具有的独特性能和生产过程的高效率令这一产业呈现出蓬勃势头,科技的发展使经编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国防军事、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环保、医疗等领域。多向的产业链接,使得经编产业可以从汽车、高速公路等相关产业的高速发展中直接受益。
在众多企业中,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是八十年代初成长起来的经编企业,取得了较大成功,成为了马桥经编产业发展的元老和龙头示范企业。该企业的发展成为马桥经编生产企业的一个榜样,同时也为马桥的经编产业培养了一大批销售、管理、技术人才。
经编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和高科技、高效益,让当时处于经济徘徊期的马桥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一个经编梦想开始在马桥镇领导层的脑海中逐渐形成。2000年,海宁中国经编针织科技工业园的挂牌成立,为经编企业提供了高层次的发展平台,投资者的创业冲动开始加速转化成创业行动。
在海宁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和关心下,园区不吝巨资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路面硬化、路边绿化、路上亮化……纸上的规划一步步变成现实。园区领导的决心和作风令创业者对园区充满了向往,马桥周边的投资者开始纷纷入园置地办厂。
国际经编产业转移、中国经编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和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在马桥不期而遇,开始像潮水一样涌动起来。中国经编业新一轮的发展高潮即将到来,园区领导层清楚地意识到,必须抓住机遇,趁势而上,树立园区的品牌形象,在浪潮来临之前占据有利位置,取得发展先机。
2000年,海宁市委市政府在《海宁市先进轻工业制造基地建设规划纲要》中提出,建设全国先进经编制造基地,园区也提出了“辐射全国、接轨世界”,打造“中国经编之都”的战略目标。
不久,海宁市“1232”工程把经编产业列入重点发展产业,实施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经编产业做强做大,经编成为海宁市“十五”期间重点发展五大产业之一,园区也享受到了省级特色工业园和海宁市“二区三园”的优惠政策。
2001年,园区顺利完成了首期1000亩土地的开发建设,被列为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2002年园区开发了二期、三期建设工程,园区的开发重心从东区转向西区,并启动了商贸区块的建设,园区的开发建设驶上了快车道。从2002年底开始,园区又相继开展了四期、五期工程的建设,逐步形成了园区现在的发展规模。2004年5月,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搬入经编大楼办公,至此完成了开发建设从东区向西区的转移。
园区的创办,极大地加速了马桥经编企业的集聚,推动了海宁经编产业的振兴。园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坚持公司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成立管理委员会和开发公司,建立起规范高效的管理服务机制。管委会、开发公司既当“导航员”,强化对产业的引导功能,注重提高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质量;又当“裁判员”,规范经济运作的秩序,通过行业自律,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再当“服务员”,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在上级部门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园区管委会和开发公司以“服务是第一优势”为工作宗旨,以“打造世界经编之都”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一是突出特色,加快产业集聚。在开发建设中,园区坚持走发展经编业的特色化道路,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以纺织为基础,经编业优先入园”的原则,将省内外的众多经编生产企业吸引到园区落户。在引入经编生产企业的同时,园区通过抓两头带中间来推进经编产业链的发展,不断引入原料、染整、服装等配套的生产企业,形成了纺织、复贴、印染、服装等前、中、后配置合理的产业链。特色化的发展道路不仅使园区在短短的几年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而且成为了国内经编业的发展基地。
二是科学规划,打造现代园区。园区的建设要克服一些开发区的弊端,走出一条新路,必须制定和完善园区的发展规划方案。既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又要有超前的眼光,合理确定园区的规模。要促进企业向园区集聚,真正走小企业大群体、小企业大产业、小企业大市场的路子,逐步把经编特色产业建成区域性强、带动性大、辐射面广的集生产、信息、开发于一体的产业中心。园区根据创建一流园区的要求,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
在规划中,园区立足现代化、功能化、国际化的目标,设置了工业集聚区,生活服务区、配套功能区等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区块。园区严格遵循科学规律,融海宁市城镇发展规划于一体,精心规划发展鸿图,先后委托上海东华大学编制了“十五”和“十一五”经编产业发展规划,委托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编制了《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扩容规划》(2007-2020)。根据规划,到2010年,园区产值超200亿元,建设成具有产品先进、技术领先、信息广泛、产品交易全面集中、特色鲜明的世界经编之都。到2020年,园区开发面积达到13.99平方公里,产值超800亿元。科学的规划不仅为经编园区的发展确定了目标,也为园区的开发建设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
三是加大投入,强化硬件建设。在建设中,园区通过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不断提高园区的实力与发展潜力,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亿多,建成了四通八达的区内道路框架、符合企业生产需求的标准厂房等,真正实现了“七通一平”。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园区有效地实现了区内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共享,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建设环境和创业环境。
四是建设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产业升级。园区十分注重公共服务创新平台的建设,在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推进了产业的升级。园区已建有培训中心、技术信息中心、检测中心、职业介绍所、物流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等创新服务平台。其中检测中心在2005年已升级为纺织工业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和纺织工业(华东)家用纺织品检测中心,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经编产品检测中心;园区四大网站之一的中国经编产品网则是中国最大的“一网查询经编产品网”和全球唯一一家最齐全的经编产品网,该网站拥有近1000种经编产品的各种技术参数,是中国最大的经编产品数据库。此外园区在人员招聘、员工培训、原材料采购、产品贸易、仓储、配送等方面建立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
五是高科技助推企业发展。园区积极鼓励企业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经编产业,在产品开发上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提升产业层次上下功夫,引导企业坚持走特色化道路。一批优势企业均形成了各自的产品特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锦达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编土工格栅系列产品被率先运用在青藏铁路上,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海利得股份有限公司的电脑数码喷绘广告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海宁万方经编有限公司的经编旗帜面料占据了26届奥运会一半会旗的份额……园区企业的产品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技进步奖、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级新产品等奖项和称号,并在海外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经过几年的发展,截止到2006年底,园区总开发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入园企业232家,投产企业205家,当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5.2亿元,销售收入73亿元,创利税4.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了29.2%、31%和12.5%;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35家,其中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23家,亿元以上企业11家。经编业实现产值65.9亿元,同比增长27.6%,占园区全部产值的87.6%。技改投入8.5亿元,当年新入园企业32家。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一跃成为产业聚集化、生产规模化、效益优势化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并呈现出五大发展亮点。
一是特色明显,产业集聚度高。目前,园区内的企业有85%以上从事经编及相关产业。同时园区内的产业链健全,形成了纺织、复贴、印染、服装等前、中、后配置合理的产业链。园区的经编业经济总量占海宁市行业总量的70%,占全国行业总量的15%。
二是设备先进,科技含量高。目前园区内的高档KS、双轴向等经编机及相关设备有1000多台(套),占全国高档设备的四分之一。园区的大部分设备都从德国卡尔迈耶、德国利巴这两家世界知名的经编机制造商引进。
三是产品应用广泛,国际竞争力强。经编园区内的企业已具备生产1000多种产品的能力,产品广泛应用于服装、灯箱广告、交通、风力发电机叶片、游艇等众多领域。企业生产的高强度涤纶丝、防静电、防辐射面料、高档灯箱广告布等产品的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有些甚至超越了国外同类企业的生产技术,具有相当强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四是服务到位,入园企业后顾之忧少。在服务中,园区对投资者一条龙办理项目报批、验资、工商、税务登记等手续;管委会统一协调公安、工商、财政、土管、城建、邮电、供电等有关职能部门,为投资者和入园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五是效益突出,发展潜力强劲。在2005年全国针织行业经济效益排名中,园区有2家企业入围利税总额前50名,2家企业入围利润总额前50名,6家企业入围人均利税前50名,其中4家企业还进入前10名。全国纺织行业人均创产值5万元,园区的经编产业人均创产值达50万元。园区近几年每年的技改投入均在6亿元左右,投资产出率95%以上,平均每亩土地投资额超过100万元,投资密度、投资强度均高于同行业及同类开发区。
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的快速发展也得到了上级各部门的认可,在全国的纺织行业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2005年,中国针织工业协会经编分会落户马桥,马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经编之都。2006年园区被评为“全国纺织和谐企业建设先进单位”和“全国纺织工业先进集体”,并被国家科技部列为“国家火炬计划海宁纺织新材料产业基地”,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列为全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十家试点产业集群之一。同时园区还是“浙江省特色工业园区”、“浙江省经编针织工业专业区”、“浙江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省级中小企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
成为省级开发区以后,园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如何加快发展的压力。园区将继往开来,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加快园区的发展:
一是抓住一个目标――打造世界经编之都
园区将在今后加大发展力度,在争取园区扩容升级的同时引导企业做强做大,不断提升实力与层次,加快园区发展步伐。
今后将不断提高园区的实力与档次,到2020年,把园区打造成技术先进、功能齐全,引领世界经编产业发展方向的世界经编之都。今年我们的目标是: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培育年产值超10亿的企业一家,上亿元企业20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0家。
二是实施两大工程——区域品牌工程和自主创新工程
1、打造区域品牌。园区将全面开展区域集群品牌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巩固中国经编之都的地位。同时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打造名牌产品、品牌企业。
2、开展自主创新工程。加强与东华大学、江南大学等专业大专院校的技术合作,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实现自主创新。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推进差异化发展。
三是强化三大战略——经编立园、科技兴园、人才强园
经编立园区就是坚持走专业化道路,打造特色经济、区域经济,以自身的特色立足于市场经济大潮。科技兴园就是以高科技的发展来带动企业的发展,以高科技来打造现代化的企业、现代化的园区。人才强园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以人才来促进产品的升级、企业的升级。
四是抓好四件大事——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办好纺织工贸分院、举办全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和建设和谐新村。
1、加快产业促进中心建设。产业促进中心工程是园区建立以来单项投资最大的工程,也是提高园区服务功能,加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工程计划投资2.1亿元,总高度为28层,建筑面积为5.7万平方米,争取在今年动工。建成后的产业促进中心将集产品展示、检测、研发、信息为一体,为促进经编产业的升级提供健全的服务平台。同时我们计划在产业促进中心周围形成商贸圈,面向全国及至世界的经编原料供应商、经编产品制造商、经编设备生产商进行招商引资,打造经编产业的总部经济,引导园区产业向“楼宇经济”、“展示经济”、“论坛经济”发展,向“世界经编之都”迈进。
2、办好纺织工贸分院。为了缓解园区企业人才紧缺的难题,园区在去年与海宁市教育局、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海宁建立了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纺织工贸分院,开设了应用英语、工业设计、国际商务等专业,培养自己的纺织人才。今后我们将以纺织工贸分院为基地,加快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强园”战略。
3、继续举办全国经编服装设计大赛。园区已经成功举办“马桥经编•时尚中国”——2006首届海宁经编服装设计大赛和“中国经编•风华盛典”——2007第二届海宁经编服装设计大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第二届,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隆重的大赛颁奖仪式,为“马桥经编”和园区企业形成强大的宣传合力,推广了园区品牌。在接下去的几年,我们将继续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大赛加强中外经编产品的设计、交流、展示与合作,展现马桥经编的魅力。
4、建设和谐新村。随着园区的不断发展与壮大,企业中的外来务工者越来越多,今年已达到6000多名,这批人既是企业生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也是日常管理中的一个难题。为了保证企业的劳动用工,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管理,同时也为外来务工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构建和谐园区,园区将在今年启动和谐新村的建设。和谐新村规划用地150亩,其中一期工程建设21.6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工程项目总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后将集食、宿、娱与一体,成为外来务工者的家园。
五是推进五大创新平台的建设——加快培训中心、技术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物流贸易电子商务中心五大平台的建设
五大创新平台的建设是我们今后为企业服务的主阵地,培训中心将继续以专业技术培训为主,为企业培养实用型人才,同时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更多的短、长期培训。
技术中心将不断加强与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纺织专业高等院校的合作,加快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应用。
信息中心将不断推进园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建设好“中国经编产品网”、“产业用布网”、“中国经编信息网”和“浙江海宁经编产业园区”网。
检测中心将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加强市场的运作力度,加大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为园区的广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
物流贸易电子商务中心通过不断扩大规模,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与能力,促进园区企业的工贸一体化发展。
六是打造六大园区:魅力园区、和谐园区、创新园区、平安园区、实力园区、品牌园区
打造六大园区是我们开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以打造六大园区为总体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