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班级管理教育中,对犯错的学生,“赏识”教育和“惩罚”应当并行,尤其要大胆、科学地使用“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正确的看待惩罚教育,师生应明确其必要性,采用合理惩罚方式,把握尺度,按照一定的合理程序进行惩罚。
关键词:惩罚教育;体罚;班级管理
自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以来,不少媒体也迅速爆出了很多关于老师体罚学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这些现象也无幸之中给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方面带来了一些困惑,甚至蒙上了一层阴影,对那些屡教不改,肆无忌弹,自控能力極差的学生,激励、赞赏、提醒这些教育手段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管不了他,他反而更加嚣张,我们到底还要不要管这些学生,该如何管理他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今天,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探讨。
一、如何理解“惩罚”、“体罚”和“教育惩罚”
关于“惩罚”,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学生的错误教育方法。”教育上的惩罚呢?“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以人交往的。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但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二、如何把握惩罚教育的原则
(一)罚要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对”和“错”,还要让他知道惩罚的标准,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不可随意而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只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却没有包括不这样做怎么办,为此,班级要形成自己的“班级法规”,而这种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法”要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最后由老师集中敲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立法”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法”的积极性。
(二)施惩罚时态度要正确。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因此,惩罚过程中要避免人身攻击,强度要适当,切不可实施体罚,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所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所谓的错,只是错,而不是罪,我们对他所进行的“惩罚”,只是在取得学生自己认同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帮助他增强自控能力和责任的一种方式。其次,对他们的惩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不得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最好是“引而不发”,“不战而屈人之兵”,起到威慑的作用,同时要随时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三)罚要有时效性。
惩罚要在学生违规后立即实施,事过境迁,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犯了错误一定要进行惩罚,对于学生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惩罚,因为结果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心。
(四)惩罚要有时限性。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一事一清,不搞“秋后算帐”。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与关爱并存,它所针对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学生本身,惩罚是使他明理、知错,让他承担责任。千万不要让学生形成我是坏学生,大家都不喜欢我的错误印象,以免其自暴自弃。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也是一种美德。(如:老师有错误时主动在学生面前认错)
(五)罚要有灵活性。
惩罚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罚对象的性格类型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造成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比如,对于故意与过失违纪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六)罚要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式相结合。
惩罚是教育中不得己而为之的行为,惩罚只是一种辅助教育手段,不能替代教学,应先教后罚,以罚促教,不可不教而罚,以罚代教。
在惩罚学生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惩罚,并且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申诉”,尤其是学生“不服气”时,更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然后再决定是否实施惩罚和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惩罚后要及时沟通,即要做好实施惩罚的“善后”工作,这一点非常关键,“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这话听起来虽有点俗,却不无道理,我们很多班主任就因为忽视了这个环节。
在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时,要让他明白:不管怎样,老师是爱他的,同学们是爱他的。
(七)罚要取得家长及其他老师的支持。
有句这样的话:“在校教育一整天,不抵回家吃顿饭”,这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确实反映出了教育“孤掌难鸣”的尴尬现状。学生犯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后,他已经反省到位了,可有时家长一挑动,学生立刻又觉得冤枉委屈了。因此,惩罚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在取得孩子基本认同的同时,也要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学生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惩罚教育有哪些常见的方式
(一)取善意的美好的惩罚方式来指导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错误。
福建师范大学的王晶教授对女儿所实施的有意“惩罚”,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王晶的高明之处在于她选择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女儿认识并品尝到了丢三落四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使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不用挥拳,不用怒斥,而取得的效果更令人满意。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的蔡云芝老师,她高高扬起的手没有挥打在孩子们身上,最后是轻轻地落下,可在孩子们的心里却留下深深的烙印。小小的惩罚可以使孩子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据犯错学生特长选择惩罚方式。
对于因好奇心犯错误的学生,可以针对其所犯错误的动机扬其所长,如犯错学生爱动脑筋,便罚他做几道“思考题”;如他爱好美术,则罚他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他讲故事有声有色,就罚他为大家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他记忆力强,则罚他背篇课文;他喜欢整理卫生,则罚他收拾、整理几个宿舍的卫生;对于天资聪颖但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可以限制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等。
(三)用自主选择的方式实施惩罚。
老师们听说过道格拉斯的故事吧,道格拉斯是美国《芝加歌快报》的编辑总监,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他与妻子离婚后,5岁的小女儿琼妮归他抚养,他们父女俩达成一项“君子协定”:谁撒了谎就必须接受对方的惩罚。一次,小琼妮将幼儿园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并撒谎说是同学给他的,父亲得知真相后,除了要她退回玩具,当面向老师道歉之外,给出三种惩罚方式要她选择:①一个星期不能吃冰淇淋;②取消周日的野餐;③接受肉型——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琼妮选择了第三种,于是道格拉斯打电话把前妻叫回家来当“监刑官”。几天后,道格拉斯也尝到了一次被体罚的滋味——这里就不评述了。
(四)主动承担一项任务以将功补过。
学生在校期间涉及行为方面的问题,只够得上属一些无知行为或过错行为,教师应正确地实施引导,千万不可随意给学生归结为道德问题。例如,拿别人东西的,就说他是“小偷”;经常与人打架的,就说他是社会上的“地痞”;喜欢与异性同学一块玩的,就说别人“花心萝卜”;不值日、不参加集体劳动的,就骂别人是“游手好闲之徒”等等,对待此类问题,我们除了批评教育以外,可以让学生主动承担一项任务以将功补过,如为班级或学校做一件好事等。
(五)罚学生或小组积分。
这是被大多数老师所使用且有一定实效的惩罚方式。积分扣罚或量化在使用①公正、公平;②奖罚分明;③根据学生实情适时调整量化的模式、内容等。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出于爱的“惩罚”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但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事实上,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惩罚,就能够达到有效维持班级纪律、全面教育学生、准确评价学生的目的。
关键词:惩罚教育;体罚;班级管理
自我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以来,不少媒体也迅速爆出了很多关于老师体罚学生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件,这些现象也无幸之中给很多班主任在管理班级方面带来了一些困惑,甚至蒙上了一层阴影,对那些屡教不改,肆无忌弹,自控能力極差的学生,激励、赞赏、提醒这些教育手段对他们不起任何作用,管不了他,他反而更加嚣张,我们到底还要不要管这些学生,该如何管理他们?作为一个班主任,今天,我想就以下几个问题和大家探讨探讨。
一、如何理解“惩罚”、“体罚”和“教育惩罚”
关于“惩罚”,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何为“体罚”呢?“体罚:用罚站、罚跪、打手心等方式来处罚学生的错误教育方法。”教育上的惩罚呢?“教育”本身就包含有惩罚的因素,即通常所说的“养成教育”。这种“养成教育”,带有某种强制性——这种养成良好文明习惯的“强制性”与我们现在反对的思想专制不是一回事。作为社会人,不遵循起码的公共规则与秩序是很难以人交往的。为了尊重多数人学习的权利,有时不得不暂时“剥夺”个别人的学习权利——也就是说,必须予以必要的惩罚。什么是“惩罚”?我理解的“教育惩罚”,是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纠正。惩罚与尊重学生并不矛盾,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确定整个惩罚制度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要求他。”但我要说明的是,不管怎样的教育惩罚,都不能是体罚。
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而且我们提倡的“教育惩罚”应该充满现代民主精神。这样的教育惩罚,实际上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民主精神、法治(注意,不仅仅是“法制”)观念、平等意识、独立人格的启蒙教育——而这正是面向未来的现代教育所应该包含的基本要义。
二、如何把握惩罚教育的原则
(一)罚要有法可依。
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对”和“错”,还要让他知道惩罚的标准,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不可随意而为。我们现在的学生守则、行为规范只告诉学生该怎样做,却没有包括不这样做怎么办,为此,班级要形成自己的“班级法规”,而这种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的过程,“法”要由学生自己来确定,最后由老师集中敲定。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立法”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守“法”的自觉性和维“法”的积极性。
(二)施惩罚时态度要正确。
惩罚是教育的一种辅助手段,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因此,惩罚过程中要避免人身攻击,强度要适当,切不可实施体罚,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所面对的是学生,他们所谓的错,只是错,而不是罪,我们对他所进行的“惩罚”,只是在取得学生自己认同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帮助他增强自控能力和责任的一种方式。其次,对他们的惩罚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不得伤害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最好是“引而不发”,“不战而屈人之兵”,起到威慑的作用,同时要随时调整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三)罚要有时效性。
惩罚要在学生违规后立即实施,事过境迁,效果就大打折扣了,犯了错误一定要进行惩罚,对于学生的错误,无论是故意的,还是无意的,都应惩罚,因为结果是一样的,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承担错误的勇气和责任心。
(四)惩罚要有时限性。
惩罚要“对事不对人”,一事一清,不搞“秋后算帐”。我们要让学生明白,惩罚与关爱并存,它所针对的是学生的不良行为,而非学生本身,惩罚是使他明理、知错,让他承担责任。千万不要让学生形成我是坏学生,大家都不喜欢我的错误印象,以免其自暴自弃。我们应让学生明白——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就改也是一种美德。(如:老师有错误时主动在学生面前认错)
(五)罚要有灵活性。
惩罚要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违规程度以及被罚对象的性格类型等,机智灵活地选择不同的惩罚方式,而不能一成不变、千篇一律,造成孩子自尊心受到伤害。比如,对于故意与过失违纪学生,对于初犯和屡犯,对于性格内向和外向的学生,惩罚的程度及方式都应该有所区别。
(六)罚要与说理、沟通、感化、激励等教育方式相结合。
惩罚是教育中不得己而为之的行为,惩罚只是一种辅助教育手段,不能替代教学,应先教后罚,以罚促教,不可不教而罚,以罚代教。
在惩罚学生之前,教师首先要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了解事实真相,然后才能有效地进行惩罚,并且要耐心听取学生的“申诉”,尤其是学生“不服气”时,更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由,然后再决定是否实施惩罚和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惩罚后要及时沟通,即要做好实施惩罚的“善后”工作,这一点非常关键,“打一巴掌再给个甜枣吃”,这话听起来虽有点俗,却不无道理,我们很多班主任就因为忽视了这个环节。
在惩罚犯错误的学生时,要让他明白:不管怎样,老师是爱他的,同学们是爱他的。
(七)罚要取得家长及其他老师的支持。
有句这样的话:“在校教育一整天,不抵回家吃顿饭”,这话虽然有些夸大,但也确实反映出了教育“孤掌难鸣”的尴尬现状。学生犯错误经过老师的教育后,他已经反省到位了,可有时家长一挑动,学生立刻又觉得冤枉委屈了。因此,惩罚教育犯错误的学生在取得孩子基本认同的同时,也要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学生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三、惩罚教育有哪些常见的方式
(一)取善意的美好的惩罚方式来指导他们反省自己的行为,认识自己的错误。
福建师范大学的王晶教授对女儿所实施的有意“惩罚”,就是一种教育机智。王晶的高明之处在于她选择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使女儿认识并品尝到了丢三落四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使他养成了一个良好的习惯。不用挥拳,不用怒斥,而取得的效果更令人满意。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中的蔡云芝老师,她高高扬起的手没有挥打在孩子们身上,最后是轻轻地落下,可在孩子们的心里却留下深深的烙印。小小的惩罚可以使孩子们重新认识自己的言行,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据犯错学生特长选择惩罚方式。
对于因好奇心犯错误的学生,可以针对其所犯错误的动机扬其所长,如犯错学生爱动脑筋,便罚他做几道“思考题”;如他爱好美术,则罚他画一幅美丽的图画;如果他讲故事有声有色,就罚他为大家讲一个精彩的故事;他记忆力强,则罚他背篇课文;他喜欢整理卫生,则罚他收拾、整理几个宿舍的卫生;对于天资聪颖但不用功学习的学生,可以限制其参加感兴趣的活动等。
(三)用自主选择的方式实施惩罚。
老师们听说过道格拉斯的故事吧,道格拉斯是美国《芝加歌快报》的编辑总监,来中国做教育援助自愿者。他与妻子离婚后,5岁的小女儿琼妮归他抚养,他们父女俩达成一项“君子协定”:谁撒了谎就必须接受对方的惩罚。一次,小琼妮将幼儿园的拼图游戏板偷偷带回家,并撒谎说是同学给他的,父亲得知真相后,除了要她退回玩具,当面向老师道歉之外,给出三种惩罚方式要她选择:①一个星期不能吃冰淇淋;②取消周日的野餐;③接受肉型——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琼妮选择了第三种,于是道格拉斯打电话把前妻叫回家来当“监刑官”。几天后,道格拉斯也尝到了一次被体罚的滋味——这里就不评述了。
(四)主动承担一项任务以将功补过。
学生在校期间涉及行为方面的问题,只够得上属一些无知行为或过错行为,教师应正确地实施引导,千万不可随意给学生归结为道德问题。例如,拿别人东西的,就说他是“小偷”;经常与人打架的,就说他是社会上的“地痞”;喜欢与异性同学一块玩的,就说别人“花心萝卜”;不值日、不参加集体劳动的,就骂别人是“游手好闲之徒”等等,对待此类问题,我们除了批评教育以外,可以让学生主动承担一项任务以将功补过,如为班级或学校做一件好事等。
(五)罚学生或小组积分。
这是被大多数老师所使用且有一定实效的惩罚方式。积分扣罚或量化在使用①公正、公平;②奖罚分明;③根据学生实情适时调整量化的模式、内容等。
教育经验告诉我们,出于爱的“惩罚”教育是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不但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事实上,班级管理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惩罚,就能够达到有效维持班级纪律、全面教育学生、准确评价学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