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以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课《中国美食》为例,在课堂上引入真实语料,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探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本文也反思了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的内容、途径、工具以及探究展示。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真实情境 生活实践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以《中国美食》为例,在课堂上引入真实语料,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探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本文也反思了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的内容、途径、工具以及探究展示。
一.探究的起源、发展与内涵
1900年以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把科学看作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堆知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杜威等学者的努力,探究逐渐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1]。
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一书,专门讨论科学探究性学习。当时,已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性教学,取得良好成果[2]。同时,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小组组织翻译、出版了该书,作为课程改革内部参考资料。[3]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为总目标之一。
近二十年来,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美国教育家杜威(1938/1991)认为,探究开始于问题,下一步是探索可行的方案,并对过程进行反思[4]。柯林斯指出,探究式课程应教会学生建构规则和理论,然后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并根据评估,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5]。中外学者、教师,纷纷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进行研究和扩充。有的学者在杜威和柯林斯基础上提出,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不直接讲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基于诸多实例理解重要规则,并在实际情景中应用这些规则或知识,解决现实问题。[6]也有学者认为,探究式课堂中,学生主导小型或大型探究活动,通常以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参与解答课程问题。[7]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是以当下语文教材中的问题或话題作为探究内容,以课内外语言与文学相关资料为探究资源,教师设计问题或任务单作为脚手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口头报告、动手实践等活动,注重展示学生探究过程或成果。
二.用真实语料启动探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介绍了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11种中国美食,教学目标是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生字。
我在带学生认读生字词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美食杂志过刊,布置小组合作任务:2~3位学生一组,每组挑选一本美食杂志,从中挑选一道最想吃的美食。充分利用过刊上的图文,以剪贴图片、摘录文字的形式,完成一道美食拼贴画。摘录的文字信息可以包括:准备材料、烹调方式、烹调过程。一节课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一道“美食”。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技能,一起讨论、决定选择哪一道美食;此外,还需要较强的信息搜索、提取能力,从杂志文章中提取所需信息。
在本课中,利用美食杂志这一真实语料,与课题“中国美食”高度契合,教材中的生字词,如“煎、烤”等词语,学生马上就能学以致用,生字学习效果更好;杂志图片精美、色彩丰富,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杂志上介绍美食的文章与课文比,难度更高,词汇量更大,可是学生因为感兴趣,也为了完成任务,会主动问老师是什么字、怎么写。真实语料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三.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探究
“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去掌握新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合,以及应用新的知识。”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同,探究式教学法注重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
在课堂山上通过翻阅美食杂志、剪贴美食、摘录信息,学生获得了关于美食的样子(形式)、烹调方法(功能)的间接经验。想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必须提供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实践的机会。承接课堂中利用美食杂志过刊拼贴一道“美食”的活动,我以练习单作为脚手架,布置了制作美食并记录的家庭作业:请你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一道菜,并写一写,记下来。
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堂上“拼贴”的美食作为菜谱,在家人指导下动手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身体会烹饪方法和过程。最终以文字形式,记录烹调的过程以及食物的味道,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写作素材。关于“中国美食”的探究,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得到了升华、记录。
四.提供机会展示探究
有的学者指出,探究式教学“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式教学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学校、教师、家长很难以定量的方式衡量学生的进步,但是通过展示,可以清晰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如本课例中的课堂美食拼贴和中国美食练习单,可以张贴在教室、走廊等公共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互相观看、评论彼此作品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过程。
此外,很多学生周末在家制作美食时,主动让家长拍照或录影。在语文课堂上播放这些影像资料,是对学生探究的认可,可以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周末在家时能录制了制作菜肴的短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后,收获了同学和老师的夸奖,自信心一下子提升了。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真实情境 生活实践
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本文以《中国美食》为例,在课堂上引入真实语料,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探究,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同时,本文也反思了小学语文课堂应用探究式教学法过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的内容、途径、工具以及探究展示。
一.探究的起源、发展与内涵
1900年以前,大多数教育工作者把科学看作是可以直接传授给学生的一堆知识。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过杜威等学者的努力,探究逐渐作为一种科学教学方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1]。
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了《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一书,专门讨论科学探究性学习。当时,已有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究性教学,取得良好成果[2]。同时,由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小组组织翻译、出版了该书,作为课程改革内部参考资料。[3]中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以“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为总目标之一。
近二十年来,教育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纷纷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进行了探讨。美国教育家杜威(1938/1991)认为,探究开始于问题,下一步是探索可行的方案,并对过程进行反思[4]。柯林斯指出,探究式课程应教会学生建构规则和理论,然后应用到新的情境中,并根据评估,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理解[5]。中外学者、教师,纷纷对探究式教学的内涵进行研究和扩充。有的学者在杜威和柯林斯基础上提出,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不直接讲授,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知识,基于诸多实例理解重要规则,并在实际情景中应用这些规则或知识,解决现实问题。[6]也有学者认为,探究式课堂中,学生主导小型或大型探究活动,通常以合作的方式,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参与解答课程问题。[7]
我们认为,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探究是以当下语文教材中的问题或话題作为探究内容,以课内外语言与文学相关资料为探究资源,教师设计问题或任务单作为脚手架,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口头报告、动手实践等活动,注重展示学生探究过程或成果。
二.用真实语料启动探究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的《中国美食》介绍了凉拌菠菜、香煎豆腐等11种中国美食,教学目标是正确认读“菠、煎、腐”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烧、烤”等8个生字。
我在带学生认读生字词后,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美食杂志过刊,布置小组合作任务:2~3位学生一组,每组挑选一本美食杂志,从中挑选一道最想吃的美食。充分利用过刊上的图文,以剪贴图片、摘录文字的形式,完成一道美食拼贴画。摘录的文字信息可以包括:准备材料、烹调方式、烹调过程。一节课时间,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比较轻松地完成一道“美食”。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小组合作的技能,一起讨论、决定选择哪一道美食;此外,还需要较强的信息搜索、提取能力,从杂志文章中提取所需信息。
在本课中,利用美食杂志这一真实语料,与课题“中国美食”高度契合,教材中的生字词,如“煎、烤”等词语,学生马上就能学以致用,生字学习效果更好;杂志图片精美、色彩丰富,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杂志上介绍美食的文章与课文比,难度更高,词汇量更大,可是学生因为感兴趣,也为了完成任务,会主动问老师是什么字、怎么写。真实语料的应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无形中扩大了学生的词汇量。
三.在真实情境中深化探究
“真实情境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去掌握新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融合,以及应用新的知识。”与“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不同,探究式教学法注重为学生创造真实的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应用知识。
在课堂山上通过翻阅美食杂志、剪贴美食、摘录信息,学生获得了关于美食的样子(形式)、烹调方法(功能)的间接经验。想让学生有更深刻的体会,必须提供他们在真实情境中实践的机会。承接课堂中利用美食杂志过刊拼贴一道“美食”的活动,我以练习单作为脚手架,布置了制作美食并记录的家庭作业:请你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一道菜,并写一写,记下来。
学生可以将自己课堂上“拼贴”的美食作为菜谱,在家人指导下动手实践,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切身体会烹饪方法和过程。最终以文字形式,记录烹调的过程以及食物的味道,生活经验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写作素材。关于“中国美食”的探究,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得到了升华、记录。
四.提供机会展示探究
有的学者指出,探究式教学“很难对学生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进行定量评价”。探究式教学非常注重学习的过程,学校、教师、家长很难以定量的方式衡量学生的进步,但是通过展示,可以清晰地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如本课例中的课堂美食拼贴和中国美食练习单,可以张贴在教室、走廊等公共空间,展示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的体现。学生互相观看、评论彼此作品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借鉴的过程。
此外,很多学生周末在家制作美食时,主动让家长拍照或录影。在语文课堂上播放这些影像资料,是对学生探究的认可,可以加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平时上课时不敢举手发言,周末在家时能录制了制作菜肴的短视频,在课堂上展示后,收获了同学和老师的夸奖,自信心一下子提升了。